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关于散文
赵 瑜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对我来说,感觉到有一座孤独的果园,感觉到村外有绵亘数十公里的寒林,林中有一个个湖泊(当然有这样的夜里,湖边没有,也决不会有一个人影,只有星光跟一百年前一样,跟一千年前一样,倒映在湖水中),是有助于我写作的。我可以说,在那年的秋夜,我是真正幸福的人。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
关于散文
表 达
关于散文写作,我的直觉是,散文的表达,一定是日常的、被忽略的、在某个特殊的瞬间又突然发现的生活样态。我不喜欢将散文拔高,抒情不止的散文一定不是好散文。散文的感情向内会更动人一些。我主张散文要有自己的体温,要做减法。有自己的体温,是说写作态度。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记忆的漏斗里停了下来,又或者,一定是有些事件转折了自己,硌痛了自己。这样的写作动因,让文字不自觉地会沿着自己的感觉和视觉切入,渐渐深入,从而抵达自己原本也不曾想象的地方。是的,写作还有发现陌生自己的可能。关于做减法,我想针对的是堆砌式的写作,散文的写作到最后不止是词语上的减法,而且是人生切口的减法。忽然想起雷平阳写过的一首诗,大体是他写自己热爱的事物,从一开始是全人类,到最后回到自己的村庄,又或者自己的亲人。从大到小的过程消耗了他的一生。我当时看到以后特别有共鸣感,其实,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减去的过程。写到最后,我们应该发现,有很多东西,我们渐渐不会了,我们只会做很小的事情,写很少的东西。
我个人的散文写作比较自然主义,属于风吹哪里便打哪里的方式。这就有了局限,比如结构,比如深刻的思想,比如继承与开拓。但我还算克制,并尽量只写真情实感。我解决个人写作困境的办法是多阅读,不仅仅阅读书籍,也读人,读世事百态。我觉得散文一定是我看到了,我想到了,我表达了。在别人都看到的日常里找到你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在没有人抵达的地方发现日常一样重要。尝试着写了很多篇散文以后,我对自己的困境已经有一个很深的体味,那就是,若我不难过,若我不喜欢,我都不会去写散文的。我写,一定是内心里有一股或热或凉的气息迫使我来写了。
遮 蔽
散文写作在当下比较弱势。多数写作者还停留在自我抒写的阶段,看不到自己和时代的疏离感,不知道散文写作还有承担。不痛不痒的散文写作太多了,让大家对散文的印象仿佛停在一个比较平庸的印象层面。原因有很多种,也比较琐碎,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写作者自己的视野。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你才能抒写什么样的情怀。多数写作者被规定看到和阅读的场景,比如常常被嘲笑的电视节目,比如庸俗的报刊。而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在民间写作中又被设置诸多的禁忌。在媚上和平庸的写作环境里,真正能打破这些拘囿的越来越少,即使你打破了局限,写出了有疼痛感的文字,却也会为这个时代的孱弱感到失望。散文写作的没落,和这个时代有紧密的关系。冲破这时代的遮蔽,写出常识,其实也就写出了经典的文本。
阅读散文时,我常常会感到焦虑、孤独、失望。焦虑是因为写作和生存的悖论,失望是因为好的文字经常被淹没,而坏的文字被到处赞美。
乡 村
当下的很多乡村散文多是虚伪的乡村。乡村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被城市物质文明侵蚀,到了今天,乡村的伦理已经基本消失。旧的伦理消失,而新的伦理又没有建立。于是,当下的乡村非常无序。没有城市诸多法则和秩序,却又有着城市消费观念,那么,乡村注定是一个让人疼痛的地方。而这些年,我们的乡村散文很少触及这些外延。乡村散文若不能即时地传达乡村的凋蔽与疼痛,那么,乡村散文就死了。其缺点就是:大家一味地还原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尔雅,却完全忽视当下乡村的凋蔽。甚至只以道路修通了楼盖得高了这些浅薄的物质标准来判断乡村的发展,更是荒唐可笑。
标 准
优秀的散文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五个元素:个性的语言、开阔的视野、深度叙事的能力、有写作者个人的体温、动人的细节。如果再列下去,应该还有。但是,最为基本的,应该是以上五点。
当然,散文和所有文体一样,也必须传递常识。每一个散文写作者,都有义务将自己所阅读到的、所经历的欢喜和失落写下来。我相信,个人的历史,就是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底线是我们每一个人,时代的悲伤和欢喜也由我们每一个书写者组成。
自 然
一位散文写作者能“走红”,是好事情。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因为走红而失去了书写的能力。写作不是为了走红而开始的,但是真的走红了,最起码从某个方面证实,那个写作者写出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东西,或者共识。比如近几年李娟的散文写作,她完全游离于体制之外,也很少在专业的散文刊物上发表作品。但是,她都“红”了。因为她的确有自己独特的书写领域,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她写出来了,她走红了。这些都是美好的事情,至于“走红”以后,会不会破坏她自己的写作,甚至她会不会以后写不出好东西了,那是写作者个体的成长。过于看重“走红”这件事情,或者过于低调,假装清高地拒绝走红这样的事情,都是荒诞的。自然而然就好。散文这个文体,本来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写作。
(来源:2013年12月25日《文艺报》)
赵 瑜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对我来说,感觉到有一座孤独的果园,感觉到村外有绵亘数十公里的寒林,林中有一个个湖泊(当然有这样的夜里,湖边没有,也决不会有一个人影,只有星光跟一百年前一样,跟一千年前一样,倒映在湖水中),是有助于我写作的。我可以说,在那年的秋夜,我是真正幸福的人。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
关于散文
表 达
关于散文写作,我的直觉是,散文的表达,一定是日常的、被忽略的、在某个特殊的瞬间又突然发现的生活样态。我不喜欢将散文拔高,抒情不止的散文一定不是好散文。散文的感情向内会更动人一些。我主张散文要有自己的体温,要做减法。有自己的体温,是说写作态度。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记忆的漏斗里停了下来,又或者,一定是有些事件转折了自己,硌痛了自己。这样的写作动因,让文字不自觉地会沿着自己的感觉和视觉切入,渐渐深入,从而抵达自己原本也不曾想象的地方。是的,写作还有发现陌生自己的可能。关于做减法,我想针对的是堆砌式的写作,散文的写作到最后不止是词语上的减法,而且是人生切口的减法。忽然想起雷平阳写过的一首诗,大体是他写自己热爱的事物,从一开始是全人类,到最后回到自己的村庄,又或者自己的亲人。从大到小的过程消耗了他的一生。我当时看到以后特别有共鸣感,其实,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减去的过程。写到最后,我们应该发现,有很多东西,我们渐渐不会了,我们只会做很小的事情,写很少的东西。
我个人的散文写作比较自然主义,属于风吹哪里便打哪里的方式。这就有了局限,比如结构,比如深刻的思想,比如继承与开拓。但我还算克制,并尽量只写真情实感。我解决个人写作困境的办法是多阅读,不仅仅阅读书籍,也读人,读世事百态。我觉得散文一定是我看到了,我想到了,我表达了。在别人都看到的日常里找到你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在没有人抵达的地方发现日常一样重要。尝试着写了很多篇散文以后,我对自己的困境已经有一个很深的体味,那就是,若我不难过,若我不喜欢,我都不会去写散文的。我写,一定是内心里有一股或热或凉的气息迫使我来写了。
遮 蔽
散文写作在当下比较弱势。多数写作者还停留在自我抒写的阶段,看不到自己和时代的疏离感,不知道散文写作还有承担。不痛不痒的散文写作太多了,让大家对散文的印象仿佛停在一个比较平庸的印象层面。原因有很多种,也比较琐碎,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写作者自己的视野。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你才能抒写什么样的情怀。多数写作者被规定看到和阅读的场景,比如常常被嘲笑的电视节目,比如庸俗的报刊。而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在民间写作中又被设置诸多的禁忌。在媚上和平庸的写作环境里,真正能打破这些拘囿的越来越少,即使你打破了局限,写出了有疼痛感的文字,却也会为这个时代的孱弱感到失望。散文写作的没落,和这个时代有紧密的关系。冲破这时代的遮蔽,写出常识,其实也就写出了经典的文本。
阅读散文时,我常常会感到焦虑、孤独、失望。焦虑是因为写作和生存的悖论,失望是因为好的文字经常被淹没,而坏的文字被到处赞美。
乡 村
当下的很多乡村散文多是虚伪的乡村。乡村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被城市物质文明侵蚀,到了今天,乡村的伦理已经基本消失。旧的伦理消失,而新的伦理又没有建立。于是,当下的乡村非常无序。没有城市诸多法则和秩序,却又有着城市消费观念,那么,乡村注定是一个让人疼痛的地方。而这些年,我们的乡村散文很少触及这些外延。乡村散文若不能即时地传达乡村的凋蔽与疼痛,那么,乡村散文就死了。其缺点就是:大家一味地还原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尔雅,却完全忽视当下乡村的凋蔽。甚至只以道路修通了楼盖得高了这些浅薄的物质标准来判断乡村的发展,更是荒唐可笑。
标 准
优秀的散文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五个元素:个性的语言、开阔的视野、深度叙事的能力、有写作者个人的体温、动人的细节。如果再列下去,应该还有。但是,最为基本的,应该是以上五点。
当然,散文和所有文体一样,也必须传递常识。每一个散文写作者,都有义务将自己所阅读到的、所经历的欢喜和失落写下来。我相信,个人的历史,就是这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底线是我们每一个人,时代的悲伤和欢喜也由我们每一个书写者组成。
自 然
一位散文写作者能“走红”,是好事情。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因为走红而失去了书写的能力。写作不是为了走红而开始的,但是真的走红了,最起码从某个方面证实,那个写作者写出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东西,或者共识。比如近几年李娟的散文写作,她完全游离于体制之外,也很少在专业的散文刊物上发表作品。但是,她都“红”了。因为她的确有自己独特的书写领域,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她写出来了,她走红了。这些都是美好的事情,至于“走红”以后,会不会破坏她自己的写作,甚至她会不会以后写不出好东西了,那是写作者个体的成长。过于看重“走红”这件事情,或者过于低调,假装清高地拒绝走红这样的事情,都是荒诞的。自然而然就好。散文这个文体,本来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写作。
(来源:2013年12月25日《文艺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