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
2021-12-26叙事散文香尘凝榭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8 编辑
幻 化西安是一座立体文物般的城市,西安人也便时不时地沿着通向古老的通道游走,一不小心便使自己跌入远古空间,或是兵佣雄浑的坑道,或是秦王神秘的墓陵,或是华……
幻 化西安是一座立体文物般的城市,西安人也便时不时地沿着通向古老的通道游走,一不小心便使自己跌入远古空间,或是兵佣雄浑的坑道,或是秦王神秘的墓陵,或是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8 编辑 <br /><br />幻 化
西安是一座立体文物般的城市,西安人也便时不时地沿着通向古老的通道游走,一不小心便使自己跌入远古空间,或是兵佣雄浑的坑道,或是秦王神秘的墓陵,或是华清池的凝脂泉水,或是骊山的烽火台,或是法门寺的舍利,或是乾陵的无字碑,或是曲江的流觞,或是雁塔的钟声,或是雄浑御敌的城墙,或是镌刻史书的碑林......不管跌到哪里,都会与古人对话,都会闻听古人的呼吸,都会触摸到古人的足迹,都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灵魂出壳或者瞬时地精神幻化。
我经常被幻化的地方就是顺城巷。
顺城巷,顾名思义就是环城墙周围一圈的巷子,也就是俗称的“城墙根”。早先的城墙根道路狭窄机动车辆不能行走,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常常集聚在这里下棋打牌晒太阳,外地来的无处安身的人们也在这里用几根木棍搭上牛毛毡避风挡雨慢慢地就成了家。也有一些人把自己家里用不着的衣物拿到这儿摆到地上,在吆喝声中换上三核桃两枣贴补家用,卖完卖不完到点就收摊走人,就是那种所说的跳蚤市场......由于对城墙根的这种临时性和杂居性疏于管理,天长日久自然也少不了藏污纳垢,“城墙根”这个词约定俗成地就隐含了一种低层次的贬意。所以一般人没事是不去城墙根的,即便有事路过也有意绕道而行。
近几年市政在这里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对距城墙一定距离的住户全部进行了搬迁,拆除了所有的棚屋住户,改造了这里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车辆乱停乱放的脏乱差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依照修新如旧的原则还古城一个优雅的古文化原貌,并避讳了“城墙根”的不良历史印记,起了一个很平民化的新名----顺城巷。
顺城巷的一面紧贴着城墙,另一面是统一设计错落有致的灰砖青瓦的仿古小楼,这些临街商用的小楼都只有二层高,大都用来卖笔墨纸砚和文房摆设、字画拓片和各种仿古旅游产品。巷子的地面铺的不是水泥也不是柏油,而是稍加修理过的大块青石板,既整齐又自然,既干净又古朴。
我的住处和父母的住处分别在城里和城外,我们所说的城里城外是以城墙为界划分的,所以虽说是城里城外相距却不甚远,每个周末我必定穿城而过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住住。因此我便周期性地穿梭在这条路上,而这条路是必经顺城巷的。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天阴下雨也不论傍晚还是清晨,我回家都极少坐车,我喜欢沿着绿阴掩映的人行道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穿过闹市旁若无人地步行着走去走回。每当我行至城门里的顺城巷,我总是要沿着巷子的石板路走上一段,问问店铺里纸笔的价钱,看看摆在城墙边上等着买主的那些字画,听听“秦楼鼓韵” 秦腔票友茶社里传出的锣鼓家什和咿咿呀呀的唱腔。
夏日的傍晚我喜欢徜佯在顺城巷,从一串串毗邻的花店里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弥漫了整个街区,顿时镇静了空气中的燥热,让人舒展了额头上的“川”字。从玻璃橱窗里映出的各种各样的鲜花装扮着半个街道,每个花店都把各具特色的艺术插花放在醒目的地方引人驻足。我经常挨着一家一家地看过,饱尝着“一日赏尽长安花”眼福。
花店的对面不远便是名闻天下的碑林,紧靠碑林的顺城巷街道排列着两行卖碑林拓片、各种毛笔和旅游商品的花车,旅游商品大多是陕西本地的手工艺品,如虎头鞋、绣花枕、中国结等等。从碑林参观出来的外地游客围在花车前细细地地挑选着,也有许多本市的“土著”悠闲地穿回在花车之间,在这些悠闲的“土著”中也不乏热心好客者向外地游客介绍这些产品孰好孰劣,他们有点象当年北京的八旗子弟,虽然没有正当的职业,但他们很懂行,介绍起什么来都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秋天的清晨我喜欢早早地来到顺城巷,站在城门口往巷子里望去,地上湿漉漉的,朝霞映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折射出迷幻色彩,又让人觉得那青石板也是刚刚洗梳过且薄薄地敷了一层淡淡的粉妆。因为没有汽车的行驶和人声的喧啸,此时静谧的顺城巷就象一个娴淑而腼腆的少女,这时你便醉了,你的步履便会轻盈起来,轻盈得象舞台上的云步。这时的你便也幻化成了身穿曳曳的长裙,梳着峨峨的发髻的唐朝仕女,从这里款款往前走去,一直走到城外。
这时我便亲身体验着庄周梦蝶的境界,不知庄周做梦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庄周。
西安是一座立体文物般的城市,西安人也便时不时地沿着通向古老的通道游走,一不小心便使自己跌入远古空间,或是兵佣雄浑的坑道,或是秦王神秘的墓陵,或是华清池的凝脂泉水,或是骊山的烽火台,或是法门寺的舍利,或是乾陵的无字碑,或是曲江的流觞,或是雁塔的钟声,或是雄浑御敌的城墙,或是镌刻史书的碑林......不管跌到哪里,都会与古人对话,都会闻听古人的呼吸,都会触摸到古人的足迹,都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灵魂出壳或者瞬时地精神幻化。
我经常被幻化的地方就是顺城巷。
顺城巷,顾名思义就是环城墙周围一圈的巷子,也就是俗称的“城墙根”。早先的城墙根道路狭窄机动车辆不能行走,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常常集聚在这里下棋打牌晒太阳,外地来的无处安身的人们也在这里用几根木棍搭上牛毛毡避风挡雨慢慢地就成了家。也有一些人把自己家里用不着的衣物拿到这儿摆到地上,在吆喝声中换上三核桃两枣贴补家用,卖完卖不完到点就收摊走人,就是那种所说的跳蚤市场......由于对城墙根的这种临时性和杂居性疏于管理,天长日久自然也少不了藏污纳垢,“城墙根”这个词约定俗成地就隐含了一种低层次的贬意。所以一般人没事是不去城墙根的,即便有事路过也有意绕道而行。
近几年市政在这里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对距城墙一定距离的住户全部进行了搬迁,拆除了所有的棚屋住户,改造了这里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车辆乱停乱放的脏乱差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依照修新如旧的原则还古城一个优雅的古文化原貌,并避讳了“城墙根”的不良历史印记,起了一个很平民化的新名----顺城巷。
顺城巷的一面紧贴着城墙,另一面是统一设计错落有致的灰砖青瓦的仿古小楼,这些临街商用的小楼都只有二层高,大都用来卖笔墨纸砚和文房摆设、字画拓片和各种仿古旅游产品。巷子的地面铺的不是水泥也不是柏油,而是稍加修理过的大块青石板,既整齐又自然,既干净又古朴。
我的住处和父母的住处分别在城里和城外,我们所说的城里城外是以城墙为界划分的,所以虽说是城里城外相距却不甚远,每个周末我必定穿城而过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住住。因此我便周期性地穿梭在这条路上,而这条路是必经顺城巷的。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天阴下雨也不论傍晚还是清晨,我回家都极少坐车,我喜欢沿着绿阴掩映的人行道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穿过闹市旁若无人地步行着走去走回。每当我行至城门里的顺城巷,我总是要沿着巷子的石板路走上一段,问问店铺里纸笔的价钱,看看摆在城墙边上等着买主的那些字画,听听“秦楼鼓韵” 秦腔票友茶社里传出的锣鼓家什和咿咿呀呀的唱腔。
夏日的傍晚我喜欢徜佯在顺城巷,从一串串毗邻的花店里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弥漫了整个街区,顿时镇静了空气中的燥热,让人舒展了额头上的“川”字。从玻璃橱窗里映出的各种各样的鲜花装扮着半个街道,每个花店都把各具特色的艺术插花放在醒目的地方引人驻足。我经常挨着一家一家地看过,饱尝着“一日赏尽长安花”眼福。
花店的对面不远便是名闻天下的碑林,紧靠碑林的顺城巷街道排列着两行卖碑林拓片、各种毛笔和旅游商品的花车,旅游商品大多是陕西本地的手工艺品,如虎头鞋、绣花枕、中国结等等。从碑林参观出来的外地游客围在花车前细细地地挑选着,也有许多本市的“土著”悠闲地穿回在花车之间,在这些悠闲的“土著”中也不乏热心好客者向外地游客介绍这些产品孰好孰劣,他们有点象当年北京的八旗子弟,虽然没有正当的职业,但他们很懂行,介绍起什么来都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秋天的清晨我喜欢早早地来到顺城巷,站在城门口往巷子里望去,地上湿漉漉的,朝霞映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折射出迷幻色彩,又让人觉得那青石板也是刚刚洗梳过且薄薄地敷了一层淡淡的粉妆。因为没有汽车的行驶和人声的喧啸,此时静谧的顺城巷就象一个娴淑而腼腆的少女,这时你便醉了,你的步履便会轻盈起来,轻盈得象舞台上的云步。这时的你便也幻化成了身穿曳曳的长裙,梳着峨峨的发髻的唐朝仕女,从这里款款往前走去,一直走到城外。
这时我便亲身体验着庄周梦蝶的境界,不知庄周做梦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庄周。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