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双周评77:真实的人生,人生的真实 ——对透透新散文集《底色》的分析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真实的人生,人生的真实                                                                     
                                                                 ——对透透新散文集《底色》的分析
  
  收到了透透的散文集《底色》,并且用六天的时间读完,读后的第一个感觉这是一部有难度的写作。透透的写作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娇柔,直接把冷静的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处。她的笔下是百姓人生,不仅仅是广西乡下的美好风景。通过她的散文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生百相。
  
  毫无疑问,透透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这个根就是生养她的桂北小山村。她是从这个山村长大,上大学后离开这个村庄的,但是这个村庄是她的生命之根。她的回忆,还有她的梦,都和这个村庄有关,可以说这个村庄已经成为她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是融化到她的血管里的风景。她从农村到城市,然而心还在乡村,这是许多出生在乡村的作家的共同的特点,因此,透透散文里的童年印象是那样地清晰,小河在跳舞,鸟在唱歌,各种树木荫护着并不富裕的童年生活。
  
  在透透的这部散文集里,有相当多的篇幅是写人的,写故乡的人,在她的笔下,有终日为生活而奔忙的父母,有童年的伙伴,有乡下的邻居,有农村小学的教师......写这些人物,不是拔高他们,而是呈现他们生活的困顿和心灵的饥渴。即使是写有明显人格缺陷的人物,也是冷静地寻找造成缺陷的原因所在。《泉边的孤寂》写的是独孤的老哥俩相依为命,哥哥的老婆疯病死了,弟弟是个矮人,终生没有女人,生理有压抑,年轻的时候,村里的女人们到泉边挑水,他曾经有意识暴露过自己的阴部。对于这样人,作者没有一味去排斥,而是以散文为解剖刀,去静静地分析。《洗澡》是透透的一篇力作,有的读者说可以当成小说读,当成什么读不重要,重要是对人性解剖的深度。这篇文章写出了青年女子树英的生理成长,显露了出了青春的美,这是一条线。文本的另一条线是树英的养父,一个窥视树英身体并且占有的妖魔,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即用“蛇”这个意象来象征人性的恶,青春的成长和扼杀青春的人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读毕深思也。
  
  透透的散文集里很多篇幅写了人性的善,无论是亲情,还是乡情和友情,都是温暖的灯。人在乡下生活,相处的除了亲人,就是乡亲,这些乡邻们大部分是善良的,是互助的,正是因为互助,才使得她们度过了断粮的困难年代。《对门》写的是对门邻居,既然是对门,就像是一家人,由于太近了,碗和瓢不免碰撞,两家人曾因为孩子打架而吵骂,但是过后,还是有来往的,“自家没米的时候,也顾不得心里的那层隔阂,两家的女人都会拿个瓜瓢,一脸和颜地去对门借两筒应急。”《飘着橘香的记忆》写的是上小学时的女同学阿屏,橘园是阿屏家的,这个与作者同年同月出生的女娃,“人小鬼精大,读书聪明,做事灵巧,唱起歌来像一只黄莺,讲话时,声音也摇铃铛似的。”童年的时候。俩人一起疯,一起野,一起上学、爬山、下河。两个人一起上完了小学,进入了丹州五七中学,但是,阿屏却由于和胞兄吵架,赌气不再上学,成为能干的农村姑娘,成为农妇,走向另一条道路,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选择,在人生的的关键时刻,你选择了这个而不是那个,后面的道路就截然不同。
  
  对于生活来说,人人喜欢喜剧,但是喜剧只是希望,真正的生活里存在大量的悲剧里,不是降临到这个人头上,就是降临到那个人头上。在透透的散文集里,比如《六嫂》,六嫂是作者乡下的邻居,“六嫂读书不多,但是心灵手巧,做事麻利,还有一副好嗓子,唱的一腔好听的六甲歌。”六哥六嫂结婚后恩恩爱爱,勤俭持家,日子可以说过的红红火火,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六哥得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治病,伤了家庭的元气。散文《谁的土屋》写了终生没有娶上媳妇的何弟,“母亲带着妹妹离家出走,改嫁到陆川了,剩下父子俩,父亲平时只会给别人打些零活,挣俩人的一日三餐。”何弟的父亲去世后,这个农村青年都成为独孤的一人生活了。散文《空屋子》很有禅意,写的是人生的无常,房子的主人在这个村庄算是书香门第,但是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他就“走婚”和另一个女人生了名字叫杰的儿子。杰先结婚,后来离婚,他的大女儿得了白血病,并在16岁夭折。作者在用同学的名字命名散文的《唐娟》里,写了她的美丽端庄,也写了因为工厂事故而丢掉了她一只胳膊的悲惨。“唐娟,就像一叶含羞草,稍稍一碰,就合上了自己。”这篇散文里,还写了唐娟工友们的命运,因为工厂机器漏电,工友老贲触电身亡,守遗体的工友老荣病死,接二连三的死亡,夺走了一个个家庭的欢乐,而工厂越来越不景气,“后来,油脂厂改为私营公司,裁减人员,唐娟不得不离开工厂,回到了大寨,家人便把家里的大菜园交给她专门打理。”悲剧发生了,去世的亲人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无论是唐娟,还是老贲的妻子,都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坚强是她们唯一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面对中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和农民进城运动,透透无意去做正面的评论,她通过散文《留守》写出了桂北农村的真实存在。“这个寂静的小山屯,住这几十户人家,却常年看不到青年人的身影,留在这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还有几个病残之人。”老人为外出打工的孩子抚养他们的孩子,可怜巴巴地等待远方亲人的信息,有好的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无论好和不好,必须承受,还有在外打工致残者,“也有人回来不再离开,拖着那条被机器轧断的腿,一瘸一瘸地到田间地头去。”出外打工,确实改善了老家的生活条件,但是打工不是天堂,有着各种各样的辛酸,《山路弯弯》里记叙的是同年舅的女儿英英在外打工的事情,英英先后去武鸣、南宁和广州打工,但是后来离奇地病死,“家人翻查她的遗物时,找到了三本存折,一本是广州的,四千多元,一本是南宁的,五百元,一本是武鸣的,一百元,但是一个密码都没有找到,英英死的时候也没有说。”
  
  当然,透透的这部散文集,不全是冷调子,还有暖调子,她一旦写到了故乡的风景,就有无数的欣喜。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可爱的。也存在着尴尬,对于故乡无限的深情,无法传给作者的儿子,存在决定情感,儿子从小在城市长大,无法培养出对乡村的感情,散文《无法回家的孩子》,就记叙了让儿子回家过年的艰难。这部散文集的暖,还有许多篇幅记录了在艰苦年代相濡以沫的亲情,《烧炭过冬》写的是作者的父母如何在过冬前艰辛地挖窑烧炭,“好窑,好柴,才出好炭。”作者小时候提着小火笼上学,母亲叮嘱的场面,令人难忘。《不能迟到》叙述了乡村生活的困顿,“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家除了看队长的脸色,求他赊出谷子外,母亲还要挨家挨户地借钱借粮,拆东墙补西墙,父亲还要掘地一尺挖山薯,刨葛根,左拼右凑,全家还要芥蓝稀粥、木薯粑粑掺合着吃,日子才能熬过去。”《温暖的猎枪》是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父亲狩猎,来改善家庭生活,度过口粮不够的艰难年代。
  
  作者写到了故乡,就等于回到了童年时代,童心就出来了,在《闹鱼》里写了捕鱼的夜景和神秘气息,“我们就像饿坏了孩子,乘其不备去偷它口袋里好吃的东西,那东西就是藏在水塘里的鱼群虾帮,我们觊觎已久。”《看飞机》写了对飞机的新奇感觉和对未来的畅想,《谷楼和鼠》写了人和老鼠之间的较量。让人难忘的还有她写的《风雨桥》,风雨桥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特有的风景,因为河流多,就桥多,因为雨水多,桥就要顶子,有了顶子,就可以遮风避雨,就成了风雨桥。作者写了老人在桥上的安逸,写了桥廊两端小摊上的侗族手工艺品。最主要的是写了风雨桥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在那样的幸福里,我也仿佛看见,女神正在风雨桥的那端走来,她的笑容,她的目光,她的玲珑的身姿,她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渗透了和桥木一样的元素。”
  
  作者在书的后记里说,“我力图用悲悯的情怀去还原记忆的本真,用温暖的笔触去描绘乡村生活的本色,用朴素的语言去表现人的内心的本善,并且期望那些我以散文形式书写的文字,能够做到情感的在场和真实,在切入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又能显示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怀疑和批判的力量。”这是作者的文字追求目标,可以说,她通过她的散文集已经大部分达到了,唯一不足的是批判的力量,相信她会在今后更加成熟的写作中,或者以乡村,或者以诚实为描写对象,更加自觉地研究生活深处的东西,研究人性深处的东西,写出更有思想性的散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