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老妈说的“名”言“警”句
2021-12-26叙事散文鲁小鱼
文盲老妈说的“名”言“警”句老妈九岁就失了亲生母亲,家中一共有七个姊妹,作为长女的她,小小年纪就得挑起生活的重担,自然没办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识文断句,没能上学一直是母亲心底最大的遗憾。所以,在别人用“女孩上学无用论”劝止她送我入学的时候……
文盲老妈说的“名”言“警”句
老妈九岁就失了亲生母亲,家中一共有七个姊妹,作为长女的她,小小年纪就得挑起生活的重担,自然没办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识文断句,没能上学一直是母亲心底最大的遗憾。所以,在别人用“女孩上学无用论”劝止她送我入学的时候,她依然坚持我行我素。在我死活不肯入学的时候,不惜下狠手用鞋底板子伺候。
老妈虽是文盲,但天资聪慧。我试过教她拼音,一学就会。她编的筐篮以精巧、复杂著称,全是无师自通。只要瞅瞅市面上卖过的样本,回家就能依样“制造”!很令人称奇,一度让我相信:有的人不成事,只是因为它缺少机会。所以,在我称赞她脑子灵活的时候,她也不谦虚,说,要是她有机会念书,绝不会一辈子只在家里种地、围着锅台转。
就是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却影响了我们四个孩子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说的“名”言“警”句。
某一年的冬天,九岁的小弟犯了个大错,交了个不良的朋友,好偷。那个人潜入机房偷磨面坊主人钱财的时候,弟弟充当了帮凶,在巷子口望风。不知怎么母亲就得知了讯息,狠狠地打了弟弟,倔强的小弟就是不认错,母亲就喊来了脾气暴躁的父亲,父亲知道后雷霆大怒,用绳子把弟弟捆在树上用柳条抽,被拴在门外的我们急得团团转,力劝母亲赶紧去劝止,千万别把小弟打伤了,母亲掉下了眼泪,说,优等孩用眼教,劣等孩用棍教!这孩子劣,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吃点苦头了!终是没有去说情,被暴揍一顿的弟弟,从那以后跟那个好友断了交情,还改掉了老从家里偷钱、屡教不改的毛病。若干年后小弟能清清白白地做人,母亲功不可没,而我,却记住了她“优等孩用眼教,劣等孩用棍教!”的“警”句。
三妹出生的时候,一心想抱孙子的爷爷奶奶前去询问消息,当得知又生一丫头片子的时候,怒气冲冲,连月子都没去伺候,三妹都四岁了,爷爷奶奶还仍时常责怪母亲不如二婶会生养,二婶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母亲连生三千金。当在生产队的场上摘花生的时候,妹妹病的奄奄一息,奶奶不去看一眼不说,还老拿诸如“笨鸡生不出金蛋”之类的话讥讽老妈,终于忍无可忍,老妈生气地回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们老李家种的明明是花,难不成能长出棵草儿来!”说的众人皆笑,奶奶则哑口无言。我那时还刚七岁,追着母亲问:什么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一年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母亲上顿给我们吃菜团子,下顿给我们喝稀糊糊,吃掺了麸子的地瓜干煎饼。三妹拒绝吃饭,我也坐在桌前摔筷子,哭着喊着要吃白面馍馍,只有小弟在吃馋人的面疙瘩。母亲一边用腊条编着筐头子,一边在那里叹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正说着,姥爷背着一袋地瓜干子来了,还给我们带了菜包子,看着我们狼吞虎咽,母亲边擦眼泪边对姥爷嘘寒问暖、提茶倒水。姥爷走后,她拍着我的肩膀说,这就叫血浓于水,知道不?我似懂非懂,但在不大的年纪里就记住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血浓于水”的“名”言。
老妈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大概是由于出生于书香门第,姥爷念过私塾,出口成章,在外上班,又见多识广,耳濡目染,亦或是她自己天资聪慧,极有语言天分,会说各种各样极富哲理的话,比如“按起葫芦起了瓢”、“各人自扫门前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等,还会说极有趣的歇后语之类的,比如“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等,每每应用的都极为精妙和恰到好处。
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母亲对于孩子品性和语言的影响力。小时候,只是跟着她鹦鹉学舌,观察并模仿她的为人处事,没觉出有什么奇特之处。长大后,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接触的人多了,才不得不叹服母亲的语言能力,她说的话是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会说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的很难相信那些高水准的话完全出自一个文盲之口,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太多的堪称经典的语句,终生受益,因为那是在不自觉中获得的宝贵财富,我常常在想,我之所以今天能喜欢上文字,并小有成绩,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她的影响力。
老妈九岁就失了亲生母亲,家中一共有七个姊妹,作为长女的她,小小年纪就得挑起生活的重担,自然没办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识文断句,没能上学一直是母亲心底最大的遗憾。所以,在别人用“女孩上学无用论”劝止她送我入学的时候,她依然坚持我行我素。在我死活不肯入学的时候,不惜下狠手用鞋底板子伺候。
老妈虽是文盲,但天资聪慧。我试过教她拼音,一学就会。她编的筐篮以精巧、复杂著称,全是无师自通。只要瞅瞅市面上卖过的样本,回家就能依样“制造”!很令人称奇,一度让我相信:有的人不成事,只是因为它缺少机会。所以,在我称赞她脑子灵活的时候,她也不谦虚,说,要是她有机会念书,绝不会一辈子只在家里种地、围着锅台转。
就是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却影响了我们四个孩子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说的“名”言“警”句。
某一年的冬天,九岁的小弟犯了个大错,交了个不良的朋友,好偷。那个人潜入机房偷磨面坊主人钱财的时候,弟弟充当了帮凶,在巷子口望风。不知怎么母亲就得知了讯息,狠狠地打了弟弟,倔强的小弟就是不认错,母亲就喊来了脾气暴躁的父亲,父亲知道后雷霆大怒,用绳子把弟弟捆在树上用柳条抽,被拴在门外的我们急得团团转,力劝母亲赶紧去劝止,千万别把小弟打伤了,母亲掉下了眼泪,说,优等孩用眼教,劣等孩用棍教!这孩子劣,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吃点苦头了!终是没有去说情,被暴揍一顿的弟弟,从那以后跟那个好友断了交情,还改掉了老从家里偷钱、屡教不改的毛病。若干年后小弟能清清白白地做人,母亲功不可没,而我,却记住了她“优等孩用眼教,劣等孩用棍教!”的“警”句。
三妹出生的时候,一心想抱孙子的爷爷奶奶前去询问消息,当得知又生一丫头片子的时候,怒气冲冲,连月子都没去伺候,三妹都四岁了,爷爷奶奶还仍时常责怪母亲不如二婶会生养,二婶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母亲连生三千金。当在生产队的场上摘花生的时候,妹妹病的奄奄一息,奶奶不去看一眼不说,还老拿诸如“笨鸡生不出金蛋”之类的话讥讽老妈,终于忍无可忍,老妈生气地回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们老李家种的明明是花,难不成能长出棵草儿来!”说的众人皆笑,奶奶则哑口无言。我那时还刚七岁,追着母亲问:什么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一年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母亲上顿给我们吃菜团子,下顿给我们喝稀糊糊,吃掺了麸子的地瓜干煎饼。三妹拒绝吃饭,我也坐在桌前摔筷子,哭着喊着要吃白面馍馍,只有小弟在吃馋人的面疙瘩。母亲一边用腊条编着筐头子,一边在那里叹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正说着,姥爷背着一袋地瓜干子来了,还给我们带了菜包子,看着我们狼吞虎咽,母亲边擦眼泪边对姥爷嘘寒问暖、提茶倒水。姥爷走后,她拍着我的肩膀说,这就叫血浓于水,知道不?我似懂非懂,但在不大的年纪里就记住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血浓于水”的“名”言。
老妈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大概是由于出生于书香门第,姥爷念过私塾,出口成章,在外上班,又见多识广,耳濡目染,亦或是她自己天资聪慧,极有语言天分,会说各种各样极富哲理的话,比如“按起葫芦起了瓢”、“各人自扫门前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等,还会说极有趣的歇后语之类的,比如“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等,每每应用的都极为精妙和恰到好处。
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母亲对于孩子品性和语言的影响力。小时候,只是跟着她鹦鹉学舌,观察并模仿她的为人处事,没觉出有什么奇特之处。长大后,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接触的人多了,才不得不叹服母亲的语言能力,她说的话是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会说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的很难相信那些高水准的话完全出自一个文盲之口,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太多的堪称经典的语句,终生受益,因为那是在不自觉中获得的宝贵财富,我常常在想,我之所以今天能喜欢上文字,并小有成绩,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她的影响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