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横刀立马赴沙场 万变风云正气张

2021-12-26抒情散文夕阳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51 编辑

横刀立马赴沙场万变风云正气张——记我的外祖父刘景荣同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51 编辑 <br /><br /> 横刀立马赴沙场万变风云正气张
                 ——记我的外祖父刘景荣同志


  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题记
  外祖父刘景荣,笔名:子枫,1923年出生于一个温馨、和谐、殷实的小康之家。其祖父创建的“聚盛恒”商号在邹平县青阳镇小有名气,其家族成员合力经营,以儒治商,主张仁、义、诚、信,使之发展壮大,家族在当地声望极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其父以强烈的民族意识,炽热的爱国激情,带领族人抗日救亡,并动员儿女们参加八路军。外祖父当时正值花季年华,满腔热血,在其父的感召下便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从此,外祖父为国家民族利益浴血奋战、策马横槊,从未松懈。直到逝世前仍戎装在身,飒爽英姿。正如外祖父一首诗词中所写:“壮志不为年华留,反侵略,争自由,金戈铁马,报国不言愁。甘洒热血化红雨,塞上月,海南舟。”
  外祖父从一个热血青年,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血与火的洗礼,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个具有军政素质的解放军中高级干部。
  外祖父曾著有一书《一个老兵的足迹》,书中生动叙述了他那传奇式的阅历,娓娓写来,朴实无华,却扣人心弦。
   “1941年12月的一天,据悉顽军保安独立第六团大部要到向山前、李庄一带,进行抢粮拉夫和对我地方政权的破坏。针对敌情,营党委及时召开会议。经过大家认真的研究,最后形成了完整的作战方案。在具体的分工中我们七连准备楼梯和集束手榴弹,从房顶便于向敌群打击的地方,待敌人进村后,给予迎头痛击。我当时在七连任班长,并担任这次战斗部署的班哨,当我们发现敌人后,立即严密监视敌人的动向,并及时将敌情上报给指挥所。当敌人进入到我伏击圈时,我便按部署要求带领我班人员迅速隐蔽到归还连队。就在敌人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我连分别从几个不同方向向房顶,向敌群投以集束手榴弹和集束射击。这突然的袭击,顿时使敌群混乱,敌人伤的伤、亡的亡,像热锅上的蚂蚁失去控制,拼命逃窜。这样加上其他几个连队的密切配合,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大部分敌人被歼,部分敌人逃跑。这次战斗打的痛快淋漓,时间短,奏效快。战斗结束,经过清理,共歼敌两个整营,敌团直机关半数,共毙伤俘敌6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一大批。”外祖父在战斗中,以他的机智勇敢得到了连里的口头嘉奖,自是“心里美滋滋的”。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外祖父从“不知东南西北”和对敌战略战术的生疏,到懂得迂回作战,与敌人周旋,前后夹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与敌军斗智斗勇。
  “1942年11月,敌人的大“扫荡”开始。那天我们连从独岩峰上担任警戒撤下来,隐蔽在该山峰的峡谷里。夜间向外突围是,见到敌人篝火处处,哨兵巡逻如织,戒备森严。我们利用熟悉地形和敌人不能夜间行动的特点,从敌人空隙中穿行。正在行军中遇到敌哨兵问哪部分的?我们答到:东海支队,敌哨又喊:站住,不站住就开枪了!我们以浓重的山西口音答:开枪干什么?都是中国人打什么?敌人不答,随后我们迅速通过。第二天我们绕到敌人清剿过的村庄,进行隐蔽。通常情况下,敌人刚清剿过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就这样和敌人兜圈子,经过了半个月的周旋,终于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部队在指定地点会合。瞅准时机就去袭击、骚扰敌人,破坏其交通,攻其后方,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促使其撤离根据地。
  在战争中,其环境的艰苦就是对人的一种意志的磨练。外祖父在《一个老兵的足迹》一书中这样写道:日寇的“三光政策”使得十室九空,残垣断壁,家破人亡,生存者只好隐蔽在山洞中。一个多月中,同志们没有吃上一滴油、一颗盐、一粒米,每天以草根、树皮充饥,偶尔吃上一餐红薯片,就像过节会餐一样。有时喝不上水,口干舌燥,嘴唇起泡,我们排长渴的实在受不了了,就让我撒尿给解渴,可我这时连一滴尿也没有了。由于营养不良,全连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得了夜盲症,晚上行军不得不以绳子牵着行走。一个多月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换过一次衣服,身上的虱子一抓一把。那年冬季,气温到了零下40度,北风呼啸,白雪茫茫遍地,一望无垠。由于地形平坦、宽阔、无隐蔽之所,战士们就用雪堆起来,用水坚固工事,上面加盖,就成了冰冻碉堡。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钢筋水泥。我们就住在这种冰冻的碉堡里面,由于天气寒冷,潮气又大,只好烤火取暖,尽管火势很旺,但也未能引起冰堡的熔化,可见当时寒冷已到极限。外祖父以切身体会勾勒出了战争生活的艰辛。
  外祖父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役中,亲眼目睹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亲身见证了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战友们。万山丛中,血海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到处逞英豪。然而,战争总归是惨烈的,战友的牺牲,战争的曲折与瞬息万变,血与泪的交替,更是触目惊心。
  外祖父在战争中成长,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班长、排长、指导员、军警纠察队队长,四野警卫团司令部参谋、队列股长、中南军区司令部人武部参谋、广西桂林公安三预校军务科长、训练处副处长、广西军区作训处副处长、广西军区步兵二团团长、广西百色作训处副处长、广西军区步兵二团团长、广西百色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西玉林军分区政委。一步一个脚印,谱写了一首艰辛岁月和战斗历程的交响曲。
  外祖父在革命的熔炉里炼就了一副侠骨柔情,爱憎分明。在“文革”期间,外祖父作为广西玉林军分区政委,他时时处处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敢于鄙弃派性争斗,敢于严厉指责批评那些因派性流毒侵蚀的言行。在当时来说实在是万万分之一,确实难能可贵。毕可周是从桂林军分区调到玉林军区的副政委,在那时就陷入了矛盾重重的派性争斗中,目睹此状。外祖父毫不掩饰地在大会上说:“毕可周同志是党的干部、国家干部,他的调动是组织上的正常调动,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带有派性的有色眼镜去对一个好同志加以污蔑和诽谤,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要绝对禁止。今天说到这里,到此为止。我希望以后不再听到那些不负责任的语言!”外祖父的一席话可谓正气凛然,令人可亲可佩!
  1969年11月30日,外祖父任职玉林地委书记。上任后,他敢于到“五、七”干校去请出那些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的科技干部,让他们发挥业务专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领导班子中当然不乏派性的极端分子,这些人极为不满。而外祖父却说,历史上周文王请出姜尚,而有了周朝的八百年基业;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而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如有这样的“贤人”,难道不值得请吗?就这样,在外祖父的坚持下,在三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从干校抽调了大约500余人。当然那些造反派们的不满和反对也一直持续着。
  外祖父是一位真正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敢于直面人生的勇士,是革命军人的骄傲!
  外祖父为人正直善良,且一生勤奋,谦虚好学。他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环境中,从未停止过学习,年轻时自学,30多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离休后自学写作、国画;步入古稀之年又到老年大学潜心学习古典诗词、书法和国画。他还积极参加全国各种诗、文、书、画大赛,奖状丰盈,硕果累累。外祖父不仅常有诗文发表,还出版了《余霞集》、《刘景荣诗文选集》、《霜叶集》和《一个老兵的足迹》等等。外祖父可谓军旅之中业余的高产作家。
  外祖父虽为铁血军人,可老人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广交朋友,珍重友情,正如他在“五十抒怀”诗中所写:“广交良朋增智慧,情如山水似甘泉。”在外祖父众多的挚友良朋中,有同历战火、浴血沙场的战友;有富有文彩的地方要员;有大儒,也有一般干部群众等。老人注重以文交友,凡有人将其作品赠送于他。外祖父总是及时以诗文致谢,以体现对人的尊重和礼仪。
  外祖父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国家和人民,把最真切、最朴实的感情融入到了自己的毕生的事业中。外祖父的这份质朴和忠诚,心系民生,不慕名利正是我们今天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匮乏的时代所遗漏和缺失的。目前社会上尚缺少着公平和信任,国人缺失了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仁义礼智信,责任和互助心态,甚至有人把这些美德嘲笑为落后和另类。“遗忘意味着背叛”。这些值得我们深思呀!
  民族精神,它是灿烂华夏文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祖父用实践和文字给我们后人诠释了民族自尊心。老人纯朴的品格,谦虚宽容的胸怀,极富同情,清正廉洁的官本位,无不体现在他的诗句中。“忆当年,青春壮志去参军,抗日反侵站犹频。长啸振奋旌旗漫卷风云,沂蒙山区群英起,不朽功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