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带教子参观坎普纳赫煤矿

2020-09-17抒情散文芳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2 编辑

在麦伦对面的豪根,有一座著名的坎普纳赫煤矿。这座煤矿最早开采于154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褐煤供应医院、公寓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2 编辑 <br /><br /> 在麦伦对面的豪根,有一座著名的坎普纳赫煤矿。这座煤矿最早开采于154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褐煤供应医院、公寓取暖、工厂能源的公共设施。煤矿于1947年关闭。1982年,豪根煤矿俱乐部成立,令沉寂多年的煤矿重见天日。俱乐部的成员们将矿道整理加固,对外开放。俱乐部成员做导游,讲解煤的形成过程、煤矿的历史以及采煤工人的艰辛。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周末出游选择。长见识,学知识,俱乐部成立三年来,已经接待了二十多万游客。
老公每年为教子法比奥安排一次活动,去年带教子看马戏,今年,参观坎普纳赫煤矿。教子的父亲沙沙开着一辆三排座大轿车。一行六人全部坐进了去。两个孩子一个坐在中间,一个坐在后面。哥哥帕特里克是个文静的孩子,对人充满关切。上小学二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了一个挺漂亮的女朋友。
车的顶棚是玻璃的,天气好的日子可以仰望蔚蓝的天空。下了一个星期的雨,今天仍然阴沉,好在没下雨。一眨眼的功夫,车子便开到轮渡上。轮渡非常便宜,轿车八法郎,大人三法郎,孩子半价。孩子们雀跃着到甲板上看风景。在轮渡上看苏黎世湖的风景比岸上更为壮观。轮渡劈开湖水,溅起雪白的浪花。一剖大水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顺着法比奥的手望去,对岸的半山腰,一辆红白相间的火车正从红色的屋顶房棂及绿树间穿过。心中暗想,在瑞士,每一天都生活在图画里。
轮渡离对岸越来越近,教子的妈妈坦娅忽然说,小时候坐轮渡,父亲跟我们开玩笑,不好啦,轮渡闸不灵,停不下来啦。她到父亲的话,心里紧张得不得了。我心想,那又怎样,开得这么慢,不过是撞到岸上,咚地一声,晃晃,就停了。聊天儿的功夫,轮渡靠岸了。工作人员指挥步行者先行上岸,然后是骑自行车、摩托车的人们,最后轮到我们。汽车平稳地驶离轮渡,绕了一个弧形的圈,到达煤矿博物馆门口。
离规定的开放时间还有几分钟。几个人站在门口说话,两个孩子在大人身后藏猫猫。 一个身穿红色制服的老师傅走来,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钥匙开门,一边笑着开玩笑,我不是老板啊,只是小火车驾驶员,也偶尔跟你们唠叨唠叨,这是开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女老板马上到。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先进来参观哈!
我先行走了进去,一股阴冷的气息扑来。这是接待大厅。第一眼看到站在房间右角,身穿崭新的铁路制服的铁路工人蜡像。深蓝色制服,缀着金色的纽扣。衬得人十分帅气,精干。可惜没穿鞋。墙上的展柜里挂着各个时期使用过的矿灯,煤矿工人在简陋的食堂用餐的照片。右面地面的展柜里摆放着记载煤矿历史的有关报纸书籍和地图。法比奥在展柜两边找门,他想把柜子打开,却看见了锁眼。这个孩子,什么都喜欢弄个究竟。一幅电影屏幕挂在房屋左角。二十几张椅子占据了小小展厅的大部分空间。接待台谦卑地座落在进门拐角处。台面上立着不多的几种纪念品:装着煤块的铜制小矿车、酒杯及T恤衫等。里间的墙壁上更多的照片,记录了煤矿形成开采的历史。法比奥发现了一个显微镜,老师傅觉得孩子可爱,耐心地给他讲解如何使用。法比奥听懂了,把眼睛放在镜头前,小手指按显微镜下的一个按钮,图像一一闪过,他看的仔细。帕特里克在旁边耐心地等着。
女管理人员到了。每个成人票15法郎。瑞士的大部分自然景点免费,博物馆却收费,因为博物馆需要维护。买过票,领取安全帽,全体参观者来到门外。坦娅站在路中间,法比奥在她身前身后转。老师傅走到坦娅面前,挺认真地对她说些什么。周围环境嘈杂,听不清。后来知道,他在谈法比奥。他说,孩子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总是眨动,需要去看看医生。老师傅花白的头发,嘴有些扁,行走缓慢,大家猜测其年龄大约70有8了。他的言谈举止中散发着一种特别的幽默。脸上带着老小孩般可爱的笑模样。从博物馆到煤矿入口有一段距离,我紧跟着老师傅。路过一段狭窄的锈迹斑斑的铁轨,轨道上停着一列同样锈迹斑斑的小运煤货车,我们知道,煤矿不远了。老师傅在一个楼梯口停下来等后面的参观者。然后带领我们走下阶梯,拐个弯,一辆红色的敞篷小火车出现在我们眼前。火车停在一件木棚里的铁轨上,车头钻入矿门。木棚一直搭到矿门的上方,隐蔽,免受风吹雨打。矿门上方镶嵌铁镐和斧头,下面是德文字幕Gluck Auf, 就是幸运开门的意思。门的左边立着一个穿蓝色长裙的宗教女人雕像,老公说这是保佑矿工平安的。大约跟中国的很多店铺里摆菩萨差不多意思。
之前大家都是侧身坐着,老师傅过来让我们把两脚收进低矮的铁栏杆,骑坐在矿车中间的长凳上。看到家坐好了,他说,现在开始检票。众人笑。他像模像样地一一看过参观人员手中的票。接着从墙壁上取下一张纸板,指着上面手画的路线图说,我开车进矿道的时候,请大家不要移动。里面某些部位空间十分狭小,需要格外小心。你们大部分时间坐在小火车上,可以活动的地点我会告诉大家,这个部位是紧急电话。里面估计手机用不了。他用的是自家爷爷跟晚辈交代事情的口吻,亲切随和,听着舒服。把纸板放回原处,他戴上手套,走到前面的火车头,坐好,煞有介事地喊了声滴滴,便开动了。
矿车沿着巷道向纵深处行进。矿井里亮着数量不多的几盏光线昏暗的小电灯。矿壁上的石头湿漉漉的,顶很低,大人和个子高的孩子须歪着头。矿内阴暗、湿冷,温度大约12、3度。 五月下旬正是春末夏初季节,衣着单薄,偶尔有人打个喷嚏,听起来格外响亮。似乎行驶了很久,或许姿势不对造成的感觉,终于在一个稍微开阔的地带停下来。所有人都在做着同样的动作,抬头挺胸,长舒一口气。
老师傅下了车,按亮手里的矿灯。他沿着小火车从前往后巡视,似乎在看是否有人丢失。“好了,现在可以松口气了。法比奥,怎么样,没害怕吧。” 法比奥笑着摇摇头。平时坐不住的法比奥,今天表现极乖。老师傅慈爱地摸摸法比奥柔软的金发。他站在火车一侧的墙壁边,仍然用着祖父特有的口吻,指着墙壁中间部分大约半米左右黑褐色相间的部分,“这些就是褐煤。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湖,气候温暖宜人,生长着很多的花草。那些花草年年生年年落,一层压一层落在湖底,水下没有氧气,不会腐败。后来,随着地壳的运动,原来的湖被沙子渐渐填满,那些花草呢被埋在地底下,经过很多很多年渐渐转化成褐煤。所以呀,简单地说,煤的前身是花草。” 他说话时声音不高,然而因为口吻亲切,不费吹灰之力便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连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地在听。
好啦,现在我们继续前进。老师傅率先登上火车头。这次经过的区域较为宽敞、干燥,可以随意东张西望。火车停下来,我们跟着师傅走到矿道尽头。这里有两个特大洞口,右面的洞口犹如一扇大门,两个巨大的圆形木柱顶着洞顶。里面未曾平整过,石头遍地。师傅站在墙上挂着的一幅图边,帕特里克和法比奥站在最前面。师傅指着地图,讲解这一带开采的历史。最初这里是私人开采,后来被政府接管,进行了规模性的开采。这些大型的煤矿区域是属于政府的,那边一些小型的煤矿是私人开采的。师傅指着地图上不同颜色的部分。法比奥插了句不相干的话,童言无忌,把大家逗笑了。那个时候矿工这个职业受欢迎吗?老公问。师傅说,矿工的公司是基本工资加采煤量提成,月工资比教师还高出两到三倍。身体好有气力的男人都喜欢这项工作。
老师傅说,现在我们步行进入另外一条矿道。高个儿注意低头!中间的连接通道很矮,8岁的帕特里克都得歪着头走。前面一个大约两米的父亲带着小女儿,身子弓成了90度角。不觉间帕特里克可以抬头走路了,我们也慢慢直起身,另外一条矿道到了。这个部位是典型的矿点。设有两个蜡像做的矿工。一个半躺着,一个站在后面拉煤箱。拉煤的矿工后面有个吊在顶上的罐子。前面的柱子上挂着一盏形状类似像阿拉伯神灯的油灯。先行到达的人们在两条长圆木上规矩地坐好。没有人随意行走并触碰周围的物品。我和老公走到中间的空位置坐下来。老师傅殿后。
老师傅站在大家对面。他笑着问,都到齐啦,没有人走失吧。法比奥在吗?法比奥正规规矩矩地坐在爸爸身边。两双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傅。记得以前听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话有些偏见,做老师的不敢苟同,可续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老师的性格魅力确实是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呢。
老师傅说,这一带煤的质量不算上乘,量不多,只有这么狭窄的一条。矿工们为了挖到煤,必须半躺着。像这样。他指指侧卧的蜡像矿工。矿工用一手举着镐头,在墙壁上挖凿,积累到一定的量,用小铁锹铲到带滑轮的敞口小煤箱里,煤装满了,外面的工人便将其拉出去,倒到煤车里。这样挖煤十分辛苦,两个人必须轮换着干。高额的工资另这份艰苦的工作成为当时趋之若鹰的热门职业。起初还没有发明电灯。他随手关闭了总闸,还有他手里的矿灯。矿道内漆黑一片。他说,没有灯光没法干活,怎么办呢。最初的矿灯是气灯,我点上给大家看。他按亮手里的矿灯,到挂在墙上的一个罐子跟前,打开一个手阀,点燃了气灯。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这盏灯的火焰非常稳定,一丝不动。因为火焰是从下面的气体燃起,气足火大。这个罩子挡住了风。关灯必须关闭手阀。他关上下面的阀门,火焰立即消失了。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定神奇极了。没有气灯的时候,人们也用油灯,就是这个,他指着一根木柱上挂着的灯盏。他点亮油灯,关闭手里的矿灯,矿道里便剩下这如豆之灯。在我看来,或许挺浪漫, 可是,那时候的矿工哪里会想这么多,他们只想着多出煤,多挣钱,有点光就行了。
师傅把电灯重新打开,矿道内重现光明。师傅说,感谢大家配合,参观结束了。有人长出了一口气,其他人笑了。老师傅问,现在有个问题,我们的火车在哪里?有人指这头,有人指那头。师傅说,这矿里有时候会出现捣乱的小矮人,他们把车开走了,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谁愿意去找我们的火车啊?孩子们欢叫着跑去找火车了。
我走到师傅旁边,看他身后一眼望不到头的隧洞,只能容纳一人躺着,那时候的矿工,就是以这种姿势,把那个隧洞里的煤挖了出来。我望了很久,我想,那时候的工人浪漫吗?他们数着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开心吗?那些工资用来做什么呢?养孩子养家,如果自己有一片土地,当个农民,虽然钱不多,却能过另外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生活。很多人辛苦一辈子,回过头来想,实际上,自己需要的东西很简单。老公走过来握住我的手,他望着那个隧洞,说,真不容易。据说,那时候在这里挖煤的工人有的还在世呢。
孩子们又欢叫着跑回来了,找到火车了,找到火车了。老师傅说,好啊,今天大家表现不错,小矮人没有跟我们捣蛋。走,坐火车回去喽。众人如同凯旋的战士。坐在小火车上,心情无比轻松。虽说是在黑暗矿道中旅行,却因为老师傅快乐轻松随意的性格,让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的年长,令人感受到爷爷的慈爱,他的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他的知识,令人学亦菲浅。这正是此煤矿俱乐部的宗旨,传播知识,保护煤矿,再现瑞士历史的一部分。有时候,旅行不在远近长短,更在于旅行的地点,旅行的同伴,导游的魅力。我们这个下午的旅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开心。
火车停下来。我们走出大门。令人惊讶的是这里不是上车的地点,而是另外一个大门,这里离博物馆只有五米之遥。归还了头盔。管理员指挥大家做好,孩子们坐在前面,大人坐后面。电影开始放映了。这是一个纪录片。先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了亿万年前这片区域的气候植物地理状况。花朵和植物如何被压在水下隔绝了空气,泥石流又压下来,故而始终没有腐烂,多少年后,这些植物渐渐转变成了煤。这样的课程对于孩子们而言比在课堂里听形象生动多了。接着画面一转,一位耄耋老者坐在我们最后参观的矿道里,一名记者坐在旁边,他用提问的方式采访这位当年的矿工,问他当年这样侧卧着采煤是不是很累。 老者说,很累啊,可是都拼命干,挣钱多啊。记者说,我来示范,您看我做的是不是那时候的样子。记者卧下来,手里举着镐头,刨墙上的煤,刨了一堆,便用铁锹铲到小煤箱里。老者说,就是这个样子啊,很累,累了就换个人接着干。一个人挖煤,一个人搬运。放炮的时间都安排在午休,大家出去,这里点火放炮,人在里面有中毒的危险。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平静,有点像我的父亲。曾经吃过的苦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去,只留下平静的回忆。
走出博物馆,正是下午3点。没有刺目的阳光,更容易让内心归于恬淡。回家的渡船上,凝望苏黎世湖上点点白帆。红白相间的火车驶过丛林。两个孩子乖乖地站在甲板上,仿佛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光,突然长大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