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草根下的王城(上)

2021-12-27叙事散文野猪皮

文/王开
1赫图阿拉东南流淌着两条河,一条嘉哈河,一条硕里加河。河边的村庄称二道河,村子后面三山相连,状似罗圈椅。这张罗圈椅,像承德避暑山庄的缩版,所不同的,一个安居关东兴京,一个远在河北,分别端坐婴儿期的清朝和晚年的清朝。兴京的罗圈椅,……
文/王开
1
  赫图阿拉东南流淌着两条河,一条嘉哈河,一条硕里加河。河边的村庄称二道河,村子后面三山相连,状似罗圈椅。这张罗圈椅,像承德避暑山庄的缩版,所不同的,一个安居关东兴京,一个远在河北,分别端坐婴儿期的清朝和晚年的清朝。   兴京的罗圈椅,叫费阿拉。费阿拉比赫图阿拉资历深,但名气难望其向背。我这一个土著,也还是2003年才对上号。我去的时候,逢十月下旬,满目瘦石野地。十月的风殷勤劲吹,干枯的叶子贴地翻滚——费阿拉静得出奇,荒凉地出奇。   五百年前,费阿拉也静,也荒凉。那时森林遮日,参花烂漫,狼虫虎豹出没。所谓静和荒,是人踪寥寥。再六十年,女真人李满柱迁居到此。李满柱是努尔哈赤的远祖猛哥铁木尔的外甥,他原住图们江上游,幼年随祖父迁至辉发河的上游,辖管建州卫。这个时候,蒙古大军驰骋中国,远征欧亚大陆,东北少数民族更被侵扰。建州卫的女真不敌蒙古军团凶悍,向明朝发出搬家的请求。这一次大迁徙,李满柱与父亲分别,独自带领部族到婆猪江安家落户。   婆猪江,指桓仁县浑江,浑江汇入鸭绿江。浑江与鸭绿江,我不止一次畅游,深邃的水流,漫江碧透,飒飒江风猎猎有声。鸭绿江盛产银鱼,通体乳白,白透明状,我尤其喜欢浑江,两岸山峰跌宕,树木成荫,鸭绿江的对岸,就是朝鲜政权。明朝时候,婆猪江、兴京至吉林一带,通称建州,李满柱是建州卫的酋长。部族的兴衰,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势孤力单,不是朝鲜人的对手,只好忍气吞声,放弃富饶肥沃的婆猪江流域,搬迁到费阿拉。   女真人刚来时,非常地穷困,可以说缺衣少食。而费阿拉是富饶的,流水潺潺,沃野千顷,野果山珍俯拾皆是。李满柱率领女真人,依靠采集、狩猎的传统,大力垦荒、发展农业。一番惨淡经营,女真人在费阿拉站稳了脚跟。   靠着明朝这棵大树,建州女真在费阿拉的实力逐渐壮大,逐渐聚集苏克苏浒河、浑河流域,形成建州三卫。三卫当中,李满柱实力较强,他善于审时度势,知道如何与明朝搞好关系——进京贡马匹貂皮。这是个笼统的说法,我估计,虎皮、豹皮、雄鹰海东青也在送礼的范围之内。费阿拉多生虎豹貂狐,以女真人的狩猎技能,捕捉这类野兽轻而易举。   送礼带给李满柱丰厚的回报,明朝政府不停地升他的官。李满柱也是个跑官要官的能手,自己升官的同时,趁机向明政府为他儿子讨官。明政府的官也挺毛,李满柱一说即成,他儿子被封了个副千户。爷俩着实风光一阵。   好景不长,蒙古兵东移, 胁迫羽翼未丰的建州女真联合对抗北京。李满柱看破利害,但他得罪不起蒙古,冒险袭扰了开原、沈阳、抚顺。这一下子惹恼了北京,声言要讨伐李满柱。李满柱预感势态不妙,带兵躲藏起来。躲终究不是上策,不久,李满柱亲自入朝贡马谢罪,接受了北京的招抚。事情到这里,又出现新变化——朝鲜那边新国王就任,对建州女真采取怀柔政策,于是李满柱与朝鲜暗送秋波。脚踩两只船的招数,瞒不过北京的眼睛,明政府对李满柱的行为非常生气,撤了他的职。   史料对李满柱这段时间的住址记述粗略,没说他在费阿拉,或者苏克苏浒河沿岸具体的哪个地方。起初,我猜他逃回了婆猪江,因为那个时候董山和凡察已经来了,建州分为三卫,不可能三个酋长都住在费阿拉。后来请教专家,果然李满柱在费阿拉住几年,又迁回婆猪江,居首江岸,称雄建州。   不管怎么样,明朝已经认定,费阿拉是建州的大本营。李满柱、董山之流的几个酋长屡屡犯边越境,骚扰辽东,下了决心给点颜色看看。为了加大打击力度,明政府还约会朝鲜夹击建州。计划出炉,朝鲜方面一点没含糊,立刻答应出兵——这又是个概述,我想朝鲜不惜与建州在刚刚改善关系的前提下撕破脸皮,是它收受了明政府的好处。无利不起早,平常道理谁都懂,何况事关国家利益。建州与北京谁的拳头硬,朝鲜心知肚明。   两国大军以牛刀宰鸡的气势同时出击——朝鲜军涉过鸭绿江,直捣李满柱老巢婆猪江,李满柱及部众被杀的一个不剩。明朝军队大规模剿杀建州大本营,强壮者一律屠戮,老幼妇孺尽皆俘虏。李满柱被杀,他苦心经营的沿江城寨,顷刻间一片废墟。 2
  董山和李满柱是费阿拉的同时期人物,他在老家过不下去,率领部众投奔表兄李满柱西迁费阿拉。这一支女真和李满柱率领的女真情形差不离,贫穷得寒酸。酋长董山衣不遮体,平民百姓饥肠辘辘。幸好费阿拉土肥草壮,他们依靠李满柱,修建城堡,开垦农田,飬养家禽。几经寒暑,荒寂的费阿拉生机勃发。   遍地的葱茏草木适合养马,费阿拉的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站在费阿拉的废墟之上,平坦的河谷尽在视野,我看到膘肥体壮的马匹,在青青的草木间徜徉,饮水、啃草、漫步、咴咴嘶鸣。新垦殖的田地黍稻成片,高粱成行。这一副农牧图不是虚构的,费阿拉发展畜牧业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女真历来是马背民族,又区别与游牧民族,几千年迁徙流转,他们离不开马。中原也需要大批量的良马,但驯马技术远远低于北方少数民族。中原的马多系于槽枥之间,北方的马自由奔腾,形体俊美,骨骼健壮。深受中原民间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费阿拉的畜牧业迅速兴旺。   董山这个人是很有头脑的,他命令部族大批的养马,不单为提高生产力,更多的瞄准明朝内乱频繁,急需战马的巨大市场。不出所料,明朝为求购女真的马匹,开办了开原马市,接着又开办了广宁马市。马市的开通,转变了费阿拉的贫困窘境。美中不足的,这两个马市距离费阿拉太远,参加贸易很不方便。董山建议再增加一个马市——以董山机智,费阿拉的困难他一个字不会说,他侃侃陈述在费阿拉附近开设马市对朝廷的好处,譬如加强与朝廷的往来,加大马匹的贸易数量,扩大对女真的布匹、耕牛、日用品的销售。一大堆的好处,双方互惠,朝廷怎能默然置之,于是,朝廷责成辽东守备,在抚顺关开设了第三个马市。   我是这样看抚顺关马市的——费阿拉经济在短期内空前活跃,疏通了建州女真进入抚顺的屏障,无意中为后来的努尔哈赤攻击抚顺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马市的兴起,建州女真与明朝的互通是一潭死水,董山的努力使这潭水活了起来,直至泛滥成灾。   正当董山势力日渐壮大的时候,明朝官员腐败的触角伸至四海之内。蒙古这时候异军突起,分派信使游说建州归顺。董山心里明白,女真得罪不起蒙古,干脆东西呼应,联合侵扰北京,弄得朝野不安,边防涂炭。   这是建州女真与明朝磨擦的开始。随着时局的变化,裂痕继续加深——鸭绿江岸的朝鲜,居然也来拉拢费阿拉,要与费阿拉建交。没有史书证明,我不知道朝鲜都许了哪些愿,但董山秘密去了一趟朝鲜有据可查。他去朝鲜很方便,从婆猪江乘船,泅渡鸭绿江,神不知鬼不觉。等明朝获悉,他已经搞完封吏仪式回到费阿拉。这一次,朝鲜给他的官职不小——中枢密使。明朝显然被动了,因为之前董山几次申请升职,明朝以种种理由不允。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与费阿拉私交,绝对与明朝不利。明朝没有想到去挽救这个僵局,反而怒斥董山不忠,换来的结果是董山纠结女真各部,大肆骚扰辽东边境,抢掠人口财物。   先兵后礼虽为下策,明王朝也不得不频频施用。为了边境安全,明朝派人邀请女真各部进京,接受招抚。董山也去了,带着费阿拉的马匹貂皮。结果,明朝放回其他部落首领,唯独将董山扣押——也许明政府早已有心降服这个辽东的祸首,打着招抚的幌子诓骗董山。同时以大国威严压制了其他女真部落,孤立费阿拉。只是董山没算出这步棋,落入明政府的陷阱。   首领被擒,费阿拉成了无主之城。人们惶惑不安,感觉到即将来临的劫难。明政府也正是这么部署的,发动大军对“建州老营”实行大规模清剿。这次清剿是毁灭性的,费阿拉城遭到严重破坏,城内的居民、士兵,死的死,伤的伤,除了少数侥幸逃跑的,其余被发配。空城费阿拉被一把火烧个净光,大火熄灭,一切归于沉寂。 3
  在我的意识中,额尔德尼在费阿拉的地位,绝对不逊于三个城主。但费阿拉没有这个人的气息,他的气息淹没在沟壑和衰草丛中。我想以他的重要性,应该住内城,距离努尔哈赤的宫殿不远——这个人,是继汉官范文程之后,努尔哈赤帐下另一位精通蒙、满、汉三种文字的才子。费阿拉多得是英勇的战将,稀缺的是文官。所以,在费阿拉城耀眼的群星中,额尔德尼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范文程是个南方人,被掳到费阿拉的。他学历不高,又世居江南,对关东少数民族理解不透,给努尔哈赤撰写的公文、翻译的文件多文理不通。额尔德尼就不同了,他出生在都英额,地道的土著。都英额,就在清原县的英额门乡。我在2007年秋天去过那里,山清水秀,地广人稀的一个小乡镇。清原人没说英额门是额尔德尼的老家,只说是和珅的老家,我不知道这说法准确与否,就算和珅的老家,不知要推算到他的第几辈祖宗。清原人不说额尔德尼是老乡,因他的品牌不如和珅响亮——英名和骂名,有时候起到的作用是相等的,后者在某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又被无限的放大,这不是历史的过错,是现代的某种浮夸意识作怪。当时,我想告诉他们,额尔德尼比和珅聪明多了,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发明文字呢?   额尔德尼17岁投奔努尔哈赤,做了一名文职官员,承担着后金国所有往来信函的撰写编辑工作。就因为这个,我猜测他住在努尔哈赤的近旁,近到随时随地能传唤过来。但在史料中,他是神秘的,没有过多的笔墨渲染他。朝鲜人申忠一对费阿拉的记述最为详尽,也极少提及这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申忠一没有独立章节记录额尔德尼的一干事项,是他没有预想到这位文官后期所起的巨大作用。若不然,他画的费阿拉城全图,至少圈出额尔德尼的住房位置,免去后人许多的困惑。   费阿拉的现状,即使申忠一作了记载,也很难把图纸与实地对上号——费阿拉连废墟也谈不上,平阔一点的地方,被二道河村的农民开垦种了庄稼,茂密的树林砍光,满山的退化树种,唯一可作参考标记的是石头。而冷硬的石头,能运走的都运走了,砌成农民家的院墙。费阿拉被时间演替成秃山荒坡,与周围的山脉毫无二致,我想找一找额尔德尼居住的房子,看一看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建满族文字全部落空。没有标识、记载,他的影子是任意一簇草,一块瘦石。我只能胡乱的猜想,他一个人枯坐在土房的炕上,对着满屋子的蒙文苦思冥想。   商议创制满文的时候,依据什么来搞引起很大争议,努尔哈赤一锤定音,综合蒙文字和满语发音,“联缀成句”。这样,额尔德尼借鉴蒙文,昼夜闷头思虑,终于创立出满族文字。   草稿交上去,努尔哈赤喜不自禁,宣召众大臣共同庆贺。他们举行了宴会,唱歌跳舞,兴奋的人们围着额尔德尼,一杯接一杯敬酒,额尔德尼喝醉了,其他人也喝醉了,但额尔德尼醉中清醒,他知道日后的担子更重,也更得努尔哈赤的赏识,朦胧中,他仿佛看到前途的光亮。   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思维敏锐胜于常人百倍,不久,预料变为现实——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国。额尔德尼在登基大典那天,宣读告天表书,他的显著位置,一下子攀升到顶点。从此,他倍加勤勉,将努尔哈赤汗的言行整理为《档子》,也就是《满文老档》,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不能十全十美。剑走偏锋,瑕疵污渍难免遮盖光芒,额尔德尼的结局不善,他收受汉官和朝鲜使者的贿赂,被努尔哈赤处死——大丈夫好色贪财,哪一条走不好都是绝路。当辉煌与浪漫谢幕,费阿拉的舞台上一片漆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