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变成太阳的手鼓》一部和平的史歌

2021-12-27抒情散文晚亭

——《变成太阳的手鼓》观后感《变成太阳的手鼓》的上映,当地人眼前一亮,该片三大特点:本土作家张红军编制、本土演员主演、本土取景。这在当今影视以数字化虚幻为景走天下的影视作品里,此片显的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土气”,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一、“……
——《变成太阳的手鼓》观后感
《变成太阳的手鼓》的上映,当地人眼前一亮,该片三大特点:本土作家张红军编制、本土演员主演、本土取景。这在当今影视以数字化虚幻为景走天下的影视作品里,此片显的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土气”,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

一、“土”味十足的景、人、物
谈起编剧人张红军,克拉玛依50.6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无人不晓,作为克拉玛依市知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张红军先生将他的每一份热爱、每一滴心血都灌注在文学这块土地上,热爱影视这么多年,他的文字、他的学识早已炼化成无数个太阳,映红克拉玛依的半个天空。

《变成太阳的手鼓》是一部歌颂民族团结、描述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生活的电影,影片通过生活在油城的10岁维吾尔安尼瓦希望能排练出一个手鼓舞蹈,慰问在沙漠井队工作的爸爸。这时,一位10岁的小女孩天月(马伊佳饰/乌鲁木齐)和妈妈从上海来到爸爸的工作地——克拉玛依油田,并很快融入到当地的小伙伴中。在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维吾尔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天月与新疆各族小伙伴建立了纯真、深厚的友谊,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到井队的慰问演出。剧情虽然表现的是各民族儿童之间相互生活、相互学习、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成长的故事,从而展示了我们各个民族相互团结、相互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明天等,影片从儿童的视角,表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美好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油城的现代城市风貌、自然景观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并从侧面表现了火热的油田建设画卷。

《变成太阳的手鼓》的上映,是张红军先生多年创作的一个积累,用他自已的话说,该片是他小时候的真实写照,父母是第一代油城工人,他是第一代油城的儿童,大戈壁、沙漠油田,井队上工作繁忙的父母,期盼父母回家的儿童,这在五十年代到至今钻井工人,采油工人普遍存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现象,在当地不足为奇,正是这个不足为奇,此片才那么的“土”,土的那么的真实。钻井工人、采油工人在戈壁的深处,默默无闻地在热爱着油田工作,热爱着克拉玛依这座城市,有多少人像周航一样,放弃大都市的繁华来读油城这片热土上的沙尘。用他们的光和热来炼化油城、美丽油城。

二:鲜活的人物塑造和浓郁的地域色彩

该片三个主角:灵魂的舞者——热娜(维吾尔族/新疆);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小巴朗—安尼瓦(亚克亚·吐尔逊饰/维吾尔族/克拉玛依);天月(马伊佳饰/新疆)—上海的娇气公主;舞蹈老师热娜见到被人引见而来的爱好跳舞的天月,热娜并没有因天月娇气十足的上海姑娘的个性而拒绝她,相反却让小朋友们多帮助天月。由其是舞蹈主角之一的安尼瓦,很不喜欢这个新来的搭档,热娜以回放安尼瓦最初学手鼓的录音带来解开安尼瓦排斥天月的心结,使安尼瓦主动去帮助天月,最终使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排练场上对天月几乎不近人情的跪转排练,以此来训练天月的心理素质,引来天月的母亲李曼的极大不满,带着女儿回上海。而做为一名舞蹈教师,热娜并没有偏见的拒绝娇气十足的天月和因疼爱女儿有点不讲理的李曼,而是从艺术的天份去接受和训练天月,当李曼带着天月回上海的车子启动时,热娜带着舞蹈班的学生一起截住载着天月离开的车子,此时的热娜眼里的那一份真诚、那一份期待的深情终于感动了李曼,天月朴向热娜的怀中,回归舞蹈队绽放出灿烂的笑脸。剧中的热娜是一个覆盖式的人物,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她更是当代教师的优良品质的体现。

安尼瓦的扮演者亚克亚·吐尔逊和天月的扮演者马伊佳是两位新人,两个年龄都只有10岁,还是小学的学生。维吾尔族小巴朗亚克亚.吐尔逊和马伊佳虽然是第一次演电影,却在影片中成功地分别塑造了安尼瓦和天月这两个鲜活的角色;由其是天月,从上海而来,娇气十足,人见人夸,是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没有经过风沙的洗礼,但必竟是大上海而来的孩子,见识广,自尊心强,到了新疆受到沙漠的气侯的考验,为学习新疆舞受到小朋友的嘲弄,自尊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影片中天月在排练场上排练跪转,一遍,再一遍,当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考验,她没有停下来,却以一颗坚韧的心坚持了下来,只到晕倒在排练场,被疼爱女儿的李曼带出排练场,那恋恋不舍的眼神,传达着她的不舍、不忍、不放弃。天月扮演的是一个螺旋式的角色,这个角色转变较大、戏份多,10岁的马伊佳成功地扮演了上海来的天月,在影片中展现了当代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尼瓦,以父亲为英雄的小男子汉,一心想把舞蹈排练成功到沙漠井队上去见爸爸,当搭挡兰兰走后,安尼瓦见到从上海来的天月,即不会跳维吾尔族舞蹈又娇气十足,从心底里排斥天月,不愿和天月做搭挡,当热娜让他敲手鼓,他对天月不理不采或者乱敲,孩子天性的纯真在亚克亚·吐尔逊的表演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与天月在沙漠中迷路,夜晚来临,风沙满天、鬼哭狼嚎的恶性环境中的手鼓传音的精彩表演,直线式给观众的展现出一个可爱的小小男子汉的形象。

“文化街”“世纪公园”“魔鬼城”,现代化建设与古典文化相结合的现代景观为影片填色不少,给观众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美。特别是闻名世界的魔鬼城神秘的地理环境的拍摄也是影片的一看点,遗憾的是,所有的景点只有局部的展现,没有直观性全景,不过影片必竟以故事情节为主。通过上海来的天月、李曼、周航一家人和当地儿童安尼瓦、舞蹈老师热娜等人物,反应上海与西部不同文化的对比,不同民族言谈举止和文化的对比等,孩子与大人的对比等众多对比交织在该剧中。如果李曼与周航一家在对话中增加几句上海话,或许会使影片这种地域性的对比会更强烈一些。剧中还有大量象征和隐喻,音乐手鼓在片中多次出现,并且起到贯穿情节的主线作用,安尼瓦无论是跳舞还是生活中,手鼓始终不离左右,大有剑在人在的剑士的气势。影片结尾安尼瓦与井队上的父亲合击手鼓,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让观众在轻松、闲情意致中走向故事结尾。影片就地取景,大戈壁、魔鬼城、文化街、穿城河、沙漠油田、骆驼、风沙满天的气侯等最原始的西域色彩在影片中展现的一个浓缩的克拉玛依,让人们对50年来发展中的克拉玛依有了重新的认识。《变成太阳的手鼓》以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手鼓音乐贯穿影片始终,载歌载舞的影片这在印度影视里比较多见,国内影片中比较少,题材比较新颖。

编剧人张红军说:“最难写的是儿童电影,人物心理语言不好把握,大一岁,小一岁,心理反应截然不同”。该片著名旅法导演尹大说:“最难拍的是儿童电影,儿童的眼睛是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容不得有半粒沙尘的落入,拍摄儿童影剧你得把以往镜头的成熟降下来变成幼致的成熟”。观看这部影片,且让我们忘记成熟,看看老一辈石油人当初怀着怎样的梦想承建克拉玛依这个城市,如今这座城市因你们勤劳的双手而年轻,因你们梦想的实现而美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