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点点滴滴那些年

2021-12-26抒情散文吕永红

点点滴滴那些年生活的水车园里,犹如摩天轮一般梦幻的时间车轮一刻也不停息地滚动着,表观它不紧不慢,实则其中蕴含了繁杂的生活。打开记忆的闸门,思绪随流水汩汩而出。住惯了水泥高楼,走惯了水泥坦路,视觉总是被灰色的世界尘封,可记忆总是探出萌动的小……
点点滴滴那些年   生活的水车园里,犹如摩天轮一般梦幻的时间车轮一刻也不停息地滚动着,表观它不紧不慢,实则其中蕴含了繁杂的生活。打开记忆的闸门,思绪随流水汩汩而出。   住惯了水泥高楼,走惯了水泥坦路,视觉总是被灰色的世界尘封,可记忆总是探出萌动的小脑袋机灵地跃动着,又带我走进那个古朴的世界:
那条旧路,那些事   奶奶家以前住平房,去往那里的是一条充满尘土和碎石的小路,如果有雨,则会充斥一股泥土的芬芳;如果有雪,则是一片辽阔的晶莹。但我从前好有一段时间是不喜欢这条路的,甚至只是因为怕它弄脏我的鞋子和衣服。   直到后来我开始勇敢地踏上这片土地,我才知道它的情节。爷爷说我很能跑,小姨也经常回忆冬季里的一天她拽着我的小手套,她在那一头,我在这一头,一直走到家里头,也有我印象中爸爸骑着我家新买的摩托车载着我和妈妈,明亮的车灯照过漆黑的小路,偶尔会看见一只肥肥的田鼠匆匆逃过,那惊恐的神态让人联想到好多的动画形象。当然也有不少此路衰(摔)事:二姨曾载我跟妹行至拐弯处,由于幅度过大坐在较后方的我先被甩了出去,随后我妹落我身上压着我,我坚强而亢奋的从底下翻起,结果让我妹翻转180度,呈现出背朝泥土面朝天的状态;还有小姨载我玩什么特技,她掌头来我蹬车,结果翻到树沟里。
             那座老屋,那些话   走到这条小路的尽头,便是我童年的娱乐圣地——奶奶家的老屋。现在回忆起来,似乎还能听到孩童们一同嬉戏的喧闹声,那种久违的甜蜜依然包裹着心田。还有那扇门,剥落的油漆是岁月的见证,出租时新刷的红漆也掩盖不住它的沧桑,因为生活已在它的脸庞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创痕。还有那棵探出墙外的枸杞树,幼小的我们时常踩着小板凳摘取它的果实,总希望自己可以摘到最圆润最饱满的。还有那棵老松树,它一如既往的苍绿,让我们充满敬仰,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它一样坚强。   奶奶看着今朝明媚的生活常常忆苦,“你们的妈妈那时候还在城外头上学,冬天又冷路又不好走……你们舅舅也太苦。”每到这时我妈就会插话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候早上起来缸里的馍馍都是冻住的,放点开水泡上也嚼不动。”奶奶又接:“到你们小姨的时候就好多了,她就不好好吃饭,瘦得跟猴子似的。”就这样在忆苦调中进入我们的欢歌童年。

那些游戏,那份情   我当小老师。当时在这片地方我也算挺有文化的,夏天的时候老喜欢在院子里给我妹当老师,还是一身兼多职的那种,水泥墙是黑板一天下来花花绿绿什么都有,一张有点褪色的红色小方桌,上面应该是洒满了妹妹无数的汗水与泪水的,据有关人士(爷爷奶奶、姨姨们)介绍,我当时应该是一位“狠毒”的老师,每天安排了满满的课程,每科还都要留作业,当然也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去写,写不对还要罚,不会算可能还要骂,甚至还会动手呢!所以啊我要在这里给妹道歉,请小妹原谅老姐当年的“暴政”,毕竟我也是后来才受到“仁”的教化,懂得“以德服人”,也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后才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地步。不过话又说回来,严师出高徒嘛,小妹你今日的成功也该有老姐当年万分之一的功劳吧?可在当时即便是这样的严酷教学,再加之也没有投放任何招生简章之类的东西,但还是吸引了大批孩童“入学”,那些年应该充满了成就感吧。可如今却丝毫没有再当老师的兴致,一听到报考师范类的学校就很不爽。唉!时过境迁,人更善变哪!   我们一起捉虫喂鸡。印象中那是一种叫做“树牛”的虫子,应该是因为尾部有两个黑色的小触角而得名的吧!奶奶也叫它“蛆”,它们多以绿色为主,现在想来应该是毛毛虫的放大版,偶尔也会有几只紫色带白纹的。无论长什么模样一天下来总会被我们一网打尽。它们时常会在树干上、砖墙上作壳,我和妹配合默契,她找壳来我破壳,捅破那壳它们便“啪”的一声落地,然后翻滚、挣扎变成一个土圈圈,当然也有短命的会惨死在棍棒之下,可无论如何最终还是被我们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袋袋中。真不敢想象当年我们居然能做出那种事,换作现在来讲其实一直都是恐惧大于愧疚,因为我俩现在碰见蝴蝶都吓得东躲西藏,抱成一团,不过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确实在不断加强。当然捉虫只是热身游戏,真正的“施暴”体现在喂鸡阶段,当时我们是在小姨的带领下行动的,我们一起用针管给虫子注水,那情景至今仍然清晰:只见小虫身上的肉环一节一节伸展,成为一个直棍棍,最终又是“啪”的一声,小虫喷进了鸡栏被惨烈的啄食,我们乐此不疲,轮流“施暴”,小鸡也吃得津津有味。而那支打完预防针后向护士阿姨要来用作纪念的针管扮演了“施暴”工具一角,现在说来就可以算作“犯罪”证据,怪不得现在一看见针尖就晕,原来是罪过啊!也正因如此关上了我们学习医学的又一扇大门,悔恨啊!悔恨!让我们为那些曾经被伤害的小生命默哀吧。   捕蝴蝶。那时候的我们精力总是那么旺盛,头脑里还未形成午休的概念,只是不知疲倦的奔跑,追赶那些美丽的“精灵”。后院里被开辟出了一块地,种胡萝卜,种葱蒜……还有小狗常来逛,真的好似现在流行的开心农场,逼真至极啊!自然也迎来了那些“精灵”的光顾,引诱了我们这些“追捕者”,大多数都是菜粉蝶稳稳的落在菜叶上,起初我们静悄悄的靠近再直接用手去捏它的翅膀,这种传统的方法很有局限性,只对那些在大中午被晒乏了的小家伙凑效,所以我们采用了新的技术与方法,这是一顶草帽为我们指明方向的,我们用帽子扣,第一次居然就成功了,帽子下面可以清晰的听到蝴蝶翅膀的扑棱声,当时那种兴奋难以言表。可是如何把它拿出来呢?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缺乏思考,我们居然轻易地掀开帽子让蝴蝶给溜了,那种缺憾和愤懑让我们互相埋怨和怪罪了好久,当然也激发我们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就用小姨那顶不戴的白色网式帽子吧,那样扣住后也就能明确它的位置,加之帽顶又软,可以从上面隔着帽网反捏住它,然后再翻过来将其取出,这种推理倒也是顺理成章,实践一下其实挺难的,蝶儿不会轻易落上帽网而是落在地下,但在我们的百般玩弄之下还是落网了,相应的我们的捕蝶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我们真的应该坚信人类是不断进步的!但我仍然不明白当年那么勇敢的我们如今居然开始害怕蝴蝶。唉!人生啊,充满了太多的不测!
              那些糗事,那些笑   生活是不完满的,幼稚的我们常常出糗。《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竟然会在童年生活中真实演绎,只是主角有变,那追赶过我们的不是狼而是羊。早已忘记那是哪里得来的一串珠子,在太阳光下亮闪闪的很晃眼,是我用它来招惹羊群的,起初羊儿们无动于衷只是低头吃着地埂上的草,所以我便大胆的用一颗更大的珠子引诱它们,我把珠子捧在手上让它在太阳底下滚动,可能是不经意间一束反射光刺痛了那只大羊的眼,它抬起了头,挺直了身,可我不知道它心中的怒,还是继续拿着珠子晃动,它在慢慢的靠过来,其他小羊也跟着动了,一开始我还满心欢喜,希望羊羔们能过来看看我的珠子,可是哥哥的一声惊呼:“快跑啊!羊来了!”天哪!那一声可真把我吓坏了,再一看羊群也真的过来了,于是我扔掉珠子转身就跑,只不过我很清楚的喊着:“狼来了!”一路边喊边跑冲进屋里,爷爷奶奶已经迎了出来,我们开始上气不接下气的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及不太算结果的结果,待我们安静下来,只听爷爷问道:“丽丽(我妹)呢?”这一问我们又呆了,一步跨出门外,只在妹妹趴在离门口不远处,一只鞋子还在老远的土堆里,另一只也只有鞋带还勾着脚。现在想来只记得她那些狼狈相,至于当时她是否哭过,是否恨过我们,以及我们跑掉后她是如何“逃生”的我已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的是当时我是没心没肺笑过的。   2003年的地震摇曳了民乐大地,也让我们逐步认识和防御自然灾害的心时时泛起涟漪,偶尔有一些大的动静也会弄得人心惶惶。记得那一天炉子里的洋芋蛋蛋刚烤好,先前坐在炕沿上的妹妹欠身拿了一块,然后很满足的踢掉鞋子索性坐到了炕上最里头,并把那只滚烫的洋芋颠来颠去想让它快速冷却,我和爷爷也各自拿了一块,刚剥下一点皮来就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脚下的地面竟还有一丝颤动,大脑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又地震了”,于是乎我迅速将洋芋向后抛出再一步踱出门去,爷爷也紧随其后出来了,然后便听到巷道里吵吵嚷嚷,开了院门才知道有一家人刚从地里干完活回来,拉着“磙子”从坡坡上下来了。唉!虚惊一场啊!放下悬着的心才想起我妹还没出来,进屋一看她才趴在地下找鞋呢!可见当时她脱鞋时甩的多么用力。现在想来她可真够淡定的,简直就是临危不乱整装才上路啊。至于她当时心里是否真的不害怕,她是否又一次恨了我们,还有那颗抛出的洋芋是否砸中了她,我依旧不得而知,只记得我还是没心没肺的笑了。   小时候视“守则”和“规范”为圣旨,上面要求我们“热爱劳动”,所以我们一起晒过水,洗过衣服和鞋子,甚至洗过小石头……凡是我们能干动的活都乐意去干,但也创造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没事找刺激的方法,在当然应该被视为是金点子吧?比如摘蒜苔,奶奶用手随便就能揪掉那个须子,可我们非要拿剪刀去剪,还搞分工合作,妹妹用手拽起我再瞄准剪掉。又是一个以蒜苔为主菜的中午,照例由我跟妹负责“收拾”它,我们配合的很好,我快速而兴奋的剪着,突然被绊了一下,我心里嘀咕:“咦?怎么剪不动了?”“啊!我的手啊!”一阵躁动……家人陆续围了过来,很显然,我把小妹的手误看成蒜苔节节。下面便是紧张的救援活动,奶奶用纸包了去疼片后将其用小擀杖碾碎敷在妹妹小手的血口上,白白的粉末似乎并没有完全掩盖那殷殷的红,后来据小妹回忆好像还有叫她把手在药酒里泡过的经历。至于当时她哭得多么撕心裂肺,她是否恨透了我,还有从那以后她每次食用蒜苔的感触我都不得而知。只有这一次我没有没心没肺的笑,我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尾声——那些年,这些年   那些年的点滴,受伤的总是我妹,被“抛弃”的还是我妹,这是我童年的回忆录,也是现在给小妹的忏悔录。那些年,这些年,就是这样。   那些年,那些“90”、“95”后交叉部分的童年里,我们爱激动,不爱好好吃饭;爱争争抢抢,也爱哭哭闹闹;爱动画片,更爱旺旺雪饼。不是神童,不是大孩子,我们没什么特别,我们和大家一样。   这些年,这些“90”、“95”后各自奋斗的年月里,我们爱微博,爱自由,爱睡觉,爱在夜间强迫自己看书学习,也爱无厘头的八卦新闻,我们不是才子佳人,不是叛逆的代言,我们只代表自己,我们还和大家一样。
http://webftp.bbs.hnol.net/frgz/2012/weiliangdejiyi.swf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12-8-15 08:2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