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您敬礼
2021-12-26叙事散文心中的秘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1 编辑
我想给您敬礼——再读《稼轩集》国庆六十年庆典,使心灵为之震撼。回顾历史难掩情绪的波澜,忍不住走向书丛,想再次翻开历史,阅读历史,……
我想给您敬礼——再读《稼轩集》国庆六十年庆典,使心灵为之震撼。回顾历史难掩情绪的波澜,忍不住走向书丛,想再次翻开历史,阅读历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1 编辑 <br /><br /> 我想给您敬礼
——再读《稼轩集》
国庆六十年庆典,使心灵为之震撼。回顾历史难掩情绪的波澜,忍不住走向书丛,想再次翻开历史,阅读历史,顺手捧读《稼轩集》,有更深层的感悟和意义。
掩上书卷,如潮的思绪难以平静。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您高大、伟岸的身躯,您那悲壮的呼喊仿佛回荡在我的耳畔,尽管岁月流逝了千年,您的英魂还在,就在国庆的广场上引吭高歌;您的雄风还在,正伴随着秋风舞动着国旗猎猎;您的满腔豪情还在,那阅兵方阵的气势有您在激荡。您的爱国豪情令人敬佩,我想向一名真正的战士那样给您敬礼,向您表示我深深的敬意!
一千年来,您是否已化作了祖国蓝天的云朵?还是在万里长空展翅翱翔的鲲鹏?或者是那“只管送归船的西风?
沧海桑田,地覆天翻,历史巨变,也许隐去了您驰骋万里沙场的踪迹,但却在当年的战场上矗立起座座繁荣的城市;也许埋没了您拼杀倭寇撒下的血汗,但却在那里浇灌出广袤的沃野良田;也许您的词作有太多被现代文学充斥,但您诗词的精粹和品格会永远流传!
您的《美芹十轮》所体现的盖世才华,您献给宰相卢允文《九议》的真知灼见,您勇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胆略和勇武,您在《稼轩集》中所流露出的一腔爱国豪情,都深深的铭刻与千载之后世人的心。综观您的宏论,拜读您的词作,感叹您生不逢时,惊叹您妙笔生花,佩服您慷慨激昂,可惜您雄才大略。您“醉里挑灯看剑”的悲情,今天我深深体会。我想给您敬礼,邀你临风赏月,畅叙祖国繁荣,共饮香茗,挥笔描绘诗篇。
我想给您敬礼,您会深感我的敬意。您赞美当时“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的赫赫军威;您怀恋自己“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的飒爽英姿;您深情回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雄壮;您激情讴歌“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图突骑渡江出。燕兵夜捉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的峥嵘岁月;您把盏阔论“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的飞将军李广;您临江登高颂扬“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的英雄孙仲谋;您感叹岁月无情,壮志未酬,“春风不然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铅山沟壑万千条,万千条沟壑载满了您的悲创;带湖波涛万千倾,万千倾波涛盛满了您的哀歌。
今天,我拜读您的《稼轩词》,就是我对您的理解;我再读您的《稼轩词》,就是我紧贴您的心;我吟诵您的《稼轩词》,就是我感悟您的情;我学习您的《稼轩词》,就是我在学习您的词蕴,学您做人的精神。
啊!千年后的今天,国庆六十周年大典之夜,我望着如水的月光,仰慕当年在抗寇战火中驰骋的英雄——辛弃疾。多想踏着千年的月光寻去,去欣赏您的手,欣赏这双紧握吴钩、挥洒戈矛、文武双全、“强教虎将充词客”的手。在我满怀崇敬的欣赏这双手的时刻,我读懂了为什麽有人称您为柔情似水的铁血男儿,读懂了为甚麽人们称您为“词中之龙”,读懂了为甚麽人们称您为伟大的爱国词人……
宋代词人辛弃疾——伟大的爱国词人!了不起的爱国勇将!不可多得的民英雄!
虽然您已经离去千年,但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有您不朽的闪光的英名——宋代伟大的爱国词人——一颗最耀眼的星座——辛弃疾!
附上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为掌书记,并劝耿就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次年正月,受耿京的委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百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的非凡胆略勇气。
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26岁时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31岁进献《九议》,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方面,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33岁时即预言金朝“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周密《浩然斋意抄》),也体现出辛弃疾的远见卓祝。他还具有随机应变的实干才能,41岁在湖南创建雄镇一方的飞虎军,虽困难重重,但事皆立力,时人比之为“隆中诸葛”(刘宰《贺辛等制弃疾知镇江》)。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然而,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 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他23岁南归之初,只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佥判,六年后官职虽逐步升迁,但都是在地方任职,而且每任时间都不长,从29岁到42岁,13年间调换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本来就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而他“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水调歌头》)的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个性更使他常常遭人忌恨谗害和排挤,因此他一生“三仕三已”(《哨遍》)。42岁的壮年,即被弹劾罢职,闲居八年后,朝廷准备北伐,辛弃疾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出山,可并未得到重用,二年后带着“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水调歌头》)的绝望心情,66岁的老英雄又回到铅山故居,68岁时含恨而逝。
——再读《稼轩集》
国庆六十年庆典,使心灵为之震撼。回顾历史难掩情绪的波澜,忍不住走向书丛,想再次翻开历史,阅读历史,顺手捧读《稼轩集》,有更深层的感悟和意义。
掩上书卷,如潮的思绪难以平静。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您高大、伟岸的身躯,您那悲壮的呼喊仿佛回荡在我的耳畔,尽管岁月流逝了千年,您的英魂还在,就在国庆的广场上引吭高歌;您的雄风还在,正伴随着秋风舞动着国旗猎猎;您的满腔豪情还在,那阅兵方阵的气势有您在激荡。您的爱国豪情令人敬佩,我想向一名真正的战士那样给您敬礼,向您表示我深深的敬意!
一千年来,您是否已化作了祖国蓝天的云朵?还是在万里长空展翅翱翔的鲲鹏?或者是那“只管送归船的西风?
沧海桑田,地覆天翻,历史巨变,也许隐去了您驰骋万里沙场的踪迹,但却在当年的战场上矗立起座座繁荣的城市;也许埋没了您拼杀倭寇撒下的血汗,但却在那里浇灌出广袤的沃野良田;也许您的词作有太多被现代文学充斥,但您诗词的精粹和品格会永远流传!
您的《美芹十轮》所体现的盖世才华,您献给宰相卢允文《九议》的真知灼见,您勇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胆略和勇武,您在《稼轩集》中所流露出的一腔爱国豪情,都深深的铭刻与千载之后世人的心。综观您的宏论,拜读您的词作,感叹您生不逢时,惊叹您妙笔生花,佩服您慷慨激昂,可惜您雄才大略。您“醉里挑灯看剑”的悲情,今天我深深体会。我想给您敬礼,邀你临风赏月,畅叙祖国繁荣,共饮香茗,挥笔描绘诗篇。
我想给您敬礼,您会深感我的敬意。您赞美当时“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的赫赫军威;您怀恋自己“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的飒爽英姿;您深情回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雄壮;您激情讴歌“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图突骑渡江出。燕兵夜捉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的峥嵘岁月;您把盏阔论“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的飞将军李广;您临江登高颂扬“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的英雄孙仲谋;您感叹岁月无情,壮志未酬,“春风不然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铅山沟壑万千条,万千条沟壑载满了您的悲创;带湖波涛万千倾,万千倾波涛盛满了您的哀歌。
今天,我拜读您的《稼轩词》,就是我对您的理解;我再读您的《稼轩词》,就是我紧贴您的心;我吟诵您的《稼轩词》,就是我感悟您的情;我学习您的《稼轩词》,就是我在学习您的词蕴,学您做人的精神。
啊!千年后的今天,国庆六十周年大典之夜,我望着如水的月光,仰慕当年在抗寇战火中驰骋的英雄——辛弃疾。多想踏着千年的月光寻去,去欣赏您的手,欣赏这双紧握吴钩、挥洒戈矛、文武双全、“强教虎将充词客”的手。在我满怀崇敬的欣赏这双手的时刻,我读懂了为什麽有人称您为柔情似水的铁血男儿,读懂了为甚麽人们称您为“词中之龙”,读懂了为甚麽人们称您为伟大的爱国词人……
宋代词人辛弃疾——伟大的爱国词人!了不起的爱国勇将!不可多得的民英雄!
虽然您已经离去千年,但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有您不朽的闪光的英名——宋代伟大的爱国词人——一颗最耀眼的星座——辛弃疾!
附上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为掌书记,并劝耿就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次年正月,受耿京的委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百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的非凡胆略勇气。
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26岁时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31岁进献《九议》,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方面,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33岁时即预言金朝“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周密《浩然斋意抄》),也体现出辛弃疾的远见卓祝。他还具有随机应变的实干才能,41岁在湖南创建雄镇一方的飞虎军,虽困难重重,但事皆立力,时人比之为“隆中诸葛”(刘宰《贺辛等制弃疾知镇江》)。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然而,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 的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他23岁南归之初,只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佥判,六年后官职虽逐步升迁,但都是在地方任职,而且每任时间都不长,从29岁到42岁,13年间调换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本来就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而他“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水调歌头》)的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个性更使他常常遭人忌恨谗害和排挤,因此他一生“三仕三已”(《哨遍》)。42岁的壮年,即被弹劾罢职,闲居八年后,朝廷准备北伐,辛弃疾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出山,可并未得到重用,二年后带着“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水调歌头》)的绝望心情,66岁的老英雄又回到铅山故居,68岁时含恨而逝。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