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花
2021-12-27叙事散文王克楠
又想起南国的豆花了。豆花不是花,是一种吃食,即是豆腐脑(北方的称呼)。一碗平常的豆腐脑,在北方普通得很,不过是早点里的汤饭,而到了南方则成了艺术,成了豆花。黄豆是同样的黄豆,豆腐脑也是平常的豆腐脑,但是经过了南方人缜密心思过滤,一日日的端详……
又想起南国的豆花了。
豆花不是花,是一种吃食,即是豆腐脑(北方的称呼)。一碗平常的豆腐脑,在北方普通得很,不过是早点里的汤饭,而到了南方则成了艺术,成了豆花。黄豆是同样的黄豆,豆腐脑也是平常的豆腐脑,但是经过了南方人缜密心思过滤,一日日的端详,用食材的佐料烘托了主料,就有了名堂。你问佐料有什么?有猪肉沫、水豆豉、油辣椒、酱油、盐、味精、姜末、葱花,还有一颗颗喜笑颜开的南方的小花生米,不消说吃,就是看一眼,红红绿绿的,就勾出来无数条馋虫子。
那一年,我跟着姨妈到南方一座小城探望失散多年的表姨妈,第一次吃到了和河北决然不同豆腐脑(豆花)。那一日,有小雨,窸窸窣窣地地吻着南国的青瓦房。午饭后,撑一把伞走进了雨中走到街巷里,就走到江南的风景画里。一道又一道的巷子,不规则的青石板铺的街道,砖瓦房和吊脚楼,远处或隐或现的山影,轻轻重重地落在我的心头,于是,我寻思在街头会遇到一位丁香一样的女子,这位女子即使撑伞,也会有一条乌龙一般的大辫子。
想象归想象,丁香姑娘的影子一直没有显现,只有或大或小的雨滴扑打在我的伞面上。我百无聊赖地进了一家书店,放下雨伞,认真地读了半部小说,听书店老板以商量的口吻问我“先生,您买吗?”我笑一笑,抱歉地放下书,走出来。出来才发现雨驻,我初来乍到,想到姨妈和表姨妈会担心我,就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街道和巷子里已有了零零散散的行人,迈着匆匆的脚步。过了两道街和三条巷子,隐约地听到了唱歌一般的男人的吆喝声“卖~~~~~豆花,卖~~~~~豆花”,第一个“卖”字是重音,“豆花”则喊得轻巧,恐怕被“卖”字淹没似的。
立即心生疑问,豆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南方人喜欢养花,我看到在街头卖花者大部分是女人,少女或者中年妇女。大老爷们卖什么花呢?于是,站在一根电线杆旁,等,等着卖花的老大爷。等了一会,吆喝声消失了,像是雨水落进了泥土里。应该是老大爷与买花的人讨价还价吧,再停一会,“卖~~~~~豆花,卖~~~~~豆花”又起,远远地望去,老大爷戴一顶南方常见的黄色斗笠,穿着绿色的雨衣,挑着担子,颤颤悠悠朝我走来,如果大爷是雨丝里的大鸟,担子两头的红木桶像是他的翅膀,潇洒自如地划破雨后街道的宁静。
大爷停驻,原来是附近的木房子陡然开了一扇门,露出一张扁平的女人的脸,喊住了大爷。大爷用洁白的毛巾擦了一把额头的水汽和汗珠,轻轻地蹲下,把两只红桶稳稳地放到便道上。这时才看清,老大爷其实不老,50多岁的样子,有着南方人的精瘦,当时,我想应该称呼他大叔才是、大叔掀开木桶的盖子,立即有热腾腾的热气逸出,凑近看,原来是白花花的豆腐脑,我的心凉了半截。只见大爷依然乐呵呵地一边搭讪,一边接住木房子里的人递过来两只碗,极为熟练地盛上了豆腐脑和佐料。佐料的基本色调是红色的,白色的豆腐脑漂游其中,看上去,真的像是白色的花朵了。
“豆腐脑啊,我也要一碗。”我指指红木桶说。大叔先是一怔,明白了我的意思后,就从另一只木桶里抽出一只碗。碗是紫红色的,和豆花的汤汁颜色相似。我接过热腾腾的豆花,品了几口,香中含辣,越吃越辣,干脆三口两口吞进了肚子。我的吃相把大叔逗笑了,他给我做了一个手势,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吃豆花,要慢,慢慢地品。恰好又有一位戴围巾的女士要了一碗豆花,慢慢地品,优雅的姿态令人心跳。我又要了一碗,大叔知道我是北方人了,少放了辣椒,这次,我做到了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哦,大口吞和小口品,口感还真的不一样哩,这个时候的豆花,在视觉里是固体,含到嘴里是液体,像是小河流水轻轻地通过了喉咙,一直流到胃里,形成一个白色的湖。
哦,这就是豆花啊,我吃了一次,还想吃。在表姨妈家,只要听到门外面极“卖~~~~~豆花,卖~~~~~豆花”的吆喝声,必定拿着碗下楼,买回来,慢慢品。表姨妈出神地看着我品豆花,说我的吃相像一个人,像谁?她不说。后来表姨妈出去买东西,姨妈告诉我,你表姨妈看你的吃相像你姨爹,你表姨爹和你爸一样,都是右派。在那次给号召提意见和建议的运动里,你表姨爹对县城的发展提了10条建议,直接寄给了县委书记......这就事大了,被判了刑,发配到新疆。
在表姨妈住了10天,带去的粮票差不多用完了,坐着火车轰隆隆回到北方,再也吃不到南方的滑溜溜的豆花了。北方只有豆腐脑,豆腐虽然也是用黄豆磨成浆调制出来的,但是佐料不一样,只有单调的酱油、姜煮汤,再配上淀粉稠化,最多再配上一点韭菜花,决然没有南方豆花的精致可口。当然,除了工序的精致,还有南方的水,南方的风,对青石板巷子里丁香姑娘的想象,卖豆花人的有音有调的吆喝.....这些已经深深地刻进记忆里,成为心头温暖的痛。
豆花不是花,是一种吃食,即是豆腐脑(北方的称呼)。一碗平常的豆腐脑,在北方普通得很,不过是早点里的汤饭,而到了南方则成了艺术,成了豆花。黄豆是同样的黄豆,豆腐脑也是平常的豆腐脑,但是经过了南方人缜密心思过滤,一日日的端详,用食材的佐料烘托了主料,就有了名堂。你问佐料有什么?有猪肉沫、水豆豉、油辣椒、酱油、盐、味精、姜末、葱花,还有一颗颗喜笑颜开的南方的小花生米,不消说吃,就是看一眼,红红绿绿的,就勾出来无数条馋虫子。
那一年,我跟着姨妈到南方一座小城探望失散多年的表姨妈,第一次吃到了和河北决然不同豆腐脑(豆花)。那一日,有小雨,窸窸窣窣地地吻着南国的青瓦房。午饭后,撑一把伞走进了雨中走到街巷里,就走到江南的风景画里。一道又一道的巷子,不规则的青石板铺的街道,砖瓦房和吊脚楼,远处或隐或现的山影,轻轻重重地落在我的心头,于是,我寻思在街头会遇到一位丁香一样的女子,这位女子即使撑伞,也会有一条乌龙一般的大辫子。
想象归想象,丁香姑娘的影子一直没有显现,只有或大或小的雨滴扑打在我的伞面上。我百无聊赖地进了一家书店,放下雨伞,认真地读了半部小说,听书店老板以商量的口吻问我“先生,您买吗?”我笑一笑,抱歉地放下书,走出来。出来才发现雨驻,我初来乍到,想到姨妈和表姨妈会担心我,就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街道和巷子里已有了零零散散的行人,迈着匆匆的脚步。过了两道街和三条巷子,隐约地听到了唱歌一般的男人的吆喝声“卖~~~~~豆花,卖~~~~~豆花”,第一个“卖”字是重音,“豆花”则喊得轻巧,恐怕被“卖”字淹没似的。
立即心生疑问,豆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南方人喜欢养花,我看到在街头卖花者大部分是女人,少女或者中年妇女。大老爷们卖什么花呢?于是,站在一根电线杆旁,等,等着卖花的老大爷。等了一会,吆喝声消失了,像是雨水落进了泥土里。应该是老大爷与买花的人讨价还价吧,再停一会,“卖~~~~~豆花,卖~~~~~豆花”又起,远远地望去,老大爷戴一顶南方常见的黄色斗笠,穿着绿色的雨衣,挑着担子,颤颤悠悠朝我走来,如果大爷是雨丝里的大鸟,担子两头的红木桶像是他的翅膀,潇洒自如地划破雨后街道的宁静。
大爷停驻,原来是附近的木房子陡然开了一扇门,露出一张扁平的女人的脸,喊住了大爷。大爷用洁白的毛巾擦了一把额头的水汽和汗珠,轻轻地蹲下,把两只红桶稳稳地放到便道上。这时才看清,老大爷其实不老,50多岁的样子,有着南方人的精瘦,当时,我想应该称呼他大叔才是、大叔掀开木桶的盖子,立即有热腾腾的热气逸出,凑近看,原来是白花花的豆腐脑,我的心凉了半截。只见大爷依然乐呵呵地一边搭讪,一边接住木房子里的人递过来两只碗,极为熟练地盛上了豆腐脑和佐料。佐料的基本色调是红色的,白色的豆腐脑漂游其中,看上去,真的像是白色的花朵了。
“豆腐脑啊,我也要一碗。”我指指红木桶说。大叔先是一怔,明白了我的意思后,就从另一只木桶里抽出一只碗。碗是紫红色的,和豆花的汤汁颜色相似。我接过热腾腾的豆花,品了几口,香中含辣,越吃越辣,干脆三口两口吞进了肚子。我的吃相把大叔逗笑了,他给我做了一个手势,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吃豆花,要慢,慢慢地品。恰好又有一位戴围巾的女士要了一碗豆花,慢慢地品,优雅的姿态令人心跳。我又要了一碗,大叔知道我是北方人了,少放了辣椒,这次,我做到了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哦,大口吞和小口品,口感还真的不一样哩,这个时候的豆花,在视觉里是固体,含到嘴里是液体,像是小河流水轻轻地通过了喉咙,一直流到胃里,形成一个白色的湖。
哦,这就是豆花啊,我吃了一次,还想吃。在表姨妈家,只要听到门外面极“卖~~~~~豆花,卖~~~~~豆花”的吆喝声,必定拿着碗下楼,买回来,慢慢品。表姨妈出神地看着我品豆花,说我的吃相像一个人,像谁?她不说。后来表姨妈出去买东西,姨妈告诉我,你表姨妈看你的吃相像你姨爹,你表姨爹和你爸一样,都是右派。在那次给号召提意见和建议的运动里,你表姨爹对县城的发展提了10条建议,直接寄给了县委书记......这就事大了,被判了刑,发配到新疆。
在表姨妈住了10天,带去的粮票差不多用完了,坐着火车轰隆隆回到北方,再也吃不到南方的滑溜溜的豆花了。北方只有豆腐脑,豆腐虽然也是用黄豆磨成浆调制出来的,但是佐料不一样,只有单调的酱油、姜煮汤,再配上淀粉稠化,最多再配上一点韭菜花,决然没有南方豆花的精致可口。当然,除了工序的精致,还有南方的水,南方的风,对青石板巷子里丁香姑娘的想象,卖豆花人的有音有调的吆喝.....这些已经深深地刻进记忆里,成为心头温暖的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