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春日明祖陵三章

2021-12-27叙事散文隔雨望红楼
当渡船解缆 对面的滩涂遍种杨树,挺拔修长,横竖成行。树叶还没有抽出来,远看如兵戟森严。没有芦苇,水阔天长,三月的淮河渐有浩淼之势。船工说,害怕东北风,从洪泽湖迭过来的浪会颠簸起伏。 当渡船解缆,小舟如叶离开河岸,我们将身体交给小舟,将小舟交……
           当渡船解缆
                 
  对面的滩涂遍种杨树,挺拔修长,横竖成行。树叶还没有抽出来,远看如兵戟森严。没有芦苇,水阔天长,三月的淮河渐有浩淼之势。船工说,害怕东北风,从洪泽湖迭过来的浪会颠簸起伏。
  当渡船解缆,小舟如叶离开河岸,我们将身体交给小舟,将小舟交给河流,将河流交给春天的风,不管它从东北还是西南吹过来。
  来明祖陵多次,这次却是第一次下水。三月的阳光如瀑,从河面吹来的风潮湿而温和。正是午后散淡的时光,没有几个人,连小鸟都极少光顾。想及去年水势正涨时,风吹浪涌,水鸟啼啭。几百年来,这明祖陵与水纠缠不止。今天,轮到我们在水上享受半日悠闲。
  船工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了,河面风吹,一生摇橹,显得健康。他纯朴地与我们说着话,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他的生活,他晚年的完满与知足。坐在船尾,我的心思渐渐淡去,被河风吹得心情苍茫。不知道说些什么,又能说些什么?
  渡船解缆,渡往何处?船工一生摆渡,渡别人,也摆渡自己一生,他将自己从壮年摆到了暮年。而我们坐在船上,只是想在水面上漂流一会,没有目的,却也将自己的心情摆到了春天的天宇下,让阳光来晒晒,让河风来吹吹,看一节内河渐伸渐远,与湖泊相连,我们走也走不尽的海角天涯。
  到河中心时,老人放船自荡,他用竹篙在水中探索。他说,水势大,如果是枯水时节,是可以看见泗州城根的。没于水中三百多年的城根,三百年,老了几代人?也许不长吧,也就是黄梁一梦的时间。但今天水大,真的看不见了,浸泡三百年的青砖,扰扰水族栖身之处。想起童年时读过的一节童话,情节浑然不知了,一个细节却长系于心,说是一个渔夫潜入水底,发现水底山脚有一洞,推门而入,一名上古武士伏剑而息。当时就惊诧于沧海桑田,却没料到多年之后,我也接近了这个渔夫潜水的水面。
  太阳从岸边树头斜过来,光线落在身上很温暖。朋友接过船工的木桨摇了起来,木桨击碎了晴空,击碎了面影。浑沌的世界,古今的交错,就在一念之间。苏东坡当年与友人月夜泛舟长江,念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于水月之中寻得变与不变之理。今天我不需要之些,就是这春日的午后,就在这淮河的内流里,放舟河面,听湖风说着三百年苍老的历史,渡船解缆,回头是岸。
                 
           风筝飞过神道
                 
  你可能没有尝试过在神道放飞风筝,当我牵着长线穿过神道时,我听到了春天的风呼啸而过。
  一开始没有这么轻松,我们穿过神道,前面就是万岁山,明王朝之根系,花草幽径,衣冠古丘,曾经的碑铭赫赫,亭柱俨然,走过神道时,如同听到先臣们跪拜而过的声音。每次穿过神道走向万岁山,不是害怕曾经荫蔽一个王朝的灵魂,而是时间,令神道石刻都百孔千疮的时间。几年前来到这里,面对华表直指的苍穹,曾第一次感受到落日的沉重力量。
  这里曾是洪水的世界。洪水没有到来之前,朝代没有更迭之前,没有人会想到会有风筝来临。洪水之后,风筝到来之前,这里还蔓延过荒草,落下过水鸟,有水牛的蹄痕,拾荒者的足迹,一代帝陵已经重归自然。
  站在万岁山前,我们还是投下了足够的尊重。据说皇家的神气一直聚而未散,美好的愿望,会因你的虔诚而灵验。春天的风吹响了万岁山头的枯草,也提醒着你注意到柳叶的嫩芽,倒影在墓道前的水池边。
  我们是往回走时开始放飞风筝的,风筝并没能完全飞起来,却在神道上空飘过。风筝飞过的神道一下子灵动起来,如同一幅画加上了精彩的一笔。我忽然相信,站在万岁山前,面对心灵许下的愿望,令自己如释重负。走过神道不再窒息,穿过的也不是六百年的历史,而是当前,春日晴和的天气,一个被大自然重新收回怀抱的作品,消去了世俗的意义,在这个春天,那么和谐出现在面前,可以像童年时穿过陌上花草,将风筝送上青天。
  朋友带来的风筝是燕子形,黑色。也许所有的风筝都是燕子,在春天到来时飞翔天宇,所有的燕子也都是风筝,承载愿望向苍穹轻轻问候。风筝飞过神道,向青天划出一道弧线,我也如同燕子一般,在这片土地轻捷掠过。
                 
            秋千架
                 
  三月的树荫下,秋千架空荡荡摇摆。
  没有考证过为什么叫做秋千?凭空认定这是极美的名子,汉字的美,形与音的美。而现在是春天,说秋千,还是有乱红飞过的感觉。是当年谁家庭院深深,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肯定有几个小孩子来玩过了,现在她们已经走远了,笑声渐悄。秋千架摆动着,也许昨天有儿童荡过,前天是一位满怀心思的农家女孩,或者还有放学的学生,荡过秋千后再一路回家,沿着草色渐浓的路,穿过炊烟下的村庄。
  同行的三位女士,一个坐了上去,又上去一个,再上去一个。秋千借力摆了起来,摇荡中的平衡,飘落得抑扬顿挫,像是读一首宋词,尽管这里是明代陵。明代初期诗文大家是高启,他也许写过秋千的诗,只是无缘读到吧。高启在南京登雨花台望长江而赋诗,多年之后明祖陵完工,他已没有机会来到这泗州高岗。现在是我来了,却已经无诗,连背一首的水平都没有了。六百年,连文字都会衰老?
  秋千摆动得忽然失去平衡,三个人惊惶起来,局面控制后下来,惊慌中更多的是兴奋。也是多年没有荡过秋千了吧。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片小树林中,秋千架旁边还翘翘板与转椅一类,是儿童游戏的工具,却也是童心落脚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过荡秋千的历史,如果没有,在心灵上也不止一次地荡过。春天的风与秋天的落叶,秋千架曾经在飘荡中暗藏了多少心事?
  余秋雨曾在文章中说,为其妻写《秋千架》剧本。我不知道什么剧情,黄梅戏,多是才子佳人一类,好比《墙头马上》。黄梅戏倒是清丽流畅的,正是江淮主戏。写《秋千架》一定要有好文采,就冲这个名子。有多少故事,就会有多少心事。在三月的春风里,秋千架完全就是故事里的心事,只是这个心事可以很淡,淡到没有,至少说坐在秋千上,在春风中摇晃,可以让心事荡没云霄。
                 
  附记:2004年3月14日下午,去明祖陵游玩。游园惊梦,水上岸上,且尽一日之乐。春日游园,不可不记,且今时隔一年,人事已非,心境更非往日。人生如此,佳会岂可得而再哉!同行者:朱颜、谢丽丽、龚李平。2005年3月14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