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后会无期

2021-12-26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实则是极不愿意提及这个负心的男人的。这一刻,正是暮色渐浓时,一卷残红将天边的云朵晕染。那些惆怅,接踵而至,在华灯初上之前绵延不尽。
  当我写下“后会无期”这四个字时,我就这样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生生地推到七十年前的那段旧时光里。那是个并不美丽的春天,我看到,她和他的爱情电影正在上演。
  
  一、遇见了你,心低到尘埃里。
  隔着七十年的光阴,如今再去猜测他的心思,再去评说他爱不爱她,也是枉然。但我知道,那时的他,读了她的文字,除了一份欢喜,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倾慕,虽然,他只是一个在后人眼中举止轻浮的男子。
  那是一九四四年的初春,他带着一本刊载着她小说与照片的杂志,叩响了她紧闭的房门。他不知,心高气傲的她是从来不面见陌生人的。他只能俯身将一张写着约见理由、电话、住址的纸条塞进了她的房门。
  令他意料之外的事发生在第二天的午后,初春的阳光很是煦暖,那般温柔地将堆积在他心头的吃了闭门羹的不快一一抚平。前一日还闭门不见的她,读了他留下的纸条,居然亲自上门拜访他。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让他喜不自胜。其实,他不知道,那年他落难时,她曾经陪着要好的姐妹去为他疏通过关系,所以,她自然是知道他的,那时,她去拜访他,更多的只是想去看看他重获自由之后的生活。
  那一年,她二十四岁。而他,已是三十八岁了。两个人相谈甚欢,聊得最多的是她近些年的文学作品。他的口才极好,辨析力更强,将她的作品深入浅出,分析得头头是道,如此,免不了让她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动。
  实则,在那不长不短的五个小时里,她已经对他动了芳心,她的眼波里也有柔情流转,虽然,她对他的家世、人品、经历毫不知会。反之,从风月场上走过的他,不知阅过多少女子。然而,当他遇见她,那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高贵,着实惊艳了他的时光。那时,她是他的神。
  那个午后,当他与她并肩从梧桐树下走过,长长的小巷里落下斑驳的光影。她那颗因爱而欢喜的心,已悄然无声地在尘埃里开出一朵绝色的花来。那年的光景里,她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最好的。她写下的文字,她居住的房子,房间里的布置,她穿戴的衣饰,即便是她插在发间的一朵花,也透着清幽的韵味……很多年之后,对于这些极其平常的细节,他都会有极为清晰的记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此后,他成了她家的常客。没过多久,他成了她心头那颗抹不去的朱砂痣。她与他之间,不仅年龄相差悬殊,且在身份与社会地位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她就是这么一个清绝的女子,不顾世人眼中的诧异不解,不顾世人口中的流言蜚语,她甚至可以忽略他有过三段婚史、尚有妻室。与他厮守的日子里,她不去想那些天长地久的相伴,不去信地老天荒的誓言,她就是一个这么纯粹固执的女子,在最寂寞的时光里,沉沦在他对自己的一份“懂得”里。
  懂一个人,很难,人心是最深不可测的海。懂得一个人,有时又很简单,只需一个眼神,便能读懂深藏在眼底的心事。她与他,在拥挤的人群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迎面相遇。虽然到了最后,他还是辜负了她,但无法否认的是,在他们初相遇的时光里,他是懂她的,他懂她的骄傲与卑微,懂她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童年的不幸而造成对爱的渴求,更懂她在文字世界里隐忍的情感。于是,他成了她生命里唯一的倾城之恋。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他写在一纸婚书上的句子。那年,他的妻子向他提出解除婚姻关系,间接地成就了他与她的爱情。他们的婚姻简单到没有经过法律程序,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只有一纸婚书一位证婚人。之后的日子里,爱情就像是酵素,催生了她无限的创作激情,一篇又一篇经典之作在她的笔下诞生,流传于后世。
  
  二、倾城之恋,太美好的枷。
  那是一个被深秋浓重的萧瑟紧裹的黄昏。他拥着她站在常德公寓65室的阳台上,看着最后一抹霞光沉落在天边。他取来一条羊毛披肩,温柔地披在她的身上。阳台外的世界,已经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苍茫了。
  不久之后,会发生些什么,其实他和她都心知肚明。他自知好日子已是江河日下,因此他对她说: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而她却笑着说: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在我想来,那时的她只是故意装着轻松的样子,她一定没有想到,他口中的“我们不好再在一起”会很快到来。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幸福的含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原本,这世间并没有太多的分离、愁苦,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他的心,并不只属于她。确切地说,他就是一个滥情的男人,处处拈花惹草,不专情更不专心,他只用一盏茶的时间便忘记了对她许下的一生的诺言,并时不时地为自己的变心而狡辩。他说,与她是在仙境中的爱,与其他女人的爱则是尘境中的爱,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心安理得地忽略了她的疼痛,不顾她的感受,与一个才十七岁的小女生缠绵,并在几个月之后的逃亡路上,寂寞难耐,又与一个比自己大二岁的女人成了夫妻。
  她自然是想念他的。因此,半年之后,她一路寻到异乡,见到的却是自己的丈夫与另外一个女人的暧昧。于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惆怅在她的心头蔓延。她拿出画纸,极力掩饰内心的悲伤,不动声色,假装优雅地为情敌作画,画到一半却无法再继续,面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她才凄凄然地说道: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从这句话中,可以晓得她的委屈。她的这些委屈,他不是不懂,而是自以为是地把她当成仙境中的女人,其实,大凡女子都会因爱而心生委屈,她当然也会。世界那么大,她的心里只装着他一个男人,而自己深爱的男人却同时装上了好几个女人,这让她情何以堪?
  离开的那一天,他去送她。原本晴朗的天空下了一场大雨。或许是上苍懂得她的伤痛,试图想要用这场雨,彻底冲刷她与他的那场倾城之恋。可那二十余天的所见,已经将她的爱之繁花打落得残红遍地……她这一生最初的爱,最美的情,已经到了尽头,再也回不去了。
  此后的日子里,她仍用自己的稿费接济着他的生活。他也曾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她却不再理会。
  她问他: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着现世安稳,你何故不给我安稳?
  他答道: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何况有无再见之日也无可知。
  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那一句,我将只是萎谢了,是多么的凄迷。果真,这句话在之后的岁月里得到了应验,她的生命里没有了他,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她的文采,此后她的创作跌落低谷。
  
  三、沉香恍若梦,花凋一场空。
  又是一年深秋,他悄悄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在她居住的那个公寓,在他们爱情的发源地再度相逢。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个夜晚,她对他十分冷淡,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他来到她的床前,俯下身子吻她,而她从梦里醒来,在晨曦的微光中看到了爱情曾经来过的模样,便伸出双手扑入他的怀中,珠泪涟涟。
  他要走了。分别在即,两人都知道从此真的是后会无期了,她哽咽着轻呼他的名字……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最后一次相拥。
  一年之后的那个初夏之夜,一场暴雨侵袭了她的城市,一声巨雷将她从梦境中惊醒。她决定要彻底斩断与他之间的情丝。但毕竟是曾经爱过,且是拼劲了全力,她曾经那么渴望守住的倾城之恋,终究无法成为永恒。
  她在写那封诀别信时是异常痛苦的,就像一颗心,被生生切成了两半,她附上的还有自己挣来的三十万元的稿酬。世人都不懂她为何如此,她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毕淑敏曾经在她的散文《柔和》中这样写道: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离开了她之后,他又遇到了几个不同的女人,他总是在女人那里寻找自己曾经并不快乐的童年,寻找自己失去的那个世界。可他一定是晓得的,在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像她那样温柔地对待自己。失去的永远都不可能找回来,断裂的情也永远无法弥补。
  没有了他之后,她依然昂着高贵的头,孤傲又漠然地看着这个世界。
  那是生命中最为颓废的一年。整日里精神恍惚,不思饮食,仅仅依靠吃西柚汁维持着生命。她的生活每况愈下,她的时光渐渐荒芜。
  后来,她所遇到的那两个男人,前一个,她爱上的只是那张英俊温和的脸,那个男人虽然给了她一段春风化雨般的爱情,却因为她长得不够美而最终选择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明星。后一个,很多人都为她觉得不值,她把自己匆匆地嫁了,在万念俱灰时,在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再也无法拥有时,她孤注一掷。但她仍然一心一意照顾着自己所嫁的这个男人,即便是丈夫瘫痪在床,她也不离不弃,直至他去世。
  再后来,她也老了,一步步地走进苍凉的时光里。
  她的晚年,如果非得要找一个字去形容,那便是“瘦”。出奇的瘦。瘦得只剩了一副干瘪的躯壳。灵魂早已离开了肉身,各种病痛缠绕着她,最后她选择让自己的生命无声地萎谢。
  她的晚年,如果非得要找两个字去说明,那就是“放弃”。她不断地放弃着生命中多余的东西,放弃了与外界的联系,因那些如影随行的痛楚与寂寥,她选择将自己隐匿起来,以此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她曾经深爱的那个男人病死在日本东京。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她病死在美国洛杉矶的某间公寓里。
  不知是不是巧合,他在七十五岁那年离开这个世界。她也是在七十五岁那年,奔赴天国。
  她终究还是萎谢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