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叛国者的忧思

2021-12-27抒情散文野猪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51 编辑

  1、  祖大寿是宁远沉甸甸的分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永远经得起推敲,并且岁月越久,越能反射出耀眼光焰。或者说,读透了祖大寿,你就读透了辽西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51 编辑 <br /><br />  1  祖大寿是宁远沉甸甸的分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永远经得起推敲,并且岁月越久,越能反射出耀眼光焰。或者说,读透了祖大寿,你就读透了辽西明清战争文化中的精彩篇章。祖大寿,不同于袁崇焕的千古奇冤,也不同于吴三桂蛟龙困于泥潭的挣扎,对他来说,叛国投敌的耻辱太重,也不该由他一个人承担。
  本来,祖大寿是一位关外明清战争中的豪杰,但命运把他卷入《二臣转》,抹杀了他的功绩,。二臣就是汉奸,男人最怕这两个字慣在头上,一旦惯上,自己及子孙的名誉都搭进去了,几辈子不得翻身。汉奸这个词大概出现于明末,最初含义并没有这么尖锐,泛指有人心怀叵测,拨弄是非,造成社会不稳。到了晚清以后,汉奸的内含发生嬗变,这个群体介于内外、敌我之间,认贼作父,为国家和民族所不容。若以这个定义来衡量祖大寿,显然,他排除这个罪名之外。
  祖大寿是土生土长的宁远人,祖宗儿孙,亲朋好友,同僚士卒,全在这块土地上。祖氏一族,骨子里传承着尚武精神。晋朝时,其远祖任镇西将军,明初祖氏一族由滁州迁至辽阳,宣德五年(1430)年再迁宁远卫,之后,祖氏族中,有人历任百户、千户、指挥佥事、指挥同知。较之先人们,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军旅生涯波澜壮阔,他参加过援朝抗倭战争,声名也在抗倭战争中得以传世。祖大寿性格的形成,源自祖氏的一脉相承。祖大寿系祖承训长子,字复宇,据说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祖大寿青年时代在广宁军中供事,受巡抚王化贞赏识,升为游击。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突袭广宁,王化贞虽组织抵抗,怎奈技不如人,将广宁拱手相让,祖大寿遂率部分辽兵撤驻觉华岛。蓟辽督师割韭菜似的换了两茬,老臣孙承宗出关,与袁崇焕一起守辽。大寿就在关键时刻被重用,协助袁督师修筑宁远城。
  天启六年(1626年)即天命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来攻宁远,祖大寿坚守城南,兼顾城东。激战中,祖大寿指挥守军积极防御,后金在城南与城东均未实现突破。第一次宁远之战宣告结束,祖大寿作战有功,受朝廷封职奖赏。他和袁督师也在连天炮火中结下兄弟情谊。
  2  我以为,宁远最具魅力的不在温泉,不在海浴,亦不在花花绿绿的泳装产业。诚然,这些支撑了一座城市的GDP,让城市风风光光。但若看看新砖老砖咬合的方城,看看延珲街的两架牌坊,你方才觉悟,它们才是宁远的精神内核。那两架牌坊完全属于明代,建筑背景、材质、雕工等等,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艺术特色。牌坊的另一番意义还在于,它们极力夸耀的两个忠臣——祖大寿和祖大乐兄弟,后来都背叛了国家。但这样的背叛,我们不该报以任何憎恨和鄙夷的态度,尤其祖大寿降清给我的悲凉况味,极近宁远时,愈发刻骨。甚至,我对祖大寿的叛国行为,持有敬重之心。两架牌坊中的一座,专为祖大寿所立,赞扬他效忠朝廷,镇守边疆,扫平战乱的功绩。如果仔细观察,额枋边柱刻着有趣活泼的一个人戎装骑马出征的浮雕,马儿四肢粗壮而短,体现了明代动物雕刻的风格,最让人浮想连篇的,是谁全副武装,欲马上征战?工匠通过画面告诉你,此人乃祖将军,他正为保卫辽西走廊奋勇战场。
  沉寂一年的皇太极卷土重来,直扑锦州,势头之猛烈甚于其父汗。袁督师兵力有限,考虑再三,派祖大寿、满桂、尤世禄飞驰锦州。祖大寿等与锦州城内守军里应外合,皇太极啃不动第一打击目标,挥师转攻宁远。
  大寿作为袁督师的干将,又一次与皇太极面对面交锋,他和满桂、尤世禄三人同心,力阻皇太极于宁远城外。皇太极屡屡发动攻势,祖大寿像根钉子,拔不掉,砸不弯,袁督师借机狂发炮弹,与皇太极互相炮击。一时间,攻方与守方僵持,互不相让。精明的皇太极料定这一仗仍难获胜,以天热为由撤退。
  再战宁锦不下,皇太极心焦恼火。而在明朝廷,却于渺茫中看到一线希望,权贵们情绪热烈,点数着谁该记功,记几等功,数来数去,竟千人余。这么多有功之臣,连总指挥袁督师都排不上号,仅象征性地颁发一点物资奖赏了事,祖大寿自然也捞不到太多好。我据此相信,祖大寿出生入死,亲历战阵,他一定对这次的功勋分配心怀不满,为自己,为督师,为参战辽军鸣不平。
  他若没有思想波动,就不是血肉之躯,也不符合祖氏一门几辈武将的特性——他们忠君爱国,也痛恨那些打着忠君爱国幌子图谋私利的小人。更让祖大寿喉头哽咽的是,袁督师在胜利的锣鼓声中离职了。徜徉商业气息浓郁的延珲街,有那么一刻,我看见祖大寿穿越四百年时光,现身牌坊下,日影将他的沮丧拉得老长老长,黯然送别袁督师。尔后,他挥鞭打马离去,头也不回。
  英雄的宁远弥漫着失望情绪,祖大寿悲观、落寞。但他不能放弃这座城,祖氏的传统不允,袁督师行前也会有嘱托。还有,他的妻子儿女部属亲朋财产都在这儿,他必须顶住压力,誓与城共存亡。
  祖大寿在抑郁中守着宁远,这期间,皇太极曾借给天启帝吊丧,致书祖大寿,表达议和意愿。祖大寿看完信,一字未复。他也没有意识到,随着天启皇帝的死,崇祯皇帝继位,他和袁督师、皇太极之间重续纠结关系。
  我有一百种理由相信,祖大寿听说袁督师再度启用,担任蓟辽督师的消息时的振奋。他也为崇祯和袁督师说的那句“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欢欣,这让他深切感受到朝廷对袁督师的倚重,袁督师地位高了,意味着祖大寿等猛将有了轴心,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祖大寿的预计没有错,袁督师重返宁远,祖大寿受封前锋总兵,驻守锦州。此举等于让他站在抗击满洲的最前沿,替宁远、山海关、乃至北京抵挡皇太极射来的当胸一箭,这是袁督师对祖大寿莫大的信任。
  皇太极再攻前夕,打的还是投石问路的牌。史书说,他先后给袁督师发了六封议和信,试图和平谈判。不过,这一次皇太极判断失误,问题在于,袁督师已立下五年复辽誓约,岂能引满朝文武耻笑,招致杀身之祸。而皇太极也从袁督师辣手整顿军纪,斩杀毛云龙等果断行为,看出议和是万万不能的。遂率领大军,绕过关宁锦防线,取道蒙古,破边墙入塞,杀奔崇祯的北京。
  3  说不清为什么,宁远的水文化与战争文化割裂开来,宁远人向外来客介绍他们的温泉,他们的海,以及那座古老的城,都是各讲各的,好像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但那个大雨天,我乘车奔驰在宁远的新城老城,在风雨渤海的岸边驻足观潮,心中想到最多的,是终年生活在这片海洋和陆地上的人就像一种两栖动物,他可以骑着马呼喝来去,也有闲暇漫步海岸,陶醉海风的吹拂,想着无限心思。我觉着,祖大寿和袁督师的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片段。极可能他们某一个灵感或成熟的思路,就从一次看似悠闲的散步中获得。比如,袁督师写给朝廷的奏疏。
  袁督师说,臣在宁远,敌人越关西进的算盘必不得逞;臣忧蓟门薄弱,恐敌人钻了空子,宜宿重兵把守。
  观此言,袁督师可谓苦口婆心,只是,崇祯和朝廷官员们终日忙碌,没工夫搭理督师,结果不幸言中。
  即便袁督师早有预测,一旦变成事实,也险些让他乱了方寸。史书这样记载道: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二十九日,蓟辽督师袁崇焕由宁远往山海关,行至中后所,得报八旗军团破大安口,立即部署赵率教点四千兵马,弛救遵化。
  三十日,皇太极抵遵化。袁督师紧急抽调祖大寿,随其入京。
  十一月初一日,京师戒严。崇祯于慌乱之中,谕选智略者御敌。这时,袁督师和祖大寿等正浑身汗水,策马狂奔京师。
  初四日,皇太极攻陷遵化。
  初十日,袁崇焕得崇祯谕旨:“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被迫调整防御部署。
  十五日,袁崇焕和祖大寿抵河西,商议进京师援救。奈何崇祯下令,不准袁督师越蓟州。
  我们后来人都明白,事到此时,崇祯已被流言蜚语蒙心,不再信任袁督师。可怜袁督师置身其中,一心保卫圣驾,浑然不觉圣上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十七日,袁督师率祖大寿到达京师广渠门外,忍着饥渴寒风,露宿扎营。
  二十日,皇太极率八旗铁骑滚滚而来。京师脚下,狼烟四起;京城之内,人心惶惶。遭遇劲敌,督师和祖大寿只有一个念头:拼死抵抗,绝不能退半步。两军对峙,万籁俱寂。不知过了多久,马蹄声、号角声、喊杀声,骤然响起,双方人马搅成一团,刀来剑往,难分彼此。那一天,在多尔衮三兄弟为首的左翼八旗旋风似攻击下,袁督师与祖大寿背抵城墙,血溅蓟门。目睹这场恶战的朝鲜使臣向他的李氏国王如是描述:“贼直到沙窝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至酉,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奔三十里。贼之不得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然而,袁督师的拳拳报国心却被阉党流言所害。忠君与爱国,原不可混为一谈。
  祖大寿亲眼看着督师被捕,惊得丢了三魂七魄。他悲伤、恐惧,愤然与何可刚总兵率辽军离京出关。
  谁能想到祖大寿离京时的表情?他必定咬着牙,青着脸,回望北京巍峨的城墙,狠狠地骂一句,策马奔回辽西。
  祖大寿一声招呼不打,带着人马走了。接下来惊呆恐惧的是老臣孙承宗,他明白老部下为什么突然撤走,更担忧祖大寿一走,京师怕是无人能保。
  焦急万分的孙承宗派人带上自己和袁督师的手书,急切切追赶祖大寿。
  祖大寿手捧督师亲笔书信,义愤填胸,伤心哭诉。为解救袁督师,祖大寿披肝沥胆:“京师城门口大战堵截,人所共见,反将督师拿问。有功的人不蒙升赏,阵亡的人暴露无棺,伤者呻吟冰地,立功何用?收复遵化,皇上哪知我们的功劳?既然说辽人是奸细,今且回去,让他们厮杀!……”
  祖大寿一字一句,动容动情,辽军一片呜咽。那哭声如海潮滚滚,隔着数百年时光,传达我的耳畔。当时,我站在祖氏兄弟牌坊下,辨认着额枋上刻的“廓清之烈”四个大字。
  扫清夷患,忠贞者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可祖大寿哭也好,骂也好,却不相信他们誓死捍卫的政府已无法理可讲,亦不念人情道德。政府的所作所为,只是叫他伤感,他说出这番话,唯希望政府理解袁督师,理解为国守土的辽军将士。他还幻想,凭着辽军劳苦功高,拯救身陷牢狱的袁督师。而这正是祖大寿的可爱之处,让我对一个叛将怀景仰之情,一走近他的纪念建筑,心底肃然起敬。'
  4  后来的发生让我们知道,祖大寿的忠义并未感动崇祯,尽管他回师入关,在孙阁老领导下一口气收复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崇祯仍然杀了袁督师。
  由于史籍的疏漏,我们无法知悉袁督师死讯传到祖大寿那里,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觉着,祖大寿的第一反应,唯有惨然一笑。笑得天地千古寒。皇太极计杀袁督师成功,也未必得意。一个没有对手的人,会心生失落感。因此,他不想祖大寿重蹈覆辙。
  在皇太极眼里,祖大寿不独他一人,而是宁远锦州乃至辽西走廊四百里的核心,他就是辽西的一杆大旗,有他在,辽西人的精神意志犹存,军事防线就不会垮。反之,招降了祖大寿,意味着大明的宁锦防线全部垮塌。而对付大祖寿最有效的办法是围,困住这只虎,挫他的锐气,磨他的勇气,消解他的斗志。
  崇祯三年(1630年)既天聪四年七月,皇太极来了,困祖大寿于大凌河城。
  彼时的大凌河城,包括祖大寿在内,副将八人,参将游击约二十人,骑兵七千,步兵七千,夫役商贾约万余人。祖大寿几次突围,均被皇太极逼回城内。山海关、宁远、锦州方面的援兵也被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内外阻隔的祖大寿,很快尝到坐困的滋味。
  皇太极拿捏着分寸,展开劝降手段。祖大寿仍采取置之不理的老办法。皇太极不急不恼,端坐城外和祖大寿耗着。
  大凌河告急,监军道张春和吴襄统兵四万,由宁远飞驰来救。这一仗,以援军覆灭、监军道张春一干人等投降告终。十月底,张春为首的二十三名降将分别写信劝降祖大寿,祖大寿毫无所动。皇太极的亲笔招降信也打了水漂,激不起丝毫涟漪。
  大凌河城内断粮断炊,人吃人的惨剧天天上演。
  若保卫人民到自相残杀的地步,保卫之意义何在?被保卫的人民为了活命,还原野兽本性,保卫者焉能不脊背生寒?祖大寿智慧,如何参不透这玄机,只好开城投降。但何可刚骨头硬,死于八旗军乱刀之下。饿疯了的大凌河人冲上去,分食了他——一想到何可刚,我总为他悲切,他从宁远转战锦州,锦州转战京畿、京畿战到滦州永平,又从锦州战到大凌河,结果和袁督师一样,为人民而死,人民待他却比豺狼还狠。我觉着,宁远城该树一座碑,悼念他的功绩,瞻仰他的气节。而不应只是在纸页里看到短短几行记述。
  祖大寿降了,皇太极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一股脑赠送他,他的兄弟子侄副将统统厚待。可祖大寿的心里,只有他的国家、他的城、他的人民,他诓骗皇太极说,请放他到锦州,然后里应外合,占领锦州城。这猫三狗四的伎俩,由祖大寿使出来,有点儿诙谐,也隐着凛凛的成分。话说回来,祖大寿这般的效忠,于一个患上败血症的政体,无非让它多遭几天罪,历史多了一段故事可讲。另一方的皇太极呢,有意无意着了祖大寿的道儿,成全了祖大寿的计策。祖大寿一入锦州,再无音讯。满洲高层异常恼火,集议杀掉祖大寿家人部将,因为自明清开战以来,还没有哪个降将敢开这么大的玩笑戏耍大清。面对祖大寿的去而不返,皇太极的做法则高明得多,他大度包容,采取政治攻势和人情攻势,加倍善待祖大寿的亲人将官,希望感化他。
  这些事情,锦州城里的大寿尽收眼底,但皇太极始终没撼动他的心。接下来的七年间,祖大寿一直与皇太极为敌,两人曾在中后所,也就是今天的绥中相遇过,皇太极再次劝他投降,祖大寿不理睬。后多尔衮统帅攻明,崇祯急调祖大寿入援。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二月,清军攻占济南,祖大寿又往,直到三月才完成使命,奉召返回宁远。不久,祖大寿再次被派驻锦州,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皇太极再次来围。
  这一次,祖大寿自知难逃此劫了。他业已老迈,当年的少壮和慷慨激昂,都被时间退化成行动迟缓、须发飘然。但他不能脱下那身征袍,过去他是辽西的擎天一柱,到现在他依旧主宰辽西人的精神世界,他必须战斗到最后。
  漫长的围困开始了,皇太极表现出十足的耐心,气定神闲地坐在城外,指挥兄弟子侄们轮番围城。期间,皇太极轻松灭掉洪承畴十三万援军,洪军门被押解盛京,不日降清。最有可能救锦州于水火的洪军门投降了,明朝廷再无合适人选来挽救祖大寿,他只能静候死神。
  一年后,锦州城尸骨遍地,惨不忍睹,若在坚持下去,城亡人也亡。直到末路,祖大寿信念不改,倒是祖夫人不忍百姓无辜受死,苦劝祖大寿归降。祖大寿走投无路,一声叹息,由部下抬他出城。而他走后,祖夫人悄悄上吊自杀。
  祖大寿降清,不削弱他的英雄气概。说到底,他不是败在军事行动上,而是败于腐败的政治制度。还有祖夫人,一个懂大节义的女人,她让我想起九一八事变时,辽宁省长臧式毅的母亲,当臧式毅的老母亲得知儿子降日,绝食三天,自尽而亡。
  在宁远的时候,我吃了太多的海鲜和辽西豆腐,也切身感受了宁远温泉与海的魅力,了解了温泉与海给予宁远无穷的发展潜力。但我特别想去祖家旧址祠堂或者墓地,拜祭祖大寿和祖夫人。可惜,祖家旧址无迹可循,祖家墓地在文革中遭毁,这也算祖大寿及夫人的又一个遗憾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