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橱里的岁月
2021-12-25抒情散文薄暮
衣橱里的岁月薄暮深秋,西风吹过,田野上掀起金色的稻浪,一个穿着紫红色灯芯绒外套的少女穿行其间……如画,似梦。捧着母亲从箱底翻出的这件旧衣裳,那段温润而又清贫的岁月依稀可寻。小时候家里没有衣橱,奶奶房间和父母卧室各有一只木箱,衣物贫乏单调。……
衣橱里的岁月
薄暮
深秋,西风吹过,田野上掀起金色的稻浪,一个穿着紫红色灯芯绒外套的少女穿行其间……如画,似梦。捧着母亲从箱底翻出的这件旧衣裳,那段温润而又清贫的岁月依稀可寻。
小时候家里没有衣橱,奶奶房间和父母卧室各有一只木箱,衣物贫乏单调。那年月,我怕极了寒冷天气,穿着旧棉衣棉裤直哆嗦,幸好有脚炉取暖。唯盼新春到来,临近过年时,最为激动的事便是请裁缝师傅来家里做新衣服,家乡人称之为“养裁缝”。最喜欢裁缝师傅给我做的花布棉袄罩衫。老师傅肩上搭着一条皮尺,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在一张长桌台前,手拿一根竹尺,用片状的“划粉”在布料上勾画线条,再用大剪刀裁剪,咔嚓咔嚓的声音尤其动听。
长大后,有时看到港台影片里的贵妇人走在寒风呼啸的街头,里面只穿了件丝绒旗袍,外面披着黑色或白色的毛皮大衣,令我在惊叹之余分外羡慕,想象自己有朝一日穿上一件漂亮的大衣。
说起大衣,又打开了我的一扇记忆之门。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锯倒一棵二十年的榉树,打制了一个大衣橱,很高,有点笨重,刷了黄色的油漆,两边各有一扇木门,中间是一块薄板,上面贴了一张杨开慧年画,她身穿白色斜襟布衫和黑裙,背后是天上宫殿里的七仙女和捧着桂花酒的吴刚,下方有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左扇门中间放一层隔板,上面叠着平常穿的衣服,下面塞满厚衣服和被单,右扇门里面的上方有一根木横杆,挂着几件一家人一年中难得穿的衣服,有父亲的黑色呢大衣和藏青色中山装,母亲的青色呢料半大衣和蓝底白花布棉袄,我的一件崭新的粉红色法兰绒大衣。母亲是个勤快又爱干净的人,即使忙碌劳累,也不忘记整理衣橱里的衣服。有次,我寻找那件紫红色灯芯绒外套,把整个衣柜翻个遍,弄得乱糟糟的,母亲没有责备我,只是说我性格毛躁,叮嘱我要多读书,静得下心。
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黑色、深蓝色、灰色转变成五颜六色。外面的世界使人目不暇接,许多人开始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自成风景,穿出精彩人生。
那件粉红色法兰绒大衣是我人生路上的青春风景线,它隐藏着一个花季少女青涩的爱美之梦。深秋某天,我和母亲来到镇上的供销社,一匹匹布料看得我眼花缭乱,当发现那粉红色的法兰绒布匹时,便一见钟情。大衣是请学裁缝刚出师的堂姐量身裁制的,西装领,腰间做一条可以打蝴蝶结的腰带,下摆齐膝。春节里去无锡羊尖镇走亲戚,午饭后,父母带我和妹妹一起去照相馆拍了张全家福,那天,我第一次穿这件漂亮的粉红色大衣,脸庞被新衣衬得粉嘟嘟的。
人生已年过半百,拥有了繁多的四季服饰,虽然历经几次搬家,但那些不穿的却钟爱的衣服还是随着我辗转落户新家。偶尔,站在镜子前面,和旧时光相遇。80年代末结婚时,我的嫁妆大件除了一些家电,还有大衣橱、五斗橱、被橱,一台蝴蝶牌缝纫机是少不了的。我请有经验的裁缝师傅做了一件中式斜襟织锦缎棉袄,暗玫红的底子上织有淡雅的小碎花,还有大红色的毛呢料套裙和黑色呢大衣,又特地到上海的南京路上买了比较时尚的中长款黑白格子呢大衣,在常熟城里热闹的县南街买了一套桃红色春款套裙。这些新衣服挤满了大衣橱一侧,再加爱人的西装、大衣,根本放不下,有的衣服便挂在立式衣架上。
随着女儿的出生,一个衣橱已不够,必须添置新的。这样,新的衣橱里大多放了女儿的衣服。慢慢的,衣服又多了出来,原因在于衣服是穿不坏的,而看到喜欢的新衣总买回家。于是,把一些不再合身的衣服打包送人。进入21世纪,得知文友和几个爱心人士开设了“义工之家”,经常征收衣服捐给贫困地区需要的人。曾经,我把两大包我和女儿的衣服送到“义工之家”。这样,让衣柜的空间留出余地,那些衣服也有了最好的归处。
这些年,面对那若干件多年未穿的并不算旧的衣服,几次想送人或放进小区的旧衣物爱心回收箱内,却是恋恋不舍,又放回衣橱原处,心头萌生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有件紫色丝绒连衣裙保存得最久了,裙子的绒面有些许皱褶,它像一个年岁已老的妇人,风华不再,却依然温情如昨。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女儿爸恋爱时第一次去上海大世界,住在他的姑姑家,附近就是第一百货商店,逛商场时看到竖着摆放在柜子里的紫色丝绒布匹,一见倾心,当即剪了布料,回来后请裁缝师傅量身裁制。年轻时体型单薄,中年后根本穿不下这裙子了,留着它,分不清是追忆似水流年,还是保留一份念想。类似的旧衣就这样收藏在衣橱里,它们陪伴过我,带给我温暖和美丽,是岁月的印记。
“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仙李白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可见自古以来爱美是人的天性,崇尚华美的服饰是千古之风。定居虞城后,常去市中心逛商场,至方塔街城中商苑,总被一家精致大气的店面吸引,驻足欣赏,感觉它的名字“金剪刀”颇有特色,过目不忘。橱窗里模特身上的旗袍流光溢彩,散发出雅致气韵和东方古典美。
记得在2003年夏天,我走进“金剪刀”,内部的装修与陈列典雅时尚,融入了江南风情和古典韵味。几乎每个女子都有旗袍情结。我在靠墙一排锦绣旗袍前顾盼流连,那些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的旗袍着实让我惊艳,却又因囊中羞涩,只能望洋兴叹。不过,有些美好的东西总会不期而遇。我发现一件浅蓝底素雅花朵的改良式旗袍,看上去面料质感轻软,薄如蝉翼,特别是那个领子非常柔媚,白色透明纱,旗袍领,整件裙子做工精细,且修身大方,令我怦然心动。女店员笑容可掬,让我试穿,结果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非常合身,她说这是一件样衣,新款,韩国面料。只因价格有点贵而犹豫不决,当时没有买下来。回家后,心心念念这件美衣,觉得错过它实在遗憾。第二天,重新踏进“金剪刀”,和女店员再三商量,终于以200元成交,喜滋滋地带回家收进衣橱。
走过三十几个春秋,我已不再是那个花季少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橱里的衣服越来越讲究品质,春夏秋冬四季的款式面料各不相同,桑蚕丝的,丝绒的,棉麻的,羊绒的,还有各种围巾、帽子,琳琅满目。每到季节更换,得收拾过季衣物,它们如同自己的一件件作品,或一个个亲朋好友,都倾注了个人的情感,也蕴含了那个阶段的某种情怀和人生体验。在整理衣橱时也是在梳理一切纷繁和杂乱,自我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让心归于简单和恬淡,人生方得从容。
衣橱犹如一部自传,记载着个人的成长、蜕变和生活经历。衣橱里的衣物,伴随着我,共同抒写人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一生珍藏。
每天早上起床后,打开衣橱,嗅着淡淡的衣香,伸手挑选挂在衣架上的衣服,眼前晃动着缤纷色彩,便心生喜悦,一天的美好生活由此开始。
小时候家里没有衣橱,奶奶房间和父母卧室各有一只木箱,衣物贫乏单调。那年月,我怕极了寒冷天气,穿着旧棉衣棉裤直哆嗦,幸好有脚炉取暖。唯盼新春到来,临近过年时,最为激动的事便是请裁缝师傅来家里做新衣服,家乡人称之为“养裁缝”。最喜欢裁缝师傅给我做的花布棉袄罩衫。老师傅肩上搭着一条皮尺,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在一张长桌台前,手拿一根竹尺,用片状的“划粉”在布料上勾画线条,再用大剪刀裁剪,咔嚓咔嚓的声音尤其动听。
长大后,有时看到港台影片里的贵妇人走在寒风呼啸的街头,里面只穿了件丝绒旗袍,外面披着黑色或白色的毛皮大衣,令我在惊叹之余分外羡慕,想象自己有朝一日穿上一件漂亮的大衣。
说起大衣,又打开了我的一扇记忆之门。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锯倒一棵二十年的榉树,打制了一个大衣橱,很高,有点笨重,刷了黄色的油漆,两边各有一扇木门,中间是一块薄板,上面贴了一张杨开慧年画,她身穿白色斜襟布衫和黑裙,背后是天上宫殿里的七仙女和捧着桂花酒的吴刚,下方有毛泽东的著名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左扇门中间放一层隔板,上面叠着平常穿的衣服,下面塞满厚衣服和被单,右扇门里面的上方有一根木横杆,挂着几件一家人一年中难得穿的衣服,有父亲的黑色呢大衣和藏青色中山装,母亲的青色呢料半大衣和蓝底白花布棉袄,我的一件崭新的粉红色法兰绒大衣。母亲是个勤快又爱干净的人,即使忙碌劳累,也不忘记整理衣橱里的衣服。有次,我寻找那件紫红色灯芯绒外套,把整个衣柜翻个遍,弄得乱糟糟的,母亲没有责备我,只是说我性格毛躁,叮嘱我要多读书,静得下心。
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黑色、深蓝色、灰色转变成五颜六色。外面的世界使人目不暇接,许多人开始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自成风景,穿出精彩人生。
那件粉红色法兰绒大衣是我人生路上的青春风景线,它隐藏着一个花季少女青涩的爱美之梦。深秋某天,我和母亲来到镇上的供销社,一匹匹布料看得我眼花缭乱,当发现那粉红色的法兰绒布匹时,便一见钟情。大衣是请学裁缝刚出师的堂姐量身裁制的,西装领,腰间做一条可以打蝴蝶结的腰带,下摆齐膝。春节里去无锡羊尖镇走亲戚,午饭后,父母带我和妹妹一起去照相馆拍了张全家福,那天,我第一次穿这件漂亮的粉红色大衣,脸庞被新衣衬得粉嘟嘟的。
人生已年过半百,拥有了繁多的四季服饰,虽然历经几次搬家,但那些不穿的却钟爱的衣服还是随着我辗转落户新家。偶尔,站在镜子前面,和旧时光相遇。80年代末结婚时,我的嫁妆大件除了一些家电,还有大衣橱、五斗橱、被橱,一台蝴蝶牌缝纫机是少不了的。我请有经验的裁缝师傅做了一件中式斜襟织锦缎棉袄,暗玫红的底子上织有淡雅的小碎花,还有大红色的毛呢料套裙和黑色呢大衣,又特地到上海的南京路上买了比较时尚的中长款黑白格子呢大衣,在常熟城里热闹的县南街买了一套桃红色春款套裙。这些新衣服挤满了大衣橱一侧,再加爱人的西装、大衣,根本放不下,有的衣服便挂在立式衣架上。
随着女儿的出生,一个衣橱已不够,必须添置新的。这样,新的衣橱里大多放了女儿的衣服。慢慢的,衣服又多了出来,原因在于衣服是穿不坏的,而看到喜欢的新衣总买回家。于是,把一些不再合身的衣服打包送人。进入21世纪,得知文友和几个爱心人士开设了“义工之家”,经常征收衣服捐给贫困地区需要的人。曾经,我把两大包我和女儿的衣服送到“义工之家”。这样,让衣柜的空间留出余地,那些衣服也有了最好的归处。
这些年,面对那若干件多年未穿的并不算旧的衣服,几次想送人或放进小区的旧衣物爱心回收箱内,却是恋恋不舍,又放回衣橱原处,心头萌生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有件紫色丝绒连衣裙保存得最久了,裙子的绒面有些许皱褶,它像一个年岁已老的妇人,风华不再,却依然温情如昨。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女儿爸恋爱时第一次去上海大世界,住在他的姑姑家,附近就是第一百货商店,逛商场时看到竖着摆放在柜子里的紫色丝绒布匹,一见倾心,当即剪了布料,回来后请裁缝师傅量身裁制。年轻时体型单薄,中年后根本穿不下这裙子了,留着它,分不清是追忆似水流年,还是保留一份念想。类似的旧衣就这样收藏在衣橱里,它们陪伴过我,带给我温暖和美丽,是岁月的印记。
“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仙李白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可见自古以来爱美是人的天性,崇尚华美的服饰是千古之风。定居虞城后,常去市中心逛商场,至方塔街城中商苑,总被一家精致大气的店面吸引,驻足欣赏,感觉它的名字“金剪刀”颇有特色,过目不忘。橱窗里模特身上的旗袍流光溢彩,散发出雅致气韵和东方古典美。
记得在2003年夏天,我走进“金剪刀”,内部的装修与陈列典雅时尚,融入了江南风情和古典韵味。几乎每个女子都有旗袍情结。我在靠墙一排锦绣旗袍前顾盼流连,那些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的旗袍着实让我惊艳,却又因囊中羞涩,只能望洋兴叹。不过,有些美好的东西总会不期而遇。我发现一件浅蓝底素雅花朵的改良式旗袍,看上去面料质感轻软,薄如蝉翼,特别是那个领子非常柔媚,白色透明纱,旗袍领,整件裙子做工精细,且修身大方,令我怦然心动。女店员笑容可掬,让我试穿,结果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非常合身,她说这是一件样衣,新款,韩国面料。只因价格有点贵而犹豫不决,当时没有买下来。回家后,心心念念这件美衣,觉得错过它实在遗憾。第二天,重新踏进“金剪刀”,和女店员再三商量,终于以200元成交,喜滋滋地带回家收进衣橱。
走过三十几个春秋,我已不再是那个花季少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橱里的衣服越来越讲究品质,春夏秋冬四季的款式面料各不相同,桑蚕丝的,丝绒的,棉麻的,羊绒的,还有各种围巾、帽子,琳琅满目。每到季节更换,得收拾过季衣物,它们如同自己的一件件作品,或一个个亲朋好友,都倾注了个人的情感,也蕴含了那个阶段的某种情怀和人生体验。在整理衣橱时也是在梳理一切纷繁和杂乱,自我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让心归于简单和恬淡,人生方得从容。
衣橱犹如一部自传,记载着个人的成长、蜕变和生活经历。衣橱里的衣物,伴随着我,共同抒写人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值得一生珍藏。
每天早上起床后,打开衣橱,嗅着淡淡的衣香,伸手挑选挂在衣架上的衣服,眼前晃动着缤纷色彩,便心生喜悦,一天的美好生活由此开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