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历史的回眸与人生的咏叹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历史的回眸与人生的咏叹

                                                                                 ——读魏文富长篇散文《守望乡土》

                                                                                                       黄叶斌


       雪泥鸿爪,流韵刻痕;人世沧桑,惊魂一瞥——原来回眸人生,也是一种十分惬意、动心、感伤而有价值的事:它是一种视角,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守望,一种精神。近日,我们从魏文富的长篇散文《守望乡土》中,似乎读到了这种无声的诠释;从他那自传体的叙述中,似乎触摸到了祖国脉搏的跳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能够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线,通过勾勒和春秋的笔法,真实而细腻地描绘我国现代史的时代风云及对个人命运家世遭遇的影响、感受和领悟,该书当属我市文坛上开先河之作。它的问世,对地域文化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对乡土文学是一种内容的完善,对现代作家是一种人文的启迪。


    一、 自传体:回眸中的历史情结


   《守望乡土》长篇散文,以7章67节19万字的篇幅,借助于时间顺序和空间转换,将个人的经历、记忆、体验与时代的风云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广阔的宏观背景上再现出一个家庭的变迁史和个人的成长史,因而给同龄读者以熟悉而亲切的回忆,并从中寻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给年轻读者以历史的教训,并以此为镜校正人生航程;给后来者以珍贵的史料借鉴,并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退休之后人生的转折点上,作者悠然转身,褪去世俗的浮躁和官场的喧哗,并且在身患帕金森病之后的深情回眸,其实寄托着一种历史情结和时代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参与者的情怀。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人出生与生活的时间地点家庭和环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选择的,因而他的成长史将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和家庭的胎记。作者以独到的眼光和视角,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个人所经历的从上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50余年的人生履历,如儿时的童趣,求学的艰辛,母爱的沉重,“文革”的喧嚣,从政的坎坷,出差的见识,才华的展示等等。这种参与感以第一人称描述故事,具有真实性的魅力与现场感的亲切,它在个人追忆中能较好地唤起集体意识的觉醒与怀念,因而它具有促膝谈心的近距离透视人心的吸引力,也具有以个人经历和情感张力感染读者的亲和力。实践证明,对生活的主动投入,对社会的多方接触,既是人生成长的必然阶段,又是人格完善与精神成熟的维生素和钙片。所以,参与是对逃避的反动,是对慵懒的背叛,是对观望的封杀;是人生的一种进取,是体验的一种沐浴,是灵魂的一种涅槃。不管参与是主动或被动,是明智或愚昧,是欣然或无奈,其成功与失败,收获与教训,得意与失意,通达与坎坷,都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并惠及今人及子孙后代。因此,真实性、直观性和亲切性,构成了参与者情怀的基本特征。

    见证者的眼力。如果说参与者靠的是身体感官的直接加入、尝试、实践,那么,见证者则主要靠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力,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作出褒扬与贬抑、追求与放弃、理智与感性、清醒与昏聩的主观辨析和选择。作者在文本中,将家庭个人的变迁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进程中的历史步履和时代风貌,如土改、反右、公社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当然,作者主要是从感性的角度叙说经历与感受的,选材细小而典型,但它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不是家长里短的琐碎流水账,也不是个人恩怨的狭隘心情日志。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在记忆的宝库里将生活素材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筛选、提炼,去伪存真,弃粗取精,并在思想沉淀和情感发酵基础上付诸笔端。有时,我们对往事是亲疏有别的,或对身边事熟视无睹,或对亲历事如过眼云烟,或对难忘事记忆犹新,或对悲情事不堪回首,或对伤心事刻骨铭心,因而,我们的见证往往多少打上上个人情感的印记。因此,见证其实是一种人生反思的过程,是一种责任意识的担当,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记录者的良心。记录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作为参与者、见证者的记录,更有通过采访、考察、摘抄第二手资料而记录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面对流金岁月的眷恋,人世沧桑的感叹,作者梳理思绪,释放激情,点亮心空,燃烧记忆,以语言文字作记叙议论抒情的工具,为历史祭祀,为青春扫墓,为成长立碑,为理想招魂,为心灵铭文。于是,一篇篇鲜活灵动的回忆文章似深山的泉水汩汩流淌,浸漫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人物如大海的珍珠熠熠闪光,吸引感召着读者的眼球。这里面,有作者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有对命运的嗟叹和思考,有对人生的质疑和探讨,有对时光的惋惜和呼唤……其中,有关以知识和才华改变人生命运的章节描述,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现实的借鉴。作者以初中学历身份考取大学,以绘画书法盆景篆刻的特长跳出“农门”步入机关公务员的行列并有所成就,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抓住个人素质和才能提高的根本,总会有幸运之神眷顾勇于进取的奋斗者,总会有成功的花环青睐矢志不渝屡败屡战的殉道者。可见,记录既是一种动笔的勤奋写照,也是一种心智的瞬间闪光,更是一种良心的永恒发现——在激活记忆中追述往事,指点江山,抒情表志,让文字语言成为历史的“活化石”,人生的“墓志铭”!

    综上所述,作为参与者,作者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当作了一笔财富;作为见证者,作者睁开双眼观察并铭记于心;作为记录者,作者把“一滴水中见太阳”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说它具有时代档案、家庭史料、个人履历的功能和作用,也不为过吧!


    二 、咏叹调:反思中的人生感悟


      作者在长篇散文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诠释书名《守望乡土》的题记:“守望的是历史,守望的是痛心,守望的是真诚,守望的是博爱,守望的是文明的传承,守望的是知识的延续,守望的是更加美好的愿景。”这无疑是对该书主旨的总结与提示,也是对读者的告诫与期盼。

      一般说来,以回忆录形式来总结人生,是一种“甜蜜的忧郁”,也是一种“忧郁的甜蜜”。它是对往事的祭礼,是对心灵的超度,是对精神的盘点,因而,它在叙事的背景上更多的是慨叹、反思和感悟的情怀。那么,该书给予读者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情感发酵——懂得大爱,学会感恩。作者在怀旧中感伤,在感伤中感恩,在感恩中升华,充满激情地歌颂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接受到的大爱。如祖母和母亲的亲情、老师的关怀、领导朋友同事的帮助,以及方言俚语的滋养、乡土风情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感染等等,都为作者人格基因和精神成长注入了“大爱”的密码,并使作者在回忆中展示大爱,感知大爱,懂得大爱,传承大爱。借助于文本这个特别的情感发酵媒介,作者给予曾帮助、扶持、支撑、关心、爱护、提携过自己的人们以真实而朴实的赞美,也是一种特殊的感恩形式,且比物质的回报更有其深刻的意义与厚重的价值。

     人性自省——把握机遇,提升素质。个人成长的际遇,官场坎坷的沉浮,虽然客观环境的限制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但是,主观努力的选择与把握机遇的能力,仍是人生改变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文本叙述中,作者多次与晋级升迁改变环境的机会擦肩而过,甚至包括情感生活的失之交臂,尽管有些懊悔、喟叹与惋惜,但也在反思与自省中看到了人性的弱点:性格内向而与世无争,安于现状且自我满足,不争名夺利但求息事宁人,善待他人又时常上当受骗等等,可能也与儒道佛教学说的影响分不开。当然,有些弱点换个角度看也是优点。其实,人的成长进步过程,也就是适应环境克服人性弱点的过程,只是当我们明白某个道理时已时过境迁机遇丧失悔之晚矣。机遇成本与成长代价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命题,不论他是什么身份职业地位。只有当我们在实践中学,在教训中学,在审视、否定与批判中完善人格,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时,我们的人生与生活之树才可能盛开成功与希望之花!

      理性梳理——价值实现,笑对人生。理性是人的思维中的一个高级阶段,是对感性的提升领悟。尽管作者在文本中没有专门的章节和明确的论述,但是在叙述议论抒情中,仍可看出作者对人生经历的理性梳理。如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祖国命运的关系,个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机遇与成败的关系,人的价值实现与才华的显隐性关系,人格素养与事业成功的关系,人的内省与自立的关系等等。若把这些关系理解透了,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少走弯路,少些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具有人生教科书的价值,也属于励志类的文学读本了。

    当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中觉得疲倦、困惑、失意时,闲读一下这本书,或许会对我们有所排解和宽慰,并从中发现一些有益而有趣的启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