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春天
2021-12-27叙事散文碧波荡漾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1 编辑
春天来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到处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美好的大自然之春,让我想起了更温暖的另一个春天。 我妈妈的两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已经好几年了,一拖再……
春天来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到处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美好的大自然之春,让我想起了更温暖的另一个春天。 我妈妈的两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已经好几年了,一拖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1 编辑 <br /><br /> 春天来了,一切都焕然一新,到处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美好的大自然之春,让我想起了更温暖的另一个春天。
我妈妈的两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已经好几年了,一拖再拖,一直没机会带她去医院手术治疗。早春二月,我带她去医院做了双眼检查。医生说,妈妈的眼病,已经不能再拖了,只有做手术治疗。此前,妈妈曾跟邻居们闲聊,听说去私人医院做白内障手术不要花钱,就絮叨着要去。我明白,妈妈是怕花钱,给我们增加负担呢。为了保险起见,我没听妈妈的话,做眼病手术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妈妈今后的视力恢复,马虎不得。再说妈妈都这把年纪了,也该我们儿女尽孝道了,怎么能够为了省钱,让妈妈去冒险呢?我宁愿选择在公立医院花钱为妈妈看病,也不能去贪那样的小便宜。我拿定主意,陪妈妈来到了市中医院,主要看眼病,也顺便为她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我平时忙于工作,也很少有时间陪妈妈。在医院的那些天,治病之余能够陪陪妈妈,对我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有时让人有点烦,但想想自己从小到大,让妈妈操了不少心,受了不少累,也就不觉得烦了。乌鸦尚知反哺报恩,何况我们?百善孝为先,对年迈的父母来说,儿女们的孝心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快乐。
一直记得我小时候生病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因体质太虚弱,常常感冒引发高烧不退。妈妈既心疼又害怕,恨不能替换我所有的病痛。在我生病期间,妈妈常常寝食不安,不辞劳苦地为我求医问诊、煎汤熬药。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有了好转,一天天强壮起来。生病的日子里,妈妈为了不耽搁我的学业,常常背着将我送到离家一公里外的小学去上学。趴在妈妈的背上,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现在回想起这些来,我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暖暖的爱意。
妈妈尽管常年身体不好,但她很少往医院跑,这次来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在我记忆中是她第二次住院。妈妈说在医院花费高,一做完手术就回家。我当然不会同意,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再说,那些医疗费用对我来说也不是大问题。只是妈妈习惯了凡事都为儿子着想,心里唯独不在乎她自己。我坚持要她在医院住几天,她也只好听我的了。
妈妈虽然一把年纪了,对于“手术”这样的字眼,还是极为敏感,一听说要动手术她便心生胆怯,还未跨入手术室门,她就开始恐惧,吓得浑身发抖。医师翁主任及手术室的护士们,都耐心地劝慰她不要紧张,但她依然如故。为了消除妈妈的紧张情绪,医生特许我进入手术候诊室,陪伴着妈妈,以便让她能安心手术。对于医务人员的宽容,我非常感激,感觉心里暖暖的。
按照医生的安排,两只眼睛必须要分开做手术。这样,妈妈就得分两次来医院住院。妈妈的病房是三人间,而且凑巧两次都是中间的床位,这也方便妈妈和其他病人交谈。她在医院住着,也不至于太寂寞。
第一次做完手术后,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妈妈说肚子饿了。我正要去买饭,邻床病友的家属听到了,赶紧给妈妈盛了一碗她刚刚送来的稀饭。这让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只好连声道谢。我知道,这简单的两个字“谢谢”根本无法表达我的感激和感动,但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关怀,却让我初次感受到了病房里春天般的温暖。
平时不爱说话的妈妈,在病房里感受到了邻床病友的热情,就情不自禁地和她拉开了话匣子。她处处跟人说儿子的好,对她如何如何孝顺等等,这让我听得有些惭愧。妈妈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她住院期间,作为儿子的我来服侍妈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俗话说,养儿防身老。所以,对她的全程陪护和细心照料,是我的分内之事。可妈妈还很是感动,也很满足,觉得儿子的孝顺是她最大的福气。
妈妈只需要上午输液,下午没什么事,她就一边陪伴病友聊天,一边提醒护士为持续输液的病友换药。妈妈几乎成了她们的半个陪护,这同样让病友们也深受感动。
妈妈第二次来医院后,邻近的床位住的是一位不足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叫张晓梅。别看她年龄不是很大,孙子却已经六岁了,病床边也常常被四代人的爱暖暖地包围着。从闲聊中得知,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三次住院了。她第一次生病是在36岁那年,因感冒病毒侵入了大脑,导致她半身不遂。在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了二十多天后,因疗效甚微,不得已转到上海华山医院进一步诊治,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都说病人容易烦躁、爱生气,可令人羡慕的是,在这十三年中,张晓梅的丈夫何俊从来没有让她生过一次气。何俊放下了一贯的大男子主义,不离不弃陪伴着她,鼓励她一天天战胜病魔。他十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她做必要的康复治疗,每天为她端屎倒尿。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天临上班之前,何俊总要为她梳头发扎小辫子。这样的“必修课”一做就是十三年。乡邻们没听说过举案齐眉的故事,也不知道张敞画眉的典故,但都被何俊所感动。当张晓梅一脸幸福地给我们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的内心也被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
在病房里的那些天,我每天都能看到丈夫何俊一勺一勺地喂妻子吃饭的情景,他那体贴入微的样子就像在服侍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让病友和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张晓梅的婆婆也同样对儿媳关怀备至,每天为她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出出进进地忙个不停。她婆婆告诉我,她共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一直把儿媳妇当成亲生女儿来看待。这些淳朴的话语听得人心生温暖,让人感觉到爱的伟大和生活的温暖。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怀和照顾,张晓梅才得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着,并且一直生活在春天般的温暖里。
春天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勃勃生机。在这乍暖还寒时候,妈妈的病房里始终氤氲着暖暖的春意。医护人员对病人嘘寒问暖、细致入微的关怀,病友之间亲密无间的互相帮助,陪护人员热情坦诚的笑容谈吐,都让我们感受着春天般的温情。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妈妈的眼睛渐渐地得到了康复。在灿烂的暖阳下,她又能清楚地看到美丽的春天了。妈妈很高兴,我更觉欣慰。其实,每一颗真心都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真诚相待,彼此关爱,这个世界必将温暖如春。
我妈妈的两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已经好几年了,一拖再拖,一直没机会带她去医院手术治疗。早春二月,我带她去医院做了双眼检查。医生说,妈妈的眼病,已经不能再拖了,只有做手术治疗。此前,妈妈曾跟邻居们闲聊,听说去私人医院做白内障手术不要花钱,就絮叨着要去。我明白,妈妈是怕花钱,给我们增加负担呢。为了保险起见,我没听妈妈的话,做眼病手术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妈妈今后的视力恢复,马虎不得。再说妈妈都这把年纪了,也该我们儿女尽孝道了,怎么能够为了省钱,让妈妈去冒险呢?我宁愿选择在公立医院花钱为妈妈看病,也不能去贪那样的小便宜。我拿定主意,陪妈妈来到了市中医院,主要看眼病,也顺便为她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我平时忙于工作,也很少有时间陪妈妈。在医院的那些天,治病之余能够陪陪妈妈,对我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上了年纪的人爱唠叨,有时让人有点烦,但想想自己从小到大,让妈妈操了不少心,受了不少累,也就不觉得烦了。乌鸦尚知反哺报恩,何况我们?百善孝为先,对年迈的父母来说,儿女们的孝心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快乐。
一直记得我小时候生病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因体质太虚弱,常常感冒引发高烧不退。妈妈既心疼又害怕,恨不能替换我所有的病痛。在我生病期间,妈妈常常寝食不安,不辞劳苦地为我求医问诊、煎汤熬药。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有了好转,一天天强壮起来。生病的日子里,妈妈为了不耽搁我的学业,常常背着将我送到离家一公里外的小学去上学。趴在妈妈的背上,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港湾。现在回想起这些来,我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暖暖的爱意。
妈妈尽管常年身体不好,但她很少往医院跑,这次来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在我记忆中是她第二次住院。妈妈说在医院花费高,一做完手术就回家。我当然不会同意,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不能掉以轻心,再说,那些医疗费用对我来说也不是大问题。只是妈妈习惯了凡事都为儿子着想,心里唯独不在乎她自己。我坚持要她在医院住几天,她也只好听我的了。
妈妈虽然一把年纪了,对于“手术”这样的字眼,还是极为敏感,一听说要动手术她便心生胆怯,还未跨入手术室门,她就开始恐惧,吓得浑身发抖。医师翁主任及手术室的护士们,都耐心地劝慰她不要紧张,但她依然如故。为了消除妈妈的紧张情绪,医生特许我进入手术候诊室,陪伴着妈妈,以便让她能安心手术。对于医务人员的宽容,我非常感激,感觉心里暖暖的。
按照医生的安排,两只眼睛必须要分开做手术。这样,妈妈就得分两次来医院住院。妈妈的病房是三人间,而且凑巧两次都是中间的床位,这也方便妈妈和其他病人交谈。她在医院住着,也不至于太寂寞。
第一次做完手术后,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妈妈说肚子饿了。我正要去买饭,邻床病友的家属听到了,赶紧给妈妈盛了一碗她刚刚送来的稀饭。这让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只好连声道谢。我知道,这简单的两个字“谢谢”根本无法表达我的感激和感动,但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关怀,却让我初次感受到了病房里春天般的温暖。
平时不爱说话的妈妈,在病房里感受到了邻床病友的热情,就情不自禁地和她拉开了话匣子。她处处跟人说儿子的好,对她如何如何孝顺等等,这让我听得有些惭愧。妈妈辛苦了大半辈子,在她住院期间,作为儿子的我来服侍妈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俗话说,养儿防身老。所以,对她的全程陪护和细心照料,是我的分内之事。可妈妈还很是感动,也很满足,觉得儿子的孝顺是她最大的福气。
妈妈只需要上午输液,下午没什么事,她就一边陪伴病友聊天,一边提醒护士为持续输液的病友换药。妈妈几乎成了她们的半个陪护,这同样让病友们也深受感动。
妈妈第二次来医院后,邻近的床位住的是一位不足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叫张晓梅。别看她年龄不是很大,孙子却已经六岁了,病床边也常常被四代人的爱暖暖地包围着。从闲聊中得知,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三次住院了。她第一次生病是在36岁那年,因感冒病毒侵入了大脑,导致她半身不遂。在当地人民医院治疗了二十多天后,因疗效甚微,不得已转到上海华山医院进一步诊治,这才得以保住了性命。
都说病人容易烦躁、爱生气,可令人羡慕的是,在这十三年中,张晓梅的丈夫何俊从来没有让她生过一次气。何俊放下了一贯的大男子主义,不离不弃陪伴着她,鼓励她一天天战胜病魔。他十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她做必要的康复治疗,每天为她端屎倒尿。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天临上班之前,何俊总要为她梳头发扎小辫子。这样的“必修课”一做就是十三年。乡邻们没听说过举案齐眉的故事,也不知道张敞画眉的典故,但都被何俊所感动。当张晓梅一脸幸福地给我们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的内心也被这人世间难得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
在病房里的那些天,我每天都能看到丈夫何俊一勺一勺地喂妻子吃饭的情景,他那体贴入微的样子就像在服侍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让病友和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张晓梅的婆婆也同样对儿媳关怀备至,每天为她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出出进进地忙个不停。她婆婆告诉我,她共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一直把儿媳妇当成亲生女儿来看待。这些淳朴的话语听得人心生温暖,让人感觉到爱的伟大和生活的温暖。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怀和照顾,张晓梅才得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着,并且一直生活在春天般的温暖里。
春天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勃勃生机。在这乍暖还寒时候,妈妈的病房里始终氤氲着暖暖的春意。医护人员对病人嘘寒问暖、细致入微的关怀,病友之间亲密无间的互相帮助,陪护人员热情坦诚的笑容谈吐,都让我们感受着春天般的温情。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妈妈的眼睛渐渐地得到了康复。在灿烂的暖阳下,她又能清楚地看到美丽的春天了。妈妈很高兴,我更觉欣慰。其实,每一颗真心都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真诚相待,彼此关爱,这个世界必将温暖如春。
a15567836_01000.jpg (524.62 KB, 下载次数: 124)
2016-3-22 01:12 上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