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斑驳
2021-12-25抒情散文李达伟
印象:斑驳
1我翻开了塞壬的散文集,里面有一篇《在镇里飞》,我深深被这个题目吸引,飞暗示着一种生存的状态,飞超越了躯体而达到灵魂的域。在那个叫“剑川”的县城里,我生活了将近五年半的时间。五年半的时间堆积只是为了我的离开做好必要的过渡。五年……
印象:斑驳
1
我翻开了塞壬的散文集,里面有一篇《在镇里飞》,我深深被这个题目吸引,飞暗示着一种生存的状态,飞超越了躯体而达到灵魂的域。
在那个叫“剑川”的县城里,我生活了将近五年半的时间。五年半的时间堆积只是为了我的离开做好必要的过渡。五年半的情感沉淀足以让我在诸多文字中,不断地回忆着那个小城。现在每一次回到那个小城,我都是把自己当在剑川那张地图上漂泊,寻觅一些事物的同时,飞越一些事物。在大理到剑川的客车上,我很少注意客车中的人,我总是把目光从摇开的车窗中抻出去,然后以目光的形式注视着那些在路上的颜色杂糅,有着从湛蓝的天际滴落在山谷中的泪水,与蓝色有关的是忧郁与透彻;有着山色岚烟的缥缈,山色掩映下的是山脉的起伏与延伸,我随着客车在山的包围下寻觅着走出山的路道;有时会碰到一些年轻的司机,总是把车子开得飞快,在他们目空一切的速度中我看到了对于速度的挥霍……
在看着车窗外风景的同时,我开始沉湎于臆想之中,就在某一次,我依旧把车窗摇开,我关注的却不是窗外的风景,我开始琢磨那些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
对我最有影响的人我暂时说不出来,或者我能说出一大堆,川端康成、克劳德·西蒙、米兰·昆德拉、卡夫卡、余华、史铁生……其实在我的每一段阅读过程中,都会遇见一位或者多位的人对我思想进行篡改。我刚刚翻开的是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时间、死亡、爱情、情欲、土地、大自然等在斑驳陆离的画布上展开,色彩在这部书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很容易让人在色彩的狂乱中迷失或者明晰。我正看到这样的句子,“他们以沉默来相互理解,如同别的人通过语言来达到同一目的一样。”有时沉默同样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由身体的内部往外扩张向旁人暗示着一些东西,沉默成了语言的一种符号。
在来到剑川那座小城的时候,我第一次真正沉迷于某种阅读状态之中,每到周末的时候我会一个人走遍县城中的七个书店,时间在阅读之中悄然而过。我就是在那个时候与川端康成相遇的,当看到《伊豆舞女》中的“我”以在路上的方式来医治抑郁的灵魂,我开始有种出现在路上的渴望,在那段爱情的缠绵忧伤中,一股淡淡的忧郁感染了我。就因为川端康成我开始在有限的时间与条件下,不断地在滇西北的乡村与城市中到处行走,我开始把一座城市、一个村庄甚而是一些事物当成了现实中的站台,站台记录着我与某个地方之间产生的情感摩擦。我开始频繁地从一个乡村到另一个乡村、一个乡村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这是阅读所带给我的,这是书本作为一个载体所承载着的关于文化关于思想的曼妙。
我所在的那个村子是典型的落后与封闭的农村,我作为那个村子中一员由于某个作家的影响,而想从那个滇西北腹地的村子里往外走。这是某种思想或者文化对于空间与时间的拒绝而向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渗透,而且那种思想与文化可能还会影响着别的一些人,那些人中可能会有与我一样生活在偏远文化落后的山村。仔细端详着自己的读书笔记,里面出现最多的字眼应该是“在路上”,我期待在我的文字中能够出现一些熟悉而陌生的场景,以及由场景蔓延出来的思想表达。在路上是一种生存的状态,是完成旅行艺术中的必然过程,在路上包含着对于路上场景的预测与把握,还包含着对一些未知数的渴望。
那些思想碎片的文字看多了,就有了对那种表达方式的沉迷与不自觉的尝试,我有一些文字就是由思想碎片拼凑而成,那些思想碎片可能只对于我有着一定意义,那些所谓的思想碎片可能只是我的某种时间段的念想,暗含着肤浅与滞涩。一个被冰冷的寒气包裹着的冬天,我在大理古城的巷子里想着死亡的事情,在我看来冬天的死亡绝大多数与寒冷有关,冬天是死亡的季节,而那些死亡的人中有着许多人是老人,有好多老人都是无法挣脱寒气对于呼吸道的侵吞后与死亡相遇。我喜欢看那些巷子里飘飞的枯叶,枯叶总是以一种显性的形式表达着时间的刻度,时间在一片枯叶上留下的痕迹从颜色开始伸向那些叶子的表面。死亡就像是一片枯叶的飘落,对于某些人有意义,对于另外一些就没有多大意义。离我三步远的那片枯叶于我是有意义的,我走过去拾起那片枯叶轻轻地放在手心里端详着,我发现那片枯叶表面的黄颜色并不是那种干燥而毛糙的,而是柔润透澈,它洁净而优雅地横亘在我的手中。我开始在这个古镇里飞,飞向古镇的一些秘密,飞向一些未知的人与事,飞向一些未知的场景。
2
在来到这座城市以来,我特别喜欢去艺术学院琴房的楼道。我试图穿透结满冰霜的玻璃,我只听到了几声单调的琴音从那个琴房里伸展出来。也许,那些正试图把那些黑白的琴键排列出来的手指正被这个城市的冬天冻结,她正在以敲击键盘的形式把冰冷的手指暖醒;也许,她本来就是对那首曲子并不熟悉,她正在熟悉那些音符,音符在纸张上端详着她,音符开始被她的双手撕裂,并在寒冷的空气中发出凄厉的惨叫。我只是一个旁听者,当我在那些略微显得有点暗的楼道里徘徊逡巡的时候,我只是在期望某种能让自己激动的音符在楼道里冲撞着给予我猛烈的一击。音符开始在楼道里聚集盘杂,音符开始撕裂楼道里的冷气,各种曲子各种单调的音符让我感觉到很不适应,有时让我激动的音符总是迟迟没有到来。在一般情况下我都坚信让自己激动的音符,就在那些杂糅成一团的音符里跃动,音符被音符融化,音符被音符混杂,我需要一双接近聋子的耳朵才能听到混杂的音符中的暗示。
在很多时候,我会透过那些渐渐明亮起来的玻璃窗,看着敲打着键盘的女孩,手指是修长的,神情是凝重的,除了手指与神情外我再不注意什么了,在我看来音符的组构与那些手指以及由手指而表达在脸部的神情有关。琴房是练琴的场所,出现在琴房的声音都只是练习的声音,但在那些练习的声音中,有时就会出现让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柔弱的表皮包裹下的硬性,柔美包裹下的残酷与疼痛。把楼道里的灯关掉,把琴房里的灯关掉,漆黑就会瞬间侵蚀着那个模仿音符修正音符的域,伴随着潮水般漆黑的暗涌,一种似乎很遥远的危险就会在潜意识里迅速飙升。如果猛地打开那些灯的话,就可以在楼道和那些玻璃窗上看到斑驳的痕迹,一种被隔世的音符穿透的痕迹被铜锈刻划。那个楼道里总有着几丝或浓或淡的潮湿味道,潮湿被音符携带在楼道与琴房里游走,潮湿留下的痕迹像一条蠕虫拖着粘液在楼道与琴房里攀爬。而那些隔世的音符被时间的潮水携带着,透过那些无尽的岁月沧桑,依然能使人感受到谱写那些音符的人灵魂的跳动,关于疼痛与愉悦。
记得那是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那个长得清秀的女子就用她那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看着她那双葱白一般的手指,我深信她能敲击出很美妙的音符,她同样深信不疑。我不知道经过了差不多十年时间的洗涤,她是否果真能用手指的灵敏感受琴键的灵性。我曾有过让爱情在那个琴房燃烧的遐想,遐想终归是遐想,现实总会残酷地消解着遐想的底线。在楼道里我只能捕获黑与白的琴键把音乐与心灵之间的距离缩短或者拉长,在黑与白之间的衔接过程中,我往往能听到一些斑驳暗哑的声音,斑驳暗哑是那台琴在时间面前的真实状态,斑驳暗哑同样是一些音符在时间面前必然的转变。在楼道里的时候,我同样会想到那些轻盈飘荡着的枯叶,音符的内核是关于情感在面对着时间变迁的停滞与变化。音符开始飘飞,音符开始组合,与琴房楼道无关的场景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组合,脑海中的场景因那些音符的变化与融合而呈现出不同。我开始在这个古镇里飘飞,隔着我有三步远的地方,有一片枯叶正在飘落。我的思绪开始转换到春天的郊外,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在空气中沉甸甸地缀着,我的思绪开始转换到秋天,枯叶正在天空中纷纷下落,我的思绪随意转换到某个时间的段落,以及与那个时间段落相互调和的场景。
3
我是喜欢行走的,我总会行走在一些古旧的城市,我深信不疑的是,古旧的城市里面有着隐秘与值得期待的事物,甚至一些情感的因子。在那些巷道里行走的时候,我会莫名地感觉到恐惧,诸如在深入某条古老的巷子中的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持刀的抢劫者,把你推倒抢了你的钱后就夺路而逃,瞬间便消失在了巷子的尽头,甚至会出现一些杀人事件。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见过那样的事情,只是耳闻了一些,只是在一些文字中目视了一些。在塞壬的散文集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漆黑的巷子里突然之间出现一辆摩托狠狠地扯下了她的包然后消失,而她却被推翻在地,手臂被巷子里的那些沙砾磕破,鲜血开始滴落在那些青石板上,声音清脆而凄凉。我往往忽略了潜藏在巷子里的危险与脆弱,那些巷子本身是脆弱的,在时间的侵蚀下,脆弱的显性便是斑驳,触目的斑驳,疼痛的斑驳。
我出现在了这座城市,我开始在那些幽深长满青苔的巷子里踱着步,我的目光会在巷子中的墙壁上盯着很长的时间,目光与墙壁上散发出来的斑驳的光相遇,目光转瞬便被斑驳刺伤。我开始爬上经过修缮后的城墙,在城墙上把古城的模样收入眼眶,似乎出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些古旧的房檐,在那些古旧的房子里我看到了醒目的教堂,教堂上的钟在记录着教堂顶端刺向天空的尖顶。那个陈旧的钟表在重复着24个小时,刻度分明,与我知道的时间丝毫不差,那个钟表就只能记录一天的时间,关于天的累积只能存在于人类的记忆与规则之中。我从来没有听到那个钟表报时的声音,我只能通过学校下面部队的号声来分清那些分明的时间刻度。在那些巷子里到处行走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很自在,在那些充盈着时间刻度的巷子里,我寻觅到了一种安静,荡涤嘈杂的安静,渗入思考的安静,所以我经常一个人出现在那些巷子里。
冬天的上午,有点凉的阳光由东向西照射着那些巷子,巷子里有爬藤类的植物,阳光透过那些植物筛在那些青石板上,筛下的阳光斑驳离奇。走很短的一会时间,我就会觉得实在累得不行,我说不明白在那些青石板上行走的时候,一种疲倦就会在短时间里无情地把我湮没。在那些爬藤类植物下的台阶上席地坐着,把青石板上的灰尘吹去,青石板被时间的渣滓覆盖而显现出斑驳的影子。在台阶上闲坐的我,总会被那些有点凉又有点暖的阳光弄得慵懒而昏昏欲睡,鉴于一些说不清楚的担忧,我虽然感觉到很困乏,但从来没有在那些台阶上睡去的经验。目光迷离滞涩,我就用这样的目光注视着巷子里的一切。我的目光开始在古镇里飞,发现一些时间的斑驳,斑驳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显影。
斑驳总是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我的这些文字有点凌乱,通篇的赘言,刻满斑驳的暗影。我在用文字的形式试图注解那些斑驳的形体所暗含着的深意,但只是试图而已,时间在与事物表面留下的痕迹都有着让人不解的魅惑。关于时间的刻度一直是我最中意的文字表达,我在校园里仰望着深邃的夜空,关于夜的文字在星空的闪烁蒙昧之光的侵蚀下,以斑驳的形式出现稿纸上。斑驳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出现在稿纸上的文字,透过文字的外表,斑驳的深处潜藏着许多让我倍感迷惑的问题。
姓名:李达伟(白族)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7对外汉语1班851信箱
邮编:671003
电话:13577286185
电子邮件:lidawei214@126.com[/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李达伟 于 2010-5-2 16:26 编辑 ]
1
我翻开了塞壬的散文集,里面有一篇《在镇里飞》,我深深被这个题目吸引,飞暗示着一种生存的状态,飞超越了躯体而达到灵魂的域。
在那个叫“剑川”的县城里,我生活了将近五年半的时间。五年半的时间堆积只是为了我的离开做好必要的过渡。五年半的情感沉淀足以让我在诸多文字中,不断地回忆着那个小城。现在每一次回到那个小城,我都是把自己当在剑川那张地图上漂泊,寻觅一些事物的同时,飞越一些事物。在大理到剑川的客车上,我很少注意客车中的人,我总是把目光从摇开的车窗中抻出去,然后以目光的形式注视着那些在路上的颜色杂糅,有着从湛蓝的天际滴落在山谷中的泪水,与蓝色有关的是忧郁与透彻;有着山色岚烟的缥缈,山色掩映下的是山脉的起伏与延伸,我随着客车在山的包围下寻觅着走出山的路道;有时会碰到一些年轻的司机,总是把车子开得飞快,在他们目空一切的速度中我看到了对于速度的挥霍……
在看着车窗外风景的同时,我开始沉湎于臆想之中,就在某一次,我依旧把车窗摇开,我关注的却不是窗外的风景,我开始琢磨那些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
对我最有影响的人我暂时说不出来,或者我能说出一大堆,川端康成、克劳德·西蒙、米兰·昆德拉、卡夫卡、余华、史铁生……其实在我的每一段阅读过程中,都会遇见一位或者多位的人对我思想进行篡改。我刚刚翻开的是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时间、死亡、爱情、情欲、土地、大自然等在斑驳陆离的画布上展开,色彩在这部书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很容易让人在色彩的狂乱中迷失或者明晰。我正看到这样的句子,“他们以沉默来相互理解,如同别的人通过语言来达到同一目的一样。”有时沉默同样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由身体的内部往外扩张向旁人暗示着一些东西,沉默成了语言的一种符号。
在来到剑川那座小城的时候,我第一次真正沉迷于某种阅读状态之中,每到周末的时候我会一个人走遍县城中的七个书店,时间在阅读之中悄然而过。我就是在那个时候与川端康成相遇的,当看到《伊豆舞女》中的“我”以在路上的方式来医治抑郁的灵魂,我开始有种出现在路上的渴望,在那段爱情的缠绵忧伤中,一股淡淡的忧郁感染了我。就因为川端康成我开始在有限的时间与条件下,不断地在滇西北的乡村与城市中到处行走,我开始把一座城市、一个村庄甚而是一些事物当成了现实中的站台,站台记录着我与某个地方之间产生的情感摩擦。我开始频繁地从一个乡村到另一个乡村、一个乡村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这是阅读所带给我的,这是书本作为一个载体所承载着的关于文化关于思想的曼妙。
我所在的那个村子是典型的落后与封闭的农村,我作为那个村子中一员由于某个作家的影响,而想从那个滇西北腹地的村子里往外走。这是某种思想或者文化对于空间与时间的拒绝而向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渗透,而且那种思想与文化可能还会影响着别的一些人,那些人中可能会有与我一样生活在偏远文化落后的山村。仔细端详着自己的读书笔记,里面出现最多的字眼应该是“在路上”,我期待在我的文字中能够出现一些熟悉而陌生的场景,以及由场景蔓延出来的思想表达。在路上是一种生存的状态,是完成旅行艺术中的必然过程,在路上包含着对于路上场景的预测与把握,还包含着对一些未知数的渴望。
那些思想碎片的文字看多了,就有了对那种表达方式的沉迷与不自觉的尝试,我有一些文字就是由思想碎片拼凑而成,那些思想碎片可能只对于我有着一定意义,那些所谓的思想碎片可能只是我的某种时间段的念想,暗含着肤浅与滞涩。一个被冰冷的寒气包裹着的冬天,我在大理古城的巷子里想着死亡的事情,在我看来冬天的死亡绝大多数与寒冷有关,冬天是死亡的季节,而那些死亡的人中有着许多人是老人,有好多老人都是无法挣脱寒气对于呼吸道的侵吞后与死亡相遇。我喜欢看那些巷子里飘飞的枯叶,枯叶总是以一种显性的形式表达着时间的刻度,时间在一片枯叶上留下的痕迹从颜色开始伸向那些叶子的表面。死亡就像是一片枯叶的飘落,对于某些人有意义,对于另外一些就没有多大意义。离我三步远的那片枯叶于我是有意义的,我走过去拾起那片枯叶轻轻地放在手心里端详着,我发现那片枯叶表面的黄颜色并不是那种干燥而毛糙的,而是柔润透澈,它洁净而优雅地横亘在我的手中。我开始在这个古镇里飞,飞向古镇的一些秘密,飞向一些未知的人与事,飞向一些未知的场景。
2
在来到这座城市以来,我特别喜欢去艺术学院琴房的楼道。我试图穿透结满冰霜的玻璃,我只听到了几声单调的琴音从那个琴房里伸展出来。也许,那些正试图把那些黑白的琴键排列出来的手指正被这个城市的冬天冻结,她正在以敲击键盘的形式把冰冷的手指暖醒;也许,她本来就是对那首曲子并不熟悉,她正在熟悉那些音符,音符在纸张上端详着她,音符开始被她的双手撕裂,并在寒冷的空气中发出凄厉的惨叫。我只是一个旁听者,当我在那些略微显得有点暗的楼道里徘徊逡巡的时候,我只是在期望某种能让自己激动的音符在楼道里冲撞着给予我猛烈的一击。音符开始在楼道里聚集盘杂,音符开始撕裂楼道里的冷气,各种曲子各种单调的音符让我感觉到很不适应,有时让我激动的音符总是迟迟没有到来。在一般情况下我都坚信让自己激动的音符,就在那些杂糅成一团的音符里跃动,音符被音符融化,音符被音符混杂,我需要一双接近聋子的耳朵才能听到混杂的音符中的暗示。
在很多时候,我会透过那些渐渐明亮起来的玻璃窗,看着敲打着键盘的女孩,手指是修长的,神情是凝重的,除了手指与神情外我再不注意什么了,在我看来音符的组构与那些手指以及由手指而表达在脸部的神情有关。琴房是练琴的场所,出现在琴房的声音都只是练习的声音,但在那些练习的声音中,有时就会出现让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柔弱的表皮包裹下的硬性,柔美包裹下的残酷与疼痛。把楼道里的灯关掉,把琴房里的灯关掉,漆黑就会瞬间侵蚀着那个模仿音符修正音符的域,伴随着潮水般漆黑的暗涌,一种似乎很遥远的危险就会在潜意识里迅速飙升。如果猛地打开那些灯的话,就可以在楼道和那些玻璃窗上看到斑驳的痕迹,一种被隔世的音符穿透的痕迹被铜锈刻划。那个楼道里总有着几丝或浓或淡的潮湿味道,潮湿被音符携带在楼道与琴房里游走,潮湿留下的痕迹像一条蠕虫拖着粘液在楼道与琴房里攀爬。而那些隔世的音符被时间的潮水携带着,透过那些无尽的岁月沧桑,依然能使人感受到谱写那些音符的人灵魂的跳动,关于疼痛与愉悦。
记得那是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那个长得清秀的女子就用她那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看着她那双葱白一般的手指,我深信她能敲击出很美妙的音符,她同样深信不疑。我不知道经过了差不多十年时间的洗涤,她是否果真能用手指的灵敏感受琴键的灵性。我曾有过让爱情在那个琴房燃烧的遐想,遐想终归是遐想,现实总会残酷地消解着遐想的底线。在楼道里我只能捕获黑与白的琴键把音乐与心灵之间的距离缩短或者拉长,在黑与白之间的衔接过程中,我往往能听到一些斑驳暗哑的声音,斑驳暗哑是那台琴在时间面前的真实状态,斑驳暗哑同样是一些音符在时间面前必然的转变。在楼道里的时候,我同样会想到那些轻盈飘荡着的枯叶,音符的内核是关于情感在面对着时间变迁的停滞与变化。音符开始飘飞,音符开始组合,与琴房楼道无关的场景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组合,脑海中的场景因那些音符的变化与融合而呈现出不同。我开始在这个古镇里飘飞,隔着我有三步远的地方,有一片枯叶正在飘落。我的思绪开始转换到春天的郊外,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在空气中沉甸甸地缀着,我的思绪开始转换到秋天,枯叶正在天空中纷纷下落,我的思绪随意转换到某个时间的段落,以及与那个时间段落相互调和的场景。
3
我是喜欢行走的,我总会行走在一些古旧的城市,我深信不疑的是,古旧的城市里面有着隐秘与值得期待的事物,甚至一些情感的因子。在那些巷道里行走的时候,我会莫名地感觉到恐惧,诸如在深入某条古老的巷子中的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持刀的抢劫者,把你推倒抢了你的钱后就夺路而逃,瞬间便消失在了巷子的尽头,甚至会出现一些杀人事件。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见过那样的事情,只是耳闻了一些,只是在一些文字中目视了一些。在塞壬的散文集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漆黑的巷子里突然之间出现一辆摩托狠狠地扯下了她的包然后消失,而她却被推翻在地,手臂被巷子里的那些沙砾磕破,鲜血开始滴落在那些青石板上,声音清脆而凄凉。我往往忽略了潜藏在巷子里的危险与脆弱,那些巷子本身是脆弱的,在时间的侵蚀下,脆弱的显性便是斑驳,触目的斑驳,疼痛的斑驳。
我出现在了这座城市,我开始在那些幽深长满青苔的巷子里踱着步,我的目光会在巷子中的墙壁上盯着很长的时间,目光与墙壁上散发出来的斑驳的光相遇,目光转瞬便被斑驳刺伤。我开始爬上经过修缮后的城墙,在城墙上把古城的模样收入眼眶,似乎出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些古旧的房檐,在那些古旧的房子里我看到了醒目的教堂,教堂上的钟在记录着教堂顶端刺向天空的尖顶。那个陈旧的钟表在重复着24个小时,刻度分明,与我知道的时间丝毫不差,那个钟表就只能记录一天的时间,关于天的累积只能存在于人类的记忆与规则之中。我从来没有听到那个钟表报时的声音,我只能通过学校下面部队的号声来分清那些分明的时间刻度。在那些巷子里到处行走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很自在,在那些充盈着时间刻度的巷子里,我寻觅到了一种安静,荡涤嘈杂的安静,渗入思考的安静,所以我经常一个人出现在那些巷子里。
冬天的上午,有点凉的阳光由东向西照射着那些巷子,巷子里有爬藤类的植物,阳光透过那些植物筛在那些青石板上,筛下的阳光斑驳离奇。走很短的一会时间,我就会觉得实在累得不行,我说不明白在那些青石板上行走的时候,一种疲倦就会在短时间里无情地把我湮没。在那些爬藤类植物下的台阶上席地坐着,把青石板上的灰尘吹去,青石板被时间的渣滓覆盖而显现出斑驳的影子。在台阶上闲坐的我,总会被那些有点凉又有点暖的阳光弄得慵懒而昏昏欲睡,鉴于一些说不清楚的担忧,我虽然感觉到很困乏,但从来没有在那些台阶上睡去的经验。目光迷离滞涩,我就用这样的目光注视着巷子里的一切。我的目光开始在古镇里飞,发现一些时间的斑驳,斑驳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显影。
斑驳总是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我的这些文字有点凌乱,通篇的赘言,刻满斑驳的暗影。我在用文字的形式试图注解那些斑驳的形体所暗含着的深意,但只是试图而已,时间在与事物表面留下的痕迹都有着让人不解的魅惑。关于时间的刻度一直是我最中意的文字表达,我在校园里仰望着深邃的夜空,关于夜的文字在星空的闪烁蒙昧之光的侵蚀下,以斑驳的形式出现稿纸上。斑驳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出现在稿纸上的文字,透过文字的外表,斑驳的深处潜藏着许多让我倍感迷惑的问题。
姓名:李达伟(白族)
地址:云南省大理学院古城校区07对外汉语1班851信箱
邮编:671003
电话:13577286185
电子邮件:lidawei214@126.com[/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李达伟 于 2010-5-2 16:2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