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鹌鹑

2021-12-27抒情散文青衫子
太阳越过树梢洒在小桥上,半暗半明。顺着自己习惯的路线拐上小桥,迎面被一块蓝色铁皮牌子挡了回来,上面用白漆喷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一块广告牌子上标识着“冬季集中供暖工程简介”,大意是为了改善城区供暖条件,并经科学论证、广泛听证,县里决定投……
  太阳越过树梢洒在小桥上,半暗半明。顺着自己习惯的路线拐上小桥,迎面被一块蓝色铁皮牌子挡了回来,上面用白漆喷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一块广告牌子上标识着“冬季集中供暖工程简介”,大意是为了改善城区供暖条件,并经科学论证、广泛听证,县里决定投资若干,实施改造工程云云。
  由南往北的沿河路面被重新切开,露出油漆和土层新茬,像一块长长的黑米切糕。一个人头戴安全帽打着手势指挥挖掘机、铲车操作,挖出来的土方堆在沟沿,旁边停放着黑漆粗管,桥栏杆上挂一条红布横幅,上面写着“辛苦我一个,温暖一方人”。
  正是上班高峰,街上飞尘漫舞,机械声音嘈杂,原本不太宽阔的马路因为工程施工显得更加拥挤,很快堵车。我在人群中发现了原来的房东王木匠,骑一辆旧电动车,车后架上驮一只脏兮兮的尼绒袋子。他说赶去建筑工地干活儿,问我听没听说过关于土地征用的事,听村里传言,县里要扩建经济开发区,他们村的地又要被征用了。
  王木匠一家三口,原来住在县城西街,后来城市改造街道加宽,他的房子被拆迁。根据县里统一的拆迁安置政策,拆迁户可以优先购买街道拓宽后新划定的楼底,按照统一规划自建不低于三层的楼房。他买不起,买得起也建不起,算是自动放弃,最后被安置在郊区,分得一块宅基地,自建了四间房,两间自住,两间外租。婚后我曾在那里住了两年,和王木匠一家关系处得不错。听他讲,祖上原来留下三亩多地,土改后统一分配,按人口分得二亩多一点,后来县里建经济开发区,村里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剩下的土地按人口均分,他仅分得二分多点,只能种点小麦玉米,粮食不够吃,还得花钱买。他常年在建筑工地上干木匠活,老婆拎着一只铁锨,跟着村里一帮妇女守在建筑工地上打点零工,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车流启动,王木匠左拐右转从缝隙中穿过,惹得汽车司机直按喇叭。
  来到单位,接到从天津打工的大哥打来电话,说侄女所在的大学里发放助学金,她被评上了,需要去县民政局盖个章,镇里村里都要盖,让我适时照应一下。
  比起王木匠,大哥的情况相对好一点,地稍多些,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累是累点,钱不少挣,打工实在打不动了好歹有地种,有粮吃,有退路。
  老家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县里一些招商引来的项目也不愿意建在那里,大多落到县经济开发区地界上,其中就包括王木匠祖上留下的三亩地。王木匠家的祖坟被迫迁出,原址建成了一家“小傢伙卤蛋加工厂”,他酒后直骂操蛋,说祖宗留下的地被外地来的“小傢伙”占了。
  听说老家正在搞合村并居,在镇政府驻地拆迁了部分村庄的房子,盖了安置楼,让一部分农民洗洗脚上的泥巴上楼。父亲说起这件事总是忿忿不平,说简直是胡闹,都住到镇上去,离地那么远,怎么去种?种地的傢什往哪里放?让牛也上楼?父亲的话虽有点偏激,却也不乏道理,当然这些道理归根结底只能被当作小农意识。我不知道老家的现状能维持多久,没准哪一天老家也会像王木匠的村子一样,被建成什么开发区,不知道我家祖坟上会被安放一个什么样的“傢伙”。
  工作人员递过一张表格,将我的思绪打断,说是要参加听证的人员逐一填写姓名、单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等。今天上午,县里将举行一场听证会,自己作为一名听证代表,与来自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区)的听证代表一起,对土地征用事项进行听证。
  听证会开了不到十分钟便草草结束。来自省里的评估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对评估事项简要说明,依照一定的评估原则、程序,将全县土地分成三个区域三个等级,每亩地的征用补偿标准以县城为中心依次递减。王木匠家的地属于第一类,每亩地补偿4万多,老家的地属于第三类,每亩地补偿2万多。工作人员介绍完情况,主持人问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有意见可以发表,说是评估意见已经上报省里,原则上同意,今天举行听证会只是让代表们广泛知情。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院子里的树叶渐次黄了,很漂亮,也很迷人。远处的原野也该是一片秋色了吧?我看不到远处,也唱不出欢快诗意的歌儿来,感觉自己像一只不会发声的小小鹌鹑。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2-9-29 09:03 编辑 ] 拆迁, 高峰, 开发区, 上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