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双周评第五十九篇:周苇杭散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横七竖八:智者的倒腾与跨体式写法
  ——周苇杭散文印象
  在完成一周一评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我打开了周苇杭的某个帖子,一经细读,惶惶然如败军之阵,心里实在是没有底气,所以,就把作者2012年发在散文天下的所有帖子翻开来,一一细读。读后依旧惶惶然,不知如何下嘴,如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在找寻切入点以及构思的过程中,又生发了惴惴然的因素。
  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信息源情况下,在以文识人的道路上,很容易把作者当做一个嬉笑怒骂,心中又极有主见的男性。不过,依照我现在掌握的信息,周苇杭朋友应为女性,这对我来说是个例外。
  也许是我过去过于荒疏之故,对作者的文章识见太少,因此,最大的例外还是其文章对我个人形成的挑战上。这个挑战指的不是思想和艺术方面,而是其文体形式和思维方式的新颖性上,套用一句用滥了的话,她的写作在这里是典型的花开数朵,各表一枝。
  下面进入正题。周女士的文章一般都不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一遍读下来,往往不知所云,需要翻过头再读一遍,虽然无十足的味道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必定会有味道透出来。这肯定不适合网络论坛的快餐式阅读法,这也是为何连我这个还算是认真读帖子的读者也摔落很远之故。
  内省式以至于平静湖面的展示,感伤式的情绪弥漫以至于幽僻空间的形成,饱满式的感觉汁液的抛洒以至于彗星般地闪耀及最后的收紧。以上种种往往是女性写作的常见路数或风格特性,这些特性无法用来概括周苇杭的文章,在文体特性上,她的路数如垮坝后的水流,横七竖八地冲下,然后将遭遇的对象也冲刷得横七竖八。就语言层面来说,可谓恣肆、繁复,同义词句的反复使用,句式的短促突击,等等,集合在文本中,形成了话语的狂欢化倾向,就手法来说,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杂文式的反讽,后现代艺术的自我复制,以及历史典故,生活细节的任意拼贴,等等手法,调和在一起,极大地破坏了散文文体的自身宁静。而这些破体式的写法与新散文或者在场主义又有很大的区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文章,主题是散文性的,随性从容地从日常生活中取景,但写法却又是杂文式的,因此,形成一个似乎错乱的景观,这个景观是好是坏,我觉得以我个人的水平,难以下一个判断。
  关于作者的文章,还有一个层面是我想说的,即思维层面。根据我的观察,我可以用散,杂,放得开这三个词汇加以形容,散指的是作者没有遵循一般而言的线性思维,往好处说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往坏处说是缺乏一个相对集中的支点;杂指的是作者的思想资源,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儒道佛,顺天知命与审视批判,等等杂糅在一起,这个层面的副作用是面目模糊;放得开指的是思维的跳跃性很大,各种想法考虑,随手抓来为我所用。总的来说,我对这种思维方式保持敬意,这其中肯定有赞赏,因为才力学识到了一个地步,大家心里很清楚,文章写的是否精品化,拼的就是视野这个因素,视野来自个体思维的开阔度。
  当然,我还需要批评,我个人觉得周苇杭散文的最大问题在于,几乎其所有的文章,在主体与写作对象之间,写作者皆扮演了局外人或者圈外人的角色。进入不了对象的内部,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那些艺术感觉丰满的瞬间就无法闪现,我觉得作者太在乎出这个字,而忽视了入的因素,散文写作必须入的深,没有这个入,就容易失却体温。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不太懂书画,如果对扬州八怪或者八大山人有深入思考的话,或许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周苇杭的文章,我只是根据猜测,他们之间应该有某种精神联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