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注重思想方法理论的学习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先讲一个新编“寓言故事”。我们一伙人在宾馆吃早餐,服务员每人给上了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人说:谁能把鸡蛋立起来?大家都不能,但其中一人把鸡蛋往餐桌上“啪”的一声一墩,鸡蛋立起来了。另一个人脑筋飞快地转了一下,说:“不破不立!”我们这群吃饭的人中,出来两个有水平的人:一个,从实践上完成了使鸡蛋站立起来这么一个操作技术;另一个则把立起鸡蛋的这个事,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之形成了经验,形成了理论认识,使人一下就能明白了要义,掌握了要领,成为一种思想方法。
  讲以上这个新编“寓言故事”,就是要说明这样一个意思:学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可以使人思想犀利,看问题深刻,同时,在生活中遇到事也有见识,有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所以说,学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就是掌握高屋建瓴、鸟瞰式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把握实质、解决问题的本领,使我们有能力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问题迎刃而解。
  张炜对“作家”一词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光是能够虚构故事,不光是写写议论的文字,他要能够面对一个生命全部的复杂问题,发出个人真挚深刻的、有高度的回答,具有跟这个时代对话的能力。各种各样生命的设计,生活的设计,能够回答。他不仅是一个记录者,一个浪漫的想象者,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具有强烈探索精神、对于过去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总结的力量。”
  要具备张炜所说的这些能力,需要理论知识与理论实践经验的支撑。
  我们在小说、散文写作中,除了强化艺术表现手法以外,还经常遇到怎么样才能有具备思想性、怎么样才能使作品深刻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面对一个(群)人、一件(些)事,怎么样才能吃透其底蕴,把握准其性质,鉴定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怎么评论、评价别人作品中描述的人和事,从而吃透底蕴,把握准作品的性质,鉴别出文章里含而不露的要义。这些,都需要有理论的本事,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本事。有,则眼光是明亮的,犀利的;没有,则会浑浑噩噩,只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举一个例子,我写了小小说《狗狗姓氏》(在《山西文学》发表时编辑改标题为《对策》,选入《小小说选刊》),讲退休的“老年”,因孙女的名字和邻居“尹局长”家狗狗的名字一样,去找尹交涉给狗狗改一下名字,但当惯“官老大”的尹局长却一口回绝了。老年一怒之下,也捉了一只小狗,起了一个和尹局长一样的名字。该稿在论坛发出来,好多评论的人只看到“老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却很少有人再深一层看,看出“尹局长”的不人性,不人道,看出“老年”是在为维护人的尊严而战。而我最初产生写这个东西的冲动,正是这样的“视点”或者说动机:人性、人的尊严。但《山西文学》的编辑老师就看得非常透彻,在编辑评论中说,“尊严是人生存于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金钱和权势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时代,当狗的尊严凌驾于人类之上时,只能发生一幕心酸而又让人啼笑皆非的讽刺景象。”对这一内核,看出来看不出来,涉及到一个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问题,有没有思维穿透力的问题,也是写出写不出这个作品的一个关键。换言之,想具备这两种能力,就必须要多学理论,掌握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武器,提高思想论和方法论的水平,舍此,就会眼光模糊,不会发现亮点,写时吃不准素材,聚不了光,写不到位,写不出彩,当然文章就不会深刻;评论别人文章,也会吃不住要害,不具备点穴的功夫。
  文学作品,形象永远大于思想。但是,没有思想性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具有直指现实弊端的思考向度及思辨的深度与哲性。所以,对文学作品的衡量从来是坚持看“两性”,一个是艺术性,一个是思想性。那么,学理论学什么?我坚持认为,我们搞写作的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形势怎么变化,人们的观念怎么变化,在学理论打基础、打底子上,仍然要以马列、毛的哲学思想为主,目的就是解决思想论、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要掌握科学思想武器。具体是要从马列、毛泽东的哲学原著入手,尤其通过重点学习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哲学著作,牢固掌握两个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辩证法,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去看问题,分析、认识问题,比如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分为二的,是发展变化的,并且是有规律的,同时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向其反面转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叫矛盾普遍存在规律),矛盾并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流、支流),旧的矛盾消失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用两个辩证论和“两分法”看待事物和矛盾等观点和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辩证法是非常厉害的思想方法的武器,能使人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并能穿过繁扰纷呈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掌握这样的武器,很容易无知与偏激,甚至出口的话语、写出的文章成为让人看笑话的小丑言论。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极左的人对某些人某些事,歌颂褒赞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说好就好得连屁眼都没有了,走的是极端的路子;与其对立的右派,对同样的某些人某些事,则反其道而行之,一味恶骂,一味抹黑,无所不用其极,全然不顾历史的客观事实。以上这两种人都非常可笑,他们只有强烈的情绪倾向,根本没有求真求实的愿望,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脑袋,只是跟风跑而已。由于态度非常偏激,已不再是对历史、对真实的求证,被头脑比较清醒的人所厌恶,如吞了一只苍蝇,不听不看。再如对西方民主的学习问题,有一些学问相当高的人都错以为是医治我们国家一切社会顽症的灵丹妙药,主张立刻引入,在中国全面推行。西方的那套民主制度好不好,应该说,好,非常好。但可不可以马上就在我们国家全面推行?我的回答是,不可以。为什么呢,由我们国家的国民组成、民族组成、历史与文化传统、地理分布等所决定,最少现在不可以这样。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民最少占到80%,把民主选举的权力交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看看村级选举就知道了:谁给我好处我选谁,谁承诺的好处多我选谁,有多少村庄真正是在选可为村民办事的好人、正直人当家?这就是农民的狭隘性和鼠目寸光。别说我贬低了我们亲爱的父老乡亲,事实上就是这样,没办法。再看我们的文化,既沿袭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传统,又是喜欢窝里斗、不抱团的国民性,更是56个民族的组成,地理区域则是一大,二复杂,一搞议会制选举,谁服谁呀,十有八九吵翻闹崩了,看看台湾就知道了。可台湾是个小岛,不管怎么折腾还得在那个孤岛上,换了大陆,有那么几个地区很容易就分裂出去了,整个国家四分五裂的可能也是有的。如果真的成了若干个小国家,岂不是又是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历史的重演?这一层想不到,就是不懂辩证法,就不是成熟的表现。孩童时的无知很可爱,成年人的无知不但可怜,而且可悲。
  此外,我们在思想方法理论学习中,还要尽可能弄懂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如资本、剩余价值、生产力与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要注意吸收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论等理论。
  总之,我们要学会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并形成一个开放的、活的思想体系,随时吸收先进、科学的思想观点,包括国外过去或者新流行的一些好的理论观点和哲学观点,形成我们自己的一个思想框架,使我们可以在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种种新鲜事物和各种问题时,能自觉、熟练地用掌握的科学思想武器辨证识别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恶与善,能够洞察和把握事物的内涵、本质和事物的关键与要害,鉴别、鉴定我们从生活里来的素材中最有价值的内含和底蕴,写作时就可以做到大文章充满理性思维的张力与穿透力,小文章也有理性的“眼”,保证写人叙事始终在理性认识和把握、掌控之中,始终闪烁着理性的光彩。这样才能在认识层面上高人一筹,才能写出有深度、高度、厚度,也就是有分量的好文章来。
  为了更好说明以上观点,我想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运用理论知识鉴别生活素材的底蕴、内含、实质的重要。
  第一个例子,我所在县地税局驻各乡镇基层所,因领导和职工当“走读生”而唱“空城计”,导致一个基层所一个值班人员深夜赤身裸体与四个歹徒搏斗的事情发生。该局局长为制止以上现象再度发生,制定了夜间值班制度并每夜不定时查岗。一个基层所却冷不丁跳出一个“愣头青”来,说局长能查我们的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查查局长的岗?于是一个晚上两次打电话查了局长的岗,9点、11点各一次。这号事情,一般人都会当做一个笑料,听后扔于脑后,认定这个查局长岗的纯粹就是个“二百五”。我听到这个“笑话”后,却掂量了一下,觉得里边有个很有价值的“包裹物”或者叫“内核”,是什么呢?这就是“民主意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国家,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上边的态度,一方面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程度,没有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最基本愿望,更没有积极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民主法治建设永远是形同虚设的空中楼阁。从这个角度一看,这位查局长岗的“愣头青”、“二百五”的举动,就非常的可贵,因为在他“二百五”的表象后边的实质,却是民主监督意识觉醒与积极行动,这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写入文章,自然着眼点就非同一般,分量自然就不是一般的了。我当时是将此素材写成了一篇新闻特写,头天夜里电传第二天便在山西日报见报,标题是《职工倒查局长岗》。这里不说属于什么文体,单说具备理论的“眼”看问题的尖锐与深刻,用于小说、散文写作,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个例子,土地承包到户那年,我所在县某村因乱砍滥伐问题,支书、主任被双双撤销职务,党籍也被开除,另一名党员因转供销社代理员也调离本村,该村一下变成“双无村”:无党支部,无党员。由此一下乱了“朝纲”,不仅七年间换村主任六任,换会计两个,而且煤窑垮了,自来水没了,路也断了,村里越乱越穷,越穷越乱,因集体没有一分钱经济来源,学校一至五年级被迫停学,以后统统留了一级。后县委组织部结合所在乡党委,把该村挂靠到二里之遥的一个先进村,政治上培养党员,重建支部,经济上帮助新建了一座煤窑,并恢复道路、自来水等,该村发生逆转,重现生机。那时我已调到县委办,可当时的县委组织部部长是个知识型领导,比较赏识我,所以悄悄叫了我陪同市委组织部来人到该村调研。回来他把叫我到他办公室让我写稿。我问写什么,他说当然是写先进带后进。我说主题小,我给你写个大主题的好吗。他说就是一个先进带后进的问题,你能写出什么大主题来?我说我不开口你肯定想不到那一层,我一说保证让你拍手叫好。他坐在椅子上,两手抱膝,头向后一仰,两眼在闪着蓝光的眼镜后面闭上说,你说吧,看看你能弄出个什么大主题的名堂来!然后静听我的下文。我说土地包到户后不是有句话很流行吗,“土地包到户,不要党支部”,在咱们中国这样的国情下,不要党支部到底行不行?这个村不正好给我们种了一块“实验田”吗?不是用铁的事实证实了是不行吗?那么,我的文章主题也是题目是,“土地包到户,农民群众依然离不开党支部”,这个主题大不大?部长“啪”一拍膝盖说,腾的一下一下站起身说,大,绝对是大主题。然后说,某某呀,我组织部的同志……我抢过话茬说,我替你说了,都是踏踏实实、人品过硬、四面见线的好同志,可就是跟不上你的思维,撵不上你的节奏。他说指给一堆能吃了一堆就不错了,根本不能高领导一层去看问题。我上边说的这个稿子写成后,被多家报刊采用,《支部建设内参》在还专门打电话来,说像这样的好稿以后给多供几个。于此同时,我还以《村劫》为题,写成报告文学,在山西的《火花》发表。我讲这一例的主旨就是,我能上升一度看问题,就是做到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理性透视,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实行思想认识升华的一个结果。
  第三个例子,与写文学作品直接相关。我初到县城在县报社任编辑时,吃机关大灶,一次在饭场上和一伙“校里生”便吃饭边胡吹海聊时,其中一个人讲了一个有真人真事为基础的笑料:某乡镇一女话务员搭村里个体汽车进城,返回时因天黑下雪山路不好辨认发生车祸,女话务员丧生。因她尚是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她的母亲耿耿于怀,与人交谈时总是哀叹闺女命苦,说人世间的事也不知道她都知晓了没有?他闺女死前悄悄谈了个对象,听到此话后,为了安慰老人家,让人给老太太捎话说,请告诉她老人家,就说她闺女啥也晓得了。老太太听了这话,说谢天谢地了,我闺女没有白活一回人。这种饭场爆料对大家来说当然是一笑了之,可我却细细品咂起来,一品两品就品出了里边的一个味,什么味呢?人情味,富于人性关爱的那么一种味,于是很快就构思出了一篇散文,标题是《人世间的事》,同《临终心思》合并一起,以《山村女人》为题,在《散文世界》发表。我的意思还是说,没有理论做后盾的鉴别、鉴赏能力,这篇东西就会当笑话放过去,就不会有这篇散文产生了。
  上边所说的主要是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方面的理论,是一个系列。还有一个系列的东西也是必须学习的,就是文学理论,这方面因不是我此篇体会所要说的,就不说了。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思想方法方面的理论,千万要系统化,科学化,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思想框架,切不可接触了一下《厚黑学》,就认为做人必须脸皮要厚,心肠要黑;切不可接触了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就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存在的”,用一家之言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指导自己的写作思想与实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