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俄罗斯
2021-12-26叙事散文寂静安然
印象俄罗斯—— 系列之1 2 3 4 5 6文/王春梅一、一枚酸奶匙六月,俄罗斯的郊外,阳光温暖的洒下。大片大片开着亮黄蒲公英花朵、碧茵茵,水灵灵的草地上,牛儿们或立或卧、悠闲吃草的享受样子,不禁让人感叹:在山野委实不多的如今,作为一头牛来……
印象俄罗斯
—— 系列之1 2 3 4 5 6
文/王春梅 一、一枚酸奶匙
六月,俄罗斯的郊外,阳光温暖的洒下。大片大片开着亮黄蒲公英花朵、碧茵茵,水灵灵的草地上,牛儿们或立或卧、悠闲吃草的享受样子,不禁让人感叹:在山野委实不多的如今,作为一头牛来说,能生长在弥眼碧野的俄罗斯,真是幸福极了。
好牛出好奶。这里的奶制品一定不错。团友提醒说。 没错,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包装的奶制品。并且包装上面详细标注着15%、20%,25%的浓度数值。 我选的是一款高浓度、盒装酸奶。付完款,发现包装上面光秃秃的,没有像国内附带一枚酸奶匙,便走回到收银台。尚未及发声,提前读懂我心思的收银员迅即将手指向了一旁的货架上。等我从一大盒业已不太规整的小塑料匙里选中一枚准备出门时,收银员看着我做出一个付款的手势。好!入乡随俗的我赶紧配合(有点小不理解)。可看到屏幕上显示的0.9元人民币的价格时,一时还是愣住了。 0.9元人民币,对于一个经常外出旅行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与一枚小酸奶匙联系起来,怎么想都是巨贵。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颇像被小虫猛蛰了一下,提醒我一直保留到回国。 花掉0.9元购买一枚柳叶小匙,这,在随手一抓一大把的“塑料大国”,简直不可思议。并且,0.9元还是卢布贬值后的价格。否则,它的身价应该为1.8元人民币。 当商品与货币完成交易后,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代表着商品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物主相应成本付出的见证。而此时,小匙带给我的思考无疑全在后者。 在国内,别说一枚小匙,太多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如餐具、日常用品,已经让人们习惯了用过之后毫不吝惜的随手丢弃。尤其酒店里的牙刷、牙膏、梳子、浴帽,香皂甚至包括拖鞋等等,从未单独付过费。更谈不上走心。 俄罗斯巨贵的柳叶小匙让我发现:它的价格标注里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来商品本身的价值;二来很大程度上涵盖了环保的成本在里面。所以才是这个价格。 只要肯为环保付出成本,随便用好了。读懂它的深层含义后立时释然。 我走过好多欧州国家。却不见一个酒店奢侈到有免费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出现。包括拖鞋,全部都要客人自带。 “从严运作”的背后忽有意味:假如再多一个如果,一直令国人头疼的环保问题似乎就会变得轻松多了。 二、饼干包装
囿于俄罗斯让人放心的食品质量,回来时,特地买了些饼干等零食。 先打开的是一包单排摆放、一般厚度,长方形单面以精致模具压制,表面上看,与中国传统食品月饼上面的花纹似的,除了印有HOBEN.LIPHOE字母,周围尚有一圈类似云子卷似的精美花纹的饼干。整个外形,色彩深浅有致,图案工艺繁复。仅凭外表,就让人有购买的欲望。 安然、闲适,大块朵颐时,忽然发现每每映入眼帘,都让人欣喜与满足的饼干上的花纹不见了。诧异间,忙拉近纸包,沿着包装开口,往俨然一口小井似的里面仔细瞧去:是。没有了。同时,不自觉的又拿出来一块。原来,带有图案的一面被压在了下面。再查亦然(一直到底)。此时,我方明白:原来是用到一半了。下面的一半均是“脸”朝下摆放的。即一包饼干被从中间严格分为两部分。以中点为起点,背靠背整齐码放。 这种细节上的用工无疑让人感到舒服与新鲜——一包饼干拿到手后,无论从哪头拆起,都能让人第一时间看到它悦人眼目的一面。而非惯常里,像急着赶集似的,朝前都朝前,朝后均朝后。从而,一不留心反向拆包时,有一种充斥在眼里的小小的落寞之感。 外番文化终有不同。当时,只是感到新鲜,并未真正在意。 又一款饼干打开了。 这是一款略厚,单面有着椭圆形凸起,不能如上述形状规则的饼干一样,能够紧实包装的一款。为增加紧密度,商家加了一个长条形塑料凹槽在包装皮里面。漫不经心中,忽然感觉伸进去的手被一种非饼干物质的东西,咔咔有声的挡住了。立起包装盒,向里面狭长的纵深瞧了瞧:原来,凹槽里面用了一个小小的隔挡(随凹槽一次成型)。免得稍有疏忽,里面本就不太安分的饼干一齐涌出来。这,不免引发了我的极大好奇——抽出来看个明白:共计14块饼干。隔挡前后各码7块。 文明,实用多了! 看着手里这包看似平常却藏有乾坤的饼干,不禁呢喃有声。而眼前不自觉的闪过惯常里的一幕: 很多时候,见有小孩子手里拿着一包花花绿绿包装的饼干。吃着吃着,哧溜一声像集体暴动似的,一下子半包饼干滚落在地。接着便是一旁家长声色俱厉的呵斥以及孩子、大人一脸的尴尬与纠结之色…… 之前,总以为是孩子淘气,不小心而为之。此时方觉真是错怪了无辜的孩子。 一晃回来快两个月了。吃过的饼干盒子几次都不忍丢弃。每有触见,心里都隐隐有话要说。 一盒饼干确为小事。无论怎样。但无数的小事便构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一个人的素质反映在平常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同样体现在为他人着想的小事上。都说俄罗斯粗鲁,是战斗民族。此刻,便不再苟同。
三、地 铁
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在去俄罗斯之前,随出团通知,已经明确列出了诸多自费项目。在读到参观地铁一项时,不禁有些犹豫:到处都有的地铁能有啥好看?为稳妥起见,还是先请教了去过的朋友——除了歌舞,其它都值得一看!回答斩钉截铁。 我们是从革命广场站上车的。一入电梯,新鲜感便来了。它不同于惯常印象中的,需要分段、逐层深入地下。而是一部电梯(145米)一气呵成。等下了电梯,蹲下身体方能见到上面光线闪射的入口。哇,好长的纵深啊! 站台设计果然颇有内容。 两层净高,拱顶无柱,门廊式设计。每个门廊的入口处都摆放一对大约真人比例的铜质雕塑。有活力四射的运动员;老成持重的猎人;有质朴的工人;阳刚的士兵;文静的学生等等。其中带有一条军犬的边防卫士雕像,被抚摸的锃亮的狗鼻子,老远便能看到(据说抚摸狗鼻子的人会得到幸福)。表情各异中,俨然一段复活的历史,蔚为壮观。 门廊两侧的墙壁上方分别装有石膏花边画框的反映乌克兰民俗风貌的精美油画。如采收棉花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让人又回到了苏维埃时代。
在墙壁与圆拱交接的高度是一趟平行于地面、贯穿本站始终、图案复杂的瓷砖浮雕。米白主体,棕红镶嵌;拱顶中间,漫射着柔和光线,典雅,别致的水晶吊灯整齐排列。从点到面,整个站台活力四射。 据说全程共计两百多个车站,每一站的装修风格与主题都不尽相同(铺装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广泛采用的马赛克壁画中,有的具有纪念意味;有的弘扬和平;有的体现俄罗斯人民的艺术造诣不等。在一处列宁在十月革命讲话的壁画前,围拢着许多有着深厚俄罗斯情结,前来拍照的游人。车站里的客流潮水般,一波一波涌来,却都比较友善、配合。还有采用花岗岩、五彩玻璃等装饰出的具有不同风采的大型浮雕等,俨然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一般(44站被列入俄罗斯文化遗产),美轮美奂。 与惯常的地铁迥然不同的还有,在站台的显眼位置竖有一块高约2.8米,宽约0.7米,长条形带有并列两个按钮的红蓝相间的牌子(红蓝两色各占宽度的一半)。危急时,按红色按钮可以呼救;按蓝色按钮可以咨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车厢内部,宽敞、明亮、清爽,安静。客流虽多,一样秩序井然。充满和谐与友善。 据导游讲:风格迥异、如毛细血管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地铁不仅是俄罗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全球第五繁忙,第六长的地铁系统),还是战争时期最安全有效的防空装备与战地医院(深入地下70——100米)…… 整个地铁里面,一步一景,不忍移步。新鲜感一浪高过一浪。 伫立于这样亦真亦幻、弥眼繁华、辉煌如宫殿般的地铁车站,一种淡淡的忧虑再也无法隐于轰鸣的内心——如此高端的设计制造,要怎样一个计费标准才能平复国库巨大的开支?抑或平民百姓能享用得起? 原来,俄罗斯的地铁是不计程收费的。票价统一为8个卢布……听了这样的回答,一时紧张的心里如清泉入喉,舒服在心。 当年的俄罗斯实在太强大了(1937年)。同时更是伟大!一种强烈的感觉充斥内心。难怪当年主席把毛岸英送到苏联求学。无比佩服其前卫的治国理念的同时仍有一个小小的问号悄然蠢动着: 如果不做特殊说明,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相信,这个集艺术与活力于一身、号称世界最美的地铁,已经整整运行了七十年。 七十年,隐忍与放纵、主义与尺度,智慧与责任……于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而言,到底该是怎样一种复杂内涵? 别说一个超高使用率的车站,即便小小的家庭用房,又将是怎样一种难以想象的衰朽与改变?而整个车站,不仅纤尘不染,上上下下,包括墙壁、雕塑、灯具、地砖,排水等等,无一破损残缺。创造与保留,继承与发扬,它的背后将是怎样一种难得的运行机制?它所带给一个民族的又将是怎样一种高于价值本身的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此刻,一种油然而生的惊异,仿佛是锚,牢牢的定住我。 在都市里生活,可能住不起酒店;也可能无力打的。却无人能够拒绝乘坐地铁。 一个国力昌盛的民族,国宾馆可以做的豪华,因为出入的人可能头角峥嵘;景观可以豪华,因为牵涉着后期的高额回报;园林可以豪华,因为它代表着皇室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而一个人人都能乘坐、更多的显示了一个人的地位与身份的地铁建的豪华,似乎除了刻意亲民,再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四、莫斯科大学
盘桓于俄罗斯的十天里,有一处景点为莫斯科大学。 上车后,当导游告知将要前往时,心里不觉一凛:欧洲国家就是会利用有限资源。一所大学也值得人们万里迢迢的前来一睹芳容?心情随之有些暗沉。然而,听完小导游不疾不徐的前期介绍,心灵层面,立刻燃起熊熊大火:那将是怎样一处集风水与阳光的祥瑞之地? 莫斯科大学位于列宁山上。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全俄学术中心。同时是欧洲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术之一。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正面宽450米。是莫斯科市七个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顶尖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十八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九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 全校设43个系。30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一流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从外表看,这座处在一条街道的对面,颇深,周围既不见围墙也没有其他比肩建筑,与国内众多高校大楼并无二致(远观)。米色的外墙甚至显得有些古朴与陈旧。教学楼的左侧是大片广袤的森林。走在林间花草稀疏的地面上,有被风带起的浓烈的腐殖质的气息。寂静荫萌的环境 颇适合生活在这里的学生们潜心阅读与思考。 或许我们到达的时间与师生们的休息时间冲突。并未见有师生经过。不过,从业已发亮的小路判断,在此经过的人流并不算少。这些隐隐的脚迹当中,或许有学生、有教师,更有资深的学者们。说不准正是在此行走的某个瞬间,就有一个伟大的思想落地生根…… 让人惊异的是,这座貌似普通的大学里面竟然走出了十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就是在此毕业的。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在世界各国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排名中,俄罗斯高居前八。这让我猛然间想起前几天,导游指着街面上一处漂亮的建筑对大家说:这里是俄罗斯的文艺家公寓。里面住的都是一些作家等对国家有过突出贡献的人。住在这里,也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政府奖励派发)。听罢,瞬间燃起一种强烈好奇:两眼晶亮的盯住远处大楼的出口,意在仔细瞧瞧住在里面的文学家们,到底都是怎样一副谦谦君子姿态,甚或竟然那样的了不起——原来俄罗斯那么多的世界名著如《静静的顿河》、《死魂灵》、《猎人笔记》,《复活》等等都出自这里!我像找到了作品的出处、找到了原乡甚至找到了同道一般,心里暗暗地轰鸣着(虽然那是一种内里力量的聚集,对外界无从打扰)。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一种氛围的烘托。何止莫斯科大学,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同样赫赫有名。曾几何时,多次从历史读本上读到过。刘伯承、聂荣臻、叶挺、左权,毛岸英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第一代领导人的子女都在这里求学)。越发觉得不虚此行。 或许囿于钟爱俄罗斯文学的原故,走在街上,吐纳之间,思想与现实不自觉的碰撞着。比如:园林里完全原生态,泛着一股热嘟嘟的腐殖质气息,有河泥,有鱼虾,饱满而蜿蜒的河流时,便会隐隐的想起静静的顿河,想起格里高利一家在一起捕鱼的生动场面;抑或《猎人笔记》里面大段大段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难怪有名著诞生。环境造就人!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捕捉到它当年莽莽苍苍、也精细也广大的文化气息。 听导游讲,俄罗斯在绘画方面一样有所突出。在大气、静美的皇家园林里面,幽静的羊肠小道上,坐着好多写生的男女(看着年龄已经不小了),安然、专注的醉在画面里。旁边,半尺多深、星散着亮黄野花的草地上,横七竖八晾晒着一张一张刚刚完成的画作…… 环境造就人!这是此行当中不自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当然这环境中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似乎不全在充斥在眼里的虚荣的外在,更多在于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后续文化力量——即宝贵的文化资源的累积。 莫斯科大学之旅,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游花逛景,一日看尽长安花。于我,不外乎一种激励、一种启示,一种精神洗涤。
五、民生
罗兰、巴特谈风景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风景不仅是可访的,还必须是可居的。就是说:风景要让人产生精神和文化上的认同感。使人能够在那里住下去。有种家园的感觉。 没错,真正走近一个国家,都要从所闻、所见,所感的民生开始。 今年六月,如愿踏上了俄罗斯之旅。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西部。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5%)。总人口1.445亿(截止2017年)。 尽管幅员辽阔,但人口居住比较集中。走在街上,并无地广人稀的荒凉感觉。尤其从谢尔盖耶夫小镇回来,导游指着左侧马路上,像一大群刚出洞的爬虫一般,挤得水泄不通的车辆对大家说:知道为什么右侧的道路如此畅通?俄罗斯人大都喜欢住在郊外(有草地、游泳池、鱼塘)。上午时,进城的人多(工作),道路拥堵。晚上,出城的人多(回家)。而我们正好与之相反。所以来回的道路都是非常顺畅的。 果真是也!侧身看一眼窗外,兴趣的火焰一下子窜起老高。饶有兴致的听导游继续讲下去: 在俄罗斯,每个家庭都会得到15亩耕地无偿使用。勤恳的家庭稍微用心,一年的菜蔬就不用另买了。并且每个人一出生就有18平米的免费住房。这样计算下来,一个三口之家就会有54平米的住房是免费的。其他再增加部分由个人埋单;每一位有正式工作的人,政府都会免费发放一套度假公寓。寿终收回…… 哇!这让车上处在不同国情下的人们纷纷羡慕起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优厚的福利还在后面呢!看大家兴致高昂,导游笑眯眯的瞬间提高了音量: 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俄罗斯至上而下全部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包括使用救护车以及所有的检查费均是免费的(药品除外)。 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数量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普京为扭转人口减少趋势,签署一项法规:为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女性提供25万卢布补贴。生育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在新生儿满3周岁前,每月还可获得5000—11000卢布不等的补贴。此外,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还可以有四年半的产假在家照顾子女并获得一定的补助……大学生在校期间生下的孩子,全部由国家抚养。妇女的工作职位在生产期间不得做出调整。直至返岗,必须保留原职……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均为免费教育。并且,有的学校还会每天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宽松的就学条件致使全国有52%的人口具有高等学历。人们素质普面较高。 上面的说法无意间被我证实到了——从一处景点的卫生间出来(全部为收费卫生间),看见里面一位工作人员身份的老大妈(七十多岁),手里依然捧着一本砖头厚度的大书认真翻阅着。这一幕颇让人感动。至今回来已经好几个月了,那个画面依然清晰如昨——老大妈皮肤白皙,着装得体。亲切、文静的读书样子尤美。 俄罗斯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财政投入力度较大。其中收入的三分之一必须用于教育、医疗补贴,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并且这些亲民举措日常均有体现: 俄罗斯的地铁非常发达(已经运行了70年)。有世界最美地铁之誉。于普通公民而言,它的优势在于不分距离,只要8个卢布,全部搞定。
俄罗斯人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包括克里姆林宫里面,都设有教堂。并且还不止一个。主要信奉东正教。里面的男学生全部留有胡须。胡须愈长,级别愈高。待遇也随之增加。 这个民族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对文化有保留、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街面上,赫鲁晓夫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还有像圣彼得堡的一些大型精美建筑,至今已经上百年了,依然保存完好。非常难得! 索希尔曾说:最终,决定我们社会的,将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创造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拒绝去破坏什么。然也。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俄罗斯已然做到了。
六、结束语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或目睹或亲历过后,原本光坦的心会突然起一地叶子,出现一种秋风乍。拂下萧萧落叶的景观。俄罗斯之行便是其一。 盘桓在俄罗斯的十天里,别人的感觉如何,我不得而知。于我,内心的触动一浪高过一浪。从圣彼得堡精美的建筑(当年希特勒空袭时都做出了避让的标记)而笔直、宽阔的涅瓦河(当年彼得大帝预言要打造欧洲最宽河道。长74公里,平均宽度400—600米,最大宽度1200米。为便于船舶通行,特意设计成能够自由开合的桥板)而有地下宫殿之誉的地铁(已经运行七十年。深入地下70—100米。战争时期,既是很好的防空装备又是安全的战地医院)而世界闻名的莫斯科大学(十三人获得诺贝尔奖)而大气、静美的皇家园林(完全没有硬覆盖)等等。其前卫的治国理念,着实令人佩服。 俄罗斯太强大了(早期)!这是此行给我的第一印象。说实话,现今已远不如从前(美国打压,卢布贬值)。然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经常出国的人,并不觉得意外——不仅俄罗斯,世界上很多军事大国都在走向衰落。这是共性。 相比其他国家,俄罗斯终究还是值得骄傲和称赞的——地大物博,粥多僧少。仅仅1.445亿人口却游刃有余的掌控着1707.54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领土。且至今仍无人敢于僭越。这其中不能不说明一个问题。更不是每一个民族都能做到的。 文武双全的俄罗斯,了不起 2019、9、12
2019、8、3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