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礼县斩龙村的魂(原创首发)
2021-12-27抒情散文礼县雏燕
王仁裕,礼县斩龙村的魂(原创首发)文/雏燕我最早知道王仁裕,是得益于读到张星先生在《陇苗》上发表的《王仁裕轶事》,那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来至少有三十多年了,从此王仁裕的名字就印在我心里。王仁裕,礼县的骄傲!记得一次在街上旧书摊前,在一本……
王仁裕,礼县斩龙村的魂(原创首发)文/雏燕 我最早知道王仁裕,是得益于读到张星先生在《陇苗》上发表的《王仁裕轶事》,那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来至少有三十多年了,从此王仁裕的名字就印在我心里。王仁裕,礼县的骄傲!记得一次在街上旧书摊前,在一本《幼学琼林》读到:“诗窑仁裕”的句子,激动得手都发抖,就买下了这本书。
陇南礼县石桥镇斩龙村是王仁裕的故里,是王仁裕长大的地方,这是斩龙村的骄傲,做为一个礼县人也感到很自豪,来斩龙村尚书故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王仁裕最著名的故事是:西江浣肠。
王仁裕1岁至25岁,因所居之地战乱频繁、年少失亲等原因,耽于玩乐,不知诗书。《旧五代史》卷128:“少孤, 不从师训;年二十五,方有意就学。”《新五代史》卷57:“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全宋文》卷46李昉《王仁裕神道碑》云:“当童稚之年,失怙恃之爱。兄嫂所鞠,至于成人。唐季乱离,关右斯甚,俎豆之事,蔑无闻焉。既乏师友之规,但以畋游为事。二十有五,略未知书。”
王仁裕26岁时,有“西江浣肠”之说。《旧五代史》卷128:“一夕梦剖其肠胃,引西江水以浣之,又睹水中砂石,皆有篆文,因取而吞之。及寤,心意豁然,自是资性绝高。”《王仁裕神道碑》:“因梦开腹浣肠,复睹西江碎石,皆有文字,梦中取而吞之。及觉,心识开悟,因慷慨自厉,请受经于季父。”王仁裕27岁,学业大进,享誉秦陇。
公元905年的一天,王仁裕在长道县的汉阳川的西汉水旁边游玩,也许是这一天的景色优美,他不断地沿着西汉水走啊,跑呀,后来腿脚乏力,便在西汉水旁边睡着了。这时候,一位老神仙健步向他走来,刨开了他的肚皮,掏出他的肠子,拿到西汉水里从头到尾洗涤了一遍,装满砂子,然后再装进肚子里,待到他醒来之后,他感到好像得了神通一样,深思妙想,决心要上进,请教他二叔,学习中他文思泉涌,学问大增,下笔成章。不到二年,学业名佳秦陇。
王仁裕最响亮的名字是“诗窖子”。
王仁裕,生活在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在他仕宦生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
人们都知道唐代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却很少有人知道五代时期有诗窖之称的王仁裕。其实,王仁裕早就与李杜齐名,宋代编著的新、旧五代史和《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都记载,王仁裕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秦、陇间,平生作诗逾万首,且鸿笔丽藻,独步当时。就连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也有王仁裕多诗,时人号为诗窖子的记述。可见王仁裕是一个人美心灵美、德才兼备的人!
王仁裕的一生中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和希冀清明盛世的政治理想和身处乱世满怀羁旅之苦的人生情怀。
《题麦积山天堂》是王仁裕留存的诗作,写作较早的一首,诗从“万冈梯”、“白云齐”、“群山小”、“落日低”、“少人到”、“鹤频栖”六个角度在描写麦积山巍峨险峻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抒发了他登万仍山而小天下,期望大展一番凌云壮志的美好愿望。
在公元921年,王仁裕背井离乡,在兴元 (今陕西汉中)任节度使判官时写下的《题斗观山》一诗,表达的则是一个诗人既想抛却尘世之梦,又眷恋着故土希冀有一个太平盛世的迷茫、痛苦的心境。“当时若效还而楚,尺寸中华未前侵,"从这些他写下的诗句、诗篇,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祖国河山支离破碎、民众深受其苦而痛心疾首的情感。这就是王仁裕的家国情怀,这就是王仁裕创作的生活基础。
王仁裕最大的文学成就是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
除诗歌而外,王仁裕的文章在当世亦堪称出类拔萃,独具特色和魅力。他著名的《玉堂闲话》、《开元天宝遗事》等,其中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以直录和写实笔法,记述了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65年)问的佚闻琐事,有人物特写,如名臣姚祟、宋璋、张九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名流如大诗人李白等,同时也有写当时风俗时尚,对研究当时民风民俗很有资料价值,如北宋李昉编辑的小说集《太平广记》等书引录了《开元天宝遗事》的很多小说资料。
来斩龙村尚书故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感悟王仁裕的人生,最大的收获是,好好学习他的品质是:自省发愤、勤勉治学的精神,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怀,志向高远、为人宽厚的情操。
王仁裕的品质,就是斩龙尚书故里的魂!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