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风》
2021-12-26抒情散文高玉宝
《风》高玉宝风,从太平洋的上空,扇动着她巨大的羽翅,抚摸、痛击、侵略、吞噬、呵护着万物。她,一路向欧亚大陆行进。行进几千里,深入大陆的腹地,携来雨、携来雪、携来冰雹,甚至霜、甚至露。因此,她的行进意义重大。东风导致的充沛水源使大陆上的一切……
《风》
高玉宝
风,从太平洋的上空,扇动着她巨大的羽翅,抚摸、痛击、侵略、吞噬、呵护着万物。她,一路向欧亚大陆行进。行进几千里,深入大陆的腹地,携来雨、携来雪、携来冰雹,甚至霜、甚至露。因此,她的行进意义重大。东风导致的充沛水源使大陆上的一切成为可能。 当我思想风的状态,风,正从天宇上的未知某处刮来,从窗子的缝隙进来,带着哨音,告知她的存在。那么,她的存在与千年、万年前,有本质上的区别么? 当荆轲抚剑而行,风,正从易水畔徐徐吹来。历史被无数次假设,壮士西行的踏歌被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是因风寒,还是风因易水而寒?荆轲的风和我身边吹过的,不同? 风,抚摸着他的须发,他的衣袂被风鼓起,在天地间微微抖动。此时,他的心中,会升起一丝悲凉么?西行的不归路,在荆刻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在易水上一如继往地掠过水面。水底的鱼,舒展着鱼的腰身。水汽,在水草的叶子上。酒水,在陶罐中升腾。爱,在情人的眸底,溢满泪水,泪水正是海洋的味道,是盐。是尼采曾提到过,代表聪明的“盐”。还有仇恨的石子。风,裹着它们,从广场上空而来,痛击屹立的石像。石像,在太阳的光照下,清冷着石子的清光。 当然,此时,正要上路的荆轲不会去关心这些,他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不在刺秦成功,微妙就微妙在失败的必然。所以,壮士的神秘色彩才更浓,人情味,方更足。荆轲是人,秦王同样也是人,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神”的。但是,无论荆轲,无论秦王,他们身上,却,长久永驻着人的更富足的“神性”光辉。文人,思想荆轲的冷静、凄美;武士,叹服荆轲走入秦王宫殿的自如。同时,武士们叹惜荆轲的剑术不甚高明。荆轲,被我们记住了。他就在风里,不是刺刀,只是一粒沙,恰巧飞入观望者的眼中,泪水的成分,必定,非常复杂。 荆轲和秦舞阳手捧着樊于期的头颅,还有装着燕国督亢的地图的长匣,走向咸阳宫。那天刮的是东风还是西风?当然,这个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长匣中的地图里面卷着淬了巨毒的徐夫人匕首正铮铮鸣叫着,剑的吟唱正如风声。是的,终要有事情发生。此剑是个姓徐名夫人的邯郸男子所铸,长一尺八寸,其头形如箭镞,箭镞又名匕,因此叫匕首。这把短剑是子丹亲手捧给荆轲的吧?那时,他会对荆轲说什么?我,不能猜测。而,却可以体会得出,荆轲手握短剑时的手感。他对着阳光眯着眼睛察看剑的锋芒,然后,向空气里迅速地挥动了一下,剑的寒气,使他倒吸一口凉气。这,很像一声长长的叹息。 叹息,更具有生命的味道。 二千二百多年前的这一天,荆轲和秦舞阳走进秦王的宫殿时,风,正从宫殿的廊柱间环绕而来,从咸阳城的上空而来。于是,秦王,始皇帝,必然地正等在宫殿里。一个故事发生了,同时,这个故事在发生的时刻,也走向了结束。是的,是故事总要结束。 然而,故事的发展,在我的思想里仅是一片空白。我,不愿猜测其中发生的细节。因为,结局早已注定。但是,我,不能,拒绝思考。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荆轲和秦王面对面咫尺之间,怎么会失手?荆轲在想什么?始皇在想什么?……看来,也只有风真实地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所体会到的历史,从浩渺的历史文字中得到的些许信息碎片,到底能有多少真实的成分?要知道,始皇,正是“焚书坑儒”的制造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只有少数人才掌握着的文化知识的时代背景下,历史的记载,到底会不会被人为地篡改? 那么,始皇,真的“焚书坑儒”了么? 焚书倒是真焚了,起因倒在李斯。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的咸阳宫酒会上,70位博士为他祝寿。仆射周青臣大拍马屁,高声喊喝,“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他说得豪气冲天,大有要振臂高呼之趋势。但是,偏偏没得到积极的响应,却跳出来个不识趣的博士淳于越,他当面便直斥周青臣“面腴”。非但如此,淳于越还不识时务地转向了法今还是法古的争论。淳于越大唱“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的儒家思想。他认为,不在过去的事件中吸取教训还能长久不败的,我淳于越是没听说过的。言外之意倒大有教育始皇要向古人学习之嫌。这使身为法家的李斯大为不满,认为“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然后,就此倡言:“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这正迎合了始皇帝的以自我为本,反对一切束缚的不 羁 性格。秦始皇是谁?他连死都要超越,何况几个抱着老词老调的陈腐思想不肯放手的儒生?你们这些儒子整天把我和这个比和那个比,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来,你们没看看清楚,我,秦王,是谁?!他这一怒,倒促使了后来焚书事件发生的可能。 正因为始皇总是想着要长生不老,加之有方士们大造仙药可以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谣传,所以用韩众、徐 市(fu) 、卢生等方士求灵芝仙药。方士们因为无法交差而纷纷逃亡,逃亡的滋味毕竟不好受,所以,他们必定会大说秦始皇的坏话。于是,始皇大怒,命御史悉 数案 问在咸阳的诸生。最后,460余人犯禁者被活埋咸阳。这样看来,始皇坑杀的倒多为方士,而且仅局限于咸阳。《史记·儒林列传》中说“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坑的自然多是方士。至于,坑杀儒生之罪名,又是谁给强加在他身上的呢? 当然,这里面的成份也非常复杂,秦始皇在民间焚烧《诗》、《书》、百家语,其实质还是在他禁绝私学的目的,是禁锢人们思想的一种政治行为。想想,无论是焚书还是坑儒,还是寻求“长生不老”都显得始皇帝孩童般的幼稚。书,你怎么能烧得净?坑杀,又怎么能坑杀得完?再一个:从尧、舜、禹、夏、商、周,走到他这儿,有一个长生不老的么?他始皇帝不管这一套,生就生,老就老,与我赢政何干?我,就要长生不老。就要!这一点,让人心生喜欢,让人敬畏。当然,这些许欣赏,被他 暴政下的非人道行为冲淡了太多。而且,几近覆没。
每一个人,毕竟是如此立体。他们,我们,无疑不都是现实存在着。个体的,存在着。秦始皇就是秦始皇,不会是任何一个相同的重叠。当然,没有相同,却不意味着没有相似。 那么,刺秦的荆轲呢? 与其说我们叹服荆轲义无返顾地踏上刺秦的不归路的豪气,倒不如说,我们对神秘的却现实存在着的历史充满着的种种可能的猜测。如果,秦王死了,会怎样?设想重写历史的冲动,让我一遍,一遍臆想当年。而,当年,已逝,一切,正延着一条线索,行进下去。的确,这样一想,反倒无味了。秦王赢政是死了,只不过是病死的。后来,他的江山也被项羽、刘邦夺去,这样一看,秦王的死活区别很大么?你的江山再辽阔,再坚不可摧,不还是一样落入人手?于是,荆轲的行动,可悲的成分,远远大于可敬的含量。荆轲的历史,秦王的历史。“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的历史……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不被东去的大江淘尽!这些风流人物,在我的眼中,可敬、可叹、可怜。而,我,现在,将他们捡拾而起,逆着风的走向,不是可怜,又是什么?而未来的风,延着定势,早早地匿在海洋的底部,我的期待,比鱼类的鸣唱,更遥远。 一部德国电影正在回响一句台词:风,将我吹到哪里,我就去哪里,第一个捎脚的人,决定我的命运。她的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微风正从她的脸上,缓缓流动…… 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站在铁拦杆的围墙外看着女儿从滑梯的高处顺梯而下,她高声笑着,再次飞快地爬向高处。有风从那里直冲过来,是散懒的春风,在春天的包围当中,我忽然发觉,站在铁栏杆外的我,正身陷囫囵,眼前铁栏杆正是我的牢笼。 风,你将我吹向哪里,哪里,就是我的牢笼。在所有的孩童面前,我,画地自守,表面在囚困别人,羁绊了的却正是自己的脚步! …… 风啊,你会把我吹到哪里? 而,风的牢笼会是什么?
高玉宝
风,从太平洋的上空,扇动着她巨大的羽翅,抚摸、痛击、侵略、吞噬、呵护着万物。她,一路向欧亚大陆行进。行进几千里,深入大陆的腹地,携来雨、携来雪、携来冰雹,甚至霜、甚至露。因此,她的行进意义重大。东风导致的充沛水源使大陆上的一切成为可能。 当我思想风的状态,风,正从天宇上的未知某处刮来,从窗子的缝隙进来,带着哨音,告知她的存在。那么,她的存在与千年、万年前,有本质上的区别么? 当荆轲抚剑而行,风,正从易水畔徐徐吹来。历史被无数次假设,壮士西行的踏歌被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是因风寒,还是风因易水而寒?荆轲的风和我身边吹过的,不同? 风,抚摸着他的须发,他的衣袂被风鼓起,在天地间微微抖动。此时,他的心中,会升起一丝悲凉么?西行的不归路,在荆刻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在易水上一如继往地掠过水面。水底的鱼,舒展着鱼的腰身。水汽,在水草的叶子上。酒水,在陶罐中升腾。爱,在情人的眸底,溢满泪水,泪水正是海洋的味道,是盐。是尼采曾提到过,代表聪明的“盐”。还有仇恨的石子。风,裹着它们,从广场上空而来,痛击屹立的石像。石像,在太阳的光照下,清冷着石子的清光。 当然,此时,正要上路的荆轲不会去关心这些,他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不在刺秦成功,微妙就微妙在失败的必然。所以,壮士的神秘色彩才更浓,人情味,方更足。荆轲是人,秦王同样也是人,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神”的。但是,无论荆轲,无论秦王,他们身上,却,长久永驻着人的更富足的“神性”光辉。文人,思想荆轲的冷静、凄美;武士,叹服荆轲走入秦王宫殿的自如。同时,武士们叹惜荆轲的剑术不甚高明。荆轲,被我们记住了。他就在风里,不是刺刀,只是一粒沙,恰巧飞入观望者的眼中,泪水的成分,必定,非常复杂。 荆轲和秦舞阳手捧着樊于期的头颅,还有装着燕国督亢的地图的长匣,走向咸阳宫。那天刮的是东风还是西风?当然,这个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长匣中的地图里面卷着淬了巨毒的徐夫人匕首正铮铮鸣叫着,剑的吟唱正如风声。是的,终要有事情发生。此剑是个姓徐名夫人的邯郸男子所铸,长一尺八寸,其头形如箭镞,箭镞又名匕,因此叫匕首。这把短剑是子丹亲手捧给荆轲的吧?那时,他会对荆轲说什么?我,不能猜测。而,却可以体会得出,荆轲手握短剑时的手感。他对着阳光眯着眼睛察看剑的锋芒,然后,向空气里迅速地挥动了一下,剑的寒气,使他倒吸一口凉气。这,很像一声长长的叹息。 叹息,更具有生命的味道。 二千二百多年前的这一天,荆轲和秦舞阳走进秦王的宫殿时,风,正从宫殿的廊柱间环绕而来,从咸阳城的上空而来。于是,秦王,始皇帝,必然地正等在宫殿里。一个故事发生了,同时,这个故事在发生的时刻,也走向了结束。是的,是故事总要结束。 然而,故事的发展,在我的思想里仅是一片空白。我,不愿猜测其中发生的细节。因为,结局早已注定。但是,我,不能,拒绝思考。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荆轲和秦王面对面咫尺之间,怎么会失手?荆轲在想什么?始皇在想什么?……看来,也只有风真实地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所体会到的历史,从浩渺的历史文字中得到的些许信息碎片,到底能有多少真实的成分?要知道,始皇,正是“焚书坑儒”的制造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只有少数人才掌握着的文化知识的时代背景下,历史的记载,到底会不会被人为地篡改? 那么,始皇,真的“焚书坑儒”了么? 焚书倒是真焚了,起因倒在李斯。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的咸阳宫酒会上,70位博士为他祝寿。仆射周青臣大拍马屁,高声喊喝,“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他说得豪气冲天,大有要振臂高呼之趋势。但是,偏偏没得到积极的响应,却跳出来个不识趣的博士淳于越,他当面便直斥周青臣“面腴”。非但如此,淳于越还不识时务地转向了法今还是法古的争论。淳于越大唱“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的儒家思想。他认为,不在过去的事件中吸取教训还能长久不败的,我淳于越是没听说过的。言外之意倒大有教育始皇要向古人学习之嫌。这使身为法家的李斯大为不满,认为“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然后,就此倡言:“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这正迎合了始皇帝的以自我为本,反对一切束缚的不 羁 性格。秦始皇是谁?他连死都要超越,何况几个抱着老词老调的陈腐思想不肯放手的儒生?你们这些儒子整天把我和这个比和那个比,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来,你们没看看清楚,我,秦王,是谁?!他这一怒,倒促使了后来焚书事件发生的可能。 正因为始皇总是想着要长生不老,加之有方士们大造仙药可以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谣传,所以用韩众、徐 市(fu) 、卢生等方士求灵芝仙药。方士们因为无法交差而纷纷逃亡,逃亡的滋味毕竟不好受,所以,他们必定会大说秦始皇的坏话。于是,始皇大怒,命御史悉 数案 问在咸阳的诸生。最后,460余人犯禁者被活埋咸阳。这样看来,始皇坑杀的倒多为方士,而且仅局限于咸阳。《史记·儒林列传》中说“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坑的自然多是方士。至于,坑杀儒生之罪名,又是谁给强加在他身上的呢? 当然,这里面的成份也非常复杂,秦始皇在民间焚烧《诗》、《书》、百家语,其实质还是在他禁绝私学的目的,是禁锢人们思想的一种政治行为。想想,无论是焚书还是坑儒,还是寻求“长生不老”都显得始皇帝孩童般的幼稚。书,你怎么能烧得净?坑杀,又怎么能坑杀得完?再一个:从尧、舜、禹、夏、商、周,走到他这儿,有一个长生不老的么?他始皇帝不管这一套,生就生,老就老,与我赢政何干?我,就要长生不老。就要!这一点,让人心生喜欢,让人敬畏。当然,这些许欣赏,被他 暴政下的非人道行为冲淡了太多。而且,几近覆没。
每一个人,毕竟是如此立体。他们,我们,无疑不都是现实存在着。个体的,存在着。秦始皇就是秦始皇,不会是任何一个相同的重叠。当然,没有相同,却不意味着没有相似。 那么,刺秦的荆轲呢? 与其说我们叹服荆轲义无返顾地踏上刺秦的不归路的豪气,倒不如说,我们对神秘的却现实存在着的历史充满着的种种可能的猜测。如果,秦王死了,会怎样?设想重写历史的冲动,让我一遍,一遍臆想当年。而,当年,已逝,一切,正延着一条线索,行进下去。的确,这样一想,反倒无味了。秦王赢政是死了,只不过是病死的。后来,他的江山也被项羽、刘邦夺去,这样一看,秦王的死活区别很大么?你的江山再辽阔,再坚不可摧,不还是一样落入人手?于是,荆轲的行动,可悲的成分,远远大于可敬的含量。荆轲的历史,秦王的历史。“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的历史……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不被东去的大江淘尽!这些风流人物,在我的眼中,可敬、可叹、可怜。而,我,现在,将他们捡拾而起,逆着风的走向,不是可怜,又是什么?而未来的风,延着定势,早早地匿在海洋的底部,我的期待,比鱼类的鸣唱,更遥远。 一部德国电影正在回响一句台词:风,将我吹到哪里,我就去哪里,第一个捎脚的人,决定我的命运。她的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微风正从她的脸上,缓缓流动…… 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站在铁拦杆的围墙外看着女儿从滑梯的高处顺梯而下,她高声笑着,再次飞快地爬向高处。有风从那里直冲过来,是散懒的春风,在春天的包围当中,我忽然发觉,站在铁栏杆外的我,正身陷囫囵,眼前铁栏杆正是我的牢笼。 风,你将我吹向哪里,哪里,就是我的牢笼。在所有的孩童面前,我,画地自守,表面在囚困别人,羁绊了的却正是自己的脚步! …… 风啊,你会把我吹到哪里? 而,风的牢笼会是什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