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墙下的守候
汪彤 一每次,有人问起我的故乡,我会毫不避讳的说是“天祝监狱”。“天祝监狱”是一个名称,而在我心里,早已幻化成心中的故乡。我在“天祝监狱”监墙旁的一排营房里出生,父母是监狱子弟学校的教师。我在监墙下,到底绕着监墙走过多少次,已
监墙下的守候
汪彤
一
每次,有人问起我的故乡,我会毫不避讳的说是“天祝监狱”。“天祝监狱”是一个名称,而在我心里,早已幻化成心中的故乡。
我在“天祝监狱”监墙旁的一排营房里出生,父母是监狱子弟学校的教师。我在监墙下,到底绕着监墙走过多少次,已记不清楚。自从会跑,会记事,便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那座高大的“墙”。我身边的人们,也一刻不停的为守卫这座高墙而起早贪黑,默默忙碌的工作、生活着。我生命的春夏秋冬,始终围着“监墙”转,始终和一座座守卫祖国安宁的监墙分不开。
冬天的早上,白雪覆盖着监墙下的矿区,隔壁的罗大叔几乎和我同时出门。罗大叔总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绿大衣,大衣似长在他身上,任他在雪地里一滑一拐的走,披在他身上的大衣,始终服服帖帖的跟着他去。罗大叔是监区的大队长,每天比院子里其他人都起得早,他像个早起奔赴课堂的学生,总是擦着天亮就从家里出来。罗大妈有时从屋子里扯着嗓子骂出一句话:“那一百号‘犯人’又不是你亲爹。”我背着小书包,刚好从她家的窗户下走过。
二
驻监武警部队嘹亮的起床号响起来,监墙下的矿区,跟着罗大叔晨风里甩动的衣角,一起活动起来。监墙内,带工民警尖锐庄严的号令,像一颗上了膛的子弹,翻越围墙直窜天际,最后又稳稳落在每一名服刑人员的耳朵里。服刑人员的出工号洪亮、整齐,新的改造、新的希望、新的梦想,在大墙内随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在每一名服刑人员的心里生根、发芽。
锅炉房的烟囱轰轰隆隆的吼叫,浓黑的烟夹杂着火星子,冲上天空。穿着警服的民警三五成群,像早起的蜜蜂,从四面八方各个角落“移动”到大墙下的大门。监狱大门像中央服务器主机的入口,雪地里一行行、一串串人们的脚印,像密密麻麻的导线,从四面八方伸向监狱大门口,便“链接”进入了。于是,“中央处理器”一天改造、教化的繁重工作开始了。
粉笔厂的喧闹声;车间里缝纫机的咔哒声;车队马达的轰鸣声;学校里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邮局、商店、银行开启大门的吱呀声;矿山上的开炮声……,这一切嘈杂的声音、整齐的声音;有序的、无序的声音;一切辛勤的劳作;一切辛苦的劳动,都因一座修建在海拔2800米乌鞘岭山腰上的监狱而生。
三
监墙下的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劳作,最终都是为了守护这所高原上的监狱,守护监狱里曾经“杀人、放火、坑蒙拐骗”的身体,守护曾近“肮脏罪恶自我毁灭”的灵魂。监墙下守护的人们,他们相信:在这一栏高墙内,所有丑陋的、罪恶的,最终都能得到净化、改造和重生。为了一个梦想:“祖国的安宁、社会的安定、人民利益不受侵害。”这座高原上的监狱,改造过成千上万的服刑人员。直到1999年,“天祝监狱”从高原上消失,整体搬迁到武威,与“武威监狱”合并。成百上千的人们又开始在另一个地方,守护着另一座监墙,继续守护着人们心中恒久不变的梦想,这个奇特的梦想,一边实现着,一边又继续重生着,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四
许多年来,我脑海里总浮现一个画面:去世多年的范监狱长,他生前,每天吃过晚饭,总会带着白发苍苍的老伴,围着监墙一圈一圈的转。别人碰到他,他美其名曰说是“散步”。散步可以去小河边、去山弯里的树林里,但范监狱长和老伴却天天绕着监墙散步。虽然缓慢行走,但他们互相不说话。老伴总是跟在低头沉思的范监狱长身后,他俩更像巡逻在监墙下的两个老兵。
“监狱里跑犯人,是天大的事”。范监狱长生前,偶有犯人逃跑,不到一天就抓回来。范监狱长眼睛里总闪烁着亮晶晶的光,他沉着地说:“想跑的那个犯人,想的啥,我清楚;监狱周围的环境,我熟悉;他往哪里跑,去哪里,我也知道。”那些年,范监狱长在监墙外散步,想的都是监墙里的事。
我背着书包,沿着监墙根去上学。暖暖的太阳,从红色砖墙上反射到我身上,红色的阳光像种子,播到我心里。我沿着监墙,拿着书,也一圈一圈的走,我大声背书,背书的声音,绕着监墙一圈又一圈,像“范监狱长”长长的沉思。1993年我考上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五
学院以前叫“两劳学院”,它的前身是“公安干校”,是全国培养监狱警察的最高学府。
从监狱的监墙下,一步跨进学习管理监狱的最高学府,在那里我遇到了全国各地出生在监墙下,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们”。我知道了北京有秦城监狱、上海有提篮桥监狱、东北有阿城监狱……知道全国有几百座方方正正、圆圆长长不规则的监墙,而又有几十万名监狱民警及其家属、子弟,为了那一座座监墙里的安全稳定,守护、守候在监墙外,生生息息的劳作生活,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
在学习管理监狱知识的最高学府,我们学习了保卫一座座监狱的方法。有罪犯心理学、有罪犯教育改造学、有狱内侦查学等。还将手枪一遍一遍拆卸,一遍一遍组装;还在炎炎烈日下学习擒拿格斗术;还深入学习如何与罪犯斗智斗勇的实践警体课。这样一座为管理监狱而存在的大学,将我们从精神和肉体上,变成守护一座座监墙的铜墙铁壁一样的勇士。
我们时刻准备着,准备着为心中那座永恒的大墙而牺牲自我。甚至若干年后,当我成长为真正的自我,有了可以应对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和素质时,当地方市政府和市妇联要调动我离开监狱去当地工作时,我都一口回绝了。他们一定不知道,一座没有形状的,包围着“炸药包”“火山口”“地震区”的监狱,它们在我的心中,有多么重的分量。那是一种不舍,是没有出生在监墙下的人们,所不能体会的不舍。
六
二十年后,我所工作的监狱,每到月底30号接见日,接见大厅门口的台阶上,准会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80岁的老人,一手握着拐棍,一手拎着大大小小的包。看到这些,民警们都会上去帮她拿包,搀扶她去接见大厅办手续。老人除了监狱的儿子,便是一个孤寡的人,她从几千里路上要饭来到监狱。每次她坐在台阶上,侧头望向高大的监墙,她的目光是一种哀戚的目光,是一种盼望的目光,是在绝望里又重生希望的目光。这些凝重目光,让守护在监墙下的我们一次一次决心,为守护这座大墙奉献自己生命的力量。
90后民警小王两只眼睛又红又肿,他照顾生病的犯人,好几天没合眼。他见到我就说:“汪警官,我也能给犯人端水端饭、端屎倒尿,我也会伺候人了……”
在监墙下,每次碰到监区的管教老徐,我都会郑重地看看他的口袋。他口袋里厚厚的笔记本,有与犯人谈话的记录备忘。
每年过年,民警老李管理的监区最热闹。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可他总在年三十的钟声里,在大墙内,望着一墙之隔的家,无声地叹息。
听同学说,云南监狱的老雷是在车间里值班时走的。他坐在工作台上,安详的面对自己管教的犯人,面对眼前守护了一生的高墙,消无声息的走了。他的心脏病什么时候发作的,谁也不知道。
七
范监狱长又和老伴在监墙下散步了,罗大叔又天不亮就出门了。无论下雪还是天晴,刮风还是下雨,他们坚定的步伐,在狂风暴雨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全国几百所监狱,又有多少个“范监狱长”“罗大叔”和他们的家人、子女守护着一座座铜墙铁壁一样的监墙。
一天天,一年年,这些监狱人,他们围绕着监墙,默默的行走,默默的付出。而又有许许多多后来者、后继者,跟随着他们的步伐,稳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用身体、用心灵,去守护一座座坚不可摧的监狱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