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秋意缤纷71】黎明雨

2021-12-26经典散文
[db:简介]



              黎明雨

          黎明时,沙沙的雨声叫醒睡梦中的人。关窗,收拾晾晒的衣物,静听雨声,若不是清秋寒气重,我疑心是在听春雨。

          听雨声先收拾衣物的做法,原本是父母干的活儿,悄悄地,我活到他们某个阶段的模样。

         “下雨得知道往屋里跑”,这是农村人的口头禅,调侃,也是开玩笑。当有人问想娶啥样的媳妇或想嫁啥样的人时,通常会听到这一句话。哈哈大笑的声音缓解问话人的尴尬,意思是那个人只要不傻就行。

      下雨的时候,很多人先往外跑,跑着收衣物,跑到场里用塑料布盖住粮食,麦天盖麦,秋收盖玉米花生。庄稼人对粮食看得比啥都金贵。

         母亲喜欢泡在地里,从播种到采收,从剔草到打药,一样一样,母亲做得认真,干得细致。刚从医院回家的母亲,还没坐稳几分钟,就起身出门看庄稼。我跟在母亲身后,欣赏田野的风光。俯仰之间,满眼绿色,高处有杨树槐树,脚边是花生红薯,旁边玉米正旺长,母亲还栽了两棵桃树,桃子外皮泛着红晕,在阳光下发亮。呼吸着这方天地的新鲜空气,身心瞬间轻松。母亲弯腰顺手薅起花生秧中的鸡爪子草,不是母亲薅出来,我都没发现。地头的豆角秧上挂满了豆角,母亲说豆角都长老了,你大也不知道摘,我不给摘家里,他都想不起来吃。

            父亲的心思不在豆角上,也难怪母亲不悦。印象上父亲几乎不做饭,不是不会,而是习惯依靠母亲。放学回家的我,看到刚做好的一锅咸糊涂,飘着一层鸡蛋絮儿,青的菜,红的番茄,馋得舌尖转圈儿直舔嘴唇。刚要拿碗盛,父亲赶紧制止,别盛,不能吃,为啥?放错东西了,父亲直甩手。还没架电线的年代,大锅边连着土炕,锅沿上放着香油瓶,土炕上放着煤油灯。父亲想露露自己的手艺,最后放香油时,父亲顺手抄起煤油灯倒进锅里。

          忙完地里,干一样的活儿,父亲可以休息一会儿,母亲还要忙家务。母亲说几句,父亲就会不高兴,吵几句,我评父亲是大男子主义。父亲只有跟我说话时,才和颜悦色,我经常揶揄他的脸阴晴圆缺,不知道心疼母亲。一度怀疑他们的爱情,心说长大了也这样生活的话,还不如单身。直到有一次,母亲端着一簸箕花生,走到路中央,突然摔倒。几个乡亲已经跑了过去,正在路边玩耍的我,赶紧跑过去,连声喊,母亲闭着眼,没有应声。有人冲着我吆喝,喊你大去!我慌忙跑回家,说不知道妈咋了,在哪儿?父亲问。我用手一指方向,父亲飞身起跳,一手按着蓝院墙,唰通一下跳过去,跑到母亲身边,惊慌的眼神,连声呼唤,慌乱地问询,直到母亲清醒。

      父亲和我唠闲嗑的时候,提起当年娶母亲的艰难,自然是上愁彩礼的事。媒人传过来话后,父亲召集村里的伙伴商量办法,手头宽裕的出钱,有粮食的拿粮食,东拼西凑,举全村之力,总算满足姥爷的要求。中间还有小插曲,姥爷属于优秀共产党员,烈士家属,听说爷爷的成分不好,开始变卦。父亲千方百计想办法,奶奶蒸的馍,晒的红薯干,能送到的就送到,加上父亲引以为傲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得到姥姥的认可。姥姥在世时,父亲尽力尽孝,姥姥说的话,父亲从不反犟。

          近几年,父亲对我的话几乎言听计从,我说你遇到事儿先别急,好好跟娘说话。打电话时,父亲是开心的,下雨前忙完秋收,总能听到父亲的笑声,夹杂着骄傲,不管咋忙,咱家花生没让雨淋着。还想种点蒜,趁现在还能干得动,再种一年,嘱咐我别操他俩的心。种蒜的时候,种的亩数超过预算,留的种子不够,父亲让再买点蒜种,母亲嫌贵不想买,不如种点其他的。好吧,这蒜皮的事引发父亲的大脾气,那话是母亲头顶上的风雨。我知道后,心疼娘,责怪父亲几句。父亲说心里知道你妈好,那庄稼就不是那样种的。

          再给父亲打电话时,父亲边说边笑,说麦子已种完,心静了,光剩下歇着。第一次跟我承认自己有时候不照路,这词儿也只能是他自己说自己。说自己做得不好,你妈也贤良,保证以后再不惹你妈生气,放心!不用挂扯我。娘还是闲不住,正做午饭,说是饭做得晚了,上午帮堂哥窖红薯。

       黎明,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天,马上亮。细雨敲窗,声声敲心扉,心底泛起一丝喜悦的涟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