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寂寞飞将军

2021-12-27叙事散文薛林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0 编辑

  寂寞飞将军薛林荣在我的印象中,秦安不是一个以孔武有力出名的地方,似乎冀城(今甘谷)更适宜出剽悍勇猛的大将,比如姜维,但秦安偏偏就出了李广这样光芒四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0 编辑 <br /><br />  寂寞飞将军
  薛林荣
  在我的印象中,秦安不是一个以孔武有力出名的地方,似乎冀城(今甘谷)更适宜出剽悍勇猛的大将,比如姜维,但秦安偏偏就出了李广这样光芒四射的武将。“横行负勇气”(李白诗)也好,“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诗)也好,“射石昔曾传没羽”(清贾禹卿语)也好,都是对其神勇力度的写照。
我常常想,身为一介武夫的李广究竟是如何置身于言笑晏晏的汉政府呢?
  这是五月风和日丽的一天,时间是午后四时左右,我去拜谒寂寞的李将军衣冠冢。我所说的“寂寞”与旅游的冷热没有任何关系,本来凭区区一个衣冠冢要吸引太多的游人已属勉为其难,何况即便有大兵压境般的旅游军团充填了石马坪的每一个角落,李广生前身后的寂寞仍无从改观。
  寂寞这种精神状态和心理落差伴随了李广整整一生,寂寞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言说的,哪怕是公元前119年一把锋利的曾经剌翻了无数匈奴的宝剑无限愤慨而凄惨地横在主人高傲头颅上的那一刻。
寂寞如雨。
  我现在就去拜谒这个寂寞得近乎游魂野鬼的灵魂。数年前我已经去过三四趟,但少不更事,觉得光秃秃一个坟堆,无甚好看,遂不再登上石马坪那个土塬上的平台。这种鲁莽的放弃是何等的轻率啊。现在我知道珍惜了,所以我显得格外慎重。
  车流如注,人流如云。往石马坪的小巷一拐,滚滚红尘立刻远遁。这是酝酿情绪的时刻。我想这条向上延伸并且有一定坡度的小巷要是青石板的该有多好,走上去会“嗒嗒”有声,而且大有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图景。石马坪的居民以养奶牛卖牛奶出名,送奶的队伍和小巷一样长,而且绵延不绝。我就混在这支飘有新鲜牛奶的队伍里,一步一个高度,站在了飞将戏楼的面前。
  飞将戏楼对面就是飞将佳城,李将军的墓。
  我曾见过一张民国时在李广墓前拍摄的照片,一群身着军装和长衫的人站在昔日真正的“飞将佳城”下,拱形城门紧闭,似暗藏玄机无限。城门两侧刻有清朝的贾禹卿所撰的对联,上联时“虎卧沙场,射石昔曾传没羽”,下联漫漶不清。门楣上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城前有汉朝石雕马,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分别站在石马浑圆的臀部后边,像两个护法的小天使。照片标注拍摄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即1936年,从这些标注和军人、绅士们的衣着、表情、阵势以及似乎刚砌成不久的围墙看,应是“飞将佳城”刚刚落成后的合影留念——再没有比“合影留念”更迟钝、麻木和例行公事般的表情了。
  现在我所看到的飞将佳城自然不再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贾禹卿所撰的对联也不知去向,但石马倒还守护着墓冢。穿过刚修整一新的大门,迎面便是一个纪念厅式的建筑,正堂挂着一幅清代的李广画像,方头大耳的李将军坐在虎皮椅上身着蟒衣玉带,手势是典型的兰花指,这幅画像是清朝民间艺人修庙宇画福、禄、寿三星的水平。
  正欲晒然一笑,忽然想到,李广白首末曾封侯,加之生性廉清,名为大将军,实为平民,终其一生奔波于疆场之上,过的是马不解鞍、人不更衣的急行军生活,谁都知道以其级别、身份论,蟒衣玉带肯定是不相宜的,但是后人有幽历史一默的权利,于是凭空给其升了官职。这与其说是对历史的有意构陷,不如说是对李广寂寞一生的不平则鸣,个中良苦用心,非李广知音莫知,遂暗自抱歉,莞尔作笑。
  纪念厅前面那两座至今还残存的两座石马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它们有浑圆的臂部和线条廓大的肚子,只有这点才能看出是西汉的风格。鲁迅曾说过:“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李泽厚也指出,由力量、运动和速度所带来的“气势和古拙”,它们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基本美学风格。能够亲眼看到凭石质而永存的骏马图,不啻是在接受一种美育,汉人的石刻居然能让人从其仅存的残部认识到整体风格,确实极不简单。这里没有细节,没有细致的表达,没有修饰,没有主观抒情,有的只是变形夸张的大动作,线条飞扬的大轮廓。哪怕面对的只是李广墓前只有两个墩的石马残迹,我还是只能感觉到石块本身的张力,感觉到李泽厚所说的“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对世界满目琳琅的行动征服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纪念厅背后,便是李广的坟墓。墓呈半圆穹窿形,下为圆柱体,上为半球状,四周砌以青砖,古朴自然。墓前立一柱状方碑,上面有蒋介石1945年题写的“汉将军李广之墓”。
  我站在这个古老的衣冠冢前,如同看见了李广的一生。
  公元前186年,李广出生在甘肃天水一个世代习武的家庭,关于他的性格和长相,司马迁记载说,为人口讷,不善言辞,两臂如猿,身材高大。
  李广一生与匈奴有大大小小七十多次交锋,似乎他的存在就是专门为抗击匈奴向南推进的。由于李广有一箭射穿石头的传奇经历,并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命中注定是匈奴的克星,所以匈奴兵都有“恐李症”,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公元前119年, 67岁高龄的李广出击匈奴时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没有完成及时会师的任务,寸功未建而又受到卫青的诘问,李广心底的苍凉云雾一般弥漫上来,致命的空旷已经充填了这位白首未曾封侯的老人的心脏,此时已到了爆裂的边缘。他对部下说,大将军卫青调动我的部队,让我走迂回曲折的路,我迷失道路,这是天意,“且广年六十余岁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于是引刀自刎!
  公元前119年,一把锋利的曾经刺翻了无数匈奴的宝剑无限愤慨而凄惨地横在主人高傲的项颈上,一道闪亮的剑光划过历史触人心痛的暗角,李广,这位耗尽了心血而最终自刎身亡的中国西汉边境的一面移动的长城,勒马停顿在了一纸等待封侯的空白公文前面,在他的尸身周围,遥远的边疆传来一片此起彼伏的哭声。
  最善于抒情的陈子昂有诗感叹李广:“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千年寂寞的李广生不封侯,死不安葬,只有石马坪存其衣冠冢,那佳城半亩、坟土一撮,可是寂寞李广的最后一个注解?
天水西关李家巷口曾立一牌坊,匾额上书“汉飞将军李广故里”,此巷由此称为“飞将巷”,今牌坊和匾额已不存,但巷名至今仍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