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经言
2021-12-27抒情散文青衫子
周四去西柏坡。之前计划好几次了,因事被耽搁。早上6点半在宾馆吃早餐,包子、小米面饼子,签子馒头,各种小菜,煎蛋,小米粥,玉米粥,老豆腐,豆浆。一路高速,偶有堵车。导游是个小姑娘,脸削瘦,染着淡蓝浅黄的指甲。临近目的地,简单作讲解,磕磕绊绊的……
周四去西柏坡。之前计划好几次了,因事被耽搁。早上6点半在宾馆吃早餐,包子、小米面饼子,签子馒头,各种小菜,煎蛋,小米粥,玉米粥,老豆腐,豆浆。一路高速,偶有堵车。导游是个小姑娘,脸削瘦,染着淡蓝浅黄的指甲。临近目的地,简单作讲解,磕磕绊绊的,不时取出手机来看,引来批评,说其不合格,功课做得不细。众目睽睽之下,窘态让人不忍直视。 5个小时后到达。先吃饭,30元一位的团餐,十菜一汤。荤菜有红烧鱼、水煮肉片(几乎看不到肉)、一小盘粉肠,其他都是素菜;主食是馒头米饭。饭后在地导引领下,步行游览。西柏坡被称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三面环山,一面卧水。旧址被水淹没,在附近依原型重建。砖木结构平房,屋顶稍隆,门窗和室内家具多是原物。每个院落都种有一棵梨树,喻意不分离。屋内设施规格样式不一,高级的有纯牛皮沙发,有缴获张灵甫的用航空材质下角料制作的金属桌子,其他都是普通桌椅床柜等等。在这里住过的,即是进京赶考的人,名字就不说了罢。墙上挂有照片,黑白的,让人觉得既遥远又切近。还有缴获的军用地图,日本人绘制的。凑上前细看了看,不禁惊叹日本人的精细。原本存于影视画面上的人物场景瞬间来到眼前,有隐隐的冲击力。历史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呢。导游的讲解很详细,比第一个导游好许多。 整个建筑布局极普通,据说当年是租赁的村内民居,基本未作改动。单从外观看,很难相信那些进京赶考的人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而且完胜。房子后面是山,筑有防空洞。从洞中出来,去了开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坐了坐,感慨万千。最后参观了展厅,重温了一遍历史,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下午3点离开,近8点才回来。在宾馆吃了晚餐。一道道菜端上来,色香味俱全,与中午的团餐比,有天壤之别。一时间有恍惚,感恩前人,珍惜当下。 第二天8点半出发,乘车近两个小时去乐陵市。途中和一家老字号企业老板R闲聊。他是少东家,年轻人,谈及前段时间市里组织的台商来他的企业展馆参观,一位台商指出展馆这里不行那里不好,进而言及大陆商业文化如何云云。他给予婉转回敬,表述主题冠以中国的等等。我能理解他的意思,提醒他,要慎言。然后和另一个邻座F交流。F专门学校毕业后回村任阿訇,主管村内红白事教礼事宜。每年政府和村里发补贴,加上事主给的,一年下来收入有四万左右。谈及回汉通婚,他提到了赤化,心下莞尔。说回男娶汉女还好些,若回女嫁汉男,基本把自己毁了。他特别提到了食物的影响,以及孩子生活环境,建议孩子由回民家庭老人代养,接受教育。我提到了酒,他说酒比猪肉更厉害。我想说自己在西安回民街不让喝酒的事,以及某年和同学在一家清真面馆吃饭喝酒被一回民老人直视的经历,想想不妥,止住。又提及邪教,说起宗教和邪教的分别等等。然后又说,不管你信不信,其实每个人都有信仰,比如情急之下说的“我的妈呀”或是“老天爷哎”都是。 10点半左右到了乐陵,参观企业和景点,12点半用午餐。饭菜很丰盛,有些浪费。饭后回程,一路无话,看了会儿二月河的小说。 晚上回家,就着五香豆腐皮喝了二两酒,吃了点面,看电影。一通寻找下来,最后锁定了《清水里的刀子》。画面伊始,即被吸引。影片讲述了一个穆斯林老人老伴去世后,一家人举意要在祭日那天杀掉家里的一头老牛来搭救亡人。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也不复杂,却时时处处于无声处响惊雷。 回想上午与之交谈的F,和影片中的老人同为穆斯林,戴着样式类似的小帽;他的帽子材质颜色比老人那种纯白布的要高级得多。或许是F的语言冲淡了穆斯林的那份沉静,抑或是不同的生活场景使然,影片中接连出现灰白的山景,几乎无绿色的遍地存在,那种广阔的背景让人隐隐感觉到一种萧杀和荒凉。 环境恶劣,缺水。遇见下雨天,用盆桶接水。将水引入水窖待用。即使缺水,却出现两次老人用水净身的场景。屋顶垂下一只陶罐,罐中盛清水,底有洞,拔开木塞,水流冲刷下来,供沐浴。洗浴前,他诵了句经。如此,这昭示恶劣环境的罐水成为镜鉴,以诵经为示,为这沐浴增添了神性光芒。 生与死的直面,苍凉。老伴走了,一生受苦,老人作为生者倍觉苦痛。痛楚却没有眼泪和嚎啕,而是沉默,近乎麻木。面目呆滞,步履机械。一个人走在荒原,耳边响起苍凉悠远的诵经声。老人把经书找出来,虔诚诵念。那种虔敬的面容和平静的声音令人肃然起敬。 一家人纠结于杀牛:杀了无法犁地,又买不起新的牛;不杀,亡人祭日在即,受了一辈子苦,需要搭救。于是询问长者。答,可杀;因牛是大牲,为搭救事死后灵魂去向更高处。于是决定杀。老人的儿子天天给牛擦洗梳理,照料得无微不至。祭日前三天,老人提出晚上要陪牛。结果是,牛不吃不喝,只是反刍。老人痛苦万分。这便应了题目所言,清水里的刀子;牛为大牲,能看到清水里的刀子。 为何不吃不喝呢,是为了死前清净自己。一头牛的死亡竟然有了深深的宗教意。 清水是什么?刀子是什么?象征着生死么?清水何来,刀子何来? 刀子是老人磨出来的,磨得雪亮。为了杀牛。 那么生呢?亲戚或是同乡一个老者找到老人,叫他哥哥,说老婆要生了,家里无一颗米,连米汤都没得喝。老人沉默一会儿后,叫儿媳妇给挖几碗米。老者走了,背着一点米,步履缓慢,背景依然是荒凉和阔大。孩子将生,老人跑到老者住处,在屋外等。有阿訇给新生的孩子诵经,取名,大家共同祈祷。生之始,关乎借来的几碗米,更关乎虔诚诵经洗礼的仪式感。 终于要杀牛了。老人取出一块白布,递给儿子,不顾儿子劝阻,说是去集上看看。几个人将牛放倒,用白布蒙上牛脸和眼,阿訇诵经毕,执刀杀牛。影片完。 找出小说原作看。个人觉得,此部电影的表现力强于小说。一是沉默,二是留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