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声音
2021-12-26叙事散文敬一兵
揉声音敬一兵一个夏天的凌晨,楼上开着的窗户里,传出了女声独唱。说它独唱很勉强,因为我只听见了嗓音而没有听见乐器伴奏,还因为它有节奏感,由慢到快,音调也在爬楼梯,从低到高。歌词很简单,反反复复就一个字:啊。越听越觉得,这歌词不是唱出来的,而是……
揉声音
敬一兵
一个夏天的凌晨,楼上开着的窗户里,传出了女声独唱。说它独唱很勉强,因为我只听见了嗓音而没有听见乐器伴奏,还因为它有节奏感,由慢到快,音调也在爬楼梯,从低到高。歌词很简单,反反复复就一个字:啊。越听越觉得,这歌词不是唱出来的,而是被人揉出来的,揉的力度大,频率快,声音就会跟着高亢起来。
凌晨已经有很多声音在窗户外面飘荡——扫街,上早班,吊嗓子,打牛奶,晨练……但它们身上缺乏激情,或者激情还没有从凝固中释放出来,所以在抵达我的耳朵之前,都被我搂上揉出来的声音瓦解了。一对男女在楼上做私密的事情,你搓我揉产生的声音,激情的元素很饱满,就连那简单的歌词,也有了招摇、蛊惑、色彩和锐不可挡的颗粒感。楼上揉出来的声音穿过还没有放亮的天空,暗色调就给它涂上了神秘的颜料,也给听见它的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声音从楼上泼下来的最末那一阵子,它里面散发着的那种比黑夜里植物还旺盛的生长气息,险些就要发出光来。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总的来说揉的过程是比较温柔的,这是激情在酝酿或者缓慢释放。微风拂叶,细浪拍岸,雨点叩荷,都有这个味道。只有激情抵达了高潮,温柔行为才会转变成掺杂了狂热、冲动、激烈、高速、不顾一切、歇斯底里甚至虐待成分的燥热高温般的猛搓动作,很像德国重金属乐队中霍夫曼与费切尔双吉他的风驰电掣拨奏,卡夫曼电闪雷鸣的鼓点,还有Udo沙砾般粗糙而又凶悍的音线。搓揉动作到了霍夫曼,费切尔,卡夫曼和Udo那里就成了摇滚,而在费玉清,蔡琴,谭晶和齐秦的面前,它们永远都只停留在揉的行为里,停留在抒情歌曲上。
我在搬到这栋楼房居住之前,一直在一个小的四合院里生活。生活在四合院里就是生活在揉而不是搓声音的环境里。正房的背后,有枇杷树和皂角树,还有一丛竹子。风天天都要光临这些植物,揉植物的叶子和枝条,然后听它们在揉动中发出来的声音。风不喜欢揉枇杷树,它个头不高,叶子很厚,就是揉它,它也很懒惰,不肯发出声音。皂角树和竹子就不一样了。风揉皂角树的时候,皂角树的叶子就会很快作出响应,一边摇摆一边哗啦啦地响动,仿佛这些树叶生下来就是为了迎接风的到来。到了结皂角的日子,枝条上一丛丛的皂角就像悬挂起来的铃铛,风刚到还没有站稳脚跟,它们就咣啷咣啷响起来,一面宣布风已经抵达,一面向人炫耀起它的存在。听见这样的声音,老人就会从家里拿来顶端拴了钩子的竹竿钩皂角去洗衣服洗脑壳,娃娃就会从老人手里抢皂角里拨出来的圆咕隆冬的黑粒(种子)当蛋子弹。竹子对风的期待,比皂角树更急迫。四合院后墙长的这丛竹子,高度有十七八米,被风揉的日子远远比老人活过的日头还要多。轻风拂来,它的叶子就会夸张地传出悉悉索索才有的那种声音。风一大,不光竹叶的声音立即就浏亮起来,它的茎杆也会风骚地左右摆摇,吱呀吱呀的声音悠长传神,比女人叫床的声音还撩人。是说到了傍晚总有男女跑到竹子下面来谈恋爱,这倒不是因为这个地方背静,而是因为风揉竹子的声音很有诗意,能勾兑出浪漫和想象的味道。揉声音总是会揉出一些事情来,注意到了这些事情,就是触摸到了生活的肌肤和经络,也触摸到了声音的轮廓。
从皂角树到竹子,从竹子到皂角树,风揉出来的声音像一片飘荡的绸缎,递到耳朵里的全是光滑,圆润,柔和,细腻,逶迤和温度的质感。我的听觉一走上音线,就有了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再到僻静旷野的景象变化。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愿意陪我在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听风揉出来的声音,即便这样的声音是连贯的,很像交响乐,不需要动用想象力就可以闻到声音里的植物清香气息,看见声音的线条和轮廓就是植物的叶子。他们虽然天天跟我一样都被风揉出来的声音包裹了,可他们的听觉和视线,却从包裹的缝隙间漏出去了,停在办公室,报纸,茶水,会议厅,商店,厨房,饭桌,厕所和床上,风揉出来的声音,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东西,很难感受,也不愿意去感受。只有一个退休老干部,在皂角树下开垦了一块自留地种蔬菜打发时间,才和我一样,真正关心过风揉出来的声音。不同的辈分没有阻拦我们在倾听风揉声音的过程中成为了知心朋友。他不种地的时候,会邀请我去他家里听他拉二胡。他的二胡拉得并不专业,声音很平淡,不像专业音乐家拉得那么优美动听,但他拉得很投入,有板有眼的。特别是琴弓在琴弦上游走的时候,他的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总是很仔细地按压在琴弦上,与其说这是用手指在定音,不如说是他正在用虔诚的态度揉声音。他的二胡拉出来的曲调,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曲子,偶尔应我的要求,才会拉出一段模仿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虽然不是很逼真,也不优美,不过在我听来还是很亲切的,不是因为优美才亲切,而是因为自然才亲切。手指按压琴弦定出来的音调,像一片竹篱笆,把皂角树和竹子的味道、太阳的光线、风的动感和叶子摇曳的模样隔在了外面,只留下了皂角树和竹子的音质和内涵。听他拉二胡,我就能够发觉他与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但他走得不远,笨拙的技巧,没有系统演艺培训的经历和对我们说的那些五线谱上的曲子的精深研究,就是一个例证。
真正走得远的,是那些用专业的手指揉琴弦产生声音的人,像小提琴师盛中国,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吉他手刘义君。同样是揉声音,可他们都是严格按照五线谱规定的格式,固定的乐器,固定的手法,固定的演奏理论模式和在像舞台这样的专门场地里揉声音,无论是味道、音色、感觉和形式,都和风揉皂角树以及竹子的情形有了天壤之别的差距。他们把专业的乐器,音乐理论,音乐技巧当成砖块,像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长城那样,把风揉皂角树和竹子的所有韵味和质地,全部挡在了他们的感官外面。
看风景的人,是与自己头脑中的语言符号打交道的人。脑袋里的符号决定了人看到的风景。有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决定了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专业音乐家和歌唱家看到的是专业的音乐风景。在揉声音的过程里,他们揉出来的是宫廷味道,华丽色彩和只有动用想象才能够体会到的画面。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是音线,人演奏和歌唱出来的还是音线,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裸露和穿了衣服的差别,但裸露的音线就没有穿了衣服的音线高贵,具有了人文格调和文化审美格调的高贵。即便我们习惯了亲近高贵的音线,渐渐对低贱的音线有了陌生感和排斥行为,但我们在做爱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裸体不穿衣服,还是不由自主就揉出了叫床的声音,与其说这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是我们有意停止了对声音的构建行为,任由自然的驱使而揉动声音。至少对我来说,就是在完全放弃了用脑袋构建风景的时候,才发现风揉皂角树和竹子递出来的音线,是一条不简单的线条,它内在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它粗砺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它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总是会像湿地、冰川、荒漠和高山,在我的感官面前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一种叫人怦然心动的尊严。
敬一兵
一个夏天的凌晨,楼上开着的窗户里,传出了女声独唱。说它独唱很勉强,因为我只听见了嗓音而没有听见乐器伴奏,还因为它有节奏感,由慢到快,音调也在爬楼梯,从低到高。歌词很简单,反反复复就一个字:啊。越听越觉得,这歌词不是唱出来的,而是被人揉出来的,揉的力度大,频率快,声音就会跟着高亢起来。
凌晨已经有很多声音在窗户外面飘荡——扫街,上早班,吊嗓子,打牛奶,晨练……但它们身上缺乏激情,或者激情还没有从凝固中释放出来,所以在抵达我的耳朵之前,都被我搂上揉出来的声音瓦解了。一对男女在楼上做私密的事情,你搓我揉产生的声音,激情的元素很饱满,就连那简单的歌词,也有了招摇、蛊惑、色彩和锐不可挡的颗粒感。楼上揉出来的声音穿过还没有放亮的天空,暗色调就给它涂上了神秘的颜料,也给听见它的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声音从楼上泼下来的最末那一阵子,它里面散发着的那种比黑夜里植物还旺盛的生长气息,险些就要发出光来。
揉,就是不断抚摸,接触,抓捏,按压的一个动作过程。总的来说揉的过程是比较温柔的,这是激情在酝酿或者缓慢释放。微风拂叶,细浪拍岸,雨点叩荷,都有这个味道。只有激情抵达了高潮,温柔行为才会转变成掺杂了狂热、冲动、激烈、高速、不顾一切、歇斯底里甚至虐待成分的燥热高温般的猛搓动作,很像德国重金属乐队中霍夫曼与费切尔双吉他的风驰电掣拨奏,卡夫曼电闪雷鸣的鼓点,还有Udo沙砾般粗糙而又凶悍的音线。搓揉动作到了霍夫曼,费切尔,卡夫曼和Udo那里就成了摇滚,而在费玉清,蔡琴,谭晶和齐秦的面前,它们永远都只停留在揉的行为里,停留在抒情歌曲上。
我在搬到这栋楼房居住之前,一直在一个小的四合院里生活。生活在四合院里就是生活在揉而不是搓声音的环境里。正房的背后,有枇杷树和皂角树,还有一丛竹子。风天天都要光临这些植物,揉植物的叶子和枝条,然后听它们在揉动中发出来的声音。风不喜欢揉枇杷树,它个头不高,叶子很厚,就是揉它,它也很懒惰,不肯发出声音。皂角树和竹子就不一样了。风揉皂角树的时候,皂角树的叶子就会很快作出响应,一边摇摆一边哗啦啦地响动,仿佛这些树叶生下来就是为了迎接风的到来。到了结皂角的日子,枝条上一丛丛的皂角就像悬挂起来的铃铛,风刚到还没有站稳脚跟,它们就咣啷咣啷响起来,一面宣布风已经抵达,一面向人炫耀起它的存在。听见这样的声音,老人就会从家里拿来顶端拴了钩子的竹竿钩皂角去洗衣服洗脑壳,娃娃就会从老人手里抢皂角里拨出来的圆咕隆冬的黑粒(种子)当蛋子弹。竹子对风的期待,比皂角树更急迫。四合院后墙长的这丛竹子,高度有十七八米,被风揉的日子远远比老人活过的日头还要多。轻风拂来,它的叶子就会夸张地传出悉悉索索才有的那种声音。风一大,不光竹叶的声音立即就浏亮起来,它的茎杆也会风骚地左右摆摇,吱呀吱呀的声音悠长传神,比女人叫床的声音还撩人。是说到了傍晚总有男女跑到竹子下面来谈恋爱,这倒不是因为这个地方背静,而是因为风揉竹子的声音很有诗意,能勾兑出浪漫和想象的味道。揉声音总是会揉出一些事情来,注意到了这些事情,就是触摸到了生活的肌肤和经络,也触摸到了声音的轮廓。
从皂角树到竹子,从竹子到皂角树,风揉出来的声音像一片飘荡的绸缎,递到耳朵里的全是光滑,圆润,柔和,细腻,逶迤和温度的质感。我的听觉一走上音线,就有了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再到僻静旷野的景象变化。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愿意陪我在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听风揉出来的声音,即便这样的声音是连贯的,很像交响乐,不需要动用想象力就可以闻到声音里的植物清香气息,看见声音的线条和轮廓就是植物的叶子。他们虽然天天跟我一样都被风揉出来的声音包裹了,可他们的听觉和视线,却从包裹的缝隙间漏出去了,停在办公室,报纸,茶水,会议厅,商店,厨房,饭桌,厕所和床上,风揉出来的声音,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东西,很难感受,也不愿意去感受。只有一个退休老干部,在皂角树下开垦了一块自留地种蔬菜打发时间,才和我一样,真正关心过风揉出来的声音。不同的辈分没有阻拦我们在倾听风揉声音的过程中成为了知心朋友。他不种地的时候,会邀请我去他家里听他拉二胡。他的二胡拉得并不专业,声音很平淡,不像专业音乐家拉得那么优美动听,但他拉得很投入,有板有眼的。特别是琴弓在琴弦上游走的时候,他的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总是很仔细地按压在琴弦上,与其说这是用手指在定音,不如说是他正在用虔诚的态度揉声音。他的二胡拉出来的曲调,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曲子,偶尔应我的要求,才会拉出一段模仿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虽然不是很逼真,也不优美,不过在我听来还是很亲切的,不是因为优美才亲切,而是因为自然才亲切。手指按压琴弦定出来的音调,像一片竹篱笆,把皂角树和竹子的味道、太阳的光线、风的动感和叶子摇曳的模样隔在了外面,只留下了皂角树和竹子的音质和内涵。听他拉二胡,我就能够发觉他与皂角树和竹子之间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但他走得不远,笨拙的技巧,没有系统演艺培训的经历和对我们说的那些五线谱上的曲子的精深研究,就是一个例证。
真正走得远的,是那些用专业的手指揉琴弦产生声音的人,像小提琴师盛中国,二胡演奏家闵慧芬,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吉他手刘义君。同样是揉声音,可他们都是严格按照五线谱规定的格式,固定的乐器,固定的手法,固定的演奏理论模式和在像舞台这样的专门场地里揉声音,无论是味道、音色、感觉和形式,都和风揉皂角树以及竹子的情形有了天壤之别的差距。他们把专业的乐器,音乐理论,音乐技巧当成砖块,像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长城那样,把风揉皂角树和竹子的所有韵味和质地,全部挡在了他们的感官外面。
看风景的人,是与自己头脑中的语言符号打交道的人。脑袋里的符号决定了人看到的风景。有什么样的思想与情感,决定了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专业音乐家和歌唱家看到的是专业的音乐风景。在揉声音的过程里,他们揉出来的是宫廷味道,华丽色彩和只有动用想象才能够体会到的画面。风吹皂角树和竹子的声音是音线,人演奏和歌唱出来的还是音线,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裸露和穿了衣服的差别,但裸露的音线就没有穿了衣服的音线高贵,具有了人文格调和文化审美格调的高贵。即便我们习惯了亲近高贵的音线,渐渐对低贱的音线有了陌生感和排斥行为,但我们在做爱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裸体不穿衣服,还是不由自主就揉出了叫床的声音,与其说这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是我们有意停止了对声音的构建行为,任由自然的驱使而揉动声音。至少对我来说,就是在完全放弃了用脑袋构建风景的时候,才发现风揉皂角树和竹子递出来的音线,是一条不简单的线条,它内在的生机勃勃和绚烂多姿,它粗砺中的柔美、雄浑中的细腻,它作为实体存在的价值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魅力,总是会像湿地、冰川、荒漠和高山,在我的感官面前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一种叫人怦然心动的尊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