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心灵的红棉布

2021-12-26叙事散文尧阳
哲夫先生在给少琳老师的《红棉布》的序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红棉布是心灵的纺织工织出的一匹优质的织品,它是曾经岁月的贫穷但却温馨的见证,是如今繁华光景里的稀罕物,它是记忆之根长出的思想之树,是思想之树开出的意象华朵,是意象华朵结出的生命果实。 ……
  哲夫先生在给少琳老师的《红棉布》的序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红棉布是心灵的纺织工织出的一匹优质的织品,它是曾经岁月的贫穷但却温馨的见证,是如今繁华光景里的稀罕物,它是记忆之根长出的思想之树,是思想之树开出的意象华朵,是意象华朵结出的生命果实。

  哲夫先生所言甚是。且很诚恳地道出了红棉布的内在质地。哲夫先生是文坛大家,他的环境文学立足于人类的生存困境,对人类的贪婪和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十卷本长篇小说不仅得到国内文学界的好评,而且还在美国出了繁体本,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关注。这样的成就,真的是让人羡慕不已。

  认识赵少琳老师是在98年。那是我第一次拿着自己写的一个中篇和短篇往南肖墙的太原市文联《都市》编辑部送,本来我是想顺便拜见一下哲夫老师的,想不到上了编辑部,只有少琳老师一个人在,我便和少琳老师交谈起来。那一次见少琳老师,就觉得这是一个我想象中的那种人,出言不急不躁,吐字轻柔淡雅,显示出了一个文化人良好的学识和涵养。后来,便和少琳老师相识了。让我汗颜的是,几年来我在写作上少有长进,而少琳老师却是佳作不断的问世,尤其是他在《都市》主持的诗歌栏目,不仅选题好,而且在诗歌日益式微且向边缘滑落之际,地处黄土高原的古城太原能有人把诗歌摆弄得如此红红火火,自然招惹得国内外人士一片哗然。当然,这都得力于诗人兼编辑家赵少琳老师的慧眼和苦心,但更多的是他对诗歌的执著与热爱。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千金小女也是文采不凡,常有诗作见诸报刊,大有和其乃父一决高下的架势。家国千秋,人生共苦,父女同诗,这应该是少琳老师的福气。

  这本叫做《红棉布》的诗集,贯穿了少琳老师对生命的咏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创作手法,兼具先锋与写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如《丁香》这首诗,读着读着我的神思便悄然走进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那个叫做戴望舒的《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的女孩忧怨地雨中撑伞而行。而少琳老师笔下的丁香,这一意象却更难以让人捉摸。但诗的趣味指向却更要深沉一些。再比如《月亮》一诗,很富有人情味的画面感,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少年往事。“当一个孩子传来了哭声/月亮便提着灯/便满大街地寻找/孩子/丢掉的鞋子和走散的姐姐。”月亮是温暖人心的,月亮却也暗示出生死轮回,人生悲欢,只不过曾经以往,再难以回头,唯有在梦中感怀了。读完此诗,一股淡淡的忧伤便在我心头低徊不已。尤其说这是诗的魅力,莫若说是赵少琳老师用方块汉字编织出的艺术的魅力。

  由《红棉布》中的那些诗,总不免想到我热爱着的少琳老师,由少琳老师又总不免想到他的那些诗作。听人说,少琳老师曾当过兵。我呢,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我俩在一起,很少谈及自己当兵时候的事情,这是为什么?我虽然不知道少琳老师心里怎样想,但我却是一直很少对人说起自己当兵时候的那段经历的。记得《北京文学》的白连春先生也曾当过兵,他也曾坦露过如此心迹。他的中篇小说《雪地上的灵魂》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后,他写过一篇创作谈,其中就谈到了对自己几年军旅人生的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生怕随便写来会玷污了心里珍藏着的那种美好的印象。按理,军营生活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为什么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却很少谈及自己生命中的那一段历史,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少琳老师的诗集《红棉布》中,有关军旅的诗歌是很少的,这是不是一种“不愿提及”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多么希望作为读者或者一个文友,希望看到少琳老师笔下的那个热气腾腾的军旅之生。我相信,少琳老师对那段绿色的青春期也是耿耿在心,不会忘记的。

  相反,在《红棉布》这部诗集中,几首乡村的诗,倒让我感动不已。“农民出入于土地/节气是二十个属相/农民说着土话/一路打问着节气里的地址/这个节气里的地址/就是农民的老家。”这样的句子对我而言是亲近的,仿若看到自己的父母正在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上挥汗如雨。“农民是有茎的/土地是有茎的/使你分不清农民的辈份高/还是土地的辈份高。”虽然少琳老师生在城市,对乡村很少濡染,但他对土地的彻悟却是独到而深刻的。“当农民吹响锁呐的时候/土地/肯定是沸腾的。”这就是我的乡土,这就是我的父母,这就是我日益富强着的祖国。

  我不懂诗,但我爱读诗,十几年前,读顾诚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曾经让我几天几夜兴奋不已,我觉得我读到了一种来自于心灵和心灵之间的息息相通,而今,读少琳老师的《红棉布》,也经常让我抚掌不已,这就是阅读的魅力,这就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传递给人类的感动。少年时,读到美国南北战争就是由一本书而引起的,我曾以为那是老师的胡吹乱侃,年岁渐长,读书上瘾了,才知文学的魅力不仅可以掀起一场战争,而且它还能给人类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找到一块洁净的思想之地,那里一派生机,阳光金子般撒满了整个大地的角落,人们自由自在的歌唱,无忧无虑的表达。这是一个用文字与人类的心灵共同创造出来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一个人正无所事事地感受着文字的优美与嚣响,只有我知道,一首温暖人心的歌,正在我的心底缓缓地升起,它让我懂得了爱自己更要爱别人,知道了更为久远的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更为久远的年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