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无花果

2021-12-26叙事散文虞城传奇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4 编辑

  题记: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来年的早春二月将是奶奶的九十寿诞,先谨以此文为之庆贺。无花果一在老家旧宅大院的庭院里,有一棵四季常青、长势喜人的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4 编辑 <br /><br />  题记: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来年的早春二月将是奶奶的九十寿诞,先谨以此文为之庆贺。


无花果
  一
  在老家旧宅大院的庭院里,有一棵四季常青、长势喜人的无花果树。
  这树无花果树栽种得很是郑重,看位置就知道,它占据着庭院中央最大花坛正中的部位,一旁自然还有众花环绕,恍若众星捧月。有风吹来,那色泽深沉的满树绿叶儿迎风招展,葱茏欲滴,仪态端庄大方,显得生机勃勃。这棵树是奶奶用庞家老太太给的树枝扦插成活的,扦插的树枝是从旁老太珍藏的两棵无花果树上修剪下的一截枝丫。也就不长的时间吧,大概有两年多的样子,扦插来的无花果树就已经长得颇具规模了,高度基本能与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齐平,茂密的枝叶笼罩了周围三四个平米的空间,让花坛里的其他花草一齐黯然失色。
  无花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适应力强,极易生长,这是对无花果生活习性的评价,这个评价与它我的留下的印象十分吻合。在我的记忆里,它永远枝叶茂密,永葆青春,而且果实一如既往地丰产而甜蜜。那成熟的果子滚圆滚圆的,色泽紫红,摸起来软软的,弹性十足,咬上一口,酥香甜滑,令人叫绝。无花果只需洗净,去皮即可食,除了一层薄皮儿以外剩下的全是果肉,基本没有浪费的余地。成熟果子的果肉滋味绝佳,清甜可口,唇齿留芳,让人回味无穷,口舌生津。完全敞开了吃的我一直觉着自个儿口福不浅,年年都能享受美味。
  这一树一果,都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永生难忘。
  二
  上个世纪初,正是民不聊生的国难时刻,奶奶是以童养媳的身份来到爷爷身边的,以尚显青涩的年龄。按现在的说法,那时的她还只是一个标准的小萝莉而已,但在那个年代却已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早早嫁入了夫家,也许这在如今的孩子们看来显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并不鲜见。此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里,奶奶一直陪伴在爷爷的身边,哪怕半生颠沛留离,依然不离不弃。奶奶像无数拥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妇女一样,以自己稚嫩柔弱的肩膀承担了繁重的家庭职责,勇敢地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里里外外四处操劳。风风雨雨几十年,老两口互相扶持,一辈子勤俭持家,并抚养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那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奶奶一进夫家,便改了姓氏随夫而姓,以至于后来吾等后辈为她办事之时常会遭遇尴尬,因这证件与本人名字不符,为此还多了不少波折。
  解放后,爷爷曾怀着一腔热血去上海滩闯荡过一番,当然不是众所周知的杜月笙和许文强之类奢拦人物们所采用的那种闯荡法。实在是因为家里的日子苦得赛过了黄连,已经根本没法过了,穷则思变的爷爷凭着自己的精湛手艺,以一技之长去上海滩打工谋生。他们应该是农民工中敢先吃螃蟹的代表人物了吧,
  草草落脚以后,由于交通不便,爷爷必须要常驻上海,无奈的奶奶自然要嫁夫随夫,随着丈夫一起前去以便照应。一个贫苦农村出来的大字不识的妇道人家,在当时的大上海当然不可能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也就只能去好人家帮帮零工,挣点小钱以维持生计。幸好奶奶继承了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的妇女美德,所以,很受上海人家的欢迎。
  后来,在爷爷在闯荡上海滩遭遇困难、几乎无法维持生计的时候,是仗着奶奶当佣工的微薄收入才支撑着他们一起度过了最大的难关。
  三
  除了履行顶起半边天的职责,用辛勤劳作支撑家庭用度,奶奶还在帮工中认识了不少乐于伸出援助之手的上海人士,与周围居民建立起了良好的邻里关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并和他们结下了一辈子的情谊,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能够彼此惦念,互通有无。
  孩提时代的我曾去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我的两个堂兄之后。那时我就住在爷爷奶奶租来的那间亭子间里,很是狭小的一间小房间,是以集体名义租给职工的一间大约能有八九个平米的小阁楼。房虽小,可是挺温暖,能安顿下一家三人,爷爷奶奶和我。那时的我还未到学龄,没有学习压力当然整天在外四处走动与玩伴玩耍,所以和楼里各家的阿大阿二都算熟识,也算是交游广阔了吧。尤其是家住三楼的小阿明,是最能与我玩到一起的好朋友。以后再回忆那段时光,我总会不自觉地绽开微笑,一缕情思由此而生。像什么呢?哦,就像那无花果一样清甜与芬芳。
  听父母说,在上海呆了一阵子的我,回到老家后很不适应,缩手缩脚,待在桌子上不肯下地。因为家里的地上只有黑乎乎的泥土,没有上海的马路和石板街那般整洁养眼,当然更不会有享受地板的高档待遇。原来,并不懂事的我已能用幼稚的双眼看出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这算不算是势利眼?嘿嘿,但至少显现出那时的我挺聪明,分得清黑白与好坏。
  至于后来嘛,上海与我对彼此而言都只是那年的匆匆过客。大上海一如既往地全国领先,数一数二;我呢,自然还是在农村老家继续当我的泥腿子农村娃。那个不愿下地的笑话只是小孩子耍耍性子的淘气表现而已,环境的熏陶作用远远大过那遥远飘渺的记忆,经常要下地干活的我怎么会真的坚持那个不切实际的原则呢?再说,人首先要面对现实。不过,也许就是儿时的那份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在我的性子里埋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所以,后来的我一直颇能折腾。此是后话,在此不表。
  四
  由于酗酒,退休没多久,爷爷就患上了小中风,此后就一直卧床不起,是奶奶前前后后细心服侍,精心照料,才让爷爷安心度过了最后的两年时光。只是亲人的百般挽留并未能阻挡死神咄咄而来侵蚀生命的脚步,重病的爷爷还是在不久后离开了人世。于是,在命运的残酷遴选下,老来伴早去,只留下奶奶独自一人,形单影只,至今已有近三十个年头。
  闲不住的奶奶选择了在上海时干过的老本行,这次她去的是本市一位九十高龄姓旁的老太太家。据说这位老太太的孩子是某位谢姓的旅美知名画家,家庭条件优越,所以非常挑剔,这个不行,那个不成,也就到了奶奶手里才安逸了下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身体很弱,确实需人贴身照应,奶奶对她的精心照料显得那般细致贴心,很得老太太信任。自此,奶奶就与老太太相依相伴,一起度过了近十年光阴。那棵无花果树的枝条就是在这时得来。虽然此树好生养,但在家乡却不多见,属于比较小众的果树,那时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许是投缘吧,虽然庞老太太脾气不好,有些个怪癖,但跟奶奶还是处得不错。也许她觉得奶奶挺像她的小庭院里栽着的两颗无花果树,所以一向对之视若珍宝的老太难得破例一次,答应将修剪后的活性枝条送些给奶奶扦插。家里的无花果就是如此这般落户老宅庭院的,或许是因为与奶奶真的投缘,或许是由于我们一家的精心照料,总之这棵树没病没灾长势奇好,就是果实也是年年丰收,才能每每让我在当季时刻可以放开了肚子大饱口福。
  吃着无花果,我常想起的却是栽树人,我的奶奶。
  五
  还留在我的记忆里的上海的那间亭子间,后来租给了爷爷当年的一位工友。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听到老友说起一家人在上海极为拮据的居住条件,躺在床上的爷爷还是大度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老工友的儿子一家租住在一间低矮的小阁楼里,老两口根本挤不进去。无处可住的老俩口无奈只能求助到爷爷那里,结果就以基本可以忽略的代价解决了他们的栖身问题,可说是吉星高照。为朋友排忧解难份属应当,爷爷这个举措也确实帮着他们一家解决了实际困难。说是租,其实和白送也没多大区别,爷爷用实际行动解决了朋友的燃眉之急,但那位朋友最终却以狼子野心回报了那时已是遗孀的奶奶。
  在后来的拆迁中,老工友一家居然公然将此房据为己有,以是自己的长期租住房为由申请拆迁置换。他们的阴谋当然没能得逞,奶奶得知此事之后义愤填膺,特意委托上海的朋友出面揭穿此人的拙劣骗局。好邻居们为这事特地上书市政府相关部门详述缘由,最终为政府挽回了一笔莫须有的支出。
  因此,上海市静安区政府部门还特地给奶奶发来了表扬信,感谢她的正直与善良。但奶奶一点没觉着高兴,还常常叹息:本来好好的一世朋友,结果把自己弄成了大骗子,真作孽。
  亭子间本是国有,回归国有资产理所当然,但却不能便宜了那些狼子野心妄图侵吞的家伙。这是奶奶为人的准则。这一生,她只许别人欠她的,却从不让自己欠着别人的情份。
  也许是内疚神明,那位爷爷的曾经老友当年末就很巧地中风卧床,从此不起。听说没过多久老人就驾鹤西去,了此一生。也许,他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让身处大上海的子女能拥有良好的居住条件,所以昧着良心不顾脸皮出此下策。但是善恶到头终有回报,屡试不爽,只为子女图利益,不知羞耻空为恶,最终也只是徒留骂名罢了。
  六
  奶奶长寿,她是村里老一辈人的驻村代表,就像我国派驻联合国常驻代表似的。所谓代表,因为其他人都已经去另一个世界报到了,就她仍在人间坚守。在老祖宗一辈里,别的人物都已身登极乐,也就她还能折腾,眼见着已经快攀上了九十高峰了,自然就成了唯一的代表。
  折腾些什么呢?首先当是种自留地,说是自留地,其实也不算很恰当,老家的地面都已在拆迁中转为国有,自留地的概念早已消失不再。老人只是在荒芜无用的地面开垦了些地儿聊以种菜,姑且算是自留地吧。她是种植好手,各色瓜果蔬菜,甚至粗粮,她都能侍弄得很好,不少作物长得好又多,吃不掉还能去市场卖掉一些换做家用。除了供给自家孩子吃用以外,只要街坊邻居有需要,二话不说奶奶就会帮人家留着,有时还亲自给人家送过去。我是享福者,跟随父母而来的,常有老人的勤劳所得。比如女儿最爱喝的自制豆浆,那豆子就是奶奶的赠与,纯绿色食品,味道纯正,营养丰富。
  老家其实并不适宜栽种花生,因为地质不属于沙化土壤,但奶奶硬是种出了丰产高质的花生。她利用拓宽河道时挖掘上来的沙土改善土壤条件,利用丰富的栽种经验再加上自己的精心呵护,切实打破了本乡地面上种不出优质花生的谬误。她在为本乡土壤正名的同时,也让儿孙吃上了香脆可口的自种花生。她也许没有灿烂的外表,没有炫目的成就,但果实累累,甜蜜喜人,正符合传统妇女那不张扬但踏踏实实的性格特征。
  此外,奶奶也热心参与四邻八乡的公益轰动,积极参与,热心组织,贴钱出力,还乐此不疲。只要是她觉着有意义的事儿,就浑身充满干劲,就像脚踩风火轮的哪吒一般;远些的她就真的踩着轮子前往,当然,是脚踏小三轮,不是风火轮。但那风风火火的状态,堪比小青年呢!女儿也曾戏说祖母,一把年纪还折腾些啥,好好享受晚年吧。可奶奶不这样认为:我还能自食其力,不想给你们添麻烦!长辈以耄耋之年犹在追求实现价值,吾等后辈有什么理由可以懈怠呢?
  奶奶和许许多多传统的普通中国妇女一样,籍籍无名,默默无闻。她们名不见经传,事不属史记,但恪守传统,奉献一生。她们确实没有灿烂的花朵可炫耀自身,但却都以实际行动奉献给社会以馨香与甜蜜,就像那低调但珍贵的无花果树。奶奶的一生,也许真不起眼,但她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年轮里结出了勤劳与质朴的硕果,这果实与无花果一样馨香和甜蜜,可以恒久流传。完稿于2015.11.21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