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系列《黑之灵》之五:一座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艺术殿堂
2021-12-27叙事散文李有旺
一座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艺术殿堂深入俐侎人部落的内核,你会对这个没有自己文字、长期以来故步自封的的民族部落生发惊叹,那简直就是一座民间文化艺术的殿堂,一座五彩缤纷的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19世纪俄国大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哪儿激发着人民……
一座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艺术殿堂
深入俐侎人部落的内核,你会对这个没有自己文字、长期以来故步自封的的民族部落生发惊叹,那简直就是一座民间文化艺术的殿堂,一座五彩缤纷的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
19世纪俄国大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哪儿激发着人民群众的强力、崇高的感情,哪儿人民在树立着丰功伟业,哪儿就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也许你无法去评述俐侎人在部落里与天斗、与地争中激发而出的强力和感情,也无法去定位俐侎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树立的丰功伟绩,但你无法否认,俐侎人部落传承和保留着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学。
俐侎人部落流传着很多民间故事,就象一串散落的珍珠,虽然至今没有人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却在茶余饭后、火塘摆闲的间隙闪耀着动人的光泽。神话创世故事中,有《俐侎人起源的故事》、有《兄妹结婚的故事》、有《九兄弟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就象杜布洛留波夫所说:“民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历史传说,其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程度”;历史人物故事有《阿故鲁门杂的故事》、有《梁山泊与祝英台》、有《黄张三的故事》、有《俐侎王李华普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从某种程度来说,反映出俐侎人对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思想追求,有教化育人的积极意义;自然事物的故事有《月亮和太阳的故事》、有《星星点灯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表达着俐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地名故事有《阿池洼的传说》、有《帮卖的传说》、有《木厂的传说》、有《菖蒲塘的传说》等,这些传说,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人与动植物的故事有《白猴王的传说》、有《芦苇渡江的故事》、有《蚂蚱和猴子争田》、有《女人变阳雀》等,这些故事,反映出人和自然界的紧密关系,也折射出俐侎人与生俱来的感恩情愫;节日故事有《火把节的由来》、《桑沼哩的故事》等,使节日的坚守承传有了依据的典故,让节日更加焕发出绚迷的色彩。有人评价,俐侎人部落的民间故事可以写好几本书。我相信不疑,而且我相信这些故事成书后,肯定会很精彩。
在俐侎人部落,承传着很多古传歌调。这些古传歌调,在民间讲唱歌手的口中鲜活。出嫁迎娶的场合,俐侎人都会请讲唱歌手到家中讲唱助兴。讲唱歌手就会使出看家本领,从《开场调》到《养儿调》、《说亲调》、《定亲调》,一直唱到《敬客调》,可以唱个两三天时间,才能把所有的歌调唱完。曹福昌就是俐侎人部落声名远扬的讲唱歌手,其在1989年12月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歌独唱及少数民族器乐独奏电视大奖赛中获得过三等奖;在1998年10月参加云南省民族曲艺调演中,演唱的俐侎人部落的歌调《布谷催春》,荣获了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入选奖;2002年11月在永德县首届民族民间山歌比赛中,又被中共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民族民间歌手传承人。很多勤学善记和经历丰富的俐侎人,都会唱山歌调。俐侎人的山歌调多为谈情说爱的曲调,忌讳在家中唱,只有有情人在野外表情达意时才会把山歌调唱响。山歌调有古传的,也有后人现场编创的,都一样荡气回肠,扰人心扉。比如,古传的《相思调》就有这样的唱词:“上坡就象平地走,下坡就象小雀飞。”表达了歌唱者饱受相思之苦,急于见到意中人的渴切心情;现编的山歌调就有:“你象一朵花,开在我心上。用心浇灌你,让你红艳艳”的唱词;俐侎人婚丧和喜庆日子,晚上都要在场院里打歌,一般以吹芦笙、奏竹笛、弹三弦者领头,众人尾随踏步而歌。打歌有不同的舞步和唱调,一般是边唱边踏舞,一人领唱,众人和应。有以男人为主的“大歌调”,有男女混打的“小歌调”。打“大歌”的歌调有《大直歌》、《三跺脚》等,打“小歌”的歌调有《大转身》、《转半身》等;同时,俐侎人在生产生活中,还创造出很多生产生活的曲调,如犁田有《犁田调》,种棉花有《种棉花调》,播种时节有《播种调》,就连哺育孩子的母亲,也有《哄儿调》、《逗儿调》等。
几乎每个俐侎人家庭,都有一至二名乡村器乐手,几乎每个器乐手都有一至二件乡村器乐。他们拿起三弦就能弹,见到芦笙就会吹。走进俐侎人部落,就走进了一个歌的世界、一个舞的世界、一个器乐的世界;走近俐侎人,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俐侎群众都是乡村民歌手、乡村舞蹈家、乡村器乐手。这些乡村器乐手,有男有女。他们或无师自通,或受人点拨而成器。男有男的器乐,女有女的乐器。男器乐手的乐器有芦笙、三弦、笛子、唢呐、大号、长号等,女器乐手的乐器主要有响蔑。这些乐器,都有专门的曲调,在器乐手的演奏下,都能发出美妙绝伦的声音来。或雄厚,或低沉,或清脆,或高亢,如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你,默默召唤着你。唢呐、芦笙、长号是俐侎人婚丧和乔迁场合必定演奏的乐器,俐侎人家都要请唢呐手、芦笙手、长号手进行演奏。唢呐的声音清亮、悠远,唢呐手通过唢呐,能吹奏出《青棚调》、《压棚调》、《待客上席调》、《下席调》、《过山调》等等调子;芦笙的声音低沉、悠扬,芦笙手通过芦笙,能吹奏出红白事中的曲调,能吹奏出生产生活中唱的曲调和爱情调;长号声音雄浑、高昂,一般用来发布信息,比如表示迎客、表示就餐等。“响篾”主要是俐侎女子的乐器,是一种以舌簧振动,用口腔共鸣的原始民族乐器。“响篾”的用料为生长在俐侎山寨的黄金竹,制作时,将黄金竹削成片后,用刻刀精雕细刻,涂上植物油,经火烘干而成。“响篾”有单簧、双簧或多簧,形状多样,有的似马蹄,有的如织布梭子。俐侎人的响篾多以梭子形为主,弹奏时一般是左手拿响篾横于口边,右手拔弹便会发出声音,再配以口腔气息调节和节奏的变化,即能弹奏出歌调和要表达的心声。由于响篾轻、小,一般装在一个够大拇指和食指相扣的竹筒里。善于弹奏歌调和表情达意的俐侎妇女,就经常将响篾带在身上。劳作间隙弹奏上一个歌调,借以解乏和调节;谈情说爱时吹奏一番响篾,向意中人打“暗语”、表情谊。响篾调很多,有《爱情调》、《串亲调》、《生产调》、《放牧调》、《赶集调》、《串寨调》等。大多数俐侎女子都会吹奏响篾调,其中就不乏有响篾调高手。乌木龙乡木厂村的俐侎人妇女张系列,就是一个响篾调高手。她曾经带着响篾,参加了云南省首届民歌独唱、少数民族器乐比赛,并获演奏奖。我曾经采访过张系列,并听她演奏过美妙的响篾调。她还能用响篾和人对话,能用响篾吹出人的名字,其声音都惟妙惟肖。据其告诉我,一般能吹响篾调的人,都能通过响篾和人沟通。
生活在俐侎部落的乡村乐器手,他们或在婚丧场合展示他们的才艺,或在集体歌舞时表演他们的乐曲,或在林中、路口向意中人言情示爱。但很多时候,大地就是他们的舞台,天空就是他们的帷幕,没有伴的场合,他们也会悠然自得地演奏他们的乐器。随身不带着笛子、三弦、响篾等等乐器的时候,随手取过一根麦杆或稻谷杆,或者随意摘下一片树叶来,都能演绎出美妙动听的乐曲来。
有丰富民间文化艺术的地方,注定不会是一个寂寞的世界。俐侎人部落因为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因而充满着诗情画意。亢长的岁月,也就始终流淌着动人的乐曲和歌声。清贫的日子也就看不到清贫来,而是充满着欢乐,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 本帖最后由 李有旺 于 2009-2-27 15:16 编辑 ]
深入俐侎人部落的内核,你会对这个没有自己文字、长期以来故步自封的的民族部落生发惊叹,那简直就是一座民间文化艺术的殿堂,一座五彩缤纷的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
19世纪俄国大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哪儿激发着人民群众的强力、崇高的感情,哪儿人民在树立着丰功伟业,哪儿就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也许你无法去评述俐侎人在部落里与天斗、与地争中激发而出的强力和感情,也无法去定位俐侎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树立的丰功伟绩,但你无法否认,俐侎人部落传承和保留着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学。
俐侎人部落流传着很多民间故事,就象一串散落的珍珠,虽然至今没有人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却在茶余饭后、火塘摆闲的间隙闪耀着动人的光泽。神话创世故事中,有《俐侎人起源的故事》、有《兄妹结婚的故事》、有《九兄弟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就象杜布洛留波夫所说:“民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历史传说,其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程度”;历史人物故事有《阿故鲁门杂的故事》、有《梁山泊与祝英台》、有《黄张三的故事》、有《俐侎王李华普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从某种程度来说,反映出俐侎人对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思想追求,有教化育人的积极意义;自然事物的故事有《月亮和太阳的故事》、有《星星点灯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表达着俐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地名故事有《阿池洼的传说》、有《帮卖的传说》、有《木厂的传说》、有《菖蒲塘的传说》等,这些传说,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人与动植物的故事有《白猴王的传说》、有《芦苇渡江的故事》、有《蚂蚱和猴子争田》、有《女人变阳雀》等,这些故事,反映出人和自然界的紧密关系,也折射出俐侎人与生俱来的感恩情愫;节日故事有《火把节的由来》、《桑沼哩的故事》等,使节日的坚守承传有了依据的典故,让节日更加焕发出绚迷的色彩。有人评价,俐侎人部落的民间故事可以写好几本书。我相信不疑,而且我相信这些故事成书后,肯定会很精彩。
在俐侎人部落,承传着很多古传歌调。这些古传歌调,在民间讲唱歌手的口中鲜活。出嫁迎娶的场合,俐侎人都会请讲唱歌手到家中讲唱助兴。讲唱歌手就会使出看家本领,从《开场调》到《养儿调》、《说亲调》、《定亲调》,一直唱到《敬客调》,可以唱个两三天时间,才能把所有的歌调唱完。曹福昌就是俐侎人部落声名远扬的讲唱歌手,其在1989年12月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歌独唱及少数民族器乐独奏电视大奖赛中获得过三等奖;在1998年10月参加云南省民族曲艺调演中,演唱的俐侎人部落的歌调《布谷催春》,荣获了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入选奖;2002年11月在永德县首届民族民间山歌比赛中,又被中共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民族民间歌手传承人。很多勤学善记和经历丰富的俐侎人,都会唱山歌调。俐侎人的山歌调多为谈情说爱的曲调,忌讳在家中唱,只有有情人在野外表情达意时才会把山歌调唱响。山歌调有古传的,也有后人现场编创的,都一样荡气回肠,扰人心扉。比如,古传的《相思调》就有这样的唱词:“上坡就象平地走,下坡就象小雀飞。”表达了歌唱者饱受相思之苦,急于见到意中人的渴切心情;现编的山歌调就有:“你象一朵花,开在我心上。用心浇灌你,让你红艳艳”的唱词;俐侎人婚丧和喜庆日子,晚上都要在场院里打歌,一般以吹芦笙、奏竹笛、弹三弦者领头,众人尾随踏步而歌。打歌有不同的舞步和唱调,一般是边唱边踏舞,一人领唱,众人和应。有以男人为主的“大歌调”,有男女混打的“小歌调”。打“大歌”的歌调有《大直歌》、《三跺脚》等,打“小歌”的歌调有《大转身》、《转半身》等;同时,俐侎人在生产生活中,还创造出很多生产生活的曲调,如犁田有《犁田调》,种棉花有《种棉花调》,播种时节有《播种调》,就连哺育孩子的母亲,也有《哄儿调》、《逗儿调》等。
几乎每个俐侎人家庭,都有一至二名乡村器乐手,几乎每个器乐手都有一至二件乡村器乐。他们拿起三弦就能弹,见到芦笙就会吹。走进俐侎人部落,就走进了一个歌的世界、一个舞的世界、一个器乐的世界;走近俐侎人,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俐侎群众都是乡村民歌手、乡村舞蹈家、乡村器乐手。这些乡村器乐手,有男有女。他们或无师自通,或受人点拨而成器。男有男的器乐,女有女的乐器。男器乐手的乐器有芦笙、三弦、笛子、唢呐、大号、长号等,女器乐手的乐器主要有响蔑。这些乐器,都有专门的曲调,在器乐手的演奏下,都能发出美妙绝伦的声音来。或雄厚,或低沉,或清脆,或高亢,如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你,默默召唤着你。唢呐、芦笙、长号是俐侎人婚丧和乔迁场合必定演奏的乐器,俐侎人家都要请唢呐手、芦笙手、长号手进行演奏。唢呐的声音清亮、悠远,唢呐手通过唢呐,能吹奏出《青棚调》、《压棚调》、《待客上席调》、《下席调》、《过山调》等等调子;芦笙的声音低沉、悠扬,芦笙手通过芦笙,能吹奏出红白事中的曲调,能吹奏出生产生活中唱的曲调和爱情调;长号声音雄浑、高昂,一般用来发布信息,比如表示迎客、表示就餐等。“响篾”主要是俐侎女子的乐器,是一种以舌簧振动,用口腔共鸣的原始民族乐器。“响篾”的用料为生长在俐侎山寨的黄金竹,制作时,将黄金竹削成片后,用刻刀精雕细刻,涂上植物油,经火烘干而成。“响篾”有单簧、双簧或多簧,形状多样,有的似马蹄,有的如织布梭子。俐侎人的响篾多以梭子形为主,弹奏时一般是左手拿响篾横于口边,右手拔弹便会发出声音,再配以口腔气息调节和节奏的变化,即能弹奏出歌调和要表达的心声。由于响篾轻、小,一般装在一个够大拇指和食指相扣的竹筒里。善于弹奏歌调和表情达意的俐侎妇女,就经常将响篾带在身上。劳作间隙弹奏上一个歌调,借以解乏和调节;谈情说爱时吹奏一番响篾,向意中人打“暗语”、表情谊。响篾调很多,有《爱情调》、《串亲调》、《生产调》、《放牧调》、《赶集调》、《串寨调》等。大多数俐侎女子都会吹奏响篾调,其中就不乏有响篾调高手。乌木龙乡木厂村的俐侎人妇女张系列,就是一个响篾调高手。她曾经带着响篾,参加了云南省首届民歌独唱、少数民族器乐比赛,并获演奏奖。我曾经采访过张系列,并听她演奏过美妙的响篾调。她还能用响篾和人对话,能用响篾吹出人的名字,其声音都惟妙惟肖。据其告诉我,一般能吹响篾调的人,都能通过响篾和人沟通。
生活在俐侎部落的乡村乐器手,他们或在婚丧场合展示他们的才艺,或在集体歌舞时表演他们的乐曲,或在林中、路口向意中人言情示爱。但很多时候,大地就是他们的舞台,天空就是他们的帷幕,没有伴的场合,他们也会悠然自得地演奏他们的乐器。随身不带着笛子、三弦、响篾等等乐器的时候,随手取过一根麦杆或稻谷杆,或者随意摘下一片树叶来,都能演绎出美妙动听的乐曲来。
有丰富民间文化艺术的地方,注定不会是一个寂寞的世界。俐侎人部落因为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因而充满着诗情画意。亢长的岁月,也就始终流淌着动人的乐曲和歌声。清贫的日子也就看不到清贫来,而是充满着欢乐,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 本帖最后由 李有旺 于 2009-2-27 15:1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