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地气的乡村记忆》——透透散文解读/严风华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转贴:《连接地气的乡村记忆》——透透散文解读
严风华
严风华
散文阅读,在乎一个 “品”字。读不等于品,品不是简单的读。品需要一种心情,一种投入,而后慢慢去领略文中那些优雅而简朴的文字,去体验作者那些真实而朴素的情感,去感受叙述中的生活和经验。此时,也许会稍作停顿,掩卷而思,回味刚刚寻得的那一阵愉悦和快乐。而要是囫囵吞枣的读,走马观花的读,只能说明读之人没心情,不会品;或者是那文章无法品。
这是“品”的格调和意义。
好文章该是拿来品的。能品的文章该是好文章。
透透的散文,当属此类。
以前读过透透的一些散文,多是描述乡村的生活经历。如今出版的散文集子《底色》,又全是乡村的叙述——乡村就是她的故乡。故乡是生长身躯和灵魂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回忆和牵挂。因此,关于故乡的叙述,是她不二的选择。
作家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往往是作家创作的来源。来源的深浅,源于作家对故乡的记忆。记忆里,有童年的岁月,有邻里的情缘,有山水的印记,有苦乐的交加,有世事的更迭……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几次三番地强调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来说尤其明显。他曾经以歌德、达·芬奇、陀斯陀耶夫斯基等为例,把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童年生活一一对照,说出了许多惊人的秘密。而童年与故乡是密不可分的。凤凰之于沈从文,白鹿村之于陈忠实,高密之于莫言,等等,均属此理。选择故乡,便是给予文学永恒的生命。
广西三江是透透的故乡。那里有俊秀柔美的山水,有淳朴浓郁的风情。那是生长作家的地方,是孕育作家情感的发源地。那里积蓄太多太多的欢乐记忆,或是苦愁印记。抛是抛不开的,撇也撇不掉了。故而,到处都是拈手即来的可以入文的世情人情。如实的写,用心的写,那是一种对自己的交代,对故乡的回报,对岁月的挽留。透透的文字,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摸鱼捉虾,无不触及。字字句句,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那气息,是大地的气息,是来自土地深处的地脉。一摸触,温温的,润润的,有淡定从容的传递,有坚实安详的怀抱。时下的许多散文,用笔恣肆,古今中外,海阔天空,无所不能,似乎显尽作者的才学。但读罢,不过是过眼云烟,不曾留下点滴韵味。那是因为缺乏地气。没有了气,哪有韵?
写作是很需要诚实的,尤其散文。散文与小说、诗歌不同。散文作者必须站在台前,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完全暴露在观众面前。而小说、诗歌作者可以站在幕后,让描写的人物或事物在台前表演或出现。因而,散文作者必须诚实地对待读者,诚实地袒露心迹。显然,透透是诚实的。每个篇什,几乎都看见她的影子。那影子,表明她是在文学的现场,她所有叙述是诚实和真实的。她不回避从前故乡的贫穷,不回避那时家庭因困难而带来的窘迫和尴尬。《吃辣岁月》简直就是一篇美食的制作。辣椒作为调味品,是家中常备之物。故而,家家都制作,人人会制作。炒菜时加入些许,即时香气四溢,胃口大增。但其实不然。那时的农家,生活不富裕,把辣椒当作主菜,春夏秋冬,无不以之佐饭。透透就是吃着辣椒长大的。在家里多是吃辣椒,上学也带辣椒。她同班一位女同学,就是因为哥哥没给她带辣椒上学,竟赌气罢了学呢。那些记忆,何尝不是辛酸和苦楚?
这就要说到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透透的集子,就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与细致的那个地方那一段农村的生活背景。
我最喜欢《地坪之上》的描写。地坪,就是当年农村的集体晒坪。晒谷物,开大会,看电影,都集中于此,此地就成了农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讲故事、说笑话、扯是非的场所。当时的社会状况、生活情景,都能在此体现。红白喜事,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办。宴席一摆,就可有看出哪家的实力:“红事,要数何家嫁女的几场大酒最隆重,宴席从家中一直摆到了地坪里,几十桌全猪宴,吃得平日清肠寡肚的人到处找土霉素,时间过去好久地坪都还飘着油香味。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男方接亲的抬盒刚过地坪,礼炮一响,眼尖的婶娘便围过来,开始数着盒子里的礼信,猪头一只,猪肉两腿,猪腰一双,公鸡一对,红伞一把,花生,红枣,瓜子,喜糖,米酒,等等”。而老地坪办的白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张奶的丧礼。张奶是位孤寡老人,队里的五保户,社员们帮她在仓库边上起了一间小泥屋住。”可她死时,“无子无孙,所以,既没有人哭丧,也没有人披麻戴孝,整个丧葬过程,人们除了有些害怕,并没有太多悲慽。”透透家里人口多,常常不够开支。“父亲只好苦着脸,去求队长开条赊谷子……父亲不善言辞,来去就这一两句话,然后硬着头皮直等到队长最终软下心来,开了八十斤干谷条子。”这些就是当时真实的生活,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生活的压迫,使作者幼稚的心灵被深深刺痛,自小就懂得了忧伤和苍凉。
优秀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有的社会状态,还应该让我们从中获得顿悟。
透透的表达,是朴素的,细致的。透透的专业是化学。每天面对的是化学反应。常说隔行如隔山,但她玩起散文,却是头头是道,极其娴熟。写散文讲究一个“味”字。味不出,则意淡。那味,就是细节,就是文字。透透喜欢娓娓道来之法,不虚张,不卖弄,所以真诚,朴素;懂得抓细节,挤出味,所以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境。“闹鱼的夜晚,天上总是挂满星子,微光迷幻,散漫在小溪河上,白日里清泠澄澈的流水,此时只泛着灰蒙的白,静谧,隐约,它周遭的一切,也都轻着声音。夜向深处滑行,舒展而柔润,小溪河也睡着了,现在,我们就像饿坏了的孩子,乘其不备去偷它口袋里好吃的东西。那东西就是藏在水塘里的鱼群虾帮,我们觊觎已久。”(《闹鱼》)乡下的闹鱼,过程是很好玩的,但那不是玩,是生计。因为“家里的锅很久都没沾荤了。我想吃肉,家里每个人都很想吃肉,这种强烈的欲望积攒着巨大的饥饿感”,一向诚实的父亲,那时不得不使出一些机心,使出绝招,想法去寻食,以补贴家用。那些表述,面值人生,蘸满情感,剔去浮华,所以,它能让我们触摸得到,所有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可爱,通心入肺。
那些东西,带着地气,长着根须,才有了这样的质地。
严风华,广西区作协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会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12届高研班学员。已出版散文集《窗外是风景》、《一座山,两个人》、《广西当代作家丛书 严风华卷》等7部。
为散文集《底色》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