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记录的生活
2021-12-27叙事散文闫文盛
说吧,记忆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交过的朋友,在你的生命中,知心的人有几个?孤独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记忆多到了需要倾诉的地步,时间也就明显地变得拥挤起来。我觉得心里那根怀旧的弦又被轻轻拨动……
说吧,记忆
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
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 交过的朋友,在你的生命中,知心的人有几个? 孤独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 记忆多到了需要倾诉的地步,时间也就明显地变得拥挤起来。我觉得心里那根怀旧的弦又被轻轻拨动。因为有一些故事已经明显地存在着了,而另一些故事,至今还没有发生。对我来说,记录有时比说出更重要。因此,在众多朋友的眼中,“庄禾同志,其实是一个内向寡言的人。” 我觉得这种说法恰恰指出了“我”这个人与辞令这个词的疏离。在人多的场合,做一个倾听者远比置身语言的中心更为有趣。对某些人,相聚和频繁的交谈显然把岁月充分地放大了。我坐在旁边,聆听着一些人的说话。他们的脸上浮着笑容,而据说另一些人,在这样的时辰会穿过这个城市的街区,他们的身体被泛滥的时光淹没。如果不仔细想,绝对不会相信他们的身上刚刚有故事发生。阳光在他们的身旁,若有若无地浮现,并且滴落。我的内心有沉浸在往事中的错觉。 慵懒的下午时光,记忆也被分为许多种。他们说着话,兴奋而有喝过酒后的夸张和惊奇。灌满了怀念的倾听者,所有的人都不怀疑他已经离去了。离开语言有多远,距离时间就有多近。通常说,说话者会在不经意中打一个长长的呵欠,表明他已经说累了并进一步示意他对寡言者的不满。但沉默的人多起来。又一拨急匆匆地进来的人,就坐在了他们的旁边。门被推开时有斜斜的光线照在了桌布上,白色的桌布上。自以为已经坐久了的人会恰当地立起身。绕开彼此错落的心情简单地道别和离去。阳光绵绵不绝,把时间拉得更长了。反正一件事情已经结束了。话语变得奇妙而平淡下来。门被关上了,在午后,发出一闪而逝的吱嘎声…… 我和同路的人打了同一辆车,他说沿着这路,一直往前,不会有错,应该有一家钟表修理铺。我的表又坏了。在他的右侧,有一个女孩子正擦着出租车,动作轻快但貌似危险地掠过。后来她去哪里了。他又去哪里了?“他们去哪里啦,他们都老了吧!” 当岁月随风流走,往事其实难回首。 唱过的歌谣终会老,到如今花开又几度? 有多少事今生难忘记,有多少人明天会重逢? 街头的招牌也旧了,风雨中有几个老朋友?
可以开始了吗?
我记性不好,是从十六七岁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记性坏了。我还没有耐心,没有浓重的好奇心。我所有的兴趣大概都被写作占去了。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时间已经把我送到了25岁。是25岁啊。我突兀地发现了这个秘密。不是23岁和24岁,更不是18岁。那样的时间已经成了历史。于我,是永不可能重返的了。我只能寄希望于我的孩子。他或她大概会对这样的时间比我多一些警惕心。我连自己18岁时的样子都记不起来了。那么年轻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有些心理上的苍老。现在当然就更老了。想想多么可怜。我根本无法阻止这个。 跟她开玩笑的时候我说自己有五岁的孩子了。居然就信了。我想年轻的日子似乎没有觉得长过。就连回忆都有些急匆匆的了。但事实上多少事情我还没有开始呢?是不是这样?在写作中沉浸的日子还是太长了。在25岁的时候写这些罗哩罗嗦的文字,我连这些都开始厌烦了。我为什么不去做做别的。譬如,谈谈恋爱什么的--
我可能不太忌讳说这个。问题是,时间在慢慢地为我积累起经验。它在用年复一年的相似与不相似来打击我。我可能知道得足够多。但事实上还是掩饰不住骨子里的浅薄。大约深夜两点左右,一天里最黑暗最沉寂的时辰。我一个人在五层楼那么高的地方醒来了。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样子。但这样的时候我无法使自己的心与深夜里的寂静趋于一致。尽管醒来得突兀,我还是发现了自己的心开始加速跳动。她的样子也在这样的时候突兀地莅临。我想,刚才是在做梦了吗?
其实可以继续睡下去。睡到凌晨六点、七点甚至一直到上午九、十点。我想,眼下就这点好处是明显的。 还是醒来了。想想,没有做梦。这样的夜。她在醒着吗? 差不多就要说出口了。但临了还是克制了一下。我觉得自己在这样的时光中留连辗转的余地太大,但实际上心里的承受力却越来越小了。看起来似乎是恬不知耻了,实际情形却只有自己知道。 她会同意我在暗寂的夜里想着她吗? 我其实害怕她在夜里睡不着觉。她看起来多像个无忧的孩子。日子不多,但已经觉得够长了。可以开始了吗?她从自己家的方向婷婷地走过来了。 我发现自己又连合适的词语都找不到了。她笑吟吟的。你的孩子都5岁了吧?她说。
有一天你会找不到我
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会,有人在台上念着这一句,他的神态朴素而直接。事后我清晰地记起这一句,其实当时也记着,他缓缓地说出:有一天你会找不到我。看不到他阅读时的神色,我觉得我看不到。我还觉得阅读中的诗人是麻木而疲惫的。但我仔细地听。我听见了。那些个汉字经由话筒和空气向我的耳朵中传递。向我的心底传递。有一天或许我会想着去验证一下此事。或许吧。但直到今天,我并未与诗人有过更深的交往。早在几个月前,他在一个诗歌论坛上留帖,留了电话和地址。此后我们并未相见。然而,在他念出诗的瞬间,其后的许多个瞬间,我看清了诗人的样子。 有一天你会找不到我 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找不到我 走廊里的风卷着醉话 我把自己,泡在酒里 我觉得我在一种情绪中浸泡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在一个城市——我小说中的T城——我们口口相传的龙城太原滞留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我自认为已经熟识了这个城市,熟识了这个城市的细节和人。但我依然没有熟识他们。 我们在这里生活 只呼吸它的空气 不享受它的阳光 是这一些看起来毫不着力的句子在描画着生存在太原的“这一群”人。他们的面孔是黯淡而沉着的,像这个城市的天空。那么多的历史悬浮在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的近处和远处。我在夜雨中散步,转过头去,看一个女孩子被雨打湿的发丝。她因疲惫而略略消沉的情绪。散场的聚会散发出岁月的另一种气息。 这些年,我埋头谋生 从白天,到黑夜,从冬天,到夏天 我埋掉诗歌,没埋掉酒 这个城市的质地有介于醒与睡之间的那种暧昧感觉。我与它相逢的次数已经过多了,与众多诗人相逢的次数也已经过多了,然而我觉得许多事情在开始淡出时反而显现了它的力量和速度。譬如,假如我离开,会在异乡之外的异乡的街头想起T城吗?它的街道宽阔而平整。那些短暂地失踪的人们,那些疾驶的夜行车和驾车人在秋夜中的迟缓回头,那些大大小小的相聚和分离,那些手拉手肩碰肩下楼的人们,现在已经消失不见。然而我后来记起了他们曾经说起岁月和诗。 是在龙城太原。许多细节已经被风吹走,许多故事已经被雨淹没,然后时间重叠浮现,它们到底还是真实或虚幻地存在过。
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 交过的朋友,在你的生命中,知心的人有几个? 孤独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 记忆多到了需要倾诉的地步,时间也就明显地变得拥挤起来。我觉得心里那根怀旧的弦又被轻轻拨动。因为有一些故事已经明显地存在着了,而另一些故事,至今还没有发生。对我来说,记录有时比说出更重要。因此,在众多朋友的眼中,“庄禾同志,其实是一个内向寡言的人。” 我觉得这种说法恰恰指出了“我”这个人与辞令这个词的疏离。在人多的场合,做一个倾听者远比置身语言的中心更为有趣。对某些人,相聚和频繁的交谈显然把岁月充分地放大了。我坐在旁边,聆听着一些人的说话。他们的脸上浮着笑容,而据说另一些人,在这样的时辰会穿过这个城市的街区,他们的身体被泛滥的时光淹没。如果不仔细想,绝对不会相信他们的身上刚刚有故事发生。阳光在他们的身旁,若有若无地浮现,并且滴落。我的内心有沉浸在往事中的错觉。 慵懒的下午时光,记忆也被分为许多种。他们说着话,兴奋而有喝过酒后的夸张和惊奇。灌满了怀念的倾听者,所有的人都不怀疑他已经离去了。离开语言有多远,距离时间就有多近。通常说,说话者会在不经意中打一个长长的呵欠,表明他已经说累了并进一步示意他对寡言者的不满。但沉默的人多起来。又一拨急匆匆地进来的人,就坐在了他们的旁边。门被推开时有斜斜的光线照在了桌布上,白色的桌布上。自以为已经坐久了的人会恰当地立起身。绕开彼此错落的心情简单地道别和离去。阳光绵绵不绝,把时间拉得更长了。反正一件事情已经结束了。话语变得奇妙而平淡下来。门被关上了,在午后,发出一闪而逝的吱嘎声…… 我和同路的人打了同一辆车,他说沿着这路,一直往前,不会有错,应该有一家钟表修理铺。我的表又坏了。在他的右侧,有一个女孩子正擦着出租车,动作轻快但貌似危险地掠过。后来她去哪里了。他又去哪里了?“他们去哪里啦,他们都老了吧!” 当岁月随风流走,往事其实难回首。 唱过的歌谣终会老,到如今花开又几度? 有多少事今生难忘记,有多少人明天会重逢? 街头的招牌也旧了,风雨中有几个老朋友?
可以开始了吗?
我记性不好,是从十六七岁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记性坏了。我还没有耐心,没有浓重的好奇心。我所有的兴趣大概都被写作占去了。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时间已经把我送到了25岁。是25岁啊。我突兀地发现了这个秘密。不是23岁和24岁,更不是18岁。那样的时间已经成了历史。于我,是永不可能重返的了。我只能寄希望于我的孩子。他或她大概会对这样的时间比我多一些警惕心。我连自己18岁时的样子都记不起来了。那么年轻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有些心理上的苍老。现在当然就更老了。想想多么可怜。我根本无法阻止这个。 跟她开玩笑的时候我说自己有五岁的孩子了。居然就信了。我想年轻的日子似乎没有觉得长过。就连回忆都有些急匆匆的了。但事实上多少事情我还没有开始呢?是不是这样?在写作中沉浸的日子还是太长了。在25岁的时候写这些罗哩罗嗦的文字,我连这些都开始厌烦了。我为什么不去做做别的。譬如,谈谈恋爱什么的--
我可能不太忌讳说这个。问题是,时间在慢慢地为我积累起经验。它在用年复一年的相似与不相似来打击我。我可能知道得足够多。但事实上还是掩饰不住骨子里的浅薄。大约深夜两点左右,一天里最黑暗最沉寂的时辰。我一个人在五层楼那么高的地方醒来了。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样子。但这样的时候我无法使自己的心与深夜里的寂静趋于一致。尽管醒来得突兀,我还是发现了自己的心开始加速跳动。她的样子也在这样的时候突兀地莅临。我想,刚才是在做梦了吗?
其实可以继续睡下去。睡到凌晨六点、七点甚至一直到上午九、十点。我想,眼下就这点好处是明显的。 还是醒来了。想想,没有做梦。这样的夜。她在醒着吗? 差不多就要说出口了。但临了还是克制了一下。我觉得自己在这样的时光中留连辗转的余地太大,但实际上心里的承受力却越来越小了。看起来似乎是恬不知耻了,实际情形却只有自己知道。 她会同意我在暗寂的夜里想着她吗? 我其实害怕她在夜里睡不着觉。她看起来多像个无忧的孩子。日子不多,但已经觉得够长了。可以开始了吗?她从自己家的方向婷婷地走过来了。 我发现自己又连合适的词语都找不到了。她笑吟吟的。你的孩子都5岁了吧?她说。
有一天你会找不到我
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会,有人在台上念着这一句,他的神态朴素而直接。事后我清晰地记起这一句,其实当时也记着,他缓缓地说出:有一天你会找不到我。看不到他阅读时的神色,我觉得我看不到。我还觉得阅读中的诗人是麻木而疲惫的。但我仔细地听。我听见了。那些个汉字经由话筒和空气向我的耳朵中传递。向我的心底传递。有一天或许我会想着去验证一下此事。或许吧。但直到今天,我并未与诗人有过更深的交往。早在几个月前,他在一个诗歌论坛上留帖,留了电话和地址。此后我们并未相见。然而,在他念出诗的瞬间,其后的许多个瞬间,我看清了诗人的样子。 有一天你会找不到我 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找不到我 走廊里的风卷着醉话 我把自己,泡在酒里 我觉得我在一种情绪中浸泡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在一个城市——我小说中的T城——我们口口相传的龙城太原滞留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我自认为已经熟识了这个城市,熟识了这个城市的细节和人。但我依然没有熟识他们。 我们在这里生活 只呼吸它的空气 不享受它的阳光 是这一些看起来毫不着力的句子在描画着生存在太原的“这一群”人。他们的面孔是黯淡而沉着的,像这个城市的天空。那么多的历史悬浮在我们看得见看不见的近处和远处。我在夜雨中散步,转过头去,看一个女孩子被雨打湿的发丝。她因疲惫而略略消沉的情绪。散场的聚会散发出岁月的另一种气息。 这些年,我埋头谋生 从白天,到黑夜,从冬天,到夏天 我埋掉诗歌,没埋掉酒 这个城市的质地有介于醒与睡之间的那种暧昧感觉。我与它相逢的次数已经过多了,与众多诗人相逢的次数也已经过多了,然而我觉得许多事情在开始淡出时反而显现了它的力量和速度。譬如,假如我离开,会在异乡之外的异乡的街头想起T城吗?它的街道宽阔而平整。那些短暂地失踪的人们,那些疾驶的夜行车和驾车人在秋夜中的迟缓回头,那些大大小小的相聚和分离,那些手拉手肩碰肩下楼的人们,现在已经消失不见。然而我后来记起了他们曾经说起岁月和诗。 是在龙城太原。许多细节已经被风吹走,许多故事已经被雨淹没,然后时间重叠浮现,它们到底还是真实或虚幻地存在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