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辛丑原创】邂逅真假鬼佬,想起九号文件

2021-12-25叙事散文stbeijun
明天就端午,我却在旅途。人在旅途多了,便会邂逅鬼佬。鬼佬也分好坏,坏的鬼佬就像坏了一锅汤的米奇便便。比如,在疫情下的高铁车厢里,我就经常遇到米奇便便型的鬼佬——除了不戴口罩之外,还把酒言欢影响他人,丢尽鬼佬群体的脸。可惜,车上的乘务警务人员……

  明天就端午,我却在旅途。   人在旅途多了,便会邂逅鬼佬。   鬼佬也分好坏,坏的鬼佬就像坏了一锅汤的米奇便便。   比如,在疫情下的高铁车厢里,我就经常遇到米奇便便型的鬼佬——除了不戴口罩之外,还把酒言欢影响他人,丢尽鬼佬群体的脸。可惜,车上的乘务警务人员对其很宽容,没像对待土著乘客那么威严。   鬼佬也分真假,假的鬼佬就像披着一张美女画皮的骇客。   比如那个为谋取绿卡而自嗨“米国空气很甜”的网红滇籍女留学生,还有在公交车上不戴口罩还自嗨“美国人”的沪籍大妈,表里不一的程度都很严重:前者分不清鼻子与舌头,后者不知道护照为何物。   邂逅这些真假鬼佬,使我想起九号文件——十一年前我国《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9号文)出台,终结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从那时开始,外企便与本土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把外资企业当成“自己人”,不是十五个百分点与卅个百分点所得税差别的问题,而是有底气的土地上,低声下气不能再持续的问题。当年为了吸引外资而设立的低门槛,从那时起只能由“有素质”的行业来跨越。   扯远了!   话说回来,当年因为一纸“九号文”,鬼佬企业就失去超国民待遇至今。但因外企涌入而衍生的鬼佬自然人待遇呢?   毋容置疑,在日益完善的本土法制环境中,设立、执行涉及鬼佬自然人的“九号文”,已迫在眉睫。十年来的实践已证明:本土社会再也不能为合法或非法移民本土的外籍人员,提供超国民待遇了。   比如羊城的非洲黑户群体童话,我就研读过,并将其改写成神话。这些深颜色的身影中,有相当部分就是因为过度享受“超国民待遇”而给当地留下阴影。所以,坊间憧憬涉及自然人的“九号文”不是歧视,而是像涉外企的“九号文”一样,是想为优质的行业腾位子。   先前,有大咖将鬼佬的管理,扯淡到“外交无小事”的高度。现在看来,这太扯了。外交人员违反驻在国法律了,严重的照样可以驱逐出境;那些没有外交护照的人,为何凭着特色皮肤、凹凸鼻梁、眼窝阴影,就能被网开一面?   所以,如今看到会飙外语的蜀黍与违法的鬼佬翻脸时,我都会忽略其严肃的神情,而觉得其仍然很好客——好客好客,就是欢迎好的客人;来踢馆的、砸场的人,已经不是“客”了。   至于那些明明不是鬼佬的“黄皮香蕉”,犯事了还在蜀黍面前大言不惭“我是米国人”或“我是欧洲人”,则更需有涉及鬼佬自然人的“九号文”来为其提供“国民待遇”。   因为,假鬼佬不能惯着,否则会产生错觉——其本人有错觉、外人也有错觉。像那个“米国空气很甜”女假鬼佬,骂祖国之后在讨厌叛国者的国外走投无路,偷偷回国后却没受到任何惩罚。这种犯错不用受罚的“超国民待遇”,不但给假鬼佬、也给围观的吃瓜留下骂街居然没事的错觉。   说到底,“放生”在治理假鬼佬过程中不算好手段,根除其吃里扒外的恶习,非直接算账不可。像上海那个真真假假的“米国人”,身份证没有,护照不晓得,莫非是“两面人”——如果是双重国籍,那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畸形爪子,必须断掉其中一爪。   所以,上海的蜀黍先是很“国际”地断了她超国民待遇的念头:就算你是美国人也要戴口罩;给她一个新口罩“好心没好报”之后,又很“国内”地警告了她三次,然后把这个双引号米国人抓去派出所——坊间已经逐渐认同:终结鬼佬企业非国民待遇的原理,在终结鬼佬自然人的非国民待遇时,可以试用。   明天才是正规端午节,我却仍在旅途。   正规的涉自然人“九号文”也应早日明了,以方便旅途邂逅鬼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