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握管潜万象,挥豪扫千里(评论)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握管潜万象,挥豪扫千里

——解读曾超文学作品的特色



引子
  
  曾超老师是《工人作品》的主编,诗、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文学作品写得相当好,精彩、耐读。他的作品叙事、论述张弛有度,人物刻画惟妙惟肖。与时下一些伴着浮躁与喧嚣,缺少文化濡养的作品相比。曾超的文学作品更多的地植根于传统文化,固守着传统文化的写作,脚踏实地,不随众,不与世俗同流,对文学创作不断地予以探求。所以他的作品才经得起岁月的淬炼,能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杂文的骨架与思想灵魂
  
  文字骨架和思想灵魂是文章的两大支柱,骨架是文章的体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支撑起整篇文章。文章,无论以小巧见长,或以宏大取胜,都必须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更加生活化,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才更有味道,不至于落入俗套。
  杂文尤其如此。
  曾超的杂文脉络清晰,主题泾渭分明,文章的叙述与铺陈无不展现着大雅大俗的姿态。并注重开辟独特的视角,进行新颖的言说。如《“拖拉机”,快乐乎?》一文视角就非常独特。曾超的这篇文章,大概是冲着李咏梅那篇《快乐的拖拉机》而去的。拖拉机快不快乐,关乎个人感受,感受不同,就来个“各自表述”。当然,这种文人之间的相互调侃,有时就很能擦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来,为相互文章互相增色,让阅读者增加愉悦。
  “首先申明,本人不是块能将‘拖拉机’进行到很到底的料。一般干它三四个钟,夜晚开‘机’,大致到了‘周扒皮’那只瘟鸡开始作第一轮啼叫的那个时候,我就得宣告收工退场,或者,创造点条件让对方大获全胜,在对方眉飞色舞之时,宣布完场。因为,‘拖拉机’是种要打就永远打不完的玩意。你说三局定胜负,我负了,便说五局吧,五局完了呢?那就七局嘛!试想,对于一些肩周有点问题的人,能在这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息劳顿中产生快乐吗?即使肩周没有半点问题的人,到了那种迷离时分,胜了,亦未必能睁出一双好看的笑眼。不知‘拖拉机’爱好者是否有过笔者这种经历,胜利了、失败了都弄乱了自己生物钟,回到家躺在床上,只配翻来覆去地生恨:早知落个折腾,何不早点走人?”
  文章写得如行云流水,笔力非凡。那极具磁性的文字让你欲罢不能,他将人物形象连同内心世界融于精妙隽永的语言当中,让人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使人十分过瘾,这就是文字功夫。
  《别拿大拇指抠鼻孔》一文也是相当诙谐和富有哲理的。有朋友问曾超有没有住过市内高级豪华宾馆。作者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让朋友猜,朋友大约以为他是住过了,故含蓄一笑。说:“人生多少得有那么几次享受极品的体验。不然人就上不了档次,在别人面前说话要矮上三分!”为了人生的体验,就要花上冤枉钱到高级宾馆住一晚,如此说来,人生的体验又岂有尽头?于是,曾超对此发出了无限感叹:“我想,还是别拿大拇指抠鼻孔——搞阔气。”他对那种看到别人风光,自己心态失衡的人予以有力的讽刺和尽情挖苦。这篇不是那种微言大义式的文章,仅仅是一种人生姿态。尽管文章短小,内里的涵量却大,因而能给人予更多的思索空间。
  一看《男人和女人,谁都不轻松》一文的题目,我原以为是一篇发发牢骚的文字,看后才知道远不是那么一回事。“牢骚太盛防肠断。”发发牢骚原也未尝不可。但凡举目所见,侧耳所闻,都难免有牢骚。其实男人有男人的难处,女人也有女人的不易。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曾超只是把男女之间的不易作了比较,以事论事,两相比较,无所谓厚此薄彼地娓娓道来,然而却能让人茅塞顿开。
  《一扎堆就坏了事》就明显是一篇散发着牢骚的文字了。作者是就街上流行电动车、老人助力车之类与车争道的事发发感慨,不过,牢骚话中也有大实话。现代城市交通壅塞,各种车辆大行其道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使人日益困扰。如果用严肃的文字来写,话题便过于沉重,即便专门召开专家会议讨论也犹显不够。这篇文章反其道而行之,诙谐语言半真半假自我戏谑一番,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全文语句超长但行文有趣,也算是他玩杂文的一种花样。
  有人认为,这个时代写杂文不合时宜的。大抵认为写杂文是自讨苦吃。的确,杂文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文体,杂文少不得疾言厉色,直陈时弊。祭起匕首、投枪,批逆鳞,捋虎须,身临不测之渊,一般来说都是自找不痛快!何来此言?你讽刺了别人,让别人不痛快,人家能让你痛快?不过,说起来,写杂文还的确是件过瘾的事情,主要是这种文体写起来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没有太多的讲究,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程式,写起来非常随意自如。还可以直陈时弊,胸中块垒一吐为快,世间还有比这痛快的事吗?但写好杂文却属不易,写杂文要长于思辨,给人予理性的东西,给人予教益,这才符合好杂文的要求。要不,著书为文又所为何来?
  
  散文的闪光精品
  
  散文是一种符合大众需要的文体,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把散文视为一种赋闲文体,大有被文坛边缘化的趋势,正在渐渐沦为了大路货的角色,当今的文坛大腕只有在倦极无聊时才会去写上几句。曾超却不这么认为,他显然极为看重散文的写作,把散文当作鸿篇巨著来写,以一种从容的心态苦苦经营,在写作上多一些执着,少一些随意,且文字朴实厚重,所以他的散文有一种自在从容的质感。
  在曾超的散文中,我最喜欢他那篇《女儿房间的那张闲床》。这颗小小的种子散落在我的心间,生根、发芽。我想,我之所以成为他的拥趸,应该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致。作者写道:“在我们刚有了小孩时,双方的父母身子都还硬朗,说啥也不来我们这,大概是怕我们的12平方米的斗室里容不下他们。等到女儿上二年级时,我们才有了二室一厅。出于长远考虑,我们让女儿住大间。自然,女儿很高兴,把她的小天地布置得挺讲究,人走了,还要把门锁上。”
  当女儿要将自己的房间自成体系时,奶奶去世后,父亲让爷爷过来散心,爷爷的到来打乱了她的计划。
  “父亲进城之后,我们买了一张新床,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便安放进了她的房子。没想到,一夜没睡完,女儿就把问题提出来了,说我父亲打呼噜,她受不了,半夜跑过来,叫我同父亲同睡一室,把她的妈妈让给她。”
  一个多月后,爷爷回家了,外婆又却到城里看病。
  “女儿一听,有点不快,嘴儿一翘,说:‘一个刚走,又来一个,我们家不成了修理厂了?’我一听火了:‘你外婆是什么人你懂吗?是你妈的妈!她把腰都累弯了,才把你妈养成这个模样!等外婆来了,你就陪她住一块,夜里为她送药递水,独生子女也得学会照顾人。’”
  不久,外婆又让她的孙子“小海南”来茂名读书。原以为一个城市,一个农村,两个小孩会有隔阂,但在共同的学习中竟能相安无事。
  “一天,妻子在整理孩子们的旧作业本时,突然把我叫过去,细声说:‘你看看我们女儿写的东西是不是张冠李戴了?’我接过去一看,原来是女儿三年级时的一篇作文。女儿把我们这两年照顾岳母和‘小海南’的事写进去了,说我们这是为边远山区老人孩子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献爱心。看完,我不禁笑得直不起腰来。”
  要女儿打开所有壁垒并不容易,毕竟女儿少不更事,她把父亲照顾亲人的事当作为边远山区老人孩子献爱心,在大人看来诚然可笑,不过,更显出了孩子的童稚与天真,文章也更具可读性。
  就是这么一张闲床,竟演绎出这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我每一次阅读,总感觉到意犹未尽,屡屡被他文章的感情所打动。如今,像这样清泉一般流淌的文字并不多见了。曾超是有慧根的人,在文字把握上很有灵性,他的性情也在字里行间飘荡缭绕,文字在他手上似乎是妙手天成,曾超的才情可见一斑。这篇文章自然实在,他写女儿那种细微的情感变化历历如绘。我想,这篇文章一定是在他心境清明恬静时候写的,所以这张闲床才写得这般娴情逸致,故事才这样有情调。
  他的另一篇文章给了我同样的震撼,那就是《沉默未必是金》一文。文中写我到岳阳参加一个会议,在车上和一个湖南妹认识了。中途,一对夫妇带一个孩子上车了,湖南妹的同伴不来,她有两个位,就让一个给抱着孩子的妇女。后来在英德上来两女一男,那男的无话找话与湖南妹套近乎,又得寸进尺地坐上了茶几上面,故意用膝盖顶着湖南妹子的两只乳房,那湖南妹一脸窘迫,我看不过眼,和湖南妹换了一个位。那男子毫无办法,当车过遂道时,那男子故态复萌,把手伸向湖南妹的胸部。我怒不可遏,趁遂道昏暗,给那个揩油的男人一个耳光。那一耳光算是给那个揩油男子一个教训。所以,和湖南妹子分别在即,“我真想在她下车前把那事跟她挑明,可欲言又止。但看着她远去的身影,我却又后悔起来:至少,我应告诉她,该发作时,就发作,沉默未必是金!”作者笔锋轻巧一转,直指世道人心。
  真情发自肺腑。读着这样的文字,心灵上受到了沉重的撞击。我不觉冥想了一回:文章的功用不就是醒世么?这篇文章以思辨取胜,真真正正给人以思考。我一贯信奉的沉默是金,满想沉默是智者行为,只有行为浅薄的人才为了不值置辩的事满世界嚷嚷,读了此文,我的心情甚至有些滞重。至此,我才明白自己目光的狭隘和短小,世界绝对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所以人不能不有所变通,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些事仍需据理力争。
  
  小说的故事与铺陈
  
  文学,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个“编”字上,尤其是小说这样的文学式样上,“编”字更是必不可少。我承认,曾超老师的确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有些文章尽管是编,却丝毫看不到斧凿痕迹。他的故事,仅仅在于编吗?如果没有洞悉一切的敏锐观察力,那编来的故事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倘若如此,有朝一日也会随之枯竭,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曾超的作品里,他追求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惊险性、曲折性,他还追求叙述的形态美。事实证明,它确然有引人入胜的地方存在。就以《择校生》为例吧。这是曾超老师的一篇力作,在思想和语言表达上达到相当高水准。这篇小说写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因儿子的成绩只差8分就上了那所重点学校,于是花两万多块钱让儿子当了择校生。然后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两种场景的交替出现,塑造了我(徐大刚)、父亲、老妈子、秃头主任、吴侠等人物形象。题材本不取巧,不过文章写来却相当见功力,关键在于思想内涵和文字的质感,能以普通的情节写出异样的效果来,这就是一种境界。其中写我(徐大刚)不想混迹于尖子生之间而让人鄙视的心态把握得相当好,表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思考和体验。
  凡优秀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给你感动和震撼。曾超的叙述能力超强,潇洒与从容兼备。这篇小说写得那么完全、细致,节奏极其舒缓, 神韵气力都用得很足,文章写得幽远而深邃。他能够敏锐地拿捏住文字,通篇上下洋溢着一种非常熨贴的情调,我很快被这篇文章所吸引。这种情调的分寸尤其难以把握,稍一轻放,便流于脱兔,笔触凝重,又过于严谨,能在连绵起伏间这般不紧不慢,气度从容的写来,这是作者驾驭作品的能力。这篇小说写得才气纵横,越咀嚼得越久,越能品味出悠长的意味来,不由人不拍案叫绝。
  《土香》无疑是一篇非常出色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胡得福,在小说中,胡得福也是名如其人,虽然他的根一头长在解放前,一头长在解决后,但他生了一个争气的儿子胡定生,读书时全班第一,参加工作了在城里当官。很快就把老子接到了城里。儿子的司机带他吃完饭后又桑拿按摩,这些在城市人眼里舒服享受的东西在胡得福看来成了活受罪。胡得福在儿子舒服的家却住得并不惯,他在小区一块空地种起菜来,他闻惯了泥土里的香味,后来由于城管的介入,菜也种不成了,儿子劝他别玩土了,在乡下玩一辈子也该够了。可胡得福在家闷得难受,结果和一班农民工混在了一起,替人挖树坑去了。小说胡得福的儿子一则寻人启事结尾,收结得相当自然。这篇小说有巨大的张力和可塑性,在这篇小说里,通篇无不宣泄着一种冷眼红尘的情态。
  《翠花,上菜刀!》一文则是写民工生活的小说。一对来自北方的夫妻,替老板打工,男的当厨师,女的当服务员,在贴近厨房的位置,摆了一间“疮疮孔孔”的临时房子,有时夫妇间那点事,也得格外小心。这一晚,他们忙碌了一天之后,丈夫似乎有了兴致,当妻子慢吞吞地解衣除裤时,他不停地催促,突然,他小声对妻子说:“你等等,我去撒泡尿,待会我叫你咋干,你就咋干,一切听我的。”故事终于到了高潮,最耐人寻味的是文章的结尾,“她的男人抓住她的老板的头发,指了指他们那间那千疮百孔的屋子,问:‘老板,你给我们搭这个舞台,就是让我们专门做戏给你看的?’”看到这里,我才恍然,这是一个套路。如果套路玩得不精,或者玩砸了,局面必然困顿。不过这个套路弄得太精了,纤毫不差,于不着痕迹中将包袱抖了出来,其高明之处不禁让人一叹。
  曾超一向很善于构思独特的场景,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在行文过程中挥洒出从容与睿智。还经常性地在故事当中作一些技巧性处理,而且分寸拿捏得异常得当。如《翠花,上菜刀!》惩恶扬善式的描写,小说《土香》里小区的一块荒地等。技巧用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少了这些东西,文章的精彩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神石》这篇小说的构思,对于整篇文章来说,小说构思重在一个“奇”字,加上笔墨的着力形容,使得文章显得更加雄奇峭拔。小说先写一块山体滑坡裸露出来的石头,由于酷似人形,夜晚发光而被神化,进而让人顶礼膜拜。石寨乡的乡长陈亚光看准其商机,准备将其作为旅游文化的品牌而隆重推出,正在觥筹交错,为神石开光而庆祝之际,神石轰然倒塌,乡长陈亚光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瘫倒在地。这一奇思妙想,诚足让人称奇道妙。这篇小说的出彩之处在于故事的细节、场景与文章中心的配搭,让人对神石带来的商机充满期待,但在众人引颈以待时,神石的轰然倒塌让故事骤然变得意味深长起来,让我们领略到醇香至味。这一细节的推陈出新,一时间使得整篇作品妙趣横生,扣人心弦。
  《送礼引发的故事》二题,一正一反两个主题。头一篇《五斤桂元肉》写老张送礼的事,他留下的五斤桂元肉让刘经理送到了孤儿院,孤儿院送来感谢信,贴在宣传栏上,他觉得应该写上经理的名字,于是悄悄涂掉自己换上经理的,第二天却意外地发现不知谁在旁边加上大大的问号,这一下波澜来了,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让人作无尽遐想。下午,又让人加了一句:“这里有问题。”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他只好加上一句:“小题大做!这里什么问题都没有!”有人便认为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是在向领导行贿的最新手法”,本来最普通的一件事,结果却越描越黑。这事最终还需领导来解围,他语重心长地写下了一段话:“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职工说话办事本来就是自己的份内事。但我们有个别职工总有这个习惯,找领导办事就带上东西,好象不收就不给办似的,非要你收下不可,否则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其实,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刘经理一席话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盒“红塔山”》这篇文章则是撕开了一个虚伪者的面纱。表面善于伪装的崔局长,嫁女的时候,“没摆酒席,没请客,连串鞭炮也没放。”把自己装成一名作风正派的廉洁者。当宣传干事将他当作廉洁的典型时,一盒“红塔山”让他原形毕露,崔局长家的一盒“红塔山”,里面全是百元大钞。这一结局,使这篇文章富于想象力。这也算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吧,经此一写,人物形象遂见分明。
  在《人事?狗事?》一文里,作者的写法着重于叙述,情和理的搭配也相当紧凑。比如开篇,作者写出了楼上楼下邻里之间的矛盾,楼上刘家的“千金小姐”是条名贵的狗,楼下李家的公狗是条土狗,但狗们却不知道人们将它们分成了贵贱等级,一如既往地亲热、交往。在一次溜狗时,女主人在与人聊天时发觉狗不见了,原来她的“千金小姐”和楼下李家的土狗搞在了一块,干的是见不得人的事。她当众有一种被强奸的感觉,感到羞愧万分。作品后来写道:“数天后,有人听说,李家的土狗死了,说是瘁死的,好象是给人下了毒手的。死了,让李家吃狗肉喝狗汤的机会都没留下。”小说中写出了人比狗恰恰少了些东西——道德的缺失,有了这一点的展现,文章于是有了灵魂。
  天地之大,可资书写的地方太多了,万类万物皆可形诸笔端。在曾超的文字世界里,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尽得体现,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有的只是姿态横逸的人间百态,所以读起来较有亲切感,也让人乐于接受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如长篇小说《躁动的子夜》,风格也如同《择校生》一样,均写得细腻,文章自然流淌,写出了个性,精彩描写屡屡出现。曾超驾驭这类题材已是轻车熟路,所以文章便出涧山泉,奔涌而出。小说面世之后,叫好之声不绝于耳。但他没有陶醉其间,飘飘欲仙,而是反复审视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文字尺度,没有弄出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来迷人耳目,没有弄出一些艰奥的词句来以示高深,我们不能不服膺这一点。
  
  涉笔成趣的另类小品
  
  曾超老师的另类小品写得妙趣横生,或戏说事件,藏否人物,或五味杂陈。虽是小品,却大有内涵,意在触及灵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抨击社会弊端、呼唤人性良知的真品,引来许多的赞许。
  小品不同于小说、散文、杂文,它短小精悍,功用却介乎三者之间。不过,小品又历来被看作是文学杂耍,在文学的地位上一向稀微。小品在形式上与小说、散文之所以有这样的落差,其关键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外延的拓展上难有突破,这也是小品难以走到前台的另一个原因。
  但在曾超写来,居然写得不动声色,将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他情愿把文章写成小品,或许讽刺意味更浓一些,总有很多奇思妙想。
  《那都是跟你学的》、《假爸爸》、《麻将语录》、《来自老者俱乐部的幽默》等这些小品,写得非常精致。比如《那都是跟你学的》一文,在一次英语考试之后,以前几次英语成绩加起来也不够100分的小军英语成绩进步很快,老师让他说说有什么诀窍。小军说,老师的英语试题是在英语教育网站上下载的,我只不过是到里面下载答案,成绩提高那是必然的。小品读后,里面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其然让人有了思索。
  《假爸爸》写刘小兵在学校犯了错误,班主任叫他把家长找来。刘小兵急中生智,将邻居李叔叔叫来冒充他父亲。第二天放学的时候,老师将刘小兵留下来问,昨晚那个是你爸爸?上次开家长会时可不是这个模样。刘小兵答:“老师,你的观念落后了,现在什么都在更新换代。上次的那个爸早已被我妈换掉了,都怪我一时疏忽,没有及时通知你。”这小品写得煞是有趣,从语言、场景到小品的主题中心,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超有着强盛的创作欲,如2010年足球世界杯期间,他又推出了系列幽默小品,把世界杯赛场上的事作一番调侃。
  当然,曾超的这些作品,有些是即兴的,近乎游戏之作,如果稍加打磨便会非常好的效果。但即便如此,也足够发人深省了。
  
  结束语
  
  重剑无锋。在武侠作品中,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是一种境界。能臻此境者,往往都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者。他们跳出尘世的喧嚣之外,踏踏实实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并最终能有所成。曾超老师正是这种踏踏实实,性格不张扬的人。他醉心为文,埋头写作,把写作当作了自己的事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此言非虚。曾超以写作为文为乐事,青灯黄卷,发奋求成。
  古语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岁月漫漫,曾超阅尽冷暖人生,看透了世间的悲喜忧乐,于无字处读书,领略了人生一种历练的境界,并通过这一途径去增长悟性。当然,历练未必就是领悟,两者未必可以兼而有之。但他多视野多领域多层次多体裁的发展,却必然是颖悟的过程,若非大彻大悟,穷其指归,他的众多妙文又从何而来?有道是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有些人的作品,疏离了对社会生活体验,所以写出的文章让人看起来生涩呆板。而曾超更多地关注芸芸众生,将笔墨悉数放在了社会和人生百态上,一如既往地把社会生活当作是自己创作的原动力。我想,这大概是曾超获得成功的独得之秘吧。
  
  
  
  茂名石化公司港口分部单点作业队            许荣波
  邮编:525027          2011-1-12
邮箱:gdxrbyj@163.com


《工人作品》2011年冬季(总第115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