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笔记之一:雨中的山林
2021-12-26抒情散文张乃光
山间遇雨,是登山大忌,却也无端增添很多情趣。林子里,林子外,无数水声在缠绕,陡然生出一种突围感,想冲出雨去。水声无数,脚下的路却只有一条。正是深秋时分,深秋时分多雨。一把一把小雨伞,撑开林间一朵一朵色彩缤纷的蘑菇,给迷蒙的雨景增了许多意想不……
山间遇雨,是登山大忌,却也无端增添很多情趣。林子里,林子外,无数水声在缠绕,陡然生出一种突围感,想冲出雨去。水声无数,脚下的路却只有一条。
正是深秋时分,深秋时分多雨。一把一把小雨伞,撑开林间一朵一朵色彩缤纷的蘑菇,给迷蒙的雨景增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雨小下来的时候,蝉声突然密集起来。一株高大的核桃树下,满地落满了带着绿皮的核桃。这是核桃树对养育它的大山的回赠。
泉弯腰拣了一个,树梢传来人声——“呃,呃,呃呃呃!”
抬头,树梢立着一个披着簑衣的山里汉子。威严,像立在天空的山神!
泉不好意思,仰头,笑:“就拣一个。”
树梢上的声音软了:“拣几个就拣几个呗!”说完挥舞手中的竹竿,辟哩叭啦又有几个核桃掉了下来。
山里的空气,被雨洗过,干净得不含一点杂质。沿着山路徐徐向上,经过几座废弃的破房,一株上了年纪的核桃树,等候在老地方。我们曾无数次来过这里,在树下休息,野炊。牛毛细雨中,眼前丛生着野草,早已不见旧时痕迹。
笑声。隐隐的笑声,穿越了时间——又看见五年前的场景,看到五年前的小奉,看见了五年前的泳友。核桃树下,我们席地而坐,吃着带来的馒头。小奉照例带来了她醃制的卤腐,一伙人争着抢着,从她手里接过卤腐瓶,用调羹,用小勺,把糯软的卤腐细细研抹在馒头上。
“这可是我们这座小城的特产——奉氏卤腐啊!”又听见了泳友打趣的笑声。
小奉是一个纺织厂的下岗工人,离异,孤身一人,常来游泳。她披着一头乌黑而发亮的头发,笑时露出白白的门牙,一边说话一边用眼睛左看看人,右望望人,很逗人喜爱的样子。
舌尖还残留着卤腐的味道,小奉却因一场车祸离开我们。她的死与卤腐有关——因为泳友们喜欢她的卤腐,每到冬天将临,她都要收集一些罐头瓶,醃制些卤腐,郊游时带去。出事那天,她骑着摩托去向要好的朋友讨几个醃制卤腐的罐头瓶。朋友等急了,给她打电话,无应答——自然是无应答的,她被一辆驶进加油站的货车撞倒在地了。
一阵一阵雨声,滴落在心头。雨滴被上了年纪的核桃树所放大,在滴答的雨声中吃带来的馒头,却无论如何再也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那种糯糯的香香的醇醇的味道,已随逝者远去。
雨声淅沥,心情也像细雨,迷茫。想起了小奉,就想起核桃树北那条草莽中的小径。我们曾一次又一次踩着那条小路,去看那院隐藏于树荫和草莽间的破落的旧房。
小奉走了,路也丢了,只有一片草。Z挥着手中的木棍,探路,走了一截,摇了摇头,退回来了。
水声漫漶,突然想起小奉曾好奇地问过我这片破房为什么叫“单大人”。当时的我只能一知半解地回答她,这地名其实是人名——据说清朝时一个叫单大人的官员曾居住于此。后来,我也曾想对这位单大人的身世作些详细了解,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向小奉介绍。可惜,小奉在我还未了解清楚前就出了事。
这片已经颓废的房屋,当年造得很有气势——主楼坐北朝南,两侧还有厢房,走进去的路两边也有房子,路的右手边还蜿蜒着一条小溪。一个身世飘零的孤独老人,守住那条小溪,守住一个小小的发电机,用小溪的水发电,来供给他看电视的电源——不知道那发电机是谁供给他的。他可算得上是一个匠心独具的隐居者。老人如今已不见了,他赖以栖身的房屋也倒塌于一片荒草间,只留下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梦一样的谜。
单大人显赫的身世经不了风雨,如今只剩下倒颓的墙,朽坏的屋檐,歪倾的门面,下陷的木地板,还有一条隐藏于荨麻与杂草间的小径。记得一次来这里,小奉从草丛中的路径走进当年的小院,曾对着颓楼左顾右盼,声音里透露出惋惜和向往:“当年,也许楼上住过一位绣花的小姐,月亮升起的时候,坐在窗前,等待着房后桂花树下传来三弦声呢!”
颓院西边小路边那株桂花树还在。深秋时分,它总开着金黄的米粒大的花,馥郁的香气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小奉每次来,喜欢折上一枝两枝无主的金桂,一路上馥郁的香气。
如今,金桂被乱草遮住,香气也闻不到了,我猜想是过了季节的关系。
庭院,已深深地颓废于荒草之间。那个因小奉的询问而引起我关注的单大人的身世,也堙没于荒草之间。有人对我说,他曾经镇压过杜文秀起义,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我查不到有关他的蛛丝马迹的任何文字。山间核桃树下拣核桃的山民中,有姓单的,问起单大人,他们的回答比我了解的还少,只含含糊糊说是祖上的一个官。
朦胧的雨,使山林模糊,又使一些记忆变得清晰。在这片山间的途中,废弃着零零星星的庭院和房屋,几年前,一个庭院的门两边还看到褪了色的结婚对联,山民告诉我们,一对外地来打工的青年曾经把它作为洞房。小奉偏着头,脸上的表情带着羡慕:“能够与自己相爱的人栖身在这样一院没人打扰的房子,也是一种人生的福份呀……”
雨中想起小奉脸上那种表情,一滴一滴的雨,又落在心上。
一切都是个谜,单大人,寄居者,包括小奉。在小奉的丧礼上,我看到了她的前夫,伤心欲绝的神情。他们为什么要离婚,对我是个解不开的谜。
雨又大起来了,同行的伙伴催促着下山了。
回到核桃树下,看到一只蚂蝗叮在泉的脖子上。泉尖叫,急急用手去抓,蚂蝗却紧紧叮住不放。连忙帮着用手去逮,狠命一逮,鲜血冒出来了。
心倏忽一动:小奉也曾在这片乱草中,被蚂蝗叮过,也是这样尖叫,也是急急用手去抓,也是急急用手去逮,狠命一逮,鲜血便冒出来了……
殷红的血,模糊了雨,模糊了记忆。一切都在雨中逝去。是得下山了,这片草丛间,多的是蚂蝗。我的脚杆、脚踝开始隐隐地疼,裤管里,袿子内也钻进了蚂蝗,紧紧叮在肉上。
W见我们一个一个忙着抓蚂蝗,传授了一个秘诀:不要死逮,要用手连续猛拍或用烟头灼。
果然奏效,蚂蝗很快就掉落在地。但叮咬处仍然有殷红的血。
在返回的途中,一株核桃树下,路边草丛里,掉着几个核桃,我捡到一个,剥去绿色的皮,却咬不开,是个“铁核桃”——“铁”得就像“单大人”,像已经消失的种种往事。
这时雨却意外地停了,我们回到了就餐的宝灵寺,闻到了饮烟温暖的味道,还有鸡肉和鱼的香味。
苍山斜阳峰麓,这个名叫“单大人”的地方,这雨中的山林,给我留下的,是与殷红有关的一串记忆。
[ 本帖最后由 张乃光 于 2009-1-17 08:45 编辑 ]
正是深秋时分,深秋时分多雨。一把一把小雨伞,撑开林间一朵一朵色彩缤纷的蘑菇,给迷蒙的雨景增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雨小下来的时候,蝉声突然密集起来。一株高大的核桃树下,满地落满了带着绿皮的核桃。这是核桃树对养育它的大山的回赠。
泉弯腰拣了一个,树梢传来人声——“呃,呃,呃呃呃!”
抬头,树梢立着一个披着簑衣的山里汉子。威严,像立在天空的山神!
泉不好意思,仰头,笑:“就拣一个。”
树梢上的声音软了:“拣几个就拣几个呗!”说完挥舞手中的竹竿,辟哩叭啦又有几个核桃掉了下来。
山里的空气,被雨洗过,干净得不含一点杂质。沿着山路徐徐向上,经过几座废弃的破房,一株上了年纪的核桃树,等候在老地方。我们曾无数次来过这里,在树下休息,野炊。牛毛细雨中,眼前丛生着野草,早已不见旧时痕迹。
笑声。隐隐的笑声,穿越了时间——又看见五年前的场景,看到五年前的小奉,看见了五年前的泳友。核桃树下,我们席地而坐,吃着带来的馒头。小奉照例带来了她醃制的卤腐,一伙人争着抢着,从她手里接过卤腐瓶,用调羹,用小勺,把糯软的卤腐细细研抹在馒头上。
“这可是我们这座小城的特产——奉氏卤腐啊!”又听见了泳友打趣的笑声。
小奉是一个纺织厂的下岗工人,离异,孤身一人,常来游泳。她披着一头乌黑而发亮的头发,笑时露出白白的门牙,一边说话一边用眼睛左看看人,右望望人,很逗人喜爱的样子。
舌尖还残留着卤腐的味道,小奉却因一场车祸离开我们。她的死与卤腐有关——因为泳友们喜欢她的卤腐,每到冬天将临,她都要收集一些罐头瓶,醃制些卤腐,郊游时带去。出事那天,她骑着摩托去向要好的朋友讨几个醃制卤腐的罐头瓶。朋友等急了,给她打电话,无应答——自然是无应答的,她被一辆驶进加油站的货车撞倒在地了。
一阵一阵雨声,滴落在心头。雨滴被上了年纪的核桃树所放大,在滴答的雨声中吃带来的馒头,却无论如何再也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那种糯糯的香香的醇醇的味道,已随逝者远去。
雨声淅沥,心情也像细雨,迷茫。想起了小奉,就想起核桃树北那条草莽中的小径。我们曾一次又一次踩着那条小路,去看那院隐藏于树荫和草莽间的破落的旧房。
小奉走了,路也丢了,只有一片草。Z挥着手中的木棍,探路,走了一截,摇了摇头,退回来了。
水声漫漶,突然想起小奉曾好奇地问过我这片破房为什么叫“单大人”。当时的我只能一知半解地回答她,这地名其实是人名——据说清朝时一个叫单大人的官员曾居住于此。后来,我也曾想对这位单大人的身世作些详细了解,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向小奉介绍。可惜,小奉在我还未了解清楚前就出了事。
这片已经颓废的房屋,当年造得很有气势——主楼坐北朝南,两侧还有厢房,走进去的路两边也有房子,路的右手边还蜿蜒着一条小溪。一个身世飘零的孤独老人,守住那条小溪,守住一个小小的发电机,用小溪的水发电,来供给他看电视的电源——不知道那发电机是谁供给他的。他可算得上是一个匠心独具的隐居者。老人如今已不见了,他赖以栖身的房屋也倒塌于一片荒草间,只留下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梦一样的谜。
单大人显赫的身世经不了风雨,如今只剩下倒颓的墙,朽坏的屋檐,歪倾的门面,下陷的木地板,还有一条隐藏于荨麻与杂草间的小径。记得一次来这里,小奉从草丛中的路径走进当年的小院,曾对着颓楼左顾右盼,声音里透露出惋惜和向往:“当年,也许楼上住过一位绣花的小姐,月亮升起的时候,坐在窗前,等待着房后桂花树下传来三弦声呢!”
颓院西边小路边那株桂花树还在。深秋时分,它总开着金黄的米粒大的花,馥郁的香气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小奉每次来,喜欢折上一枝两枝无主的金桂,一路上馥郁的香气。
如今,金桂被乱草遮住,香气也闻不到了,我猜想是过了季节的关系。
庭院,已深深地颓废于荒草之间。那个因小奉的询问而引起我关注的单大人的身世,也堙没于荒草之间。有人对我说,他曾经镇压过杜文秀起义,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我查不到有关他的蛛丝马迹的任何文字。山间核桃树下拣核桃的山民中,有姓单的,问起单大人,他们的回答比我了解的还少,只含含糊糊说是祖上的一个官。
朦胧的雨,使山林模糊,又使一些记忆变得清晰。在这片山间的途中,废弃着零零星星的庭院和房屋,几年前,一个庭院的门两边还看到褪了色的结婚对联,山民告诉我们,一对外地来打工的青年曾经把它作为洞房。小奉偏着头,脸上的表情带着羡慕:“能够与自己相爱的人栖身在这样一院没人打扰的房子,也是一种人生的福份呀……”
雨中想起小奉脸上那种表情,一滴一滴的雨,又落在心上。
一切都是个谜,单大人,寄居者,包括小奉。在小奉的丧礼上,我看到了她的前夫,伤心欲绝的神情。他们为什么要离婚,对我是个解不开的谜。
雨又大起来了,同行的伙伴催促着下山了。
回到核桃树下,看到一只蚂蝗叮在泉的脖子上。泉尖叫,急急用手去抓,蚂蝗却紧紧叮住不放。连忙帮着用手去逮,狠命一逮,鲜血冒出来了。
心倏忽一动:小奉也曾在这片乱草中,被蚂蝗叮过,也是这样尖叫,也是急急用手去抓,也是急急用手去逮,狠命一逮,鲜血便冒出来了……
殷红的血,模糊了雨,模糊了记忆。一切都在雨中逝去。是得下山了,这片草丛间,多的是蚂蝗。我的脚杆、脚踝开始隐隐地疼,裤管里,袿子内也钻进了蚂蝗,紧紧叮在肉上。
W见我们一个一个忙着抓蚂蝗,传授了一个秘诀:不要死逮,要用手连续猛拍或用烟头灼。
果然奏效,蚂蝗很快就掉落在地。但叮咬处仍然有殷红的血。
在返回的途中,一株核桃树下,路边草丛里,掉着几个核桃,我捡到一个,剥去绿色的皮,却咬不开,是个“铁核桃”——“铁”得就像“单大人”,像已经消失的种种往事。
这时雨却意外地停了,我们回到了就餐的宝灵寺,闻到了饮烟温暖的味道,还有鸡肉和鱼的香味。
苍山斜阳峰麓,这个名叫“单大人”的地方,这雨中的山林,给我留下的,是与殷红有关的一串记忆。
[ 本帖最后由 张乃光 于 2009-1-17 08:4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