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沉默寡言人
2021-12-26叙事散文昨日时光
弟弟这两年经常出差,见他一面真不容易。即便见了面,我们也很少说话。兄弟见面的地点通常是在老家。星期天,各自带上妻儿,回家看望父母。我主动喊他的乳名,他答应一声,然后羞赧地走开,默默做他的一份事。要么进厨房帮着做饭,要么拿起扫把扫院子,要么带……
弟弟这两年经常出差,见他一面真不容易。即便见了面,我们也很少说话。
兄弟见面的地点通常是在老家。星期天,各自带上妻儿,回家看望父母。我主动喊他的乳名,他答应一声,然后羞赧地走开,默默做他的一份事。要么进厨房帮着做饭,要么拿起扫把扫院子,要么带他年幼的儿子出去玩。实在无聊,一个人悄悄上楼去睡觉。过一会忽然找不见他了,谁也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连他媳妇也不知道。又过了一会,他又神秘兮兮地回来了,给母亲买了一盒药,车子后面架了一盘电线,或是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家里与电有关的活全是他干的。
弟弟的专业是财务,他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总监,工作非常忙。电工成为他的业余爱好,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家实在没人干那活,二是干不需要和人进行语言交流。弟弟口讷,从小都这样。因为他的不善交际,也因为他一味的追求事业,婚姻来得很迟。他小我六岁,但他的儿子今年才四岁,我儿子已经上高中。我住江北,弟弟住江南,却是一年难得来往几回。只在一些日子,比如父母过生日,还有过春节时,他到我家来小坐一会。到现在为止,弟弟没来过我的单位,我也没到过他所在的公司。父亲也一样,我们两个的单位他都没来过。在不善辞令和交际这点上,弟弟深得父亲的遗传。 父亲是个相当沉闷的人。刚刚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带我上街。他牵一头山羊,我默默走在身后。走过深秋枯黄的田野,走过人烟稠密的东关正街,走得我人困马乏的,他也没说抱抱我,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路上我们居然一句话也不说。他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逗我说笑,我也不敢随便问他什么,尽管那时候我心中埋藏着太多的疑问。比如说,那头老实巴交的山羊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要遭到主人的抛弃?听它一路“咩咩咩”的叫声,再看它可怜巴巴的眼神,多像在求情,可父亲根本不理会它。我们走到一个叫“南市场”的地方,父子俩默默地站在人家屋檐下,费了好长时间才把那头山羊处理掉。接过一卷钱,父亲点过后揣进兜里,拉了我的手,头也不回地走远。东关食堂的炝锅面很有名,父亲要了两碗,我们坐下来细细品尝那个年代难得一见的油腻荤腥。葱花胡椒小酥肉的香味在我心里飘荡了三十多年,到现在不但没有散尽,反而更加浓烈。没有语言包裹的父爱,默默的,一直在心间。
在我们老家那一带,父亲是出了名的坏脾气。吃饭时把谁瞪一眼,谁马上就得给他盛饭。那些年生活困难,一家八口的吃饭都成问题,还要攒钱修房,父亲的担子真不轻。无穷无尽的愁苦使他经常发脾气,脾气上来时拿动物撒气:遭卖的,瘟老二,砍脑壳的。可他不骂人,只简单的一个“你”字,便让我们战战兢兢。配合着他的愤怒的,是阴郁的脸色,比旧社会的天还黑!
旧社会又怎样呢?那时候,父亲在城里读过初中,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化人之一。他年轻时当过民办教师,生下两个姐姐后,由于负担过重不得不回乡劳动。当过大队会计,练就双手同时打算盘的绝技;当过生产队长,从三十岁干到六十岁。犁田、锄地、播种、施肥、放水、晒田、收割……农活无所不能。闲下来时,陪伴他的是一架收音机,是弟弟前些年给他买的。他比我更了解父亲。
如今父亲老了,脾气也好多了。听说我打他孙子,有一次专门跑来告诉我:现在的娃儿打不得,要给他讲点道理。隔三叉五的,想念他的小孙子了,他也会去江南岸。小家伙真有意思,八哥嘴,玲珑心,和我木讷的弟弟判若两人。没办法,这是又一代人的命。
有一天,看见儿子手里的MP4,我问他哪来的,他说是大大(叔叔)给他买的,是对他学习进步的奖励。我这个弟弟啊,你买之前怎么不跟我通个气。你一走就是几十天,怎么不给哥哥发个短信。
又是一年父亲节,想起那首日语歌: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只做不说,一生默默的付出,只在远远的背后注视着自己的亲人。沉默寡言,莫非是天下父兄的共性?
[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0-6-14 07:51 编辑 ]
兄弟见面的地点通常是在老家。星期天,各自带上妻儿,回家看望父母。我主动喊他的乳名,他答应一声,然后羞赧地走开,默默做他的一份事。要么进厨房帮着做饭,要么拿起扫把扫院子,要么带他年幼的儿子出去玩。实在无聊,一个人悄悄上楼去睡觉。过一会忽然找不见他了,谁也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连他媳妇也不知道。又过了一会,他又神秘兮兮地回来了,给母亲买了一盒药,车子后面架了一盘电线,或是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家里与电有关的活全是他干的。
弟弟的专业是财务,他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总监,工作非常忙。电工成为他的业余爱好,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家实在没人干那活,二是干不需要和人进行语言交流。弟弟口讷,从小都这样。因为他的不善交际,也因为他一味的追求事业,婚姻来得很迟。他小我六岁,但他的儿子今年才四岁,我儿子已经上高中。我住江北,弟弟住江南,却是一年难得来往几回。只在一些日子,比如父母过生日,还有过春节时,他到我家来小坐一会。到现在为止,弟弟没来过我的单位,我也没到过他所在的公司。父亲也一样,我们两个的单位他都没来过。在不善辞令和交际这点上,弟弟深得父亲的遗传。 父亲是个相当沉闷的人。刚刚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带我上街。他牵一头山羊,我默默走在身后。走过深秋枯黄的田野,走过人烟稠密的东关正街,走得我人困马乏的,他也没说抱抱我,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路上我们居然一句话也不说。他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逗我说笑,我也不敢随便问他什么,尽管那时候我心中埋藏着太多的疑问。比如说,那头老实巴交的山羊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要遭到主人的抛弃?听它一路“咩咩咩”的叫声,再看它可怜巴巴的眼神,多像在求情,可父亲根本不理会它。我们走到一个叫“南市场”的地方,父子俩默默地站在人家屋檐下,费了好长时间才把那头山羊处理掉。接过一卷钱,父亲点过后揣进兜里,拉了我的手,头也不回地走远。东关食堂的炝锅面很有名,父亲要了两碗,我们坐下来细细品尝那个年代难得一见的油腻荤腥。葱花胡椒小酥肉的香味在我心里飘荡了三十多年,到现在不但没有散尽,反而更加浓烈。没有语言包裹的父爱,默默的,一直在心间。
在我们老家那一带,父亲是出了名的坏脾气。吃饭时把谁瞪一眼,谁马上就得给他盛饭。那些年生活困难,一家八口的吃饭都成问题,还要攒钱修房,父亲的担子真不轻。无穷无尽的愁苦使他经常发脾气,脾气上来时拿动物撒气:遭卖的,瘟老二,砍脑壳的。可他不骂人,只简单的一个“你”字,便让我们战战兢兢。配合着他的愤怒的,是阴郁的脸色,比旧社会的天还黑!
旧社会又怎样呢?那时候,父亲在城里读过初中,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化人之一。他年轻时当过民办教师,生下两个姐姐后,由于负担过重不得不回乡劳动。当过大队会计,练就双手同时打算盘的绝技;当过生产队长,从三十岁干到六十岁。犁田、锄地、播种、施肥、放水、晒田、收割……农活无所不能。闲下来时,陪伴他的是一架收音机,是弟弟前些年给他买的。他比我更了解父亲。
如今父亲老了,脾气也好多了。听说我打他孙子,有一次专门跑来告诉我:现在的娃儿打不得,要给他讲点道理。隔三叉五的,想念他的小孙子了,他也会去江南岸。小家伙真有意思,八哥嘴,玲珑心,和我木讷的弟弟判若两人。没办法,这是又一代人的命。
有一天,看见儿子手里的MP4,我问他哪来的,他说是大大(叔叔)给他买的,是对他学习进步的奖励。我这个弟弟啊,你买之前怎么不跟我通个气。你一走就是几十天,怎么不给哥哥发个短信。
又是一年父亲节,想起那首日语歌: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只做不说,一生默默的付出,只在远远的背后注视着自己的亲人。沉默寡言,莫非是天下父兄的共性?
[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0-6-14 07:5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