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随想
2021-12-26叙事散文妹姚
情人节随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国人已经习惯了很多西方的节日,包括情人节。 每年的情人节,街上的鲜花从早晨一直卖到晚上,已经是华灯初上了,夜幕下的街市却依然热闹异常喧嚣不断,满街是卖花和买花的人们。眼前不时经过手捧鲜花快快乐乐蹦……
情人节随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国人已经习惯了很多西方的节日,包括情人节。 每年的情人节,街上的鲜花从早晨一直卖到晚上,已经是华灯初上了,夜幕下的街市却依然热闹异常喧嚣不断,满街是卖花和买花的人们。眼前不时经过手捧鲜花快快乐乐蹦蹦跳跳的那些少男少女,昏黄的街灯下那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掩饰不住荡漾在每个人脸上的微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猜测:这个世界上,情人真的那么多了吗?
其实过去中国人是从不过情人节的,甚至不知道何为“情人节”。据一本英语词典上注释说,范泰伦节(情人节)二月十四日,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据说鸟类在这一天开始交配。那时的凡俗是:在牧神节期间,每个青年男子从一只盒子里抽签,盒子里放的是写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条子。抽到谁,谁就成为那个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后来这个节日改为纪念一位叫圣瓦伦丁的基督教圣徒。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从而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据说,巧克力成分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跟热恋中的感觉相似。 不论是传说还是现实,在我的理解中,“情人”应该是高尚的、心心相印的,是精神的,是纯净、美丽的,是承载着自己好多爱好多梦,好多企盼的那个人,是近在咫尺却坐怀不乱、远在天边却刻骨铭心,是令人日思夜想牵肠挂肚的那个人。虽然,我的理解大概有点西方味道。 然而,中国时下涌动的“情人”潮,“情”却只是一张面具,在面具下则是物和欲的交换,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性消费’现象罢了。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意识在逐年逐月的下降。什么东西,一到中国就要变味。 曾经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在临终前把他的情人和妻子叫到床前,从胸前掏出一片枯叶,颤抖着递给情人说:“这是咱俩第一次邂逅时,风把它吹到你的鬓边,我珍藏至今,就象珍藏着你的心,现在还给你做个纪念吧。”情人自然哭得泪如雨下令人心恸。然后,男人又从身上掏出一本存折,递给旁边的妻子:“我要走了,你和儿子好好过吧。”说得同样情深意长。 听了这个故事的男人都哈哈大笑。可不是么,“外面彩旗飘飘,屋内红旗不倒”,是时下中国男人“情人”现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然界的雄性动物都在寻求多偶的倾向,可是我国婚姻法的夫妻财产共同制,又使男人在涉越婚姻的不归河时,千回百转畏缩不前,于是感情送给情人,财产留给了妻子。 听了这个故事的女人都咬牙切齿地骂男人花心,可是公平地说,在“情人”现象上,女人并不纯粹是流泪的弱者。有一女白领说:“我想找一个爱我的老公,找一个有钱的情人。”有一大款为不同情人送礼物示爱,他说:“女人因崇拜才和你上床,能赚钱才是男人的魅力啊。”可是所有的“情人”都与他若即若离,只有他慷慨解囊后,这些女人才对他恢复崇拜的目光。 一位在文学杂志社做主编的朋友,婚后10余年,厌烦了“二人转”的生活,总在围城以外寻寻觅觅,艳遇不断。在组稿中遇到了一位小他十几岁的女孩子,她虽没什么才气且长相平平,但对他却相当主动,我这位朋友以为觅得了真爱,立即投入爱河。不料女孩以‘情人’关系为挟持,只要投稿不发,就立即要求物质弥补,不是要远郊旅游就是要服装、首饰,或者以告发他引诱良家妇女相威胁,弄得他苦不堪言。 “情人”无情,迹近交易,时下已成为“法外情”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感情在物质中的沦丧,让我们无比担忧。长时间陷入对物质的追求中,人类还有“情”吗?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真情吗? 大家只想享受情爱大餐,又实惠又方便,“一次性消费”却能全面介入地生活,却忽视了做人的道德与原则。‘性’在卖淫女那里沦为商品,并不让人觉得恶心。然而,当“性”在情人那里沦为商品,你不会感到特别有损于人的价值与尊严吗?据闻一外企高薪女子,在与情人上完床后表示还有急事要办,临出门时却伸手要求情人掏五百元作为打车费。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们无不感觉在吞咽一只苍蝇。 爱的领地虽然海阔天空,但总的规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条“爱”的底线,出了线就会被幸福所淘汰,尤其面对着今天多变的时代纷繁的世界,作为现代人是否更应该多一份平静的心态,多一些爱的责任和爱的忠诚呢。
[ 本帖最后由 妹姚 于 2009-2-14 16:00 编辑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国人已经习惯了很多西方的节日,包括情人节。 每年的情人节,街上的鲜花从早晨一直卖到晚上,已经是华灯初上了,夜幕下的街市却依然热闹异常喧嚣不断,满街是卖花和买花的人们。眼前不时经过手捧鲜花快快乐乐蹦蹦跳跳的那些少男少女,昏黄的街灯下那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掩饰不住荡漾在每个人脸上的微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猜测:这个世界上,情人真的那么多了吗?
其实过去中国人是从不过情人节的,甚至不知道何为“情人节”。据一本英语词典上注释说,范泰伦节(情人节)二月十四日,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据说鸟类在这一天开始交配。那时的凡俗是:在牧神节期间,每个青年男子从一只盒子里抽签,盒子里放的是写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条子。抽到谁,谁就成为那个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后来这个节日改为纪念一位叫圣瓦伦丁的基督教圣徒。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从而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据说,巧克力成分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跟热恋中的感觉相似。 不论是传说还是现实,在我的理解中,“情人”应该是高尚的、心心相印的,是精神的,是纯净、美丽的,是承载着自己好多爱好多梦,好多企盼的那个人,是近在咫尺却坐怀不乱、远在天边却刻骨铭心,是令人日思夜想牵肠挂肚的那个人。虽然,我的理解大概有点西方味道。 然而,中国时下涌动的“情人”潮,“情”却只是一张面具,在面具下则是物和欲的交换,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性消费’现象罢了。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意识在逐年逐月的下降。什么东西,一到中国就要变味。 曾经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在临终前把他的情人和妻子叫到床前,从胸前掏出一片枯叶,颤抖着递给情人说:“这是咱俩第一次邂逅时,风把它吹到你的鬓边,我珍藏至今,就象珍藏着你的心,现在还给你做个纪念吧。”情人自然哭得泪如雨下令人心恸。然后,男人又从身上掏出一本存折,递给旁边的妻子:“我要走了,你和儿子好好过吧。”说得同样情深意长。 听了这个故事的男人都哈哈大笑。可不是么,“外面彩旗飘飘,屋内红旗不倒”,是时下中国男人“情人”现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然界的雄性动物都在寻求多偶的倾向,可是我国婚姻法的夫妻财产共同制,又使男人在涉越婚姻的不归河时,千回百转畏缩不前,于是感情送给情人,财产留给了妻子。 听了这个故事的女人都咬牙切齿地骂男人花心,可是公平地说,在“情人”现象上,女人并不纯粹是流泪的弱者。有一女白领说:“我想找一个爱我的老公,找一个有钱的情人。”有一大款为不同情人送礼物示爱,他说:“女人因崇拜才和你上床,能赚钱才是男人的魅力啊。”可是所有的“情人”都与他若即若离,只有他慷慨解囊后,这些女人才对他恢复崇拜的目光。 一位在文学杂志社做主编的朋友,婚后10余年,厌烦了“二人转”的生活,总在围城以外寻寻觅觅,艳遇不断。在组稿中遇到了一位小他十几岁的女孩子,她虽没什么才气且长相平平,但对他却相当主动,我这位朋友以为觅得了真爱,立即投入爱河。不料女孩以‘情人’关系为挟持,只要投稿不发,就立即要求物质弥补,不是要远郊旅游就是要服装、首饰,或者以告发他引诱良家妇女相威胁,弄得他苦不堪言。 “情人”无情,迹近交易,时下已成为“法外情”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感情在物质中的沦丧,让我们无比担忧。长时间陷入对物质的追求中,人类还有“情”吗?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真情吗? 大家只想享受情爱大餐,又实惠又方便,“一次性消费”却能全面介入地生活,却忽视了做人的道德与原则。‘性’在卖淫女那里沦为商品,并不让人觉得恶心。然而,当“性”在情人那里沦为商品,你不会感到特别有损于人的价值与尊严吗?据闻一外企高薪女子,在与情人上完床后表示还有急事要办,临出门时却伸手要求情人掏五百元作为打车费。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们无不感觉在吞咽一只苍蝇。 爱的领地虽然海阔天空,但总的规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条“爱”的底线,出了线就会被幸福所淘汰,尤其面对着今天多变的时代纷繁的世界,作为现代人是否更应该多一份平静的心态,多一些爱的责任和爱的忠诚呢。
[ 本帖最后由 妹姚 于 2009-2-14 16:0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