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读书丛稿:婚姻

2021-12-26经典散文
[db:简介]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有一段对婚姻的感慨,“在根本道理上看,早婚,在选择与吸引合意的配偶时,可以省去青年人好多时间的浪费,和感情的纷扰。在父母看来,年轻人若能把爱情恋爱早日解决,不妨碍正事,那最好。在中国,父母自然应当养儿媳妇,年轻的男女无须乎晚婚。而且一位小姐爱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和爱尚未成自己丈夫的男人,还不是一样?不过在拼命讲浪漫风流的社会里,觉得婚前相爱更为惊奇可喜罢了。但这并不是说由父母为儿女安排的婚姻不会出毛病,也不是说这样的婚姻大多都幸福。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天下毕竟没有具有先见的父母或星相家,能预知自己儿女婚姻的结果,即便是完全听从他们的安排也罢。在理想的社会里,婚姻是以玩捉迷藏的方式进行的,未婚的青年男女年龄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虽然当地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活十分安定,但是幸福的婚姻的比例,也许还是一样。男人,十八岁也罢,五十八岁也罢,几乎没有例外,在挑选配偶时,仍然是以自然所决定的性优点为根据的。他们仍然是力图做明智的选择,这一点就足以使现代的婚姻不致完全堕落到动物的交配。婚姻由父母安排的长处是简单省事,容易成就,少废时间,选择的自由大,范围广。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上帝生人有男有女,食色性也,两性之间的感情与婚姻一直是亘古不变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影响一生的大事,很少有人会像陈寅恪那样认为婚姻乃吾辈之人生中小之又小的一件小事,而是会是像陈寅恪的好友吴宓那样一辈子困扰在爱情与婚姻之中,林语堂在这里谈到的是婚姻——虽然问题纷纭但仍是人类文明中使感情关系固定化并使之稳定的基本形式,林语堂这个欧美化的现代学者在论述爱情与婚姻时所倾向的明显是婚姻这个稳定形式,这可以联系到林语堂早年由于家庭落差而婚姻不幸和女儿林太乙自由婚姻的失败。感情,除了天然化的伦理亲情和有共同经历与认同的友情,爱情是最偶然、变动不居、飘忽不定、难以确切稳定固定的,很少有人会承诺纯粹动物性的两性关系,无论感情还是婚姻总要有个理由,这些爱的理由是那么的偶然易变,很少有人真正能够承诺永远爱一个人像初次见面和开始钟情那样,而是在爱一个人并与之生活中,在彼此共同面对生活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使飘忽的偶然的感情加入使之稳定的社会因素和责任意志,使感情社会化伦理化转化为社会责任或亲情。在人类的漫长文化中,关于两性之间的互相引诱猜测定情以及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求不得等主题有灿烂感人的诗文小说,而在关于婚姻的问题上虽过千年仍然一塌糊涂。婚姻仍然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飘忽不确定的感情一直在靠婚姻形式的遮蔽以求稳定,只是婚姻形式中给予稳定的社会因素不同。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婚姻是合两家之好,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情,是家族的利益使婚姻固定,如刘邦鸿门宴与项伯约为婚姻;在漫长的封建意识时代其实根本没有爱情这个暧昧的词汇,只有婚姻形式以及婚姻形式之内的夫妻和谐或悼亡诗词与节烈故事,这种两个家族父母占主要因素的婚姻形式大部分与个人的感情相违背甚至造成极大的悲剧。后来17世纪的文艺复兴或中国的宋元时期,商业发达等因素造成的社会人员和阶层流动变化,伴随个人意识萌生的爱情概念也开始出现,具有个人鲜明色彩的爱情甚至赤裸的性在此刻起到革命的作用,对坚固的封建家族意识具有逆反作用,尤其是封建家族意识明显的婚姻形式。取代家族利益占主导社会因素的婚姻形式之后,流动的个体的资产家庭代替了依靠土地的家族家庭,经济因素继而占据了婚姻形式的主导因素,否则既如鲁迅《娜拉出走之后》中,如果没有经济独立,娜拉们虽然走出家庭,但结果必然是回去或灭亡。金钱作为自由的力量冲破了封建家族式等集体意识形态对人的束缚, 使两个男女的婚姻由家族共同体转向资产共同体,婚姻由家族因素主导进步到由个人的相貌性情职业等因素主导,这样的社会是家族解体后近现代社会,人人都作为平等社会个体的一员,在资产上具有较多的平等性,同时个人的潜力与成就不再由家庭而是由个人奋斗所决定的,个人奋斗可以成功,个人努力可以获得爱情,这是新兴的意识形态。但是金钱以其充分的流动性具有冲破集体束缚的作用,同时也使个人生活更具有变动和流动,这样充分的个体化的时代,感情多由个人的感觉或性优点作为主导,即更多的把爱情落实到感觉等个人化的因素中去,滤去与感情不相干的社会因素。但是这样使感情裸露于社会因素的庇佑,婚姻形式更多的由多变的感觉感情和没有耐心的自由决定,于是婚姻解散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离婚在经济市场化的兴起而兴起。
    在如今这个时代,,随着个人市场化,个人充分面临社会的竞争与压力,社会压力导致个人太需要感情的安慰,与之同时大家都已习惯并惧怕感情的分离和离散,而且许多人也需要靠缔结婚姻来弥补自己社会资源的不足来减少社会生存的压力,也许是太自由了导致大多数很选择安定稳定的生活和婚姻形式,与其相信相信飘忽不定的感情,更多的人更相信实实在在的社会资源,如金钱房子车子,宁在宝马车里哭泣,不在自行车上欢乐,因为宝马车更具有较少的社会生存压力,而自行车不仅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还面临飘忽不定的感情风险。当代社会更多的向之前复归,在给予感情以稳定婚姻形式的时候更多的考虑了社会因素和个人感情因素,既考虑古代社会以社会因素给感情更多的的稳定形式,同时也充分考虑个人时代中的感情因素而不至于造成婚姻与感情分裂的悲剧,所以当代社会更多是婚姻的难以确定,人人喊咱们结婚吧人人不敢结婚。也许婚姻永远是一场冒险,有得有失,就像林语堂最后所说,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2014-01-0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