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祖山记
2021-12-25叙事散文碣石清风
文/碣石清风前年十月二日,我家三代人如愿以偿出游祖山。九点进了祖山东门。园门离山还有一段距离,坐园内客车到山脚下,这时山脚下的游人,正蜂拥而上,鱼贯而入。早就听说祖山老龄三千六百跳的传说。望着天上的缆车,我犹豫起来,是徒步进山还是坐缆车?坐……
文/碣石清风
前年十月二日,我家三代人如愿以偿出游祖山。九点进了祖山东门。
园门离山还有一段距离,坐园内客车到山脚下,这时山脚下的游人,正蜂拥而上,鱼贯而入。
早就听说祖山老龄三千六百跳的传说。
望着天上的缆车,我犹豫起来,是徒步进山还是坐缆车?
坐缆车省力省时惊险刺激;徒步走费时费力,安全随便且能观赏山中风光。我问孙子:“坐缆车好还是走好?”
六岁的孙子说:“不坐缆车。”
我问:“为什么?”
孙子说:“害怕。”
我问:“怕什么?”
孙子望着飞来飞去的缆车问:“它会不会掉下来?”
周围的游人都笑了,我说:“听孙子的,咱就走着上山吧。锻炼一下很好哇!”
踏上山路石阶,进入画廊谷,忽闻一阵声响,松涛声?不对呀,没有风,树叶一动不动。循声细听,好象流水声,却看不见山泉溪流。
雄伟的大山,狭长的山谷,密集的树林,种种自然生态风情画轴,显得神秘而诱惑。
十一岁的外孙很淘气,多动,这时他已经爬上一个险峻的山头,突然喊道:“快来看,水!” 听说有水,急忙过去,果真看见了,那是流泉飞瀑,泉水从石坡上流下来,象一面大镜子,晶莹,透亮,闪光。石坡上流下来的清泉水汇聚成一股溪流,石坡落水,溪流流水,不同的水音形成一种声响,荡漾着,传响着,空谷回音,似美妙的音乐,有时象众器乐混声合奏,雄浑动听;有时象笛子独奏,清脆悦耳,飞瀑,流水声,粗细有致,时高时低,时大时小,变幻无穷。到此才明白,初进山听到的声音,原来就是这水声,变幻莫测的水声,好奇妙呀! 顺溪流上走,不远处有一谭泓水,水不深,没膝,清澈见底,水中石卵历历可数。水上有一窄窄浮桥,浮桥用条条木板连成,紧贴水面,人走在浮桥上,一走一晃,一走一颤,木桥击水,水花飞溅。 浮桥前,人越聚越多。过桥人千姿百态,引起笑声不断。小伙子们大多不听邪,蹦跳着过去,弄得浑身水花,有的险些落水;还是姑娘们胆子小。他们大都牵着手过桥,那浮桥就象一条蛇,一起一伏的,不时的发出一阵惊叫声。
外孙母子开始过浮桥,很顺利;孙子急了,自己迈上浮桥,儿子追过去牵住他的小手,浮桥颤动着,儿子的鞋沾水了,他抱起孙子大步过桥,到了岸边,两脚湿湿,显然是进水了。没落水就好,我跟老伴都松了口气。我同老伴不敢上浮桥,绕道而行了。
秋阳依然暴热,炙烤着上山的游人们。人们开始脱上衣,有的搭在肩上,有的索性系在腰间,花伞,遮阳帽,太阳镜,五颜六色的男男女女,拥挤在狭长的山路石阶上,或说或笑,或唱或闹,深山密林再不幽静,再不神秘。
孙子追着小哥哥,鼻子尖上滚汗珠。
导游为游人讲着祖山的种种传说,大多数是关于汉将李广的故事,传说很神奇。有的令人信服,有的则觉得太牵强附会,我不以为然。
进了山,暂时与世外隔绝,只看得见头上的那片蓝天,悬在头顶上的太阳。汗水顺着脸颊滚落着,身上的热汗蒸发着,热气丝丝缕缕。
十一点,游人们不约而同的开始野餐,有的边走边吃,有的围坐山石而吃。 我们一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前面是一块大平板石头,背后是四四方方的大山石,平板石头下面是泉水溪流,流水踪踪。背后山石为我们遮阳挡凤,面前的平板山石当桌子,我们就着泉水洗了手,打开带来的食品饮料。放着的碗筷没人用,全用手抓,咬一口火腿,吃一口面包,喝一口矿泉水,再咬口桃,再吃块牛肉,再喝口矿泉水……我们一口干的一口水的吃着,津津有味,香甜可口。那么多东西,风卷残云,一扫而光。我数了数还剩下三瓶矿泉水。 吃饱了喝得了,俯身流泉,洗净油手油嘴,卧石上小憩,眯着眼睛看风景,祖山山峰陡峭,形状怪异,个别枫树叶子已见红,我想起了《香山红叶》,一阵冥思苦想……一切都是天成的,真正的自然生态,觉得缺少点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说中倒是有神有仙,那只是传说呀,起码山上应该有庙宇,古刹钟声,缭绕的香火,就会显得神秘,神圣奇妙,高雅……儿子突然提议上山,打断了我的思索。
这时,上山的上山,下山的下山,山路石阶上的游人拥挤起来。相互侧身让路,人多显得路狭窄,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我们一家在谦让中加快了脚步。老伴为孙子检了条树棍。孙子柱着树棍登石阶,虽然只六岁,但象个小老头,惹得游人阵阵好笑。
孙子却不笑,不时的望着头顶上飞行的缆车,眼睛一眨一眨的。他在想什么?是觉得新奇还是后悔没有坐缆车?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想什么?我拉起孙子的手,说了声:“走!”
孙子挣脱出手,扔掉木棍,晃着两臂迈着石阶,神气着呢,好可爱……奶奶望着孙子,眼睛笑。祖辈人呀,人同此心,家家如此。
浑身走得汗津津的了,口干舌燥,孙子喊喝水的时候,三瓶矿泉水已经喝光了。孙子很失望,欲哭没有哭。一屁股坐在石阶上,老伴哄他道:“走,前面有卖水的,奶奶给你买。”
“奶奶,我渴,走不动了。”孙子坐在石阶上耍赖,小嘴唇干干的,没了初上山时的精气神,欲哭不哭的可怜相。我心里很难受,六岁孩子爬什么山?后悔不迭。
“奶奶,我啥也不想吃,就是想水喝。”孩子声带有些嘶哑。
“乖,不哭,奶奶给你要水喝。”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六岁孩子爬什么山?一千多米的高山!
这是何苦?
老伴开始向游人为孙子讨要水喝了。可是上山的人少了,下山的人多了,大多两手空空,水成了稀罕物,这时有一女大学生,对妻子说:“姨,我没有水,我这里还有几个小梨。”说着随手从兜子里掏出三小梨来,老伴接过来,谢过女孩,对孙子说:“乖,吃了。”
“奶奶,我不吃梨,我就想喝水。”
“乖,吃了就不渴了。”老伴为孙子用湿巾擦拭着小梨递过去。
孙子望着小梨直发愁,“我就想水喝。”机械地咬了口小梨,吧嗒着小嘴,随着把剩下的梨塞进嘴里嚼着,第一个小梨还没有咽下去,第二个小梨又塞进嘴里,连梨核都吃了,第三个小梨剩了个梨核,他脆声说:“奶奶,这个核不吃了。”
“还渴吗?”
“不渴了。”晃着小胳膊,“走!”
可爱的孩子好可怜,可恨的大人好可恼。怎不给孩子留口水喝呢?可大人又何尝不口渴呢?瞅着孩子吃梨时,嘴里便生了津液,不渴了,这让我想起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早怎就没想到这故事?沾事者迷呀!山泉呢?看不见了;水声呢?听不到了。我们爬上了距离顶峰不远的山路石阶了。
我们逢人就问:“到山顶还有多远?”
游人总是回答:“快了。”
几次这样问,几次这样回答。好长的时间好长的路呀!
走在前面的孩子们盘坐在一块平坦的石板上小憩,孙子,外孙躺在石板上嬉戏,石板下是悬崖,很危险,我把他们吆喝下来继续登山。孙子又开始喊口渴,大概三个小梨的水分又耗干了,一路上怎就没有个卖饮料的呢?我有些不解也愤懑。
游人说前面有个冷饮部。我们一家欣喜若狂,加快了脚步,左盘右旋,七拐八拐,才看见了蓝色太阳伞下白色的冷饮车,两个孩子“嗷”的一声跑上前去,跟头把势的跑上前去。卖冷饮的等我们到了才给他们拿东西,两个孩子一人一块雪糕一瓶果汁,大人一人一瓶矿泉水,渴极了,仰着脖子往下灌,连气都不喘,一口喝干。两个孩子则不同,他们一手拿雪糕一手拿果汁,咬一口雪糕喝一口果汁。
突然响起一阵机器的轰鸣声,原来这里是施工工地,工人们在打地基,搅拌机运转着,问了问,说这里要修建一所大寺庙,这里距离顶峰只有几十米,寺院建在一千多米的高山上,无疑将给祖山带来无限生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想,深山有寺庙,就会有香火,就会有游人,这座寺院一定会成为祖山野生生态园的一道瑰丽的景观,一个灿烂的亮点。
孩子们又前行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追了上去。
一道石阶横在面前,旁边是土坡,石阶看似较立陡险峻,土坡看着是缓坡。老伴与女儿携手走上石阶,外孙则从土坡跑了上去,险些滑下来,急忙趴坡上,手脚并用,爬了上去。 孙子大概觉得好玩,便挣脱他爸爸拉着他的手冲了上去,我跟儿子走了过去充当保护,我低估了这土坡,真的很难上呢,走了半截我就觉得难以站立了。 孙子这时,左手仍然拿着那瓶果汁,手脚并用橛着小屁股往上爬呢,右手着地,左手拿着果汁瓶,便用胳膊肘沾地,一下,一下,他居然爬上去了,儿子是大小伙子,当然几大步就上去了。我这花甲之人就难了,总有下滑的感觉,到后来,为了安全,我也学孙子,索性手脚并用,终于爬了上去。
孙子站在山顶,两手叉腰威武的问我“爷爷,我英雄不?”
我心里话:“你英雄个屁?把人都吓死了。”嘴上却连连称赞“英雄英雄!”
再看祖山山顶,三层楼的祖山宾馆,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宾馆前是平坦的广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轿车,游人如织……
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两点整。这么说,我们一家从山底登上山顶共用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其中艰难,不堪回想。幸好下山有车,女儿租了辆小面包车,我们一家便坐车从祖山北山门下了山,从北山门到东山门,又用了一小时。我们钻进自己的车开始聚餐,把留在车里的吃用东西吃光喝光,小歇一阵就启程归家了。 车里,孙子枕着奶奶的腿睡着了,望着他的小脸我困惑的想着:这次登山对他这么大的孩子究竟是锻炼还是摧残呢?
2011,4,1 。二稿。
(3532字)
[ 本帖最后由 碣石清风 于 2011-4-4 04:3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