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评第六十六:章印虽小,但可彰显精神 ——对“新散文观察”千字文的观察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章印虽小,但可彰显精神
——对“新散文观察”千字文的观察
王克楠
一个专业的散文网站,面对大千世界,不能毫无所为。“新散文观察”在当下的散文网站里,应该说办的最好,有几个特点,一是提倡新散文作品(自由、个性、跨界),要知道,这三个特点都是有难度的,因此,这个网站选择了知难而上。再就是提倡评写结合,现在的文坛是一个懒于评忙于写的年代,除了小说评论比较好外,散文评论和诗歌评论严重跟不上趟。没有评论做互动的写作,常常是蒙头小兔子一般,找不到南北,某一个作家写了一辈子,才发现自己写错了,多么可惜啊(当然一个作家如果面临潮水一般的评论,也需要保持定力)。三是提倡千字文,以小见大,彰显时代精神。
如今的年代是相对自由的年代,互联网的发达,没有人控制“发表”的字数,于是长散文层出不穷,作者动不动就写五六千字,甚至上万字。长而好,当然好,问题在于很多长散文有拼凑之嫌,文本或是旁征博引一些资料,或者是一概拉长事件的过程。小说拉长一些,为的是稿费多一些,散文弄得这么长,何苦呢。
为什么长散文层出不穷,还有一个无可言告的原因,因为长了而遮丑。写长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容易让读者感动,其实,更能令读者感动的是短而好的散文。短,是有难度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日》只有一百多字;冰心的《一只木屐》只八百字……这些名作佳篇言简意赅、纸短意长,没有冗字繁言、拖沓累赘,反而显示出散文的独特性。贾平凹的《丑石》只数百字,却耐读耐思,读之不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怎样写短又有魅力的散文呢?窃以为在立意,意在笔先,通过内观察和外观察,从生活里撕开一个小口子(口子不能太大),把生活的味道表现出来。短散文不应太注重过程,而应注重细节和精神。
精短散文貌似空间狭小,但是精神空间并不小,题材应当坚持小处着眼点,注意采撷生活的“微现场”以及细节的发现。短散文常常是表达一片情趣或感悟,以小见大。针尖大的洞,却穿在心头上,在这里,不得不说说老的散文理论里的“文眼”,一篇散文有没有文眼呢?笔者的理解,文眼就是精神,什么精神?不是标语口号,是涉及人类生存的文明精神。长散文,写出写不出精神,显得模糊一些,但是短散文一千多字,精神出不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让我们还是回到“新散文观察”的千字文上,来寻找精短好散文的特点。
端木赐的千字文,直接接通了五四以后白话文的精炼和文气。他的短文多是写生活的味道,《洗澡》是味道,《碗碎记》是亲情的味道,《门》也是一种味道。作品从烧水的壶写起,却是写了人性的味道。写姥爷的敬业精神,“他开方子很谨慎,要先吧嗒吧嗒吸完一整支烟,可眸子却越发清亮了。”写姥姥对外孙的关切,“姥姥扒在门口瞧,脸上飘着不散的阴云。”说到姥姥和姥爷的不和睦关系,有节奏,也有波澜,一个老人居然害怕另一个老人害死自己,可见芥蒂之深也。短短的一篇散文,有命运,有叙述,也有细节。“那些植物似乎永远都不会凋亡,忘年生长,渐渐繁茂得开始有些像怪物。”这些环境衬托了姥姥的心境。姥姥是爱孩子们的,有细节为证“她戴着口罩死死顶住房门,我们只好隔着一扇门去问候。她生怕把肉眼无法看到的恶魔传递给我们。”一个爱后一代的姥姥,为何与老伴不依不饶呢?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是用简单的语言无法表达的。还有,作者太想把哲理告诉读者了,才有了结尾的两段,其实,那两段可以删去的。人性深处的微妙,竟然用一扇门凸出了出来,是这篇散文的亮点。
深之海的千字文《味道》很有童心,这篇散文写的是生活的味道,开头是动感的,是写汽车过后“闻汽车过后汽油燃烧的芳香”,为了突出这样的味道,作者把乡村里的其它味道损了一遍。还有写猪醉了的肢体语言很有趣,“有时猪吃醉了,急燥地在猪圈里转圈圈,好像那个地方容不下它似的。”作者还刻意描写了另一种好闻的味道,“我第一次闻粉红色的炸药,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重重的鼻息掀翻了面前的小纸片,我感觉鼻子忽然豁亮了很多,鼻孔猛得一下长长了,脑子跟着兴奋起来了。”有的句子值得斟酌“甚至还伴有满脸赤红的窘迫”,自己的表情自己是看不到的,是不是改改?总之,大凡作家,味觉、视觉、触觉、听觉应该比一般的人好一些,信然也。由味道而触及人生,当是这篇散文的亮点。
芭蕉雨声的《扑棱头绿白菜》虽然没有注明是千字文,却也是千字文。这篇千字文特点之一就是能把小事弄大,先说说开头的对绿白菜的议论,乍看有点奢侈,却是下文不可少的铺垫。围绕白菜,祖孙两代人是有反差的,还有扑棱头白菜和大包心白菜之间的反差,有了反差,就好办了。偶然有议论“暖房里种出来的菜总是少了人气和地气。”也是藏着哲理的。有人强调短散文的哲理,其实,哲理就在文本里,“她嫌扑棱头没心,太虚,我正是看中了它的没心没肺和虚而不实。”哲理不就出来了嘛。“但还是扑棱头的多,稍一松懈,发髻散了,松松垮垮自有一种慵懒味道。”人如菜,菜如人,自有一番风景。处处讲的是菜,句句说的是人,是这篇散文的魅力。
落日村庄的《不怕你》也是写的很有特点的,其中之一就是动感极强,“我在乡下的集市上走动,胳膊里夹着个化肥袋子。杀猪的拎着刀子走过来,一把拉住我。我说:你干啥?他说:砍一块!我说:谁不知道肉好吃,手里急啊。他说:没钱,我不怕你!他硬是砍下一块肉,称过以后,交给我拎着,他拿出那个油兮兮的账本记下,说,啥时候有,啥时候给。”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功底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文中所谓的“不怕你”是一种良心买卖,彰显了民风的淳朴,但是,这样淳朴的民风,将要被所谓的“现代化”吃光了。先给东西后收钱,北方人叫“赊”,南方人叫“打”,同样隐含着诚信。如果该收账的时候不来,农民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为卖者担忧……通过乡村的诚信和城市的奸诈做对比,看出了对所谓的城镇化运动的揶揄,是这篇散文的亮点。
女青年记得写的《左手右手》是一篇具有寓言意义的千字文。一个人有左手右手,一条道路,有左边右边,一个国家有左派右派……可以无限延伸。作者没有做这些延伸,而是以小见大,从个人的习惯写,“我用左手模仿着右手拿笔的动作,试图模仿的相似。左手拿着笔,很别扭,像是一个刚刚接触写字的小孩子”。仿佛是写一个人的私事,其实不然。文章的主题是写右手受伤的事件,事件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上帝竟然塑造人的形象,人身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有它的作用,不论用途的大小。”这是对公平的阐释,写了右手“生病”的无奈,“我想,当我的右手完全恢复使用功能,我的左手也可以做到右手可以做的事情。”生命之花的绽放是需要舞台的。
我不知道该怎样为贾哲慧的《一棵长在树皮上的树》归类,如果说千字文吧,它的字数不够千字,因此,只能说超精短散文。精短散文难写,超精短散文更难写。因为精短散文虽然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超精短散文就不然了,不可能做到俱全,很可能是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生活细节,一丝脑海里的情绪等。精短散文的写作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贾哲慧的《一棵长在树皮上的树》虽然短,却有命运感——一棵树的命运。这棵树具有特殊的生存环境,长在树皮上,一下子就可以省略许多的笔墨。文字虽然精短,但是精神还是有的,“被人砍了?还是遭雷霹了?抑或遭遇火灾?反正是荡然不存了。”树的灾难感呼之欲出。遇到灾难也不放弃,这是什么精神啊?对生命的尊重也是有的,“它只能靠那一点树皮输送极其珍贵的营养。”生命需要奇迹,精短散文也需要奇迹。
太行风的《秃子毛贵》是一篇写人物的千字文。笔者在一个创作谈里说过,用散文写人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太行风用精短散文写人,难度更大。作者从同事谢发写起,避免了刻画人物性格,直接把笔触深入人性这个层面,“他懂得人的一个普遍弱点:你越当回事,就越有人拿来说事;你越不当回事,别人也就彻底乏味了。”同时的头发由少到多(假发),由多还原少,文章虽短,一波三折也。“老L刻意保留着右侧鬓角的一咎头发,蓄得长长的,横向地拖拉过来,搭在脑门之上,梳理得一丝不紊。”肖像的白描,入木三分,使人想起了鲁迅先生描写豆腐西施的站姿了。这篇精短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幽默。幽默是国人少的,幽默本身就是文化,通过幽默可以解构许多不便直接言说的生活真实。
总而言之,提倡精短散文并且取得了成绩,是新散文观察的一个特点。写作精短散文(千字文),揭开生活现象一个横截面,是外在的技巧,打开心灵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内在的技巧。内外结合,精短散文可立也。千字文比较起洋洋长散文来说,显得小,但是并不羸弱,有的时候,内核比长散文还要强大。谈一个小小的写作技巧,写精短散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一下女逆向思维,可以省略一些铺垫和交待,急拐弯的时候也显得自然,实现叙述的简洁。精短散文虽然小,依然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抒发瞬间心情,但是均注意叙述的重心,重心只能有一个,不能多个,不能跑风漏气。
值得点出的是,千字文的写作是艺术散文的写作,和报纸副刊上的“鸡汤散文”无关。写这样的散文,不是为了迁就报纸副刊,而是维护散文的独立品格。对于长散文来说,写的长而好,是一种本事,写的短而好更是本事。有了精神,散文就有了强大的内核,由此内核辐射出强大的光芒,可以使精短散文呈现出博大境界,精神在焉,金石可镂,希望“新散文观察”有更多的短而好的千字文诞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