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陈剑晖:自然与诗性的交感和鸣——读杨文丰的《自然笔记》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自然与诗性的交感和鸣
———读杨文丰的《自然笔记》
  陈剑晖
  




  
  科普文章是散文中的亚品种。它的特点是用准确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尽可能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科普文章的这种写作特点,注定了许多科普文章常常是“科学性”有余而“文学性”不足,这或多或少给科普文章的爱好者留下了一点遗憾——至少对我来说就是如此。但杨文丰的新作《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一书,却改变了我对科普文章的某些成见,它不但使我眼前一亮,而且给我带来了惊喜:科普文章,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杨文丰的科普文章,或者更准确说科学美文,当然首先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扎实的专业知识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他告诉读者“蓝地球”是怎么回事,“晨昏线”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而“虹”为什么会拱背并且内紫外红。他还精细地描写“蒲福风级”由小到大的过程和区别,揭开“黄花雨”中的“橙雨”,“银币雨”,“鱼雨”,“怪雨”的奥秘。以及“向日葵”为什么有时不跟着太阳转,等等。杨文丰的科学美文,林林种种,品类众多,层次多样,内涵充实。它们既丰富了读者的自然科学知识,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又写得富于情趣,给人以新奇之感。

  不过对于杨文丰来说,准确客观的介绍说明自然并不是他的目的。他的写作初衷是以自然科学作为平台,借助对自然科学的观察和描述来传达他对于美的感悟和发现。这样他的自然小品便渗透进了浓郁的诗性。请看他写空气:

  
   她很诗化,抽象得像光,缥缈得如雾,漂泊得似水。她深远、宽阔、无色、无味、透明、单纯、空灵。她的脚步,虚幻飘忽,无影无踪。你看不见她,尽管她有重量,更有形体,本非虚无。你用手抓她,先一握,再一拧,满以为抓住了,而你的手中,却依然虚空。
  

  他这样写阳光:

   亮亮光光,白白茫茫,汩汩汤汤——这是遥远的父亲般的太阳,正在大面积地使劲朝我们泼来的阳光。我感觉已恍如庄、惠在壕梁上理论过的一尾鱼,顺流而下。流过去了,庄周寓言。流过去了,传统云烟

  
  在《自然笔记》中,像上述这样优美生动、空灵洒脱,且富于韵律感的文字随处可见。客观地说,这样的文字我是极为喜欢的。因为作者不是在那里干巴枯燥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而是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心灵的感受,有感情的渗透,总之是充满诗性的科学美文。值得注意的是,杨文丰不但善于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来描绘自然景象,把原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具体化,而且他的文字相当简洁准确,比如《蒲福风级》中对风的级别的描写,一级是大漠“烟直”。二级是叶儿“轻摇”,三级是海船“微显簸动”,四级是“船涨满帆”,五级变为“清劲风”,而六级则是“强风浩荡”……从对风的级数的递增与之相对应的词语的准确选择,体现出了杨文丰不凡的语言功力,而这是写好自然科学小品的前提和基础。

  杨文丰十分推崇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的象征”的说法。所以他的自然笔记十分注重精神性。换言之,他总是以思想者的眼光来思考和认识自然,并力求将文化的因素、人文的精神和生命体验融灌其间。在《虹影》中,他一方面精细地描绘了虹的幻景,介绍了许多关于虹的科学知识;一方面又从虹的“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写到人类生命的变化无常。最后再由虹写到冰和火的相融,颠覆了传统的水火不相容的结论。《向日葵的寓言》由周知堂的文章起笔,再考证向日葵的由来及其生长特性,以及“我”对于不同画家笔下的向日葵的不同体验。而作品的重心,却是描述向日葵在“文革”中的经历,即史无前例的“造葵运动”对于向日葵的扭曲。作品正是从向日葵被推上政治舞台的寓言中,获得了关于辉煌的本质,美的瞬间与永恒,痛苦的另一种美丽,以及命运的无常与正常等方面的人生感悟。而像这样的例子,在集子中还可举出不少,这些作品表明,杨文丰是一位具有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和智慧型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是关于自然的描述,更是对于人类历史的反思,对于科学本质的追问,以及对于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忧患。正是这些,使他的自然随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精神性。当然,这种精神性离不开他的想象智慧,离不开他的个体生命的丰富性和文体上的独特性。

  自然科学小品是散文中的小分支。因其小,它一直不受人们的重视。现在,杨文丰写出了这本优美的《自然笔记》,展现出了自然小品广阔而诱人的前景。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判断,我以为本书的出版有着别样的意义。相信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会越来越喜欢自然科学小品,当然更会喜欢杨文丰这样融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优美自然笔记。


  
  【作者简介】:

  陈剑晖教授,男,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现代文学研究会、广东省散文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主要从事散文理论、文学思潮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著有《新时期文学思潮》、《散文文体论》 、《诗性散文》等8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有“中国现代散文的诗学建构”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获得“教育部第四届中国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 、 “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十多个项奖。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评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