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笔记 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
2021-12-27抒情散文李灿
四十六、不要被仇恨蒙蔽双眼南宋末年,金受到蒙古的威胁,岌岌可危,向南宋求救。南宋统治者想,你金国占了我大宋半壁江山,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抹不去的伤痛,我正好报仇干掉你,凭什么还帮你?南宋于是和蒙古联合,把金国灭了。他们没想到,蒙古是比金更凶残的……
四十六、不要被仇恨蒙蔽双眼 南宋末年,金受到蒙古的威胁,岌岌可危,向南宋求救。南宋统治者想,你金国占了我大宋半壁江山,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抹不去的伤痛,我正好报仇干掉你,凭什么还帮你?南宋于是和蒙古联合,把金国灭了。他们没想到,蒙古是比金更凶残的敌人。蒙古灭金之后转过背就来攻打南宋,最终把南宋也灭了。南宋还没来得及享受报仇之后的喜悦就完蛋了,实在可怜又可笑。 还有我们前面讲到的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历史上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我们今天绝对不能联合美国对付俄罗斯,却要和俄罗斯合作防范美国。这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老是纠结历史仇恨而无视当下的形势。美国亡华之心不死,必须时刻警惕。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任何时候要头脑清醒,保持理性。不能因为往日的仇恨就丧失理智,被仇恨蒙蔽双眼只会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四十七、分析问题要放到特定的背景下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开放的朝代,中外交流很广泛。甚至还有很多外国人在中国任职,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有人说:“元朝好,外国人都能在中国当官。中国那时候比今天还开放,真好!”对于这个问题,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得很好。我们今天说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可是在古代它是个外来政权。他们是抱着征服中国人的目的来的,可是他们悲哀地发现汉人太多了,蒙古族人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于是,在政府机构中,大量的都是汉人。蒙古族人就觉得不能接受:“我们好不容易把汉人征服了,结果汉人的官员还多一些,那我们以后不还是要听汉人的吗?我们把他们打败了,还要听他们的,这怎么行?”他们让西方人到中国做官,其实就是要制衡汉人,防止汉人势力过大,把他们蒙古族人架空了。可见,蒙古族统治者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思想开放,而是有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还比如,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经说过要归还俄国侵占的中国领土。很多人喜欢拿这件事情发挥,说列宁如何如何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其实,这种看法也是肤浅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家积贫积弱,需要休养生息。而且他们单方面和德国媾和,退出一战,也得罪了原来的协约国,这些国家也会找俄国算账。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宁深深地知道,多一个敌人不如少一个敌人。俄国历史上做了那么多伤害中国的事情,列宁很担心中国这个时候和其他协约国一起对付俄国。他主动示弱就是要缓解气氛,避免俄国腹背受敌。说白了,列宁这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俄国和德国媾和时也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可是德国战败后列宁还认账吗?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列宁是不会对兑现给中国的承诺的。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列宁即使想把这些领土还给中国,也会被日本等列强霸占,这对俄国会更不利。列宁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可见,列宁归还中国领土的话不是真心话,即使是真心话在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 分析历史问题必须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果不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想当然地人云亦云,那样是没有出路的。 四十八、领导者非常时期要有大无畏的精神 战国末期,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谁都知道,秦王有狼子野心,万一把赵王扣押下来,提无理的要求,赵国就危险了。廉颇就对赵王说:“你如果十天之后还不能回国,我们就立太子为王,断绝秦国的贪念。”赵王很爽快地答应了。赵王这个方面就做得很好,已经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秦王即使扣押了赵王,也不要紧,出国前办了交代,立太子为王。没有了后顾之忧,个人的身家性命即使牺牲了也是值得的。 还比如,近代重庆谈判之前,很多人担心毛主席的安危。毛主席临走前大义凛然地说:“少奇同志代行我的工作!”这么一说,大家心里有底了。如果毛主席被蒋介石扣押了,或者飞机失事了,大家依然有新的主心骨刘少奇。毛主席知道,个人可以牺牲,但中国的革命不能树倒猢狲散。 优秀的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是敢于挺身而出的,这个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大局,而不是个人的安危。只有具有这样的大无畏精神,才能使敌人无机可乘。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是有担当的,能成就大事业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