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块地
2021-12-27叙事散文孙光利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0 编辑
《稻田上》小时候,那里种着大片的稻子,或许那就是稻田上的由来吧。忘记是从哪年开始的了,我家在那里种了棉花,后来又改种麦子。棉花,从种到收,自开春一直忙到……
《稻田上》小时候,那里种着大片的稻子,或许那就是稻田上的由来吧。忘记是从哪年开始的了,我家在那里种了棉花,后来又改种麦子。棉花,从种到收,自开春一直忙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0 编辑 <br /><br />《稻田上》
小时候,那里种着大片的稻子,或许那就是稻田上的由来吧。
忘记是从哪年开始的了,我家在那里种了棉花,后来又改种麦子。
棉花,从种到收,自开春一直忙到秋后天冷时。的确是一件费时的活。
那里的树少得可怜,且离我家的地有些远。天热,太阳晒着,连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幸好,在离那里不远处的地方有一口井。大热的天里,口渴时很自然的事,即便不口渴,也得说口渴呀,去井边玩玩总比在地里凉快。井里的水凉着呢!喝一口,解渴又降温,就是爽!
早些时候回家,领着儿子去上坡,经过那里时,忽地想起那些久远的往事,就指给儿子说,这里叫稻田上,以前曾有过我们家的地。儿子说,可这里没有稻子啊。我只能告诉他,种稻子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秋色里,微风中,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轻轻摇个不停。天空中,还有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老想着飞下来啄食几粒饱满的谷粒。
《柳行》
柳色青青,柳树成行。柳里,有着太多的诗意。但,那里却与诗意无关,只有成片的庄稼,等待着我的父辈们用汗水去浇灌。
那里是否也有过的柳树呢、我也不能确定,记忆早已模糊不堪。
如果那里从前就是耕地的话,柳树成行就是不大可能的了,因为树不仅遮阳,还太消耗地力,让庄稼折去大半的成色。如果那里从前就是树林地呢?且种的就是成行的柳树?也许就如我臆想的一般吧。
父亲老爱在柳行里的棉田里种西瓜,说是不仅能增加说如,还能自己吃个够,两全其美的事。不种西瓜的人只知其甜而不知其苦。只有种了才知道,西瓜的甜是因为有着老百姓辛劳的汗水。
前年,回家收西瓜。大热的天里,我光着膀子,汗水煞得眼睛睁不开。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让我,就是吃不到,我也不种,那苦,我几乎受不了。
今年春上,柳行里又种了白蜡树。父亲病了,去医院手术。我就请假,往返于医院与家之间。和母亲去那里干活,看到树上有许多虫子,就背喷雾器打了药。
前几天回家,又去那里看了看。白蜡树长势甚好。那一刻,我一点儿也没想到柳树。
《大荒》
听老人讲,再想想那时的清苦生活,在以前,那地方必定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记得才分地那年,地里的棉花高高矮矮,有的地方还没有一虎口高呢,真是可怜。后来,在父亲的精心侍弄下,那地竟也一年好过一年了。
大荒里的地是我最不愿去的,因为那里只有成片的腼腆,一棵树也没有,夏天,热的厉害,连一个凉快的地方也找不到。就那么干站在毒辣辣的阳光里,任由汗水一刻也不歇地往下流着。
到底是秋天好些,站在地头上,望着满眼白花花的棉花,不由也心花怒放。这也并非那时的我们爱干活,而是父亲为了调动我与哥哥拾棉花的积极性,给我们上秤,五分钱一斤。你想想,这么白的棉花,我岂不就能多挣几毛钱了吗?
就是那么个大荒,在我父辈那一代人的手里,竟一点儿也不荒了。多年后,大荒,也就只能作为一个地名、符号留存于小村人的记忆里了。只是,由于爷爷奶奶他们的去世,那里已经没我们家的地了。
前几天,回家,与母亲去南北地里干活,途径大荒,从前在那里干活时的情景忽地又上心头。
《南北地》
那里的水渠是南北的,地却是东西的,是在想不出它为什么就叫南北地。
当初,我家在那里有六、七亩地,而今却只剩下二亩多了,想来,不免一番唏嘘。
那里最让我难忘的,是地头高坡上的那棵椹子树。
喜欢椹子树,倒并非是树上结的椹子,而是夏天的时候,树下的确是个凉快的好地方。大树底下好乘凉嘛,真有道理。
大热的天,汗如雨下,招呼一声,走,去树底下凉快凉快。椹子树本来就枝繁叶茂,再加之它又长在高坡上,就更有风。几个人,在高坡上,或坐或站,凉风徐来,好不惬意。
因为树底下太凉快,就总不愿去地里干活,要等到父亲吆喝好几遍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阴凉去太阳底下的地里干活。
当然了,椹子熟了,我也要爬上去摘椹子吃的。等着从树上出溜下来时,嘴角上就是黑紫黑紫的了。
《窑上》
窑上被一条沟分为沟南沟北,沟里长满了芦苇,我们都叫它苇湾。我家在沟南沟北都有地,但我更偏爱沟南。沟南的东边是村子里的墓地。
窑上是明显的盐碱地,地里连草都很少,只适合种棉花。那里离家近,我们去上坡一般是走着去。
窑上的地头上大多都种着树,以槐树居多。另一头顶着苇湾。凉快的时候,大人就在地头上的树荫里坐着,孩子们则去那头的苇湾里折芦苇,耍着玩。记得有一年麦收时节,从肥城回来探家的表哥表姐帮我家收麦子,看到了那成片的芦苇,就过去采了许多苇叶,说是回去包粽子。可不,端午节就在麦收那时节。
有一年雨水大,地里灌满了水,放不出去。我与哥哥两人提了水桶一桶一桶的往外掏了一下午,地面总算是露出了水面。可第二天早上,那地面又被水淹没了。
窑上,从前的确是烧过窑的。村里的老人说那事时,神情、语气不带半点迟疑。至于那窑是什么时候没的,就没人说了,我也没问过。至今连窑厂的蛛丝马迹都寻不到了。
以前窑上有许多还未开垦的荒地。金来哥、秀芝姐他们常赶着自己的羊群在那荒地里放牧。
几年前,去东边的墓地里上坟,从那里经过,见荒地全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了。风一吹,庄稼的叶子刷刷只响。
《小翟上》
站在小翟上的棉田里,我曾经问母亲它为什么叫小翟上。母亲说,早先那里住着一户翟姓人家,单门独户,后来绝了户,就成了空地。
一户人家的院子,得能有多大的地呢?
小翟上也就是只有我家不到一亩地那么大的地方。周围那些地因为正在村后的缘故,就全叫家后了。小翟上也只能混迹于家后的那些土地之中。
小翟上东边是人行道,西边是家后的一片树林。所以,那里的棉花开得很晚,看看不能再等了,父亲不得不背着喷雾器打了催熟剂让棉花仓促开放。
那时候,我就喜欢去小翟上拾棉花。地少,离家最近,开得又不白,一会儿就拾玩了,看看天早着呢,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别处耍耍。
冬天,雪后,干娘家的老三,我宝柱哥常在小翟上西边的树林子里用自制的猎枪打麻雀。
如今小翟上那里还有地,只不过不是我家的了。是谁家的呢?我没问,反正那里还长着庄稼。
《河南里》
村南有一条河,名叫青年河。小刘村里的人就把河南边的地叫河南里。
有一年分地,一队上的狗闲哥竟全分在了河南里。他索性就在河南里盖了两间土屋,住那儿了。他还美其名曰南小刘
河南里的地,是我最愿去的了。想想吧,青年河东西走向横亘在眼前,热了,就跳进去洗个澡,凉快凉快,太方便了。还有,狗闲哥在地边上种的到处是树,我在地里干活就老是呆在有树荫的地方干。对于狗闲哥种树的事,父亲是有意见的,毕竟,大树挣去了庄稼太多的营养。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凉快就行嘛。
狗闲哥本就不愿干活,加之天太热,干不了多久,他就吆喝一声,都来凉快凉快吧!不一会儿,人就聚在他门前的树荫里谈天说地。有人就说了,狗闲,你这狗窝也太凉快了!狗闲哥也不无得意地说,那自然是,邓小平现在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想起他这句话,才发觉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
小时候,那里种着大片的稻子,或许那就是稻田上的由来吧。
忘记是从哪年开始的了,我家在那里种了棉花,后来又改种麦子。
棉花,从种到收,自开春一直忙到秋后天冷时。的确是一件费时的活。
那里的树少得可怜,且离我家的地有些远。天热,太阳晒着,连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幸好,在离那里不远处的地方有一口井。大热的天里,口渴时很自然的事,即便不口渴,也得说口渴呀,去井边玩玩总比在地里凉快。井里的水凉着呢!喝一口,解渴又降温,就是爽!
早些时候回家,领着儿子去上坡,经过那里时,忽地想起那些久远的往事,就指给儿子说,这里叫稻田上,以前曾有过我们家的地。儿子说,可这里没有稻子啊。我只能告诉他,种稻子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秋色里,微风中,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轻轻摇个不停。天空中,还有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老想着飞下来啄食几粒饱满的谷粒。
《柳行》
柳色青青,柳树成行。柳里,有着太多的诗意。但,那里却与诗意无关,只有成片的庄稼,等待着我的父辈们用汗水去浇灌。
那里是否也有过的柳树呢、我也不能确定,记忆早已模糊不堪。
如果那里从前就是耕地的话,柳树成行就是不大可能的了,因为树不仅遮阳,还太消耗地力,让庄稼折去大半的成色。如果那里从前就是树林地呢?且种的就是成行的柳树?也许就如我臆想的一般吧。
父亲老爱在柳行里的棉田里种西瓜,说是不仅能增加说如,还能自己吃个够,两全其美的事。不种西瓜的人只知其甜而不知其苦。只有种了才知道,西瓜的甜是因为有着老百姓辛劳的汗水。
前年,回家收西瓜。大热的天里,我光着膀子,汗水煞得眼睛睁不开。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让我,就是吃不到,我也不种,那苦,我几乎受不了。
今年春上,柳行里又种了白蜡树。父亲病了,去医院手术。我就请假,往返于医院与家之间。和母亲去那里干活,看到树上有许多虫子,就背喷雾器打了药。
前几天回家,又去那里看了看。白蜡树长势甚好。那一刻,我一点儿也没想到柳树。
《大荒》
听老人讲,再想想那时的清苦生活,在以前,那地方必定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记得才分地那年,地里的棉花高高矮矮,有的地方还没有一虎口高呢,真是可怜。后来,在父亲的精心侍弄下,那地竟也一年好过一年了。
大荒里的地是我最不愿去的,因为那里只有成片的腼腆,一棵树也没有,夏天,热的厉害,连一个凉快的地方也找不到。就那么干站在毒辣辣的阳光里,任由汗水一刻也不歇地往下流着。
到底是秋天好些,站在地头上,望着满眼白花花的棉花,不由也心花怒放。这也并非那时的我们爱干活,而是父亲为了调动我与哥哥拾棉花的积极性,给我们上秤,五分钱一斤。你想想,这么白的棉花,我岂不就能多挣几毛钱了吗?
就是那么个大荒,在我父辈那一代人的手里,竟一点儿也不荒了。多年后,大荒,也就只能作为一个地名、符号留存于小村人的记忆里了。只是,由于爷爷奶奶他们的去世,那里已经没我们家的地了。
前几天,回家,与母亲去南北地里干活,途径大荒,从前在那里干活时的情景忽地又上心头。
《南北地》
那里的水渠是南北的,地却是东西的,是在想不出它为什么就叫南北地。
当初,我家在那里有六、七亩地,而今却只剩下二亩多了,想来,不免一番唏嘘。
那里最让我难忘的,是地头高坡上的那棵椹子树。
喜欢椹子树,倒并非是树上结的椹子,而是夏天的时候,树下的确是个凉快的好地方。大树底下好乘凉嘛,真有道理。
大热的天,汗如雨下,招呼一声,走,去树底下凉快凉快。椹子树本来就枝繁叶茂,再加之它又长在高坡上,就更有风。几个人,在高坡上,或坐或站,凉风徐来,好不惬意。
因为树底下太凉快,就总不愿去地里干活,要等到父亲吆喝好几遍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阴凉去太阳底下的地里干活。
当然了,椹子熟了,我也要爬上去摘椹子吃的。等着从树上出溜下来时,嘴角上就是黑紫黑紫的了。
《窑上》
窑上被一条沟分为沟南沟北,沟里长满了芦苇,我们都叫它苇湾。我家在沟南沟北都有地,但我更偏爱沟南。沟南的东边是村子里的墓地。
窑上是明显的盐碱地,地里连草都很少,只适合种棉花。那里离家近,我们去上坡一般是走着去。
窑上的地头上大多都种着树,以槐树居多。另一头顶着苇湾。凉快的时候,大人就在地头上的树荫里坐着,孩子们则去那头的苇湾里折芦苇,耍着玩。记得有一年麦收时节,从肥城回来探家的表哥表姐帮我家收麦子,看到了那成片的芦苇,就过去采了许多苇叶,说是回去包粽子。可不,端午节就在麦收那时节。
有一年雨水大,地里灌满了水,放不出去。我与哥哥两人提了水桶一桶一桶的往外掏了一下午,地面总算是露出了水面。可第二天早上,那地面又被水淹没了。
窑上,从前的确是烧过窑的。村里的老人说那事时,神情、语气不带半点迟疑。至于那窑是什么时候没的,就没人说了,我也没问过。至今连窑厂的蛛丝马迹都寻不到了。
以前窑上有许多还未开垦的荒地。金来哥、秀芝姐他们常赶着自己的羊群在那荒地里放牧。
几年前,去东边的墓地里上坟,从那里经过,见荒地全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了。风一吹,庄稼的叶子刷刷只响。
《小翟上》
站在小翟上的棉田里,我曾经问母亲它为什么叫小翟上。母亲说,早先那里住着一户翟姓人家,单门独户,后来绝了户,就成了空地。
一户人家的院子,得能有多大的地呢?
小翟上也就是只有我家不到一亩地那么大的地方。周围那些地因为正在村后的缘故,就全叫家后了。小翟上也只能混迹于家后的那些土地之中。
小翟上东边是人行道,西边是家后的一片树林。所以,那里的棉花开得很晚,看看不能再等了,父亲不得不背着喷雾器打了催熟剂让棉花仓促开放。
那时候,我就喜欢去小翟上拾棉花。地少,离家最近,开得又不白,一会儿就拾玩了,看看天早着呢,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别处耍耍。
冬天,雪后,干娘家的老三,我宝柱哥常在小翟上西边的树林子里用自制的猎枪打麻雀。
如今小翟上那里还有地,只不过不是我家的了。是谁家的呢?我没问,反正那里还长着庄稼。
《河南里》
村南有一条河,名叫青年河。小刘村里的人就把河南边的地叫河南里。
有一年分地,一队上的狗闲哥竟全分在了河南里。他索性就在河南里盖了两间土屋,住那儿了。他还美其名曰南小刘
河南里的地,是我最愿去的了。想想吧,青年河东西走向横亘在眼前,热了,就跳进去洗个澡,凉快凉快,太方便了。还有,狗闲哥在地边上种的到处是树,我在地里干活就老是呆在有树荫的地方干。对于狗闲哥种树的事,父亲是有意见的,毕竟,大树挣去了庄稼太多的营养。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凉快就行嘛。
狗闲哥本就不愿干活,加之天太热,干不了多久,他就吆喝一声,都来凉快凉快吧!不一会儿,人就聚在他门前的树荫里谈天说地。有人就说了,狗闲,你这狗窝也太凉快了!狗闲哥也不无得意地说,那自然是,邓小平现在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想起他这句话,才发觉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