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母亲
2021-12-28抒情散文汪雪英
生为母亲
汪雪英“养儿方知父母恩”,我懂得,这话的含意和份量。 初为人母的欣喜和紧张,是无法言喻的。孩子挣脱母体的第一声啼哭,响彻天空,震响大地,她标志着一个孩子的诞生,也标志着,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代人。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皱皱巴巴,头发湿漉……
汪雪英“养儿方知父母恩”,我懂得,这话的含意和份量。 初为人母的欣喜和紧张,是无法言喻的。孩子挣脱母体的第一声啼哭,响彻天空,震响大地,她标志着一个孩子的诞生,也标志着,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代人。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皱皱巴巴,头发湿漉……
生为母亲 汪雪英 “养儿方知父母恩”,我懂得,这话的含意和份量。 初为人母的欣喜和紧张,是无法言喻的。孩子挣脱母体的第一声啼哭,响彻天空,震响大地,她标志着一个孩子的诞生,也标志着,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代人。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皱皱巴巴,头发湿漉漉地贴在头皮上。天门盖一闪一闪。她一皱眉,眼睛都闭上了。这样的孩子,用红鸡蛋洗净,抱在怀里,你都不知道该怎么抱她,她太小了,怎么抱,都不好抱,若是弄她一个不舒服,她便“嗯呀嗯呀嗯呀”地拉长调啼哭。或者她饿了,也是这样的哭声,像唱歌一样,美妙动听。这样的哭声,也只有做过母亲的女人,才能分辨清楚,她是饿了,尿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听到这样的哭声是欣喜的。 初生的婴儿,牵动着母亲的每一根神经,孩子慢慢的长大,到两个月,她会对着母亲,开始咿咿呀呀,说一些没人可以听懂的话语,她的一颦一笑,都令母亲欣喜,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怀里,怕抱坏了,这种感觉,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母亲都会有的,何止我乎? 看着她一点点长大、蜕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所付出的心血,是巨大的,但也是无怨无悔的,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打个哈欠,一个小感冒,作为母亲,都会紧张的吃不香,睡不好,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母亲的心。这样的日子,至少得持续到孩子两岁。 一晃经年,孩子们都大了,都上学了。当今农村,成了空巢,大多数中青年男女,也是父亲母亲,也都迫于生计,或许,美其名曰,是为了给孩子许一个未来,都进城打工去了。丢下这些留守的孩子,和留守的老人,相依为命,这些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的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家里家外的帮手。更是成了母亲日思夜想的牵挂。有些十八岁至二十岁的小母亲,自己也是个大孩子。还要带一孩子,烦腻了,渡日如年,就干脆把孩子丢给婆婆带,自己外出打工来了,反正自己也没有育儿经验,这样的人,在外人眼里,她像个没事的少女般,无忧无虑,甚至不想让人知道,她已是结婚生子了。可这样的女人,尽管表面若无其事,可她们的内心,亦有无尽的牵挂,无尽的思念。就说我自己吧,我是晚育的。那年二十七岁。可我的孩子也是留守儿童。我在生下女儿九个月之后,就把孩子丢在家里,让母亲帮我看管,自己出来打工了,后来有了第二胎,独自一个人,带到一岁半,也扔给了我的母亲,母亲当年只有五十来岁,中年妇女,不算老,她为我尽心尽力,家里家外的操持。 但这样的孩子,缺乏母爱,她会把自己当成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孩子。我女儿常说,她是奶奶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对母亲,是想亲近,但又不敢亲近的。 记得女儿两岁半那年,我一次休假回家,走到村头,女儿正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孩在一起玩家家,她一个侧身,忽然看到了背着大包小包的我,就赶紧转身往家跑,有个邻家婶子看到我,说,你回来了,你女儿在这里玩呢,萍萍,咦,没人应,这孩子呢,哦,跑了,你看,她跑远了,可能是要回家。我一眼望去,她正迈开小腿,大步大步地往家跑呢。我刚才啥没留意,她就在这群孩子中呢。可她,已经快速地,把我已回家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内,就告之了家人。 到家后,我妈告诉我:“英儿,你不知道,你女儿眼尖,一年多没见你了,你走的时候,她才九个月大,你过年回来,她也就一岁多,现在都两岁半了,可她一见到你,居然认得出来,这就是血缘。她刚刚还在路边和小朋友一起玩,说看到妈妈背个包回来了,就赶紧跑回家来告之我。说:“奶奶,奶奶,我告诉您,我妈妈回来了。(我女儿叫我妈,不叫外婆而叫奶奶),我当时还不太信呢,我在大门口也没望见你,还真是你回来了。”我打开行李包,拿出一些糖果,分给邻家的老人和孩子。 我又拿了一些,给萍萍吃。她伸手,有点不好意思地接下了。可当我要抱她时,她却往后退,要带她去玩,她一撒腿,就跑开了,在家待了几天之后,女儿开始肯要我抱,但到了晚上,叫她跟我睡,她就不肯了,她自己跑回奶奶床上去了,虽然,她白天跟我玩,要我抱,可到了晚上,她就不要我了,对我,是又想要,又不敢亲近的那种感觉,那时,心里有点酸楚,想着若不是为了生计,这孩子,我一定会自己带,把自己留在她身边,陪着她,慢慢长大,感受她成长的路上的一点一滴。她的哭,她的笑与泪水。 女儿一出生就喜欢看电视,听到电视里的声音,睡得也很安稳,可一关电视机,她就醒了。六个月大,可以坐在木椅里,大人为了忙家里的家务活,经常把她放在木椅里坐着,打开电视机,让她看,她一看就是一二个钟,甚或半天,可一旦把电视机关了,或者停电,她就会哭。有一天上午九点多了,我把她放在木椅里照样打开电视给她看,自己却在另一栋房屋的厨房里煮饭,到屋外剁猪草,洗菜,女儿还在自己的睡房外那一间屋子里看电视,两个屋子,隔着两堵墙,一条小巷,萍萍坐在木椅里看电视,可没到半小时,她就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常遇上这种情况,肯定是她在木椅里拉尿时把裤子弄湿了,不舒服才会哭的,于是,我赶紧跑过去把她抱出来,查看了一番,她的木椅是干的,地下也不湿,没什么问题呀,她怎么也哭了,刚刚吃过奶,又不饿,也不像要睡觉的样子,我正纳闷,结果却发现,原来是停电了,电视机黑了,没声音了,难怪要哭呢。 还有,某日中午,吃过饭,大家都在屋子里看电视,她太爷爷,爷爷,我,还有一些邻家的孩子,萍萍也坐在床头看电视,那时她才八个月大,我记得演电视剧《白眉大侠》,她居然分得清剧中的好人和坏人,当白眉大侠与一个邪教的人对打时,萍萍却在一个劲地鼓劲:“打打打,打死他,坏人。”惹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中间插播一则“希望饲料”广告时,萍萍看到一群小猪在槽里吃食,她就喊:猪罗罗,猪罗罗,一边叫,一边还把手伸向电视机,把大家都逗笑了。大家说,萍萍,你把里头的小猪叫下来,让你奶奶养吧。一些大人为了逗她,就把电视屏幕挡住了,萍萍不干了,她从床上爬下来,拉住人家的衣角,说:“喊开,喊开,我,看,要看。”有人说,你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孩,看什么电视。于是,故意挡住她的视线,她不干,哭着硬是拉扯人家的衣角。于是,大家真的相信她喜欢看电视了。 女儿随母,打小就认识猪和牛,鸡和鸭这些动物。对于这个电视里小猪抢食的场景,在我们家,几乎要天天上演。那些年,我们家养了一头母猪,年年都会产下一窝小猪。还养了两头生猪。我说我女儿看得懂一些简单的电视剧剧情,这不是夸张,可我这样说,是没人会相信的,包括我的家人和我的邻居。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怎可能看得懂剧情,看看广告,看看热闹,这还差不多。 可有一次,我弟弟却信了。有一天,我在中学教书的弟弟休假在家,那年,萍萍三岁半,弟弟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未婚小伙子,我妈去扯猪草了,临走时交待我弟弟,让他带着萍萍守着家,于是,我弟弟开了电视机,带着她一起看,电视里演的啥,我弟弟早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当时萍萍盯着电视屏幕不放,直至片子看完结了,故事的女主人公也走了,男主人公眺望着女主人公远去的背影,萍萍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样就完了,那不就是走了么,肯定是不回了。” 我弟弟看一眼萍萍,突然间就反应过来:“嘿,你妈说你看得懂电视剧情,看来,你真的能看懂呢!”女儿喜欢看电视,可能是我在怀孕八个月时,辞了职,回到老家,白天晚上的在家看电视,也没干多少家务活。或许,与之有关吧,又或许,这也算是一种胎教吧。 女儿从一出生,到呀呀学语,上幼稚园,对什么都很好奇。在萍萍的成长路上,发生过很多爆笑的生活趣事。一日,萍萍在拿着字卡算数,从1数到100,当她数到8字时,突然间愣住了,她发现,8字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两个零,她歪着头,悄悄地问我:妈:“你看,这“8”是不是不想和我玩,想睡觉了。”我一看,原来她把那个“8”字,她倒过来看了。 再一数,到9了,她说,这“6”怎么躲在“8”字后面呢。我说:女儿,又倒了,这个‘9’字。她说,这“9”还会变魔术啊。 又一日,她奶奶扫完地把拖把放在垃圾筒上面,萍萍教训:怎么比我还不懂事,还不如我小的时候(那年,萍萍不到四岁,还差三个月呢),乱放东西,奶奶一点也不乖。说完,她竟然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又一日,一女同事问她:“萍萍,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萍萍答:“我喜欢妈妈,也喜欢爸爸,更喜欢奶奶。”一男同事听到了,回过头来逗她:“萍萍,爸爸和妈妈只能喜欢一个,你喜欢哪个?”萍萍答:“我喜欢奶奶。”男同事问:“为什么?”。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奶奶的孩子,喜欢奶奶就够啦。”男同事无语,办公室里的人,一哄而散。到她上学了,她更是勤奋好学,很努力的一个孩子。她从上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都没陪伴过她。我依然在东莞务工,她在老家读书。遇上大节大假什么的,我会回家看望一下她,给她带一些课外书籍,她上小学时我带的书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稍大一点,是杨红缨的《马小跳系列》和《女生日记》之类,有时,萍萍见我看书看得很起劲,偶尔也凑个小脑袋过来,与我一块读。 我有一个坏习惯,很喜欢躺着看书,而且睡前一定要看看书,才能安睡。 有一天夜里,我睡前躺在床上读一本《芙容》杂志里的一个中篇,萍萍也躺在我身边,凑过来与我一起读,一直坚持到看完这个稿子。于是,我问她:“你觉得,这篇文章怎样?”她说:“好看,故事写得很感人。”我说那这本杂志如何?她说:“我也能看,能看懂。”就这样,我有意无意地经常试着拿一些较有影响力的杂志放在她床上,故意丢给她看。比如〈〈收获〉〉《十月》〈〈人民文学〉〉〈〈当代〉〉〈〈花城〉〉《芙蓉》、等,她居然看得进去,并乐此不疲。 后来,女儿上初中时是住校,学校没电视看,她很不习惯,居然突发奇想要写一部书,当成电视剧来看,这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是难办到的,结果,她在中学第一个学年里,写出了一部18万字的长篇玄幻小说《精灵水仙》,轰动了全校师生,成了校园里不可多得的风云人物。她的作文,也经常拿来当成范文读,贴在六一节,国庆节的黑板墙报、校报上。这给了她莫大的信心。后来,这部小说,出版了。女儿得到了一笔小小的版税。但萍萍写完这部小说后,说很快就要中考了,要封笔,不再写,这其中,她努力读书,考入了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后又直至考入西部地区一所重点大学。 进入大学后,在第一学期,她放松学习。开始学习打字、上网、聊Q、玩微信、用支付宝在网上购物,很是疯狂地玩了一阵,以为考上大学万事皆休,混个六十分万岁就行。可她却发现,大学,也不像人们想象的这么轻松,玩了,课业就荒废了,以前的全班全级第一,现在不但不归她,只拿了个中上水平,因为,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谁家的,都优秀,你不学,人家就跑你前面了,这哪让她受得了。于是,萍萍不玩了。她跟她弟弟说:“小旋,你看,你也要努力,你看我考上大学后,天天玩,也没啥意思。不如努力学点东西,多读些书。” 于是,她一发狠,把QQ软件和微信软件从手机上御载了,互联网也不上了。她说她要做学霸级的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校园里的各项活动,争取更好成绩。 于是,我在网上再也见不着她的影子了。但她偶尔还会用电脑发一些邮件和稿子,遇到问题,会用电脑上网,保持着与我,和与外界的联系。今年初,她居然在广东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八千字的短篇小说,学校为此还给她的学年考评加上了1.5分呢。当然,作品是她在高考之后写就的,不是在大学校园里写的文学作品。大学里写了一些,没拿出来,一直藏在她的笔记本上。 好在,我的女儿是优秀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品学兼优,是一个让同学羡慕,老师欢喜,村里别人家的母亲拿来当作教育自家子女的榜样力量。 如今,女儿萍萍变成了窈窕淑女,高过我了,儿子也上高中二年级了,并高过了萍萍很多。孩子们正渐渐长大,以后也会变作他人妇,他人母,可作为母亲的我辈,也从少妇慢慢变老,变成中年妇女,甚至老人。 可是,我从来不后悔,甚至更骄傲,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在心里陪着孩子,慢慢老去的母亲。
很赞哦! ()