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亲近泥土

2021-12-25叙事散文袁和鲁
亲近泥土 朋友,当你穿行于喧闹的都市,面对高楼林立的大厦,是否想起支撑这座大厦的是什么?当你漫步田间地头,在万花丛中留下倩影的时候,是否会想起脚下那片泥土的奉献与厚重?世间万物,哪一样不是靠泥土的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与人类休戚相关………
                           亲近泥土   朋友,当你穿行于喧闹的都市,面对高楼林立的大厦,是否想起支撑这座大厦的是什么?当你漫步田间地头,在万花丛中留下倩影的时候,是否会想起脚下那片泥土的奉献与厚重?   世间万物,哪一样不是靠泥土的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与人类休戚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它默默奉献但不求丝毫回报,功高盖世却不四处张扬。带着一种眷念,我的灵魂不由自主地飞回到那广袤的田野,去亲近泥土。   早在半坡时代的那些陶罐里,有许多谷粒,展现着远古的文明。在漫长的母系社会里,刀耕于泥土,成为生产粮食的庄稼。我们由此而繁衍,生生不息,我们赞叹这些从远古而来的种子和选育种子的人们,但我们绝不能鄙视养育人类养育文明的泥土。泥土是我们一切的根本,每一把泥土都对我们以及我们的成长有过付出。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在诗里热情歌颂了上帝用泥土造人的奇迹。他说:“理想的泥土,奇迹呀,崇高的精神渗入那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天神塑造的泥土中,那些泥土,心灵在包裹的布里闪耀,这些泥土,留着神圣的雕塑家的手印,招来吻与感情的这些庄严的泥土。”这段话,无不体现了他对泥土的深情与厚爱。   在我的老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人们下地干活儿,都是赤脚。他们是穷得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吗?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以这种方式来亲近泥土,从心底里表达对泥土的感情。   我生于农村长于乡下,从小吮吸着泥土的气息长大,看惯了乡亲们对泥土的无限眷恋。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大学。正好姑妈就在那个城市。姑妈把父亲留下来住了几天,他们一块儿聊天,看电视。不知为何,父亲却享受不了这个待遇,感到头疼,吃不下饭。姑妈给他拿了许多药,他吃了也不见好转。后来,他就对姑妈说,可能是这几天太闲了,说着就往家里赶。回到家,他放下行囊,脱下外衣,扛着锄头就往田里走。说来也真奇怪,干了一下午的活儿,头也不疼了,一切都恢复正常。自从我们姐弟仨都有了工作后,多次劝父母丢掉那几亩责任田,可是无论如何,他们就是不听。说干惯了农活儿,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不干农活儿就是要了他们的命。记得上大学那些年,我每每回到家,总会见到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儿。   我从小见惯了父母对泥土的钟爱,自然骨子里或多或少渗透着泥土的气息。我虽然自小就读书,少到田间地头干活,也只有寒暑假帮帮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准农民”。大学毕业后,我远离家乡参加工作,时至今日,也难得回一次家。但是,家里的那些承包地,哪里叫什么唐家帮,肖花子林等地名儿,哪里有几棵树,哪里有几道弯(诚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变化不少),在头脑中的记忆却是清晰的,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由于我离家较远,远得有时三年才回家一次。有时甚是想家。今年上半年,家父不幸因车祸而离开我们,我回了一次家。安葬完父亲后,临行前,我跑到父亲的坟边,抓起了一大把泥土,带回了家,放在一个精致的花盆里。每当我遇到工作的烦恼,生活的不如意等事情的时候,我就跑到这个花盆边,仔细端详着这把泥土,心情就会释然许多。似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回到了故乡的怀抱,也就回到了心灵的港湾。在那里,我可以撒娇,可以把所有的秘密晾晒。   家乡人对泥土的情感有时还体现在他们对叶落归根的独到理解。听说我的一位堂奶奶年龄大后,就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我的堂伯父家里住了几年。那次生病住进了医院,她执意不去,非要闹着回家不可。深深理解堂奶奶心事的堂伯父也只好唯命听从,把老人送回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回到故乡,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多少天来难得的微笑,然后才慢慢闭上了她的眼睛,安然而走。这又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宗教领袖塔米米主持了阿拉法特下葬前的祈祷仪式。他将一些取自耶路撒冷的泥土撒在阿翁的灵柩上,象征性地表明阿翁在耶路撒冷入土为安。我们姑且在此不谈政治,但却见阿拉法特对故土的深情。   对泥土的情感在当下的年轻一辈也毫不逊色。这些年来,家乡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远奔广东、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打工。可是有一点,无论老板开的工资有多高,或者老板的活儿有多忙,一逢农忙季节,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往家里赶。我的姐夫是重庆一家建筑工地的小包工头,领着家乡几十个人在那里打工。去年收割水稻时,正是单位大忙的时节。那几十个老乡与姐夫一起去找老板请假,可老板就直言,这个合同交期太紧,不能请假。此言一出,老乡们愤怒了:不请也得请,大不了不在你这里干了。老板当时就表态,给你们双倍工资成不?面对高薪,但老乡们态度依然坚决。没有办法,老板最终还是批了假。事后,老板拿着算盘拨弄了好几次,农民一年的水稻究竟能换来几张市场下的纸币?一粒稻谷的重量是否高过一张纸的重量?公司的一笔合同,为何抵不上四季粮?可是这位老板哪里懂得,也许他永远也不明白这些老乡们骨子里早就流淌着对泥土无比依恋的情感。   有了泥土我们就拥有了一切。不管是城里的人,还是乡村的人,泥土应该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惟独农人对泥土的感受是最真挚的。他们能够充分理解泥土的内涵,了解泥土的脾性,一年四季都把手插进泥土,使种子始终繁荣,使泥土始终欣欣向荣。泥土是他们不离不弃的母亲。   农人很珍惜泥土,他们把泥土看作金子般珍贵。在我的老家,哪怕是有一丁点泥土,农人也要种上庄稼,精心侍候,期待着好的收成。他们从不敢浪费一点泥土,哪怕渗进鞋里的泥土也倒进土地里。所以,当他们望见一片片土地被圈起来,变成不能生长庄稼的水泥地和高楼时,总是表现出无奈的失望。 
 
  泥土也没有忘记那些付出汗水的人。对于那些成天翻弄泥土的农民来说,对他们最大的回报就是那沉甸甸的稻谷。每到金色的秋天,就会看到稻场上那种繁忙的景象,一颗汗水就是一棵水稻,一棵水稻就是一粒希望。农民的心情在此时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们干完农活,漫步在田野的阡陌上,恰似闲庭信步,看看身边的菜畦,看看浓密的树林,还有那弯弯的小河。偶尔也欣赏一下落日的美景。来了兴致后,也会脱掉衣服,露出黝黑的肌肤,自由地吼上一阵子。这些,作为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真是一种憧憬。别说去欣赏那些美景,就是你随意大叫几声,如果别人不私下说你是有神经病,楼上楼下的就会来找你,以打扰为由痛骂你,直到你陪着笑脸才会了结。   泥土,以它朴素的思想和那无为的境界深深地折服了我。一年四季,农民沉醉在泥土里,挖掘田野里的金黄。农民的劳作是一种自由的运作,他们不看别人的眼色,不为升官发财,只求那片蓝天和厚土。只要给农民一方泥土,他们就会在泥土上种庄稼,泥土定会加以孕育。   寓居高楼广厦,热闹非凡的大都市,可能是因为太平常的缘故,我们对她的态度总是漫不经心,甚至是冷漠的。在很长的岁月里,直到今天我们还与泥土对峙着,我们不爱惜泥土,不珍惜泥土。从心底的潜意识里总认为,泥土太平常了。可是他们曾想过没有,天天吃的,哪一样能离开泥土,城市只不过是用商品,用面纱,用钢筋包围起来的家园。城市依旧是泥土的家园,只不过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刷而变了色。有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在霓虹闪烁的都市,人们的心灵就失去了泥土的本色?   无论你是生长在黄土地,还是生长在黑土地,泥土永远是乡里百姓,甚至城里人们的衣食父母,生活之源。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来说,泥土更是他们的血脉之根。他们在那里演绎生活的精彩,人生的欢乐,当然,也会有许多的无奈。外面的世界是五彩的,但惟有置身于那一方熟悉的泥土,人们从心底里才会感到百般温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