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面条的回味

2021-12-26叙事散文匡建华
面条的回味
文/匡建华面条对我来说,可谓情有独钟,一路走来,经历近半个多世纪,感觉不同年代就有不同的风味。听老人说,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县城的粮店就有面条销售,只是那时大多数农村人还在贫困线上,现钱少,买不起,加上当时是凭票供应,就少数有……


面条的回味
文/匡建华
  面条对我来说,可谓情有独钟,一路走来,经历近半个多世纪,感觉不同年代就有不同的风味。
  听老人说,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县城的粮店就有面条销售,只是那时大多数农村人还在贫困线上,现钱少,买不起,加上当时是凭票供应,就少数有钱人也买不了。记得有一年秋收后生产队里到县里缴纳公粮,爷爷带我去玩,离县城虽然只十几里水路,坐木船还是走几个小时,一路观看了现场版的纤夫拉船,听了船工喊的号子,一路真是热火朝天,长辈们忙完了事已是吃午饭的时间。爷爷笑着对我说“下馆子去”。我问爷爷,“什么叫下馆子啊?”向爷爷哈哈大笑,“就是吃饭啊”。
   走进饭馆,人真多啊!那时县城里就是一家饭馆,我也是第一次到这儿,感到十分兴奋。爷爷没有粮票,也没有钱,而是提了几斤粮食来饭店换饭吃,或许是那个年代解决没钱没粮票最好的办法。爷爷给我和一起来缴纳公粮的几位乡亲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每位买了一碗面条。爷爷对我说:“你快吃,不够再加,吃的饱饱的。”我点了点头,那白面条中间点缀有绿色的韭菜,香味让人口水直流。我大口的吃了起来,感觉真好,那份满足,那份喜悦溢于言表。我很快就吃吃饱了。“再吃点,别剩下!”我摇摇头表示已经吃好了。这时爷爷端过我剩下少量面条的残汤,吃了起来,连汤都喝光了。直到多年后我才想到,一个干重活的男人吃一碗面条那能吃得饱。
  农村人那时很少能吃上商品面条,不过队里麦子收获以后就会分些新麦子让大家尝新,大家是用自家的石磨将其磨成粉,再用小箩筛筛出细面,先擀制成面片,再切成面条样,老家人称之为切面,只是要现做现吃,比较麻烦。但味道比现在的机压面更鲜美。记得我大学毕业后和父亲到老家去看姑姑,八十多岁的姑姑第一餐就是给我们弄的切面,那味道真香啊!父亲见我那贪吃的样子,竟然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打面机,压面机走进了土家山寨,提着自家的麦子到粮食加工厂就可以换面条,吃面条不再是梦想。只是平时吃的少,毕竟在乡下是精粮,只有过节、做生或来了客人才能品尝。那年代农村做生,人们喜欢送面条。据父亲讲,两斤面条,一盒饼子,一斤黑糖是那年代生日送情的标配。有一年婆婆七十岁生日,乡亲们就送来了几十斤面条。有一天我就随便拿两斤还包装完好的面条准备煮了吃,打开一看让我大吃一惊,原来里面并不是面条,而是规整的像面条一样的竹子片片。不知是谁送的,为了面子,这“面条”也不知转送了多少人家。那时别人送的一些好东西大多舍不得自己享用,往往是你送我,我再送他,有的面条都长了虫子。不像现在,那时送情很少有人送现金,礼物基本上是自产的,也没人记账,没有人计较礼物的多少。如今每到父母生日时,一家老小就会聚一聚,如果是到餐馆里聚会,餐馆老板肯定会免费送上一碗面条,名曰“长寿面”,唱一曲“祝你生日快乐”,让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上大学时,生活由学校统一安排,十人一桌,平时零花钱少,有零食也是从家里带来的,比如炒香面,长时间存放不会变质,每到晚上就用开水调一碗,吃了睡觉。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同室的同学自习后都觉得有点饿,可零食没了,有位同学就拿出一元钱,到有半里路远的九码头小面馆端了一大锅小面(当时是一角钱一碗),六位同学笑着、抢着,几分钟就一锅见底。在热汤与辣椒的刺激下,感到一身温暖。这顿面条大餐,却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几年后我再到学校进修,见到那家小面馆,仿佛同学们的笑脸又浮现在眼前。小店豪华了许多,我要了一碗面条,坐在那里,吃了几口,就放下了,再也没有找不回当年那样的境遇。
  父母退休后,孩子由他们带着,平时弄点吃的总是要想法搞点花样,增添生活的色彩,如煮面条,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让孩子难忘,但凡说起面条,孩子就会说,还是爷爷煮的面条好吃。
  人生病时往往会想念自己的亲人,不管你年纪有多大,有父母陪伴是幸福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得了重感,有同事陪伴,当我看到一位好友端来一碗面条,不仅温胃,而且暖心,又让我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参加工作后走了许多地方,发现面条经过岁月的打磨、升华,不少地方竟然将它打造成了有地域特色的名片,让来往的客人如果不品尝一下就好像没有到那个地方。其实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据考古和文字记载约4000年历史,花样却多的数不胜数,既可饱肚,还可作登大雅之堂。据史录,很多达官贵人均喜吃面条,并会以面条招待贵宾。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面条也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在街面上早餐小店里,面条仍然是唱主角,与人难解难分,不离不弃。记得我在上小学时,暑假没事就参加了大队的文艺宣传队,有一次到临村去演出,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到那儿,那天来的观众特别多,掌声、欢呼声雷动,演出结束后大队支书还请我们吃的面条,大家兴奋地直到深夜才睡觉。另外就是前几天早上碰到一位老乡,我问他,这么早在干什么呀?他笑着说,专门来请我吃牛肉面的。原来是几年前我给他出了一个致富的点子,如今有了收获。老乡并不是住在城里,而是远在十几公里的乡下,大清早赶来请我,这种真情实意,真是让人还没法拒绝。由此可见,一碗面条并不是单纯是饱肚子的食物,不仅记录着有亲情、友情的过往,还有爱心孝心的传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