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和我的女儿
2021-12-25叙事散文雪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7 编辑
我和我的女儿(三篇)
1、怀抱女儿的雪笑怀抱女儿的雪笑,已不是过去的雪笑。过去,他常常睡懒觉,到上课站在讲台上时,还有一只眼尚未完全睁开;到讲课开始有条……
我和我的女儿(三篇)
1、怀抱女儿的雪笑怀抱女儿的雪笑,已不是过去的雪笑。过去,他常常睡懒觉,到上课站在讲台上时,还有一只眼尚未完全睁开;到讲课开始有条……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7 编辑 <br /><br />我和我的女儿(三篇)
1、怀抱女儿的雪笑
怀抱女儿的雪笑,已不是过去的雪笑。
过去,他常常睡懒觉,到上课站在讲台上时,还有一只眼尚未完全睁开;到讲课开始有条有理,思想开始清晰时,下课铃已响了。所以,过去的雪笑是误人子弟的雪笑,他似睡非睡地教出的学生,也一个个满口梦呓,头脑不大清楚。
现在的雪笑,是怀抱女儿的雪笑。
现在他想读书,他的女儿就扯他的书;他想写点什么,他的女儿就扔他的笔;他想侃闲传,他的女儿就哇哇乱叫地干扰;他想游世,他的女儿就要回家找妈;他要下棋,他的女儿就要夺棋子;他想和人抬杠,他的女儿就吓得直哭;他还想睡懒觉时,他的女儿就抓他的头发,抠他的耳朵,掐他的鼻子。一句话,怀抱女儿的雪笑乖得多了。
好多人都说,雪笑变了。
变得勤快了。要洗尿布、要晒尿湿的褥子、要生火做饭、要劈柴买面、要请大夫、要到镇上去取药……雪笑这个常年闭门不出的人,现在忙忙碌碌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手里要么提一桶水,要么端一堆垃圾,这不是勤快是什么?
雪笑也变得和气了。人家过来哄怀抱中的女儿,人家是一脸笑容,人家口里直夸孩子长得心疼,此时此刻,雪笑不得不挤出微笑来,说:谢谢。他也不得不对跟本听不懂话的女儿说:“快给阿姨再见,快给阿姨笑一笑!”此时此刻,雪笑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不得不一改过去对人们的不客气与冷眼,而朝这个世界强装喜悦了——这不是和气又是什么?
雪笑其实变得虚伪了。他用逢人一笑遮掩了自己的峥嵘本性。雪笑其实也变得懒惰了,洗衣服做饭,总比读书写文章要轻松得多容易得多。世界就这么怪,当雪笑认为自己变得不像个人了的同时,别人觉得雪笑才像个人了。所以,怀抱女儿的雪笑,在满脸的充实幸福之下,又藏着满脸的空虚和无奈。世界正在扭曲着他,并把这种扭曲叫做“老成”,而他又腾不出手来,和要扭曲他的世界搏斗。怀抱女儿的雪笑,不得不告别诗歌和自由的雪笑,满脸的微笑之下,又藏着满脸的痛苦。而如此苦乐交加的脸,在雪笑自己看来,才是真正人生的一面真实的展示。
2、我的女儿不会画画了
那是我的女儿快七岁的时候,秋天,她将上小学。现在正在上幼儿园的学前班。
一天晚上,看她做作业,我突然发现:我的女儿不会画画了。她先画了一张,让我看,我觉得还好,她说:“这是我们的老师教的”。她又画了一张,说还是老师教的。我让她自己想着画一张,她说:“那我不会画”。我说你以前不是天天都在画吗?现在怎么就不会画了呢?她说:“那我要照着书画”。
人生识字糊涂始。我突然觉得女儿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
以前,女儿画画,是拿起笔来就画。她随心所欲地画她想画的一切。她画的房子可以是歪歪斜斜的,烟囱里飘出的炊烟可以像美丽的肥皂泡,每个烟圈里甚至都可以有ABC一类的字母,只有小孩才画得出来的那种奇异可爱的鸟儿的嘴,可以去啄那些烟圈如啄灿烂的豆子……。她画得自由,美好,一片天真烂漫的童趣盎然纸上。她画的就是自己。她画的就是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同刚刚出土的嫩苗,稚气但又富有生机。
然而现在她却不画或者不愿画或者不敢画这样的画了。她画的房子越来越端正,她画的人体越来越合乎比例,她画的太阳现在必须是红的了,老师说画个小船,她就画小船;老师不说在船上画个鸟儿,她就不敢在船上画个鸟儿……我的女儿快七岁了,她在一天一天地成长,应该说她每天都要学到很多东西,她也很聪明,成绩也很好。她的老师认真负责,热情活泼,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手工讲故事……,然而,我觉得,我的女儿正是在这样的“进步”和“成长”中失去了什么东西。
我的女儿小时候也能说出“像是一朵花在开”的语言来比喻一只正在剥皮的桔子,现在她的语言还是水晶一样剔透的天籁,可是她的天真还能坚持多久呢?想到她说出的话会越来越平常,越来越俗套,想到她对世界的感觉,她的心灵世界,将越来越失去她自己的本真,我就觉得悲哀。她在成长,可是她的成长却在一天一天蒙蔽着她与生俱来的美丽与天真!成长带给她的是什么呢?是灵气的一天比一天的消失么?所以,亲眼目睹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
女儿大了,是放飞的鸟,是天上的云,如果这样倒好,我真怕她长大以后不会像鸟儿那样自由地思想和写作,不会像云那样飘逸地生活和工作。
3、和女儿写诗
女儿七岁时,上了小学,但学习平平。她的学习之所以平平,跟我和她妈这两个所谓大人的教育有关系。第一我们反对她做作业,并常常对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十分不满:不要做了,这些你已经都会了;第二我们常常动员她逃学:今天不要去了,我们登山去;明天不要去了,我们去捉鱼。好在她更听老师的话,否则,她的学习,恐怕连平平二字也保不住。
我曾经想过好多办法来影响她的学习,这不,昨天我又给她买了两只小鸡。我说:一只就叫汤姆,另一只就叫杰里(这也是由于我们每天看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里》之故)。而且我还唱道:“家有汤姆和杰里,快乐生活……”女儿不负我望,对小鸡爱不释手,直到晚上睡觉,也还惦记着小鸡。正在听我乱讲故事时,忽然说:爸爸,我要是想听,我就能听见小鸡叫的声音。
想听,就能听见,这不正是所谓境由心生吗!女儿无意中讲出的,其实是一个多么深奥的道理啊。想什么,就有什么,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女儿身上有着多么神奇的能力啊!我真恨不得鼓动她给我们狠狠地往来想钱。当然我不能这样做。我只是想到她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神奇正在学校里一天一天地磨灭,就深感不安。“爸爸,我要是想听,我就能听见小鸡叫的声音。”她的感受是这样的敏捷,她对感受的表达是这样的准确,如此则我为什么不给她教着写诗呢?
女儿都七岁了,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给她教过什么呢。
于是我就开始教了。我四顾左右,别无其它的教具,只有我的一只手掌,我就把它伸了出去,问她:你看我的手像个什么?
像一块木板。
我闻言心里好一阵不高兴,这可不是一个生动的好比喻,诗人的女儿想象来想象去只是一块木板,可真有些让我脸红。
我说你再看看,看爸爸的手掌还像什么?
像把菜刀。
我卟哧一笑:还像个肉墩呢!我看她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来了,不得已,只好启发她:你们玩的石头剪刀布,那布怎么出?她把手伸了出来说这样出。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出?她说你看吗,这样像块石头,这样像个剪子,这样不是像块布吗?我说既然像块布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说?她笑着说那我没有想到。我说:好了好了,爸爸的手掌像一块布,这也算是一句诗了。“如果爸爸的手掌是一块布,那你想用它做什么?”我要让她说出第二行诗来。
女儿摇着头说不知道。我又问:一块布能做什么,比如说一块手绢。她说能做衣服、能包布娃娃,能包糖……
我没有指望她说出能擦眼泪、能包伤口、能在上头写血诏,甚至我也没指望她说能在玩耍的时候蒙眼睛,因为我知道我的女儿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她还不曾用一块布擦过眼泪包过伤口,她纵有神奇的想象力,可是她的想象毕竟离不开她自己的生活决定的并不丰富的心灵表象。或者说她的想象力即使是一把锃亮的刀,但是还深深地藏在刀鞘里。然而我并不是说她就一定不能写诗,像“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类的诗,明快清新,骆宾王能写,为什么我女儿就不能写?既然爸爸的手掌像一块布,这块布为什么就不能去包糖?包糖和包伤口相比有什么不好?包糖正是她的生活呀!“我要用它去包糖”,好,第二行诗有了,然后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你要用它去包糖呢?你要知道这“布”可是长在爸爸手上的呀,你就不怕爸爸把你的糖藏起来或者自己吃了么?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让她说出这样的话:我的糖有爸爸拿着,谁也抢不走!因为我想她爱吃糖,就会怕糖被人抢走而且我知道别的孩子就曾抢过她的糖,惹得她哭了好半天(想到这些我就十分愤慨)。我想让她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她对自己的糖的爱,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天真的感情。
不料她竟说:爸爸你不是会魔术吗,包住一颗糖,你给我变十颗糖。
这不是三行诗么?我闻言大喜:我终于没有白白地给她拔猴毛变糖吃。以前,每次给她取糖吃时,为了不让她知道放糖的地方,我总是要装腔作势地当一回孙悟空,拔一根猴毛握在手里,让她闭上眼睛,然后我嘴里念念有词:变变变……而她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生活的情景,而且在今天把它变成了一首诗里的句子--
爸爸的手掌像一块布
我要用它去包糖
爸爸你是个魔术师
用一颗糖
能变出十颗糖
我把这一首“诗”给女儿从头到尾念了一遍,我说太好了太好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爸爸的手掌》。这是你写的第一首诗呀,你可要记住!
可是女儿却说:这算什么诗呢?这不是诗!
那你说什么是诗?
女儿说:诗是窗前明月光……是白日依山尽,是春眠不觉晓……
1、怀抱女儿的雪笑
怀抱女儿的雪笑,已不是过去的雪笑。
过去,他常常睡懒觉,到上课站在讲台上时,还有一只眼尚未完全睁开;到讲课开始有条有理,思想开始清晰时,下课铃已响了。所以,过去的雪笑是误人子弟的雪笑,他似睡非睡地教出的学生,也一个个满口梦呓,头脑不大清楚。
现在的雪笑,是怀抱女儿的雪笑。
现在他想读书,他的女儿就扯他的书;他想写点什么,他的女儿就扔他的笔;他想侃闲传,他的女儿就哇哇乱叫地干扰;他想游世,他的女儿就要回家找妈;他要下棋,他的女儿就要夺棋子;他想和人抬杠,他的女儿就吓得直哭;他还想睡懒觉时,他的女儿就抓他的头发,抠他的耳朵,掐他的鼻子。一句话,怀抱女儿的雪笑乖得多了。
好多人都说,雪笑变了。
变得勤快了。要洗尿布、要晒尿湿的褥子、要生火做饭、要劈柴买面、要请大夫、要到镇上去取药……雪笑这个常年闭门不出的人,现在忙忙碌碌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手里要么提一桶水,要么端一堆垃圾,这不是勤快是什么?
雪笑也变得和气了。人家过来哄怀抱中的女儿,人家是一脸笑容,人家口里直夸孩子长得心疼,此时此刻,雪笑不得不挤出微笑来,说:谢谢。他也不得不对跟本听不懂话的女儿说:“快给阿姨再见,快给阿姨笑一笑!”此时此刻,雪笑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不得不一改过去对人们的不客气与冷眼,而朝这个世界强装喜悦了——这不是和气又是什么?
雪笑其实变得虚伪了。他用逢人一笑遮掩了自己的峥嵘本性。雪笑其实也变得懒惰了,洗衣服做饭,总比读书写文章要轻松得多容易得多。世界就这么怪,当雪笑认为自己变得不像个人了的同时,别人觉得雪笑才像个人了。所以,怀抱女儿的雪笑,在满脸的充实幸福之下,又藏着满脸的空虚和无奈。世界正在扭曲着他,并把这种扭曲叫做“老成”,而他又腾不出手来,和要扭曲他的世界搏斗。怀抱女儿的雪笑,不得不告别诗歌和自由的雪笑,满脸的微笑之下,又藏着满脸的痛苦。而如此苦乐交加的脸,在雪笑自己看来,才是真正人生的一面真实的展示。
2、我的女儿不会画画了
那是我的女儿快七岁的时候,秋天,她将上小学。现在正在上幼儿园的学前班。
一天晚上,看她做作业,我突然发现:我的女儿不会画画了。她先画了一张,让我看,我觉得还好,她说:“这是我们的老师教的”。她又画了一张,说还是老师教的。我让她自己想着画一张,她说:“那我不会画”。我说你以前不是天天都在画吗?现在怎么就不会画了呢?她说:“那我要照着书画”。
人生识字糊涂始。我突然觉得女儿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
以前,女儿画画,是拿起笔来就画。她随心所欲地画她想画的一切。她画的房子可以是歪歪斜斜的,烟囱里飘出的炊烟可以像美丽的肥皂泡,每个烟圈里甚至都可以有ABC一类的字母,只有小孩才画得出来的那种奇异可爱的鸟儿的嘴,可以去啄那些烟圈如啄灿烂的豆子……。她画得自由,美好,一片天真烂漫的童趣盎然纸上。她画的就是自己。她画的就是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同刚刚出土的嫩苗,稚气但又富有生机。
然而现在她却不画或者不愿画或者不敢画这样的画了。她画的房子越来越端正,她画的人体越来越合乎比例,她画的太阳现在必须是红的了,老师说画个小船,她就画小船;老师不说在船上画个鸟儿,她就不敢在船上画个鸟儿……我的女儿快七岁了,她在一天一天地成长,应该说她每天都要学到很多东西,她也很聪明,成绩也很好。她的老师认真负责,热情活泼,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手工讲故事……,然而,我觉得,我的女儿正是在这样的“进步”和“成长”中失去了什么东西。
我的女儿小时候也能说出“像是一朵花在开”的语言来比喻一只正在剥皮的桔子,现在她的语言还是水晶一样剔透的天籁,可是她的天真还能坚持多久呢?想到她说出的话会越来越平常,越来越俗套,想到她对世界的感觉,她的心灵世界,将越来越失去她自己的本真,我就觉得悲哀。她在成长,可是她的成长却在一天一天蒙蔽着她与生俱来的美丽与天真!成长带给她的是什么呢?是灵气的一天比一天的消失么?所以,亲眼目睹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
女儿大了,是放飞的鸟,是天上的云,如果这样倒好,我真怕她长大以后不会像鸟儿那样自由地思想和写作,不会像云那样飘逸地生活和工作。
3、和女儿写诗
女儿七岁时,上了小学,但学习平平。她的学习之所以平平,跟我和她妈这两个所谓大人的教育有关系。第一我们反对她做作业,并常常对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十分不满:不要做了,这些你已经都会了;第二我们常常动员她逃学:今天不要去了,我们登山去;明天不要去了,我们去捉鱼。好在她更听老师的话,否则,她的学习,恐怕连平平二字也保不住。
我曾经想过好多办法来影响她的学习,这不,昨天我又给她买了两只小鸡。我说:一只就叫汤姆,另一只就叫杰里(这也是由于我们每天看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里》之故)。而且我还唱道:“家有汤姆和杰里,快乐生活……”女儿不负我望,对小鸡爱不释手,直到晚上睡觉,也还惦记着小鸡。正在听我乱讲故事时,忽然说:爸爸,我要是想听,我就能听见小鸡叫的声音。
想听,就能听见,这不正是所谓境由心生吗!女儿无意中讲出的,其实是一个多么深奥的道理啊。想什么,就有什么,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女儿身上有着多么神奇的能力啊!我真恨不得鼓动她给我们狠狠地往来想钱。当然我不能这样做。我只是想到她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神奇正在学校里一天一天地磨灭,就深感不安。“爸爸,我要是想听,我就能听见小鸡叫的声音。”她的感受是这样的敏捷,她对感受的表达是这样的准确,如此则我为什么不给她教着写诗呢?
女儿都七岁了,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给她教过什么呢。
于是我就开始教了。我四顾左右,别无其它的教具,只有我的一只手掌,我就把它伸了出去,问她:你看我的手像个什么?
像一块木板。
我闻言心里好一阵不高兴,这可不是一个生动的好比喻,诗人的女儿想象来想象去只是一块木板,可真有些让我脸红。
我说你再看看,看爸爸的手掌还像什么?
像把菜刀。
我卟哧一笑:还像个肉墩呢!我看她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来了,不得已,只好启发她:你们玩的石头剪刀布,那布怎么出?她把手伸了出来说这样出。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出?她说你看吗,这样像块石头,这样像个剪子,这样不是像块布吗?我说既然像块布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说?她笑着说那我没有想到。我说:好了好了,爸爸的手掌像一块布,这也算是一句诗了。“如果爸爸的手掌是一块布,那你想用它做什么?”我要让她说出第二行诗来。
女儿摇着头说不知道。我又问:一块布能做什么,比如说一块手绢。她说能做衣服、能包布娃娃,能包糖……
我没有指望她说出能擦眼泪、能包伤口、能在上头写血诏,甚至我也没指望她说能在玩耍的时候蒙眼睛,因为我知道我的女儿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她还不曾用一块布擦过眼泪包过伤口,她纵有神奇的想象力,可是她的想象毕竟离不开她自己的生活决定的并不丰富的心灵表象。或者说她的想象力即使是一把锃亮的刀,但是还深深地藏在刀鞘里。然而我并不是说她就一定不能写诗,像“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类的诗,明快清新,骆宾王能写,为什么我女儿就不能写?既然爸爸的手掌像一块布,这块布为什么就不能去包糖?包糖和包伤口相比有什么不好?包糖正是她的生活呀!“我要用它去包糖”,好,第二行诗有了,然后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你要用它去包糖呢?你要知道这“布”可是长在爸爸手上的呀,你就不怕爸爸把你的糖藏起来或者自己吃了么?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让她说出这样的话:我的糖有爸爸拿着,谁也抢不走!因为我想她爱吃糖,就会怕糖被人抢走而且我知道别的孩子就曾抢过她的糖,惹得她哭了好半天(想到这些我就十分愤慨)。我想让她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她对自己的糖的爱,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天真的感情。
不料她竟说:爸爸你不是会魔术吗,包住一颗糖,你给我变十颗糖。
这不是三行诗么?我闻言大喜:我终于没有白白地给她拔猴毛变糖吃。以前,每次给她取糖吃时,为了不让她知道放糖的地方,我总是要装腔作势地当一回孙悟空,拔一根猴毛握在手里,让她闭上眼睛,然后我嘴里念念有词:变变变……而她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生活的情景,而且在今天把它变成了一首诗里的句子--
爸爸的手掌像一块布
我要用它去包糖
爸爸你是个魔术师
用一颗糖
能变出十颗糖
我把这一首“诗”给女儿从头到尾念了一遍,我说太好了太好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爸爸的手掌》。这是你写的第一首诗呀,你可要记住!
可是女儿却说:这算什么诗呢?这不是诗!
那你说什么是诗?
女儿说:诗是窗前明月光……是白日依山尽,是春眠不觉晓……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