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之穿越
2021-12-26叙事散文苇岸-弦歌
一切要从那片沙洲说起。二三百万年前,江南有巨浸,人称古丹阳湖,仿佛蓝天被裁下的一块,飘落于地。时光之手不拈战国之阄,单单选了春秋,拿那匹天幕为此地裁了件衣,名叫石臼湖;还缝了个放心事的囊袋,叫做固城湖;边角料做了条飘带,人称丹阳湖。剩下的纤……
一切要从那片沙洲说起。
二三百万年前,江南有巨浸,人称古丹阳湖,仿佛蓝天被裁下的一块,飘落于地。时光之手不拈战国之阄,单单选了春秋,拿那匹天幕为此地裁了件衣,名叫石臼湖;还缝了个放心事的囊袋,叫做固城湖;边角料做了条飘带,人称丹阳湖。剩下的纤维蘸了沙与沫正好打袼褙,有了袼褙好做鞋,那鞋叫白沙洲,狭长似舟,就在石臼湖和丹阳湖之间泊着。
丹阳湖和石臼湖夏秋一片汪洋,冬春露滩,四季景便是四季风刻下的四扇屏风,曰:荷花夏月、莼菜秋风、云边落雁、沙上眠鸥,而沙洲像个婴儿在夏水冬陆的歌谣里眠着。有荷就有戏莲之鱼,有鱼就有渔者。鸬鹚、白鹭、鸊鷉、浮鸥,这些渔者有喙能啄,有腿能涉,腿短者或游或潜或浮,比潜艇还灵活自在,加上目光犀利,有的是伺机的专注和耐力,总能擒鱼在喙。甚至连瘦骨伶仃的鹡鸰,既非涉禽,又非游禽,也干不了潜鸟的营生,也来水边置上一喙。而沙洲上的人,更有百般花样来过猎鱼生涯。
当初沿江而下的渔人,试探着进入姑孰溪,漂到花津口,满眼荷花荇花,红红黄黄地开,白鹭黄苇鳽才飞出菰草丛,又飞入香蒲深处。外乡人继续南下,到了丹阳湖和石臼湖交汇处,水草更茂,鱼虾愈丰,耳畔桨声欸乃,渔歌互答,原来前方有片沙洲安闲地泊着。只望一眼,手脚便被羁绊了,于是毅然将漂泊扔进湖腹,趁着晚霞还没褪尽,升起炊烟。
翌日,外乡人发现沙洲上早有了茅屋椽椽、屋瓦鳞鳞的渔村,青石板巷子,砖瓦小城。一字街上,渔具占了大半条街,村巷中悠长的青石板路像暮归时渔具上滴下的串串水珠,村落傍着水田,像是渔人在白鹭点点的水田里围起的竹箔。此地有水的地方便生鱼,居然比有土的地方就长草更盛,何须下湖,连田头的沟渠也有小孩在取旱鱼。再看柳阴下,三两个少年在挥竿钓鲌鱼,他们甚至不用鱼饵,急速舞动着竿纶,鱼钩晃动着的反光被鲌鱼误作虾壳的反光,便争相来食,被挥竿者提个正着。外乡人由一字街上舶来几根竹,在水边盖起茅舍,然后熟悉沙洲人各种捕鱼的路数。沙洲人像在四季撒下不同的种子一样,围箔、撒网、撂罶子、打罾子、张卡,外来户很快将网捕、钩钓、叉刺、鱼鹰叼、徒手捉鱼都演绎得出神入化,俨然是土生土长、浪里行舟的沙洲人。
冬日的石臼湖里,白鹭、苍鹭、鹬鸟,还有成群的大雁和数以万计的野鸭苦守着湖滩浅水里的鱼虾蚌螺,就像湖滩上的莎草和野荸荠苦守着湖底草根盘结的土基。渔人围起箔子,设下陷阱似的网袋来守着鱼虾。某一日,人们感觉出野鸭和大雁不知何时悄悄撤走了,春水要来了,千洪万溪从南边山里来,没了石臼湖底的莎草,拔高了撵水长的菰草。石臼湖湖心的水深了,阔了,不几日与丹阳湖都出落得有模有样,滂滂的湖水直往姑孰溪里灌,洄游的刀鱼直奔长江而去。渔人早将小竹箔换成大竹箔,竹箔隔出的水道尽头,打横扎下的那帘小竹箔也换成大的。过路的刀鱼进了竹箔阵,心系长江往前赶,被打横的竹箔所阻,向两边寻找出路,不想漏进渔人设在两角的网袋里。一拨刀鱼才过,一拨细鳞鲴又来逡巡,渔人下一次起袋时,袋内一色的细鳞鲴。
一入夏,银河准是决了堤,泄洪泄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心撒网,收起了围箔的竹箔,搁起了放鹰船,忙着巡堤抢险。老天开眼,叫停了梅雨,总算保住了圩田,湖面水位渐低,人们又开始打鱼了。一出梅,湖水退得厉害,许多鲫鱼、黄颡、赤眼鳟以及各类鲌鱼来不及退到湖里去,就留在湖滩上一个个宕泊里。涉水的白鹭,步姿优雅,在浅水里悠闲着,观者眨眼的工夫,已不露声色地啄起了小鱼,将其吞下,然后洗洗白白的羽、长长的喙,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沙洲人也能将腿肚子鼓鼓的足胫和白鹭的细长的足胫比上一比,那就是在水宕里打罾子。罾子是用两根竹棒弯曲交叉支起一长方形网,底部和侧面三方都有网兜着,正面敞开。打罾子时,左手执罾,左腿支撑着身子,右腿在水里踢腾划拉,将鱼儿赶进罾子里,左手迅速提起罾子,右手快速将罾子里活蹦乱跳的鱼捉进腰间的鱼篓里。这一招讲究的是一个速字,趁敌人摸不清头脑的工夫就将其俘获。
秋水长天,远山如黛,做石臼湖的封面最好不过。翻过扉页,石臼湖里的菰草扬花秀穗了,岸上的山芋也已上市。菰草花茎柔韧有度,沙洲的女子拔来菰草花茎,用剪刀剪成短管,再将菰管套在被捏成U形的竹卡上,然后将切成楔形的山芋丝安在菰管里,这第一章叫安卡。如果套在竹卡上的菰管受力崩断了,U形的竹卡便还原成两头尖利的一字形。下一章是张卡,傍晚由男人们撑船到石臼湖去放安好鱼饵的卡线。第三章是收卡,等到第二日天亮后,贪食的鲫鱼犹如一条条丝瓜挂在卡线上了,这一章的插图很让人惊喜。张卡得的鱼被沙洲人叫做卡鱼,卡鱼茹素,和撒网得的鱼都可用来祭祖,食虫饵的鱼上不了供桌。
围箔所用的箔子由祖先手里的竹箔升级到现在的网箔,针对起渔汛来更是得心应手。围箔时设下的陷阱专等着过江之鲫的跟风之辈来投,渔人们一边说着鱼的愚蠢,一边得意于围箔貌似网开一面其实是赶尽杀绝的请君入瓮之计。鱼儿本是鱼卵所孵,但石臼湖和丹阳湖的鱼是取不尽的,足以给人鱼生于水就像腐草生萤一样的乱真效果。
打罾子和摸鱼最有现场感,沙洲人意识里所谓吃鱼没有取鱼香与这两种渔术最搭得上谱。跟围箔比起来,打罾子和摸鱼只是小打小闹,但摸鱼大有将自己变成了一条鱼跟鱼儿一一单挑的传奇色彩,能在丹阳湖里图个欢。
撂罶子是将渔人的心贪转嫁到给鱼虾设下鸿门宴,将自己抵挡不住诱惑的罪名戴在鱼虾头上。渔人用竹篾编出比水桶还粗大的罶子,将口收得小小的,沿着口儿朝里是一圈水螅触手状扎手的竹签。鱼儿嗅到了罶子里香饵的气味,将身子挤成了网梭朝罶子口里钻。进去了休想能逆着出来,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果说围箔是负责丈量水域的宽广和统计鱼群,垂钓则是负责测深,不仅测水深,还测鱼的钝与敏,更可以测钓者的心境。比起用渔叉、钩耙、鱼罩和渔网,钓鱼是愿者上钩,责任仿佛是鱼儿那边得担得多一些。姜太公钓鱼,钓到了周文王,启发人们,志不在鱼者乃得于鱼之外,所以垂钓能成为大众的闲情雅趣。李白当年自称钓鳌客去谒见宰相,答以“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暂且不论李白豪放的胸襟和远大抱负,单是那句“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就大快人心。
随着生齿日繁,历朝历代军屯的兴起,丹阳湖早已名存实亡,如今石臼湖的枯水期越来越长了。也许还有地方像先前的沙洲那样,一叶舟,一竿纶,足以撑起四季生涯,而不是眼睁睁看着湿地成了干涸之地,天然的薮泽沦为鱼种单一,水鸟几乎绝迹的挖土成池的养殖场。
似乎穿越得太远了,不过我真想穿越到不需呼唤保护湿地的年代。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3-10-8 22:06 编辑 ]
二三百万年前,江南有巨浸,人称古丹阳湖,仿佛蓝天被裁下的一块,飘落于地。时光之手不拈战国之阄,单单选了春秋,拿那匹天幕为此地裁了件衣,名叫石臼湖;还缝了个放心事的囊袋,叫做固城湖;边角料做了条飘带,人称丹阳湖。剩下的纤维蘸了沙与沫正好打袼褙,有了袼褙好做鞋,那鞋叫白沙洲,狭长似舟,就在石臼湖和丹阳湖之间泊着。
丹阳湖和石臼湖夏秋一片汪洋,冬春露滩,四季景便是四季风刻下的四扇屏风,曰:荷花夏月、莼菜秋风、云边落雁、沙上眠鸥,而沙洲像个婴儿在夏水冬陆的歌谣里眠着。有荷就有戏莲之鱼,有鱼就有渔者。鸬鹚、白鹭、鸊鷉、浮鸥,这些渔者有喙能啄,有腿能涉,腿短者或游或潜或浮,比潜艇还灵活自在,加上目光犀利,有的是伺机的专注和耐力,总能擒鱼在喙。甚至连瘦骨伶仃的鹡鸰,既非涉禽,又非游禽,也干不了潜鸟的营生,也来水边置上一喙。而沙洲上的人,更有百般花样来过猎鱼生涯。
当初沿江而下的渔人,试探着进入姑孰溪,漂到花津口,满眼荷花荇花,红红黄黄地开,白鹭黄苇鳽才飞出菰草丛,又飞入香蒲深处。外乡人继续南下,到了丹阳湖和石臼湖交汇处,水草更茂,鱼虾愈丰,耳畔桨声欸乃,渔歌互答,原来前方有片沙洲安闲地泊着。只望一眼,手脚便被羁绊了,于是毅然将漂泊扔进湖腹,趁着晚霞还没褪尽,升起炊烟。
翌日,外乡人发现沙洲上早有了茅屋椽椽、屋瓦鳞鳞的渔村,青石板巷子,砖瓦小城。一字街上,渔具占了大半条街,村巷中悠长的青石板路像暮归时渔具上滴下的串串水珠,村落傍着水田,像是渔人在白鹭点点的水田里围起的竹箔。此地有水的地方便生鱼,居然比有土的地方就长草更盛,何须下湖,连田头的沟渠也有小孩在取旱鱼。再看柳阴下,三两个少年在挥竿钓鲌鱼,他们甚至不用鱼饵,急速舞动着竿纶,鱼钩晃动着的反光被鲌鱼误作虾壳的反光,便争相来食,被挥竿者提个正着。外乡人由一字街上舶来几根竹,在水边盖起茅舍,然后熟悉沙洲人各种捕鱼的路数。沙洲人像在四季撒下不同的种子一样,围箔、撒网、撂罶子、打罾子、张卡,外来户很快将网捕、钩钓、叉刺、鱼鹰叼、徒手捉鱼都演绎得出神入化,俨然是土生土长、浪里行舟的沙洲人。
冬日的石臼湖里,白鹭、苍鹭、鹬鸟,还有成群的大雁和数以万计的野鸭苦守着湖滩浅水里的鱼虾蚌螺,就像湖滩上的莎草和野荸荠苦守着湖底草根盘结的土基。渔人围起箔子,设下陷阱似的网袋来守着鱼虾。某一日,人们感觉出野鸭和大雁不知何时悄悄撤走了,春水要来了,千洪万溪从南边山里来,没了石臼湖底的莎草,拔高了撵水长的菰草。石臼湖湖心的水深了,阔了,不几日与丹阳湖都出落得有模有样,滂滂的湖水直往姑孰溪里灌,洄游的刀鱼直奔长江而去。渔人早将小竹箔换成大竹箔,竹箔隔出的水道尽头,打横扎下的那帘小竹箔也换成大的。过路的刀鱼进了竹箔阵,心系长江往前赶,被打横的竹箔所阻,向两边寻找出路,不想漏进渔人设在两角的网袋里。一拨刀鱼才过,一拨细鳞鲴又来逡巡,渔人下一次起袋时,袋内一色的细鳞鲴。
一入夏,银河准是决了堤,泄洪泄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心撒网,收起了围箔的竹箔,搁起了放鹰船,忙着巡堤抢险。老天开眼,叫停了梅雨,总算保住了圩田,湖面水位渐低,人们又开始打鱼了。一出梅,湖水退得厉害,许多鲫鱼、黄颡、赤眼鳟以及各类鲌鱼来不及退到湖里去,就留在湖滩上一个个宕泊里。涉水的白鹭,步姿优雅,在浅水里悠闲着,观者眨眼的工夫,已不露声色地啄起了小鱼,将其吞下,然后洗洗白白的羽、长长的喙,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沙洲人也能将腿肚子鼓鼓的足胫和白鹭的细长的足胫比上一比,那就是在水宕里打罾子。罾子是用两根竹棒弯曲交叉支起一长方形网,底部和侧面三方都有网兜着,正面敞开。打罾子时,左手执罾,左腿支撑着身子,右腿在水里踢腾划拉,将鱼儿赶进罾子里,左手迅速提起罾子,右手快速将罾子里活蹦乱跳的鱼捉进腰间的鱼篓里。这一招讲究的是一个速字,趁敌人摸不清头脑的工夫就将其俘获。
秋水长天,远山如黛,做石臼湖的封面最好不过。翻过扉页,石臼湖里的菰草扬花秀穗了,岸上的山芋也已上市。菰草花茎柔韧有度,沙洲的女子拔来菰草花茎,用剪刀剪成短管,再将菰管套在被捏成U形的竹卡上,然后将切成楔形的山芋丝安在菰管里,这第一章叫安卡。如果套在竹卡上的菰管受力崩断了,U形的竹卡便还原成两头尖利的一字形。下一章是张卡,傍晚由男人们撑船到石臼湖去放安好鱼饵的卡线。第三章是收卡,等到第二日天亮后,贪食的鲫鱼犹如一条条丝瓜挂在卡线上了,这一章的插图很让人惊喜。张卡得的鱼被沙洲人叫做卡鱼,卡鱼茹素,和撒网得的鱼都可用来祭祖,食虫饵的鱼上不了供桌。
围箔所用的箔子由祖先手里的竹箔升级到现在的网箔,针对起渔汛来更是得心应手。围箔时设下的陷阱专等着过江之鲫的跟风之辈来投,渔人们一边说着鱼的愚蠢,一边得意于围箔貌似网开一面其实是赶尽杀绝的请君入瓮之计。鱼儿本是鱼卵所孵,但石臼湖和丹阳湖的鱼是取不尽的,足以给人鱼生于水就像腐草生萤一样的乱真效果。
打罾子和摸鱼最有现场感,沙洲人意识里所谓吃鱼没有取鱼香与这两种渔术最搭得上谱。跟围箔比起来,打罾子和摸鱼只是小打小闹,但摸鱼大有将自己变成了一条鱼跟鱼儿一一单挑的传奇色彩,能在丹阳湖里图个欢。
撂罶子是将渔人的心贪转嫁到给鱼虾设下鸿门宴,将自己抵挡不住诱惑的罪名戴在鱼虾头上。渔人用竹篾编出比水桶还粗大的罶子,将口收得小小的,沿着口儿朝里是一圈水螅触手状扎手的竹签。鱼儿嗅到了罶子里香饵的气味,将身子挤成了网梭朝罶子口里钻。进去了休想能逆着出来,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果说围箔是负责丈量水域的宽广和统计鱼群,垂钓则是负责测深,不仅测水深,还测鱼的钝与敏,更可以测钓者的心境。比起用渔叉、钩耙、鱼罩和渔网,钓鱼是愿者上钩,责任仿佛是鱼儿那边得担得多一些。姜太公钓鱼,钓到了周文王,启发人们,志不在鱼者乃得于鱼之外,所以垂钓能成为大众的闲情雅趣。李白当年自称钓鳌客去谒见宰相,答以“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暂且不论李白豪放的胸襟和远大抱负,单是那句“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就大快人心。
随着生齿日繁,历朝历代军屯的兴起,丹阳湖早已名存实亡,如今石臼湖的枯水期越来越长了。也许还有地方像先前的沙洲那样,一叶舟,一竿纶,足以撑起四季生涯,而不是眼睁睁看着湿地成了干涸之地,天然的薮泽沦为鱼种单一,水鸟几乎绝迹的挖土成池的养殖场。
似乎穿越得太远了,不过我真想穿越到不需呼唤保护湿地的年代。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3-10-8 22:0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